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古诗赏析)(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古诗赏析)(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年秋学期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四)编写:杨正春 班级_ 姓名_ 日期:12月31日复习内容:九上、九下诗词赏析九上部分(一)关 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追求、思慕、迎娶三个部分。(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
2、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相关链接“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意
3、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二、相见欢(李煜)(1)词中点明伤情地点是_,时间是_,季节是_。(西楼;夜晚;秋天)(2)词中写景简而有序:“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一句是俯视之景。下片以_为主(表达方式)。(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情)(3)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句子是:_;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上片写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下片:抒写后主千丝万缕
4、的离愁。(5)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其感情基调是_。(亡国哀思 凄惋)(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哪些句子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剪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7)“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内心?“独”写出了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表现出词人孤独之甚,哀愁
5、之多。(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感受?表现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感受,实则突出饱含辛酸的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9)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人也,被锁者,也是人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不尽,孤独寂寞的心情。钩摹出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10)“月如钩”象征什么?(人事的缺憾)(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寂寞、孤独、悲凉(1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词的写法,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作简要赏析。答:同意。此时,
6、词人心境悲凉,眼前之景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寂寞的、被锁的实非梧桐、深院、清秋,而是词人,一个“锁”暗点身世,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13)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答:词人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把“离愁”的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实是千古妙笔。(14)“锁”语意双关,明指“清秋锁于深院”,暗寓人囚于深院,困于清秋。(15)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人们怎样的感受。答:西楼残月、梧桐深院;孤寂、凄凉、忧愁三、浣溪沙(词晏殊)(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_、_和_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
7、的画面。(夕阳 落花 归燕)(2)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过去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有什么妙处?它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表达落寞孤独之情。(5)“无可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上句伤春,下句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寄情,含蓄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同时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
8、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名句。(6)词中“_,_。”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7)词中描写对酒当歌的句子是:_,_。(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8)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追忆过去的时光?“去年天气”“旧”“几时回”。(9)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0)词中哪些词句形成对比,各有什么好处?“新”和“旧”对比 作用:“新”是唱新词;“旧”是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
9、和“来”对比 作用:“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11)主题: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着重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抒发春归人去的怅惘。(12)“夕阳西下几时回”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态?答:借景抒情,形象生动的倾诉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13)你觉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话好在哪里?答:“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饱含着无限低回、怜惜、凄楚的复杂感情。(14
10、)“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小径”才“香”“无可奈何”方“徘徊”。(15)“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间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词人借春伤时的惆怅,寂寞和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四)龟虽寿1、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句中的“骥”指:千里马;“烈士暮年”中的“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2、赏析“老骥太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于干一番事业,表现了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全句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
1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答:体现了辩证的思绪,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4、作者所云“养怡之福”指的是什么?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5、中间四句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此诗虽以_为主旨,但以_贯
12、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之情。(送别 咏雪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2)在岑参的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诗中“_”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本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这两句在全诗中,结构上起_的作用,内容上作用是:_。(瀚海 承上启下,展现了眼前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5)“愁”字有什么作用?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
13、6)诗中送别地点是如何转换的?中军辕门轮台天山(7)这首诗的两部分(前10句,后8句)描写绘了哪两幅图画?瀚海雪景图 风雪送客图(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有什么作用?“白雪”“红旗”画面色彩鲜明,“冻不翻”从侧面反映了天气的奇寒,也象征着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9)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10)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盛开梨花喻雪花,比喻形象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心情。
14、这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北国绮丽的雪景。(11)“风掣红旗冻不翻”赏析: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描绘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掣”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说明风很大,风被拟人化了,把雪之大,天气之寒冷,写得很形象,很生动。(12)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的画面。曲折的山路上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踩出的马蹄印。(13)描绘“山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意境相反的诗句有:_。)表现诗人无限惆怅的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
15、4)赏析“山回”曲折的山路上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踩出的马蹄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无限惆怅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5)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蕴涵的感情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此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无边的沙漠,暗淡的阴云,严寒的天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愁。在结构上由上文的写景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16)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心情。答:友人的身影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在茫茫雪山中,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诗人的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惜别之情极为动人。一个
16、“空”字尤为突出地写出了友人离去后内心的惆怅和失落。(17)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答: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大雪的寒威。九下部分一、饮酒1、用原文填空(1)诗人为什么能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叙事、写景相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结合的句子是: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尔”指代什么?
1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宁静、闲适、恬淡)3、诗中“车马”是_(达官贵族)的代名词。 “南山”指庐山。4、“无”字体现了作者在“人境”中怎样的生活?没有人世间纷繁杂尘,为蝇头小利而奔走的丑态,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龌龊等。5、“问君何能尔”中“君” 是谁?作者回答了什么问题?作者的境界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迁”?作者自己;人在尘世都如此清净的原因。“境随心转”6、“飞鸟相与还”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借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回归自然。7、“此中有真意”中“此”是指
18、_;“真意”是指_。(上面描述的自然景物 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8、全诗的诗眼是:_(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尘俗才能感受到的。文中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9、初中我们学过另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其中“_”(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热爱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10、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屋前的篱笆下种满了菊花,诗人一边悠闲地采菊,不经意间看到了景色幽美的南山美景。山里的雾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好看,林中的飞鸟也在薄薄的雾气中各自飞回巢中。11、“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为“望”字,好吗?为什么?“见”字更
19、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的美景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字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3、怎样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释义略14、“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二字写出作者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5、全诗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16、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17、写作特点:(1)语言特点
20、:清新、自然、纯朴; (2)表现手法:叙事、写景结合,情景交融。二、行路难(李白)1、通过写宴会场面的热闹来反衬诗人失望、悲愤的心情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通过细节描写(动作)表现了诗人内心苦闷和感情激荡变化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通过想象山川的艰难险阻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引用典故,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7、诗中“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1、。)两句诗现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_。(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苦闷失意希望迷惘自信9、第三、四句连用_、_、_、_(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感情的激荡变化。10、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11、诗中采用“_”和“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垂钓碧溪”“乘舟梦日”)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人想像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_
22、。(世路的艰难)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13、“闲来垂钓”这两句诗人引用_表达了诗人_。(典故;对未来充满希望(或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引用_,表达了诗人_。这两句也是鼓舞人心的名句。(典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或充满对未来的憧憬)15、“闲来垂钓碧边”引用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16、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古
23、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1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信念,坚信未来,困难必然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精神。1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有一天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表达了诗人坚信困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精神。19、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不是写实,此处通过想像,“冰塞川”“雪满山”写山川的险阻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20、比较行路难与宣州
24、谢的异同。同:(1)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2)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运用夸张、用典的手法。不同:行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彷徨,但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有希望;宣更侧重抒发了怀才不遇,放纵不羁的感情。21、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表达作者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人生态度。如“长风破浪海”表明了作者对前途的美好充满坚定信念。三、游山西村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答: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
25、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蕴含怎样的哲理?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蕴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5、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描写了村行沿途风光
26、和和谐的农村生活。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赞美了美丽的农村风光和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表达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不舍。四、观沧海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沧海”指“渤海”。2、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3、“澹澹”是形容_的样子,“竦峙”是写_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_的感受。(水波动荡 山岛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4、赏析“洪波涌起”中“涌”字答:一个“涌”字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情景,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表现一种宏伟的意境。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2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_”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_句是实写,后_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_,_”;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_,次写海面上的_,最后写天空中_。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_。(观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7、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答: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28、8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答: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9、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10、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五、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或出猎或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词中作者为什么要以“老夫相称”?答:因为作者心
29、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一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见诗人老当益壮,充满雄心壮志。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仅用了九个字,就写出了武士的风采和浩大的声势。5、描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示的画面。答: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狂风骤雨,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是什么意思?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那样的人来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倾城)8、赏析“千
30、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答:一个“卷”字,突出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9、上阙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场面,目的是什么?答:上阙写出猎的盛大,表达了他英武的身姿,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阙抒情作铺垫。10、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1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轻狂的豪情壮志。12、诗人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13、“会挽雕弓如满月,
31、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诗句勾勒出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态。14、本词引用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亲射虎,看孙郎:自比孙权,虽年纪已老,仍少年狂气,意气奋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本诗的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抗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六、山坡羊潼关怀古1、
32、这首小令的明显特点是:借古讽今。请你再写出采用这种写法的一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望西都”句中的“西都”指长安。“东都”指洛阳。3、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开始三句),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第四至七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最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和“怒”有什么好处?“聚”“怒”二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表现了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5、这首曲的最后四句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结论,这几句诗句不
33、仅是对全诗的总结,更是对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总结。6、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7、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8、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兴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的讽刺。9、试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作一点赏析。答: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把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以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
34、“怒”二字写出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言。10、“亡,百姓苦”可以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一个国家兴起,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受苦的是老百姓;国家衰亡,战争不断,遭殃的还是老百姓。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11、为什么作者“望西都”要“意踌躇”?为什么在秦汉行经处,要伤心呢?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而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现象,怎能不叫诗人踌躇伤心呢?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偶、拟人;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形;一句写山,一句写河,也是“山河表
35、里”之意。1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14、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15、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答:如此写景,为下文“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和情感沉动的线索。16、怎样理解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17、“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答:写作者远望长安,曾几何时,是那样的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
36、感之情。18、最后四句指出了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只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一议论深刻在哪里?答:这几句不仅这首散曲的总结,也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总结;不仅是谈古,也是论今,借古讽今,讽刺了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出作者对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819、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有什么妙处?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深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艺术感染力。(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描写: 叙事: 抒情: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答:
37、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答: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答: (5)“八月秋高风怒号”中“怒”用得很好,试分析。_(6)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的作用。_(7)有人说:“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赏析这首诗,说说杜甫的伟大体现在哪里?_(8)作者希望得到“广厦千万间”的目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评价?_(9)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_答案
38、:(1)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5)“怒”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6)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7)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8)目的是“大庇天下寒士”(即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9)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