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案合集9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活动教案合集9篇科学活动教案篇1学习目标喜欢唱歌。知道生病了要吃药。初步了解吃药的安全守则。活动准备歌曲医生,谢谢你!(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药水、药丸。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集体1 .播放歌曲医生,谢谢你!,与幼儿一起唱歌曲:2 .与幼儿讨论歌曲的内容:歌曲中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肚子疼要怎么办?(看病。)为什么肚子会疼?(自由回答。)生病了,要吃什么才会好?(吃药。)医生怎样帮助我们?(治好我们的疾病。)看完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话?(谢谢。)3 .出示药水和药丸,向幼儿提问什么时候要吃药。4 .请幼儿分享吃药的经验,并说出吃药的正确方法,例
2、如生病时才需要吃药、要定时和按医生要求或说明吃药等。5.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做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活动评价能唱歌曲医生,谢谢你!。知道生病时才能吃药。科学活动教案篇2内容分析:观察我们的身体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时。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在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这些事物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去。“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观察活动构成。观察活动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身
3、体外部的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体内部构造。身体外部的观察活动希望学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身体内部的观察活动由“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句话引出。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观察内部进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才能观察到看不到的身体内部。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当我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
4、观察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希望学生能从盲目的“看”状态过渡到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次序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从而获得更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至于身体内部的构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体内部的构造,并不在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学生只要是自己动了脑筋,真正学会去观察就达到目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也很强,但缺乏合作意识和倾听习惯,这节课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设计思想:在这一课中,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一一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
5、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的结构,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
6、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2)、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会怎样,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1)、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2)、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手段进行观察,有意识地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能整理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3)、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多种方法亲自观察。2、观察中要做记录,并且
7、学习整理和总结观察材料。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看、听、闻、摸各种方法结合进行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基本结构模型、空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谜语:有一种动物,会走、会跑、会说话,能学习、能思考、能劳动。猜猜看,这种动物是什么?(人)2、对,同学们多聪明。刚才说的这些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课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1、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由上而下认真观察
8、这位同学,说说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展示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多媒体课件)(板书:头、颈、躯干、上肢、下肢)3、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这几个部分组成。(教师边说边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请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部位,然后请上同学上台演示一下。4、游戏放松。请同学们跟老师边念口令边做动作。(摇摇头,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脚,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5、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多媒体课件),你们发现人身体的这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左右对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身体,从而获得系
9、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体是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组成的。三、体验身体对称的好处及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1、请同学们观看这些画面。(多媒体出示杨威体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简单介绍)2、我们人能做出这么优美的动作,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对称,才能保持平衡,我们才能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如果身体有所缺陷,生活将会怎样呢?我们现场来体验一下。(1)、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单腿跑步,一位双腿跑步,并说说亲身体验的感受。(2)、进行单、双手系红领巾比赛,并说说体验感受。3、课件出示残奥会的运动员,简单介绍。4、教育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弱者。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从中
10、感受人体这种对称结构的好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体会到身体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四、初步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1、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观察吗?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随时做好记录(填课本第64页的记录本表)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1)、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等方法来感觉人体的内部构造。(2)、个别同学提出可以到医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师给予表扬。设计意图:对身体内部的观察,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学生自己想办法感知内部各器官的存在。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11、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六、探究拓展展示并简要介绍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和骨骼模型,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七、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特点:对称)精巧和谐之美感知一一身体的内部构造(看、听、闻、摸)科学活动教案篇3活动目标:1 .能积极探索顶起纸板的有趣现象。2.探索不规则图形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立体纸盒有很多个面,每个面都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不规则图形纸板、各种立体空纸盒、一根吸管。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发幼儿回顾经验。引导语:上次小朋友试过顶规则图形纸板,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二、不规
12、则图形活动探索。1 .幼儿初步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请你们猜猜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2 .教师提出探索记录的要求:在纸板能顶起来的地方用笔做个几号。3 .幼儿操作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引导语: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在每个图形上可以找到几个能把它顶起来的点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不规则图形板平衡的经验。三、立体图形探索。1 .出示立体纸盒,提出问题,引导继续探究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立体纸盒,你们能将他们顶起来吗?到底能找到几个地方把它顶起来呢?2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
13、顶立体纸盒是不是和顶不规格图纸纸板一样,也只有一个地方顶起来?请你们试一试,试完后,就在能把纸盒顶起来的地方做个记号。3.幼儿探究顶立体图形纸板4.师幼分享交流:从中获得立体纸盒有多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活动延伸: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顶起来呢?我们区角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科学活动教案篇4活动目标:1、认识鱼,了解鱼的基本特征。2、乐意亲近小鱼,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小
14、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鱼盆,鱼儿若干,喂鱼的饲料等、半个塑料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观察小鱼1、小朋友,这是谁啦?和小鱼们打个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导游的动态)。我请小朋友来摸摸小鲫鱼,和小鲫鱼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和它玩一玩。二、请幼儿捞鱼1、提问:现在我请小朋又自己去捞小鱼,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三、感知外形特征。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一看小鱼的头长得怎么样的?来找找它的头、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鱼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鱼儿游自己的小脚吗?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鱼鳍又长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欢吃什么呢?四、喂小鱼师幼一起来喂
15、小鱼,观察小鱼吃食。活动反思:刚开始出示食物小鱼,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也开心的说:看,它在游。小朋友对于小动物还是非常喜爱的,也乐于参与其中。环节二请个别小朋友过来来尝试的时候也比较困难,最基础的方法,他们就是用手抓,而且整体秩序比较乱。接下重点部门观察小鱼时,让小朋友自己回答问题时比较困难,可能因为他们的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足,主要老师引导告知的比较多,后来想想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下科学的视频,再来回答。效果也许会好些,也加强小朋友的自主性。科学活动教案篇5设计意图: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
16、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个活动。活动目的:1 .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对探究声音感兴趣。2 .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物质材料准备:1.课件。2.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勺子。3.每人一个瓶娃娃小卡片;黄豆、米、沙子、轻泡、碎布、棉花等挂图。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随
17、春雨沙沙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场地,找位置坐下来。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和吴老师唱了什么歌呀?(春雨沙沙)大家唱的可真好,那小朋友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打击乐器给这首歌伴奏的?(沙球)那我们今天也用沙球来伴奏好吗?(好)可是我们班的沙球只有一个,怎么办呀?小朋友们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自由发言)(分析: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由发挥想象,)二、播放课件,瓶娃娃:“我也有办法!我也有办法!”师:“咦,是谁在说话?”瓶娃娃:“是我,是我,我是瓶娃娃,我还带了好多小伙伴来呢。”师:“瓶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呢。”瓶娃娃:“小朋友可别小看我哦,我扭扭身体就能发出像沙球一样好听的声音哦。”师:“
18、哇,那我们欢迎瓶娃娃给我们表演一下”(视频:瓶娃娃扭动身体)师:“咦?怎么没有声音啊?”瓶娃娃:“嗯,我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好饿呀,要请小朋友帮忙喂我吃点东西,我的身体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哦。”(分析:我通过播放瓶娃娃的动画,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就像是小朋友平时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喂瓶娃娃吃东西,让瓶娃娃肚子里发出声音,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个环节。)三、猜想,哪样东西装在瓶宝宝肚子里会发出声音。1 .出示挂图。请幼儿按猜想把小卡片贴到挂图上。2 .幼儿操作,教师归纳幼儿的猜想结果。(分析:挂图中各种物品的展示,吸引了幼儿的
19、注意力,通过让幼儿猜想和操作等环节,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为接下去的活动作铺垫。四、激发兴趣,让幼儿一起探索。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棉花、黄豆、沙子等来“喂”瓶娃娃吧,瓶娃娃吃了东西就会“唱歌”。1 .介绍材料和操作规则。2 .交代注意事项,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娃娃。3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分析: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本环节中融合了动手拧瓶盖这一细节,喂瓶娃娃吃“东西”,先要拧开瓶盖,再将豆豆、沙子等从瓶口放进去,给瓶娃娃喂完后,再将瓶盖拧紧。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尝试将各种东西喂到瓶娃娃“肚
20、子里”,幼儿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不仅懂得了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会发出声音,喂哪些东西瓶娃娃不会发出声音,一些幼儿也在操作中学会了将东西放进瓶子里和将东西取出瓶子的方法。小朋友们在喂完瓶娃娃后都迫不及待的摇瓶子,当听到瓶娃娃“唱歌”了,都非常兴奋,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收益很多。)五、交流分享。1 .师:“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娃娃发出声音了吗?2 .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出示挂图,根据幼儿刚才的猜想和操作情况,总结出哪些东西放入瓶子会发出声音,哪些不会。(分析:幼儿通过猜想到验证,体验了科学活动的神奇与乐趣,并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六、结束:在音乐声中
21、,让幼儿摇动瓶娃娃为音乐春雨沙沙伴奏。1 .师:“今天瓶娃娃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了。我们谢谢瓶娃娃吧。(播放课件)瓶娃娃:“不用客气,不用客气。”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每人手里都有“沙球”了,我们来一起用沙球为春雨沙沙伴奏吧。2 .全班幼儿一起边唱边用“沙球”伴奏。(分析:这个环节让幼儿放松全身,再次体验活动的快乐。当音乐响起,幼儿都快乐的跟着老师动起来,摇响了手中的瓶娃娃。)七、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拿着瓶娃娃回家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分析:本环节是对幼儿进行教学的复习与巩固。更是将教学的效果融于幼儿日常的生活中去,激发幼儿去不断探索、发现周围事物的奥妙。)科学活动教案
22、篇6一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各种电池的用途。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二准备:各种电池,装有电池,手电筒,手机,电池回收箱。三活动过程:一认识各种电池1观察电池的形状出示电池,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手电筒)咦,手电筒为什么亮了?(原来电筒理有电池)今天,电池大家族来到了我们大四班,小朋友一他们:出示电池,提问:小朋友现在睁大眼睛看看他们长得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长的不同?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电池长得什么样子。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还有的是原形的。原来这些电池长得都不一样。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电池也有它
23、们自己的名字,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想),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叫什么?2介绍电池的名字出示一,五,七号电池。向这些圆柱形的电池,它们的形状相同,个子高矮,身体粗细不同的电池,我们把它们个儿最大的电池叫一号电池,我们平时玩具里装的是五号电池,比五号电池小的叫七号电池,准知道这长方形的电池叫什么?叫锂离子电池,我们再看看这种电池,(重复各种电池的名称)二了解几种电池的用途1电池的形状,长相不同,他们工作的地方也不同。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工作时都需要电池,现在小朋友看看,哪些电池都要上班了。“五号”电池要上班了,瞧,他在哪儿上班呢?(出示玩具枪)。然后出示锂子电池,1号电池,钮扣电池
24、。说出它们各在什么对应的东西上上班。:小朋友真棒,帮助这些电池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电池娃娃们谢谢大家!2幼儿动手操作。三发散思维(1)小朋友们想一想,电池都给我们平时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录音机唱歌,计算机算账,手机传递信息,手电照明,遥控器换频道)(2)那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用过的什么东西还需要电池?如:玩具汽车用的是五号电池,电子表用的是纽扣电池,手机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手电筒用的是1号电池,空调遥控器用的是七号电池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把话说完整)四保护电池,保护环境(1)原来,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池,它给我们平时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快乐,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惜它,保护它。“咦,这
25、节电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我们一起来听它说一说:我最害怕水和火,一见到他们,我就没法工作了。可是有个小朋友一会儿把我放在湿漉漉的桌子上,一会儿又把我放在炉子旁,一点儿也不爱惜我听了电池的话我们小朋友以后该怎么办?师结:原来电池害怕水,害怕火。我们以后要把电池放在比较干燥,离水火远一点的地方,小朋友记住了吗?(2)电池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老师还知道电池的一个小秘密,小朋友想知道吗?老师来悄悄地告诉你们:在电池的身体内有一种有毒的东西,它对我们的人类和周围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小朋友千万要记住,要把用过的电池不能乱扔,收集起来。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电池回收箱)“从今天开始,我们小
26、朋友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把用过的废旧电池送到电池回收箱里,小朋友们,知道了吗?”科学活动教案篇7一、活动意义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二、活动目标(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二)认识牙齿,了解换牙的知识,了解牙齿的功用,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三)懂得如何保护牙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三、活动项目与方式活动一:参观牙科诊所(一)教
27、育目标1 .通过参观牙科诊所,使幼儿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二)教学准备与牙科诊所联系,获得诊所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三)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2 .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3 .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
28、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4 .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活动二:律动“刷牙歌”(一)教育目标1 .以音乐活动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刷牙的兴趣。2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3 .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二)教学准备1 .怎样刷牙的教学挂图一张。2 .律动音乐录音带。(三)教学过程1 .让幼儿看图说说怎样刷牙是正确的。2 .给予音乐,启发幼儿将刷牙的正确动作编成律动。3 .教师汇编幼儿的动作,进行正确示范。4 .教幼儿做律动刷
29、牙歌。活动三:认识牙齿(一)教育目标1 .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2 .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3 .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二)教学准备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三)教学过程1 .观察牙齿。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2 .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3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4 .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
30、牙,还会长出来吗?5 .介绍乳牙、恒牙。6 .了解换牙的知识。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一一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活动四:怎样才有整齐洁白的牙齿(一)教育目标1 .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2 .懂得如何保护牙齿。(二)教学准备有关保护牙齿的系列图片。(三)教学过程1 .引导小朋友互相比较观察,谁的牙齿好,为什么好?2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发黑
31、和烂牙。3 .介绍怎样才会生长出整齐美观的牙齿。(1)换牙时注意不用手摇松动的牙齿;不用舌舔松动的乳牙和正在生长的新牙;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要及时请牙医拔掉乳牙。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谈论为什么要这样做。(2)讨论:“换牙时要吃软食吗?”教师小结:小朋友换牙时不必吃软食,平时多吃粗食、粗纤维食物,可以锻炼牙齿,坚固牙根,帮助长出端正的牙齿,补充钙片、维生素D,帮助生牙。(3)平常坚持早晚刷牙,如果牙烂了,牙根发育不好,就会长出奇形怪状的恒牙。4 .看系列图片,说一说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牙齿。(1)睡前不吃酸甜食物,它们能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2)坚持早晚刷牙,清除口腔、牙缝
32、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5 .小结:小朋友换好牙后,就不会再换牙了,所以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牙齿。活动五:欣赏故事“换牙的时候”、“朱童和朱重”(一)教育目标1 .通过欣赏故事,使幼儿了解一些换牙的知识,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2 .引导幼儿用完整连惯的语句回答问题。3 .能集中注意力听成人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名称。(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换牙的时候,以及故事录音带。(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故事换牙的时候。2 .听故事录音换牙的时候。3 .看图回答问题:(1)荣荣小朋友的牙为什么松动了?(2)牙齿松动了,为什么不要用手指去摇动。(3)新牙刚长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要用舌头去舔。(4
33、)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应该怎么办?4 .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引入故事朱童和朱重5 .讲述故事朱童和朱重。6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小朋友觉得今后应该注意些什么?你是朱童(蛀虫)和朱重(蛀洞)喜欢的孩子吗?7 .活动结束。活动六:儿歌表演“小熊拔牙”(一)教育目标1 .以儿歌表演的形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坚持早晚刷牙,不偏爱甜食。2 .能清楚、正确地朗诵儿歌,并用动作、声音、表情表现儿歌内容。3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艺术情趣。(二)教学准备课前熟悉儿歌内容,准备熊妈妈、熊宝宝、小白兔等动物头饰若干套,各种主题的音乐带。(三)教学过程1 .给予情节、音乐,鼓励幼儿自
34、编自演表现儿歌中的小动物。2 .教师汇编补充小朋友的动作,配上不同角色的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儿歌中的重要段落。3 .引入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场地、道具、人数选择表演方式,并分配角色。提问:“小朋友都来表演儿歌小熊拔牙好吗?怎样表演呢?”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选择好的方法并补充一些建议。4 .幼儿表演,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角色。5 .自由组合表演。6 .结束活动。7 学活动教案篇8活动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食物。食物的变化过程更是他们的兴趣所致。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形态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不断收获惊喜和快乐。在大大小小的这个环节中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他们只有
35、通过比较才能得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实验,让孩子感受小变大的过程,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活动目标: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活动准备:1、木耳塑料盒2、铁观音茶叶,菊花,胖大海,小玉米粒及这四种物品的图片,小筐子,透明玻璃杯3、电饼铛课件活动过程:1、用夸张形象的语言肯定孩子们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从而引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木耳,和生活中见到的有何不同?并通过看、摸的形式说出他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表扬让孩子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能够更加认真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孩子在老师的肯定下会更加注意看,注意观察。而这时老师适时的拿出木耳
36、这一生活中的常见食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对这一物品有了总体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来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木耳的特征。2、引导、猜测这些木耳能吃么?他们长得和妈妈做的饭菜里一样么?一个个又瘦又小怎么办?怎么让它变大?妈妈是怎样把它变成食品的?引出猜测。设计意图:孩子对木耳有了基本的了解,再联系实际,让孩子说出平时吃的是不是一样,联系到生活中来,让孩子通过回忆或猜测来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3、选取一种方式-泡发,做实验,让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把木耳放进杯子,并用热水浸泡。待一会后将泡好的木耳捞出,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说出泡之前之后的区别。(一句带过营养)设计意图:在猜测的基础上选择孩子们说出的方法来试验
37、,孩子对于这个实验会更有兴趣,从而观察的也会更认真。在木耳泡发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聚精会神的观察它的每一点变化。泡发好之后拿出干木耳和泡发好的木耳,通过对比及幼儿的看摸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到泡发前后的区别,知道泡发的物品会变大,符合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4、讲解可泡发食物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品都是泡发之后才可以吃的(ppt 银耳、紫菜等)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加水之后都会很快就变了呢?设计意图:在木耳泡发前后对比的基础上,孩子们对食品经过泡发由小变大这一有趣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老师再给孩子 ppt来看到更多的食品的泡发图片,让孩子了解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最后老师讲解它们的营养价值,让孩子知道这些
38、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对于某些挑食的幼儿会起到纠正作用。5、幼儿做实验,并用卡片做记录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请你选自己喜欢的放在杯子里,请老师加上水我们来观察一下。强调安全问题,轻拿轻放,并让小朋友稍微远离。(将胖大海,菊花,铁观音,玉米放在塑料盒中,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放在玻璃杯中,老师在加水时请幼儿退后一步,防止幼儿烫伤。并带好纸巾湿巾以防幼儿将水碰到洒出。)如果是会变的请你把它的卡片放在小筐子里,没变的不要动了。设计意图:对于泡发食品孩子们已经有了基本概念,而它们是怎么做成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泡到水里就变大了呢?这时候让孩子动手来进行操作,更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同时它们对自己动
39、手的物品观察也会更仔细。在孩子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做记录。小班孩子能力有限,让他们用写画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改变以往这种方式,让孩子来选取卡片,把变化的放在小筐中。6、科学解析拿出幼儿的观察记录,讲解:谁变化了,变化前后有什么区别,这些物品的功效。科学解析:老师拿出幼儿的观察记录来和幼儿一起看ppt,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而且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结果正确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会让幼儿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7、询问探究拿出幼儿放玉米的试验杯,做爆米花。设计意图:幼儿观察后会发现玉米在泡后没有明显的变化,那是不是它就没有办法变化了呢?玉米有没有变化?你有什么办法
40、让他变一变吗?设计意图:幼儿试着猜想各种会让玉米变化的方法,孩子们的是天马行空的,他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老师在这里对孩子们要给予更多的肯定。老师有一个好办法能让它变的不一样。老师要变魔法了,小朋友们看好了。(做爆米花)奖励孩子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在做爆米花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这里面会有什么,会变成什么充满好奇,爆出玉米花后孩子们会陷在兴奋漩涡中,觉得很神奇。同时他们也会增长经验,知道有的东西可以通过加温来让它变化。活动延伸:我们看了那么多东西经过加水,加温变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下课后请小朋友们也找一找,看还有什么东西通过这样会变化呢?设计意图:孩子们知道了让物品变化的方式,那是不是只
41、有这些可以用这种方式变呢,还有什么会变呢,孩子会在生活中那个拿出物品进行尝试,将对生活,对自然充满好奇。科学活动教案篇9教学活动目标:1、探索5的分合,记录它的分法。2、乐意用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每人5个筹码(瓶盖制作:红面和白面);一个空八宝粥;各种特征的五只小猫图片;记录卡;笔;音乐找朋友;挂卡。活动重难点:发现数量5有4种不同分发,并用数字符号进行记录。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复习5以内量的点数。1、游戏“吹泡泡”。老师念儿谣,小朋友听老师的口令变出相应人数的泡泡来。师: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吹成4个人的大泡泡。小朋友就4个人手拉手围
42、成圈变成4个人的大泡泡。(游戏重复进行,也可是5个人的大泡泡)。2、教师关注在游戏中每组幼儿的人数是否与指令要求一致。二、出示小猫的图片,观察小猫的特征,初步感知5的分合式的意义。三、学习5的分解组成1、教师摇筹码,让幼儿感知。了解分合式的意义。(1)出示筹码,引导幼儿区分筹码的红面和白面。(2)教师让幼儿区分筹码的总数(5个)。(3)教师示范“摇筹码”,判断筹码红面和白面的数量各是多少,并用分合号和数字记录筹码。(4)幼儿用语言表述分合算式中数字和符号代表的意义。2、幼儿操作,记录5的分解组成。(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5个筹码,一个空八宝粥罐)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要求幼儿多次操作,记录多次操作的结果。(2)师生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3)教师展示5的4种分合式。四、游戏“找朋友”,巩固练习5的分解组成。玩法:幼儿每人挂起卡片,音乐响起,就去找自己的朋友,音乐停,手拉手站好,并且两位朋友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1和4合成5。(游戏自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