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48824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教案汇总10篇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

2、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

3、本表格上。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四、小结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五、板书设计六、教后记科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不一样。2、技能目标:能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4、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教学难点:铁也能吸磁铁。教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2、分组实验用: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3、小组探究用:铁架台、小钢珠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常见的磁铁。师:这是什么?(板书:磁铁)2、师:你对磁铁有什么想了解的?(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1、师: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磁铁?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学生

5、用自己带的磁铁进行介绍。2、师:给大家介绍你带的磁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3、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师:见过这种形状的磁铁吗?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各种磁铁取个名字。(三)、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1、师:桌上有好多物体,推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找出教室中的有铁的位置)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

6、、纸片、棉线等。)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四)、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1、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看回形针吸得的多少;看距离的远近;教材上的两种办法)。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观察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棉线、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等。)例:ABCDE磁铁实验记录表:A点能吸()个回形针。B点能吸()个回形针。C点能吸()个回形针。D点能吸()个回形针。E

7、点能吸()个回形针。我们发现: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2、讨论: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思考:在磁铁的D处放一颗小钢珠,小钢珠会不会滚动?放在A点呢?会滚动吗?方向?分别试试,结果怎样?(五)、磁铁有两个磁极。1、师: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有二个磁极。每种磁铁都有二极吗?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小组实验: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的磁极。2、讨论:怎样找到饼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学生实验。4、师: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磁铁碎断了,那它还有二极吗?学术讨论并实验证明。(六)、磁铁的磁场。师用铁屑和磁铁,在投影仪上演示磁铁

8、的磁场。学生谈谈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七)、师生小结。师:磁铁有哪些特点?科学教案篇3一、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都吃过水果糖,今天我们来做个吃水果糖比赛游戏。把同样大小的两颗水果糖分发给甲、乙两位学生。设定条件是:甲同学放在口里含着不许动,让糖果自然溶解后咽下糖水。乙同学把糖果放在口里,允许舌头动,牙齿咬待糖果溶解后再下咽。结果是:甲同学吃糖果度较慢,乙同学吃糖果速度较快。师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吃糖果慢,一个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板书课题一一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新知:1、实验一:是否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取两片同样的维生素B2片黄色,最好是带有颜色易溶

9、于水的药片,便于观察放入盛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设定条件是:同时放入药片,水温一样,水量一样;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强调设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对比公平与公正,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实验结果是:经搅拌的那杯药片溶解的快,未搅拌的那杯溶解的慢。2、实验二:水的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将温度不同的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各一片。注意设定条件是:药片一样,水量一样,都不搅拌或都同时搅拌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水温不一样。实验结果是:冷水中的药片溶解的慢一些,热水中的药片溶解的快一些。3、实验三:是否粉碎

10、溶解物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取两片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时放入盛同样多水的杯中。注意实验设定条件是:药片同样;水同样多;水温一样;都不搅拌或同时搅拌。不同条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实验结果是:粉碎了的药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药片溶解的慢些。三、师生共同总结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学生1:我知道了溶解时搅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搅拌就溶解的慢一些。学生2:热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学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颗粒越大溶解的越慢。教师启发:谁能全面总结一下,溶解的快慢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4:我来总结:

11、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溶解物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有关系。学生5:我今后在溶解时,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体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热水中再快速搅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搅拌就可减慢溶解的速度。老师激励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兴趣真高,不但能积极参与实验,而且能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总结所学知识,还能与现实生活联系,科学学习就需要这种学习精神,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目的是及时肯定评价,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巩固教学效果,首尾呼应老师:现在你对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吗?谁能说说。学生6:我知道了。牙齿咬就是粉碎糖块,舌

12、头动相当与搅拌功能,口腔里的唾液相当于热水。所以溶解快的几个因素:粉碎颗粒变小、搅拌、热水,都具备了,这样一来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里不许动就缺少了粉碎、搅拌的作用,则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老师: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对书本知识学的好,还与实际生活小事联系,理由谈的很充分。五、课后反思1、把原教材中的食盐溶解替换成维生素B2片来溶解,因为是黄色药片,观察效果更明显,增强了直观感。2、把课文中最后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内容调整到开始进行吃糖果比赛游戏,使授课导入顺畅,又节省教学时间。从学生最熟悉又喜欢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设疑吃水果糖快与慢的因素有哪些,一开始就抓

13、住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兴趣,为学生实验的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笔。3、反复强调实验的设定条件,就是要保证实验两种对比的公平与公正,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实验结论不能出现误导和偏差,一定要事实求是,这是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这一点很重要。科学教案篇4设计思路: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活动一开始我用猜猜,摸摸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习惯。然后以

14、浅显精短的小故事配以PPT引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活动准备: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布袋几个活动流程:一、猜水果,引起幼儿兴趣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

15、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1、介绍木瓜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那木瓜宝宝的肚子有什么?好,顾老师把它切开来看一看,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没有小宝宝。请孩子们看看,木瓜宝宝的肚子里有许多的籽宝宝,给幼儿闻一闻木瓜的香味。想不想吃?二、籽儿吐吐一一说说自己的想法。1.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重点提问:猜

16、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4、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三、说说尝尝一一知道吃水果要吐籽。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

17、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科学教案篇5活动目标: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2、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尝试实验,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动手操作,得出结论。4、通过实验让幼儿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活动过程:最近几天,天气老下雪。幼儿对雪产生了很高兴趣,有一些不同年龄差异的幼儿有吃雪的现象行为。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幼儿:雪不干净,请不要吃雪。和给吃雪幼儿讲道理:雪看着白白的、干净的,但是不能吃

18、,有我们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请不要吃雪!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开展了生成的科学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证明雪不能吃,让幼儿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于是,我和幼儿进行了讨论,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积极的发表自己想法:“我觉得雪不能吃,好像脏。”、大虎:“我妈说,脏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过。”最后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最后,小朋友决定来动手,作实验来看看那组是正确的。教师之前准备了工具杯子,小朋友开始选择一些认为干净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来观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过程中,陈

19、西说:“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还不化了啊?”李易洋说:“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说:“你放到暖气上,一会儿就化了。”李思萌说:“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来回搓,一热就化了!”水化了后,小朋友纷纷告诉教师实验结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着干净,白白的,不能吃,有细菌。殷乐说:“我的化了,真脏啊!”董雨期说:“不能吃,是脏的,真脏,我在也不吃了。”活动点评:此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商量。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是同一过程,幼儿行为问题同样有实现其他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的锲机。大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探究事物,教师能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能使幼儿大胆尝试研究。教师前两个措施,幼儿也相当认真地听

20、取。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来进行了科学实验课程讨论活动,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几乎吃雪的行为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幼儿有吃雪行为,也会有幼儿及时跟吃雪的幼儿讲做的实验结果,这样吃雪的幼儿就会立即停止吃雪。这充分的表明,课程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来证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就会从心底明白吃雪的行为不好而改正。科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

21、与方法:1 .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 .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

22、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 .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 .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 .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 .出示教科书中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

23、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 .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中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 .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

24、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4 .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 .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 .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3 .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

25、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4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科学教案篇7活动背景: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活动目标:1 .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2 .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3 .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活动准备:1 .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2 .筷子若干。3 .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活动过程:一、游戏

26、引入:你问我答1 .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2 .杯子里有什么?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二、猜想记录1 .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油会在水的哪儿?2 .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3 .简单介绍记录表。4 .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三、进行实验1 .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2 .幼儿实验,记录。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

27、?(幼儿:油在水的上面)3 .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4 .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幼儿:用筷子搅一搅。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5 .幼儿实验并记录。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四、交流、讨论1 .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2 .教师小结:

28、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五、提出新问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活动反思: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中班科学“油和

29、水”教案与反思摘要:的哪儿?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3.简单介绍记录表。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三、进行实验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科学教案篇8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组成等有关光的知识,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光学器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也知道了凸透镜的多种光学用途:放大镜、照相机、老花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还进行了许多的光学制作: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这对本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制作能力上的准备。照相机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学生

30、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作准备,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好题材。本课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结构与相机的结构作合理比较,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人体本身的科学,较好的体现了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二、教学目的要求:(一)过程与方法:1 .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二)知识与技能:1.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

31、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 .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 .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 .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5 .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

32、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内容来于淘-教一案-()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二)新授:6 .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33、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7 .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

34、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膜、视神经、大脑8 .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

35、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9 .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七、课后延伸:1 .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2 .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八、板书设计:6 .照相机和眼睛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科学教案篇9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教学目的:1 .使学生会数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会写数字10,知道10以内数的

36、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2 .培养学生眼、脑、口、手协调活动的能力。3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4 .结合主题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想:1.通过观察主题画、拼摆图案,苹果连线等创造美的氛围,通过积极的即时评价和活动,沟在通师生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愉悦的课堂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5 .以操作为认知的突破口,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6 .合理增加教学厚度,渗透有关数轴和数物、数形对应的思想。教学重点:教学10的组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教具准备:主题画、小圆片、小红花、计数器、小

37、棒、投影片、五角星图、梨子图片、贴在小黑板上的苹果图片(图上有数)学具准备:直尺、10朵小红花、10根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导立美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对,10月1日是国庆节,今年国庆节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非常热闹,大家想看看节日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吗?(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观察红旗、灯笼的数量(8),每幅标语的字数(9),几位小朋友、几个汽球(9)。教师拿一张带汽球的小朋友图片边跑边说,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个汽球(贴上画面),现在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几个汽球?(10)板书:10的认识你能用10说一句完整的话吗?二、建构认知,操作立美1

38、.初步认识数字10。领读10。看看10和我们前面学的0-9有什么不同?(0-9是一个数字,10是两个数字组成)(2)请同学们拿出10朵小红花,摆成好看的图案。(巡视时发现不同图案,有选择地上黑板摆。然后小结:同学们经过动脑摆出了许多好看的图案,老师也来摆几种。老师今天带来了10朵小红花,准备奖给那些守纪律、肯动脑的同学。2 .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1)出示计数器,先拨9个,再拨1个。一共有几个珠子?10个珠子怎样得来的?(2)拿出直尺。我们数数,从哪个数字开始数?(0是起点)从0到9有几个数字?(10)第10个数字是几?(9)找到10,9和10的顺序是怎样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谁

39、能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遍?(3)幻灯出示:按顺序填数。3 5口7口口口口9口口6口口2.比较9和10的大小。贴第一、二幅五角星图,板书:9109和10谁大谁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左手中、食指叉开示)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图,板书:10910和9用什么符号连接?(右手中、食指叉开示)10还可以比哪些数大?(10比0f 9中的每一个数都大)4.教学10的组成。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边摆边轻轻地说组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你想出几种摆法?怎样摆又好记又不会漏掉呢?(按顺序)1010101010BPIIIIIII91827364555

40、教学10的写法。投影片示范,10由两个数字组成,所以写时占两格。第55页书写格学生先描后写。三、游戏巩固,合作立美1 .对口令。男:我说7。女:我对3。同位合:7和3组成10。(同时手指表示)2 .找朋友。请10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每人一张写上数字的梨子图片。(叫了7名同学后问:我还要叫几名同学?)分成二组,1-5一组,5-9组。手拿1的说:我是1,谁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学迅速跑到1旁边,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齐答:对对对,请上位,两人握手上位。四、练习反馈,成功立美.(1)第55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练习数序。第2题让学生用线连出组成10的两个数。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

41、演。(小黑板上贴有写上0-9的一个重复数字5的苹果图片)(2)幻灯片出示练习题。填、号口8口10口9五、课堂小,整体立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老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纸片说:我是0,谁是0的好朋友?学生讨论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师说:对对对,老师和同学是好朋友。板书设计:10的组成.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兼评吴晓秋老师的10的认识周新高(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体现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丰采,发挥美能效应,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

42、创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刨设情境一一学生在羹的氛围中萌生兴趣。美外在形式的生动形象性正契合了儿童学习时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美的典型环境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本课教学时,吴晓秋老师创设了如下情景:以国庆阅兵典礼和天安门主题画面导人,通过灯笼数、红旗数、标语字数复习8、9,在9个小朋友放飞9个汽球的基础上,跑来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汽球,自然导出新知,接着鼓励学生说说身边数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认识1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拼摆,教师补摆,用学具小红花摆出三角形、圆形、四方形、梅花形图案;10的组成连线练习,把数写在红红

43、的苹果图上。这些画面、图案和教师简洁美观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优雅大方的仪表,和图文并茂的教例,构成一个动态组合,优化了课堂的物化环境。学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围中,必然会产生愉悦之感。这种情感体验对心灵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二、注重操作-学生在美的情意中学会学习。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学习中的理解,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变抽象为直观,为理解架桥铺路,更因为手口眼脑的协调动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极大地激活了思维,使学习成为-种和谐活跃的身心运动。本课中拼图案、摆小棒、比大小、对口令等系列活动,对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生在活动中的受益也绝不仅仅是10的认识这点知识。在本课教学中

44、,吴老师还有效地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游戏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课活动推向高潮。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三、积极评价-学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断上进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进而营造舒心、宜人的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吴老师承续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以小红花、红五星、鼓掌等,对思考、操作、书写、纪律各方面进行即时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喜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可以导真启智,引善育德。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师,不要把科学知识讲成冷冰冰的真理,要与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同

45、时,受到美的陶冶,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科学教案篇10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

46、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二、探究过程1、研究花岗岩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2、常见的矿物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