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学案.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47991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9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章生物与环境学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九章生物与环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最新考纲1.种群的特征(I) 2.种群的数量变化(II)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 态变化对应学生用书Pm考点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 .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或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日老年个体数 口成年个体数 国幼年个体数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

2、度的变化趋势。类型年龄组成类型特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各年龄个体 比例适中A.幼年个伊少, 老年个体歩C.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b.减少a増大基本不变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1选取五点取样法 样方等距取样法1计数1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砧)重捕、捕获数Nz 计数标记数N。计算种群密度(公式)(?=/)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 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蛔调 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

3、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深度思考(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出生率:迁入率-i 影响“十 ”期“f ” 月年齢组成;预测j种贏量一死亡率(种群密度)-屮虫 *迁出率 :影响性别比例片加、减少济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提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 迁入率高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 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 密度和种群数量。(2)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

4、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些。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本的样方面积为!00 m2,灌本为!6 m%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公式成立的条件和标记的要求分别是什么?提示: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 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记的要求。a.标记不能过分醒目。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题组冲关c.标记

5、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强化训练提升考能题组一考点诊断(1)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个灰喜鹊种群。(2014 高考江苏卷)()(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 1,则出生率越高。(2013 高考浙江卷)()(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2012 髙考新课标卷)()(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志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 估算结果偏低。(2012 高考安徽卷改编)()(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 较高属于数量特征。()(6)依据年龄结构预测的种群密度的

6、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 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7)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8)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适 用。()(9)利用样方法计数时,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 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答案:(J) (2)(7) (3) (X) (4)(X) (5)(7) (6)(V) (X) (8)(7)(9)(7)题组二种群特征的分析与判断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

7、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 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口未成熟个体口成熟个体口衰老个体100 r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选D。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分析知,未成熟个体从 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 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出生 率可能为, 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

8、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 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 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2.如图甲表示某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选D。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 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9、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 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 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 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宜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析:选D。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 例

10、和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对于人还应考虑到迁入率和迁出率,即人口流动及国家政策等。I技法提炼I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 .统计图稳定型增长型2 .曲线图增长型衰退型3 .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一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 年个体多。题组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运用4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8 .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

11、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解析:选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 数X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 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 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要做到随机取样,在分布 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所得数值偏大。5. (2016 兖州模拟

1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 积为2 hm2(l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 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9/6)约为3 : 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ni?解析:选CD。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13、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 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X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 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性别比例约为:皐(32 + 18): & (18+22)=3 : 2,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即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下的增长。“J”型曲线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 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尸NM

14、。各参数意义:N。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X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曲线如图所示:2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呈“S”型。其曲线如右图所示:种群数量u时间(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又称K值。3 .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DK值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增大K值。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 天敌等),降低K值。(2)K/

15、2值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二生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 一一把握竝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屋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 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2值处(若达义工值处,可导致该 有害生物成灾)。深度思考(1)列表比较种群“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不同。提示: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有K值,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曲线模型种疊IZ时间匚 种群数ftC种群增长速

16、率曲 线种群增长景,3I叫对应点 /值对应点U*123间(1)增长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初始数量(2)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3) “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种群增长率!种群増长速率-J”型曲线增长率爲礬线增 曲线增长率f超龄 L 喲 t时商(3)观察下面图示,说出造成“J”型曲线与“S”型曲线差异的原因及之间的关系。型的r曲种群数RIK2I环境阻“S”型曲线K(环境容纳量)因环境阻力被 淘汰的个体ii提示: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的有无造成的“ J”型曲线环境阻逐渐增大,“S”型曲线题组冲关强化训练提升考能题组一考点诊断(1)16世纪以来,

17、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 人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2012 高考山东卷)()(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2012 高考浙江卷)()(3)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2010 高考山东卷)()(2)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是一回事吗? 提示: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4)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010 高考山东卷)()(5)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 本措施。(2011 髙考安徽卷)()答案:(1)(7) (2)(7) (3)(X) (4)(X) (

18、5)(7)题组二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e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e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増加D,比较曲线丫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解析:选B。在be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 升,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多。图中 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 有望使K值提高。2. (2016

19、 黑龙江大庆模拟)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时间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解析:选C。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 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C错误;第4阶 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

20、,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z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选B。由题可知,0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此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a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 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D错误,B正确;由于在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 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 C错误。I提分技巧IK值变动的图示分析+种群数虽K 原来的环境容纳量 工 新的环境容纳量 0 a b c 时间1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1)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2)当种群偏离平均值

21、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定范围内。2 .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题组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4. (2012 高考重庆卷)右面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B。图示a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病虫害 防治时应在a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图示ab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

22、 降趋势;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会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种群 密度;控制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对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利,因此有利于维持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下图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种群増长速率A.如果乙为农作物害虫,时间点防治最好B.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解析:选B。如果乙为农作物害虫,t,时间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防治效果较差。 t3场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

23、同,甲为衰退型,乙为增长型。3时间内甲种 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强弱。6.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种群密度*口以幅*开壬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C。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 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 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

24、最大净补充 量;D项中,K时种群密度最大,若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I技法提炼I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1. K值与K/2值的分析港时种群増长速率最大含义:环境不变情况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所 .特点: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2. K值与K/2值的应用厂减小环境阻-增大K值-保护野生资源 K值增大环境阻一降低K值防治有害生物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畜量厂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处K/2 值K/2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处考点三(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原理(D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遂度、过、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

25、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 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二、实验步骤三、实验归纳探究酵母菌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 .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 量变化有差异。2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 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3 .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酵母菌。4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5 .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四、实验题组1. (201

26、5 高考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个!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 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14121086410 20304050 60 70培WM (h)(Twain X) 触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N。U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选D。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值 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 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 由图知,K值为12X1 000X1

27、0=120 000(个),D正确。2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义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 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X IO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解析:选C。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

28、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 C项所述的计算结果是/ X 10M=2. 5Mxi、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 0.2 cmX0.2 cmXO. 01 cm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3 . (2016 山东文登高三统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 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号IIIIIII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个)105510A. 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IV = I 11=111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ni内种群的k值

29、与试管n不同d.试管w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n的开始下降解析:选A。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 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慢慢增 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 阻力的大小决定的,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 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V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少,起始 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W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 降。对应学生用书J1. (2013 髙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农

30、场面积约140 hm,,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 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 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只, 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00只/hm,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一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 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

31、群密度下降; 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则志=芋,x = 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 度约为:V=l0只/加,;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 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2. (2014 高考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 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杀母-枳辨W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年份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髙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

32、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选B。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 A项错误;该植物1971年的种子萌发数为1 000,幼苗数为450左右,成熟株数约为350, 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而不是去掉最大值、最小值,C项错误; 在图示5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D项错误。3. (2014 高考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

33、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选B。A项,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某 些时候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通过调节后又恢复到正常数量。B项,种群的内 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种群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项,在理想条件下, 不存在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D项,冬季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植食动物在冬 季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4. (2015 高考北京卷)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 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X 10 m的观测点,每 个观

34、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 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附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蚊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采集数据的方法为样方法,故B项正确。通过观察图 表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两个自变量(灌溉和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 响。只考虑灌溉与否,可以

35、看出定时灌溉会使小蚂蚁数量增多,不灌溉会使小蚂蚁数量减少, 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故D项正确。只考虑有无大蚂蚁存在,可知定时灌 溉和不灌溉两种情况下,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较,驱走大蚂蚁后小蚂蚁数量多, 故认为大蚂蚁的存在会使小蚂蚁离开而导致其数量减少,A项错误、(:项正确。5. (2015 高考全国I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 +3 +4+5 +6 +7 +8 +9 +10 +11+12个 体 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 1 +

36、 ”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 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 知,幼年个体数为92 + 187 + 121

37、=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 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 : 1 : 1,则该种群的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 : 1 : 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课时规范训练1 .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

38、衰退型解析:选A。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 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2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8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志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志,则该鹿群约有(MXn) 只解析:选B。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 的动物如昆虫卵、蛇虫、跳蛹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 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

39、。3. (2016 河南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鸭(鸟纲鸭科动物) 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 661.522. 833. 692.911.200. 03A.这14年中,白头鸭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鸭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轉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解析:选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 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

40、然增长,年龄结 构为增长型,B错误;第8年时白头鸭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1/2K, 即白头鸭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调查白头鸭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 志重捕法,D错误。4. (2016 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 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选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5. (2016 江西景

41、徳镇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 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 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选B。根据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 故A错:据图可知,第5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处于K/2,因此该

42、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为400,故B正确;第5年到第9年,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数值是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 量在增加,故C错:防治鼠害时,要在K/2前处理,故D错。6. (2016 湖南长沙重点中学月考)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 在有环境阻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 确的是()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 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 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 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

43、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解析:选A。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 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环境阻最小应在最初时期,B错误:因为统计中有 死亡的个体,所以统计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的K值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错误。7. (2014 高考广东卷)在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 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 松针长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幼虫格度一松针长度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44、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解析:选B。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种群、群落的基本知识。从图看出幼虫密度呈现周 期性变化,A项正确。幼虫摄食改变了松针长度,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落叶 松是一个物种,不能用丰富度描述,B项错误。该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 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幼虫摄食松针,由图可知,松针长度的变化滞后于幼虫密度 的变化,D项正确。8. (2016 广东惠州一模)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 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19. 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

45、小C. 24. 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解析:选D。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 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B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 大,C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9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酔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 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 照的作用;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