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文化与欣赏.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438878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筝文化与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筝文化与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筝文化与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文化与欣赏.ppt(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筝文化与欣赏古筝文化与欣赏 目 录一、筝的源流二、筝的主要流派三、当代筝乐四、古筝文化艺术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千古流传的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古筝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其音色清悦,高洁,典雅;色彩华丽,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既能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又能描绘出动人壮观的恢弘场面。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慷慨激昂,或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它既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独奏乐器,又可以参加合奏、伴奏,重奏、协奏等等,古筝被誉为“东方钢琴东方钢琴”之称。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

2、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古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一、筝的源流1、筝名的由来与起源2、筝的种类与构造3、筝乐的兴盛4、筝的演奏技巧 据史记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古筝就已在秦地(今陕西一带)十分流行,古筝也叫“秦筝”。在古代,筝又被称为瑶筝、银筝、云和筝、素筝等等。它有着不同凡响的乐器结构特点,具备动静阴阳、音韵并重的独特风格。由于它好听易学,艺术感染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份喜爱延续了几千年仍然经久不衰。春秋时期见于记载的著名筝手如邯郸的罗敷,西晋崔豹古今注曰:“罗敷乃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根据以上史实,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事实。1

3、、筝名的由来与起源1)分瑟为筝说2)蒙恬造筝说3)筝筑同源说 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瑟,诗经中已有关于瑟的记载。瑟主要在古代宴享礼仪时为歌唱伴奏。“琴瑟合鸣”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器乐演奏组合方式。隋唐以后,瑟完全脱离了民间,仅仅使用于宫廷雅乐。古代瑟的外观形制,大略是这样的:瑟身为长方形,木质的共鸣箱,有四个系弦的枘,三条尾岳,一条首岳,弦大多是二十五根,每根弦的下面装有弦柱,用来调节弦的有效长度,确定音高。瑟按五声音阶调弦。瑟与筝的共通之处不少,而最大的区别是弦数。筝弦从早期的五弦,发展成为汉代的十二弦,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筝,清末才出现了十六弦筝,发展到现在二十一弦

4、,二十五弦,甚至四十九弦。现在常用的是二十一弦筝。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的十二弦筝和十三弦筝,其弦数相加恰巧是瑟的弦数。加上筝、瑟形制相近,特点相似。瑟的历史比筝似乎更为久远,于是便有了二人争瑟,互不相让,瑟断为二,各得一半的争瑟为筝之说。关于筝的起源,在古文献中确有分瑟为筝的说法。如唐代赵磷的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还有宋代丁度的集韵中,也载有类似的说法:“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5、又如乐道类集第二卷)中说:“秦有琬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又如“本大瑟,二十七弦。秦人不义,二子争父瑟,各得十三弦,故曰筝。”(续一切经音义);再如“秦女姊妹争瑟,引破终为两片,其一片为十三弦于姊分,其一片有十二弦为妹分,秦皇奇之,立号为筝。”两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传说而已。传说一:秦国有个叫琬无义的人,准备把自己的一张瑟传给两个女儿,不料两个女儿相争不已,将瑟引破为二,半张瑟便被趣称为“筝”。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传说二:古代秦国有非常喜欢弹瑟的姐妹俩,可家中仅有一件瑟,一次姐妹俩争着去取瑟弹,瑟破为两半,姐姐手中的一

6、半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十二弦,秦皇听说此事,甚感惊奇,立即将新乐器命名为“筝”。记述“争瑟为筝”的文献虽然不少,不管争瑟的人是“父子”“兄弟”还是“姐妹”,却有明显的破绽。上述传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分为二”而为筝。其实此类以“争”为“筝”之命名的说法,大多为后人由“筝”而引发的联想,不太可信。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最早是五弦筝,筝弦是由少到多发展变化的,由简到繁是筝弦数演变的一般规律。按“分瑟为筝”之说,筝弦是由多到少发展变化的,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悖于乐器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汉字结构分析,中国汉字的形成是有规律的,每一个字的形体,部首和偏旁大体上都是有道理的。拿民族乐器名称来说吧

7、,钟、镛、钹、锣这类是“金”字旁,说明这些乐器是用金属制成的敲击乐器;根据说文,凡属琴类的乐器,字的结构都从“琴”。瑟的结构从“琴必”,筝的结构则从“竹争”这说明筝并不是琴类,二者是两个不同属类的乐器。最早的筝可能与竹有关,所以从竹。1)分瑟为筝说分瑟为筝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汉代时发展成为与瑟形制基本相同的乐器种类,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瑟为二十五弦,而筝为五弦(战国时期)、尔后发展成为十二弦(秦汉时期)、十三弦(唐宋时期)。根据专家的研究,在汉代,有些地区的筝确实外观制作的像瑟,这可能催生或助长了“争瑟为筝”之说。瑟与筝是不是有密切

8、复杂的关系,现在还是个谜。东汉刘熙在著作释名释乐器中记载:“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音响效果而命名的。2)蒙恬造筝说蒙恬造筝说 筝为历史上著名人物所造也是流传较广的说法。古代秦国有个大将名叫蒙恬,他南征北战,声名遐迩。蒙恬不仅是有军事才能,还通晓音乐,制造了筝。关于蒙 恬 造 筝 之 说,古 文 献 中 有 记 载。如隋书音乐志载:“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造。”但刘朐在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筝,秦声也,相传蒙恬所造,非也!”认为“蒙恬造筝”说,是持否定态度。在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的“蒙恬列传”中,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如果蒙恬造筝是史实,它不可能不把“蒙恬造筝

9、”这一重大发明列入“蒙恬列传”中去。2)蒙恬造筝说蒙恬造筝说 清朝著名的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否定了“蒙恬造筝”之说。但是,他又肯定了筝形的改制,是蒙恬所为。由于蒙恬的历史地位,决定他是熟悉瑟的弹奏与结构,而为了适应自己的戎马生活,将筝改制为瑟形也是可能的。这样的推论是合乎逻辑的。这只能说明蒙恬在筝的发展及形制的改革上,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3)筝筑同源说筝筑同源说 筝的早期形制,以东汉应劭风俗通所云:“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可见,筝最初只有五弦,且与筑很相似。

10、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筝的文献是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一文:“弹筝、博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而有关筑乐一事,在史记 刺客列传中曾提到,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始皇,送至易水河边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气氛十分悲壮。荆轲刺秦始皇这年是公元前227年,这两段史实证明,筝在战国时代的秦地(今陕西一带)早已流行。古筝也叫“秦筝”。而筑则在燕、赵、齐国等北方诸国流行。3)筝筑同源说筝筑同源说 我国的乐器发展史是先有打击乐器,后有弹拨乐器。筑的右手奏法,是以竹尺击之,沿用了打击乐器的奏法。筝是用手指弹奏。筝与筑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筝是由筑发展而来的,筑之源即筝之源。“筝筑

11、同源说”有合理之处,也有没解释清楚的地方,由于筑这种乐器战国以后就逐渐失传,要彻底证明二者的关系就成为很复杂的事情。筝的起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难以定论。这也从侧面证明筝的古老,不过,随着音乐史学的研究进展,相信最终总会寻觅到古筝的源头。3)筝筑同源说筝筑同源说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产生的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2、筝的

12、种类与构造、筝的种类与构造 古筝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件民族乐器,它产生于民间,两千多年来,古筝经历了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筝体从竹制到木制,从圆形到长匣形状。筝弦从早期的五弦,发展成为汉代的十二弦,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筝,清末才出现了十六弦筝。发展到现在有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甚至四十九弦筝。还有转调筝,蝶式筝等等。现在常用的是二十一弦筝。筝弦在制料上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时代审美观的改变,由丝弦逐渐发展到钢丝弦的金属缠弦,钢丝弦的尼龙缠弦。古筝是用梧桐板制成长方形音箱,面板呈弧形的弹拨乐器。2、筝的种类与构造、筝的种类与构造 五弦筝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衍

13、变过程中,筝弦数目增多,音域在不断扩大,现在有四个八度。在弦质、音色、装饰等各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建国以来,很多地方都基于某个派别筝的形制、特点以及其它方面,进行改良与革新,开发研制了许多新型筝。这些革新筝,造型现代与时尚,装饰工艺水平高超。现代筝通体都是文化,或雕龙刻凤,铭字镂文,使得筝体美观而大气,也透出几分雅趣、涵养;音域也更加宽广;弦的质料也从原来的丝质发展为钢丝尼龙缠弦,防蚀技术也颇为高超,钢弦外面有一层尼龙包裹,既增加筝的美感,又延长了筝弦的寿命,音色较之前代更加的明亮与华丽。2、筝的种类与构造、筝的种类与构造 在古筝长方形的共鸣箱体上,筝首与筝尾是最能够体现古筝艺术与诗词歌

14、赋、绘画书法的部位。此两个部位精雕细琢,精美且兼具些许诗意。古筝制作师也往往以此处的雕刻内容或图案来命名。如:龙凤筝、楠木筝、景泰蓝筝、红木筝,浮雕筝等.建国前古筝在外观上不太有多大讲究,多以古朴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 制作工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因而古筝在工艺方面的致美技术开始了向“百花齐放”的目标发展了。现代制作工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突破了传统致美技术的束缚.比如研发并使用镶玉石等工艺,由此形成了民族乐器的独特工艺,造就了独特的品牌,等等。2、筝的种类与构造、筝的种类与构造 筝主要取材梧桐木,音箱呈长方形,面板成弧形,底板平直并开三个出音孔。筝分筝首、筝身、筝尾筝首、筝身、筝尾三

15、部分,以前后梁为界,筝面置弦,弦距均等,每根弦下设筝柱,可左右移动,筝柱多以象牙、紫檀、红木等材料。在我国众多民族乐器当中,能够在其名称之前冠以“古”字的乐器除了古琴之外,那就要数着古筝了。筝虽然不及琴的历史那样悠久,但也有两千年多的历史,仅从题材广泛的唐诗中,便可以观测到古筝艺术的高度艺术境界,唐代诗歌中对古筝艺术那深刻生动、感情细腻、栩栩如生的描述,令人叹为观止、为人称颂。3、筝乐的兴盛、筝乐的兴盛 或许是由于古筝最初流行于战乱纷飞的战国时期的缘故,或许是出于古筝本身的原因,筝乐往往寄托了老百姓的流离失所、生死离别的愁苦,听来使人凄婉哀怨,所以古筝又有“哀筝”之说。筝乐的这种哀愁情绪,一直

16、延续到后世,甚至成为了古筝所表现的主要题材,唐诗中的咏筝诗,也多记述了古筝的这种哀怨凄楚之苦。3、筝乐的兴盛、筝乐的兴盛 唐代诗人常建在高楼夜弹筝一诗中,对古筝的哀怨凄楚之苦给予了极其幽深的暗示:高楼百尺余,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高楼百尺余,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此诗喻筝之苦,可谓让人浮想联翩。前四句紧扣主题,后四句急转而述筝声的急切悲凉。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手法,突出了“高楼夜弹筝”的主题,而最让人难解的则是全诗只此一“苦”字,却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使人读来不禁潸然泪

17、下。但细细品味,此一“苦”字却又无具体内容,不知苦从何来,何人之苦,这正是此诗之特,让人回味无穷。3、筝乐的兴盛、筝乐的兴盛 唐人李远的赠筝妓伍卿中也有“座客满筵都不语,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一行哀雁十三声”之句。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泪也说:“苦调还吟出,深情咽不传。苦调还吟出,深情咽不传。”大诗人李商隐也有一首诗诗名即为哀筝。可见唐代的许多筝曲都表现了这种哀伤的情绪。只可惜年代已久,我们只能从这些诗篇当中体会“苦筝”的哀怨之苦了,却无法亲耳聆听到当时能够使众多诗人为之愁肠百断、潸然泪下的筝声原曲了。从诗人白居易所写“奔车看牡丹,走马听奏筝。奔车看牡丹,走马听奏筝。”之句,也可

18、以看出筝在民间就已经广泛流传。4、筝的演奏技巧、筝的演奏技巧 古筝的韵味婉转深长,音色古朴浑厚,古筝的演奏手法也丰富多样,传统的演奏技巧一般右手弹弦,左手按弦,右手如:托、抹、勾、劈、摇、撮、挑、剔、打等,左手主要有:揉、吟、按、滑、推、点等技巧。现代的演奏技巧,在保持已有的传统演奏技巧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西洋键盘乐器钢琴的弹奏特点,尤其是扫摇技法及双手和弦音程、双手快速指序等的演奏更加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古筝刮奏的琶音效果极佳,犹如流水淙淙,十分动人。使古筝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树立更好的形象。4、筝的演奏技巧、筝的演奏技巧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慢弹回断雁,急奏转

19、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白居易筝当头独坐枞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天颜开,圣心悦,当头独坐枞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紫金白珠沾赐物。吴融李周弹筝歌“风沙”,“飞雪”,“断雁”,“飞蓬”都描绘了唐代弹筝技艺之高。诗人生动描绘了古筝演奏的高明,且表现了动人的音乐效果,用“珠联”比喻乐声之明快流畅,用“刀截”比喻乐声之清脆急速,嘎然而止,以“凤萧龙管”映衬筝乐之声势.形象生动地使人感受到音乐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令人“如听仙乐耳暂明”,“妙入神处无人知”。4、筝的演奏技巧、

20、筝的演奏技巧 唐代诗人的不朽篇章,是一份无价之宝,三言两语是无法完美的表达唐代诗歌中古筝艺术的。张祜的“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是对唐代古筝艺术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其对古筝艺术魅力之深远,情趣之纯朴,令人产生无尽的深思遐想。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单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也是相当困难的,其间不难看出诗人们不凡的音乐修养和文字功底。以音乐“翻译”成文字,这也是每个音乐家所不能理解的,然就在古乐尚不能流传至今的音响而言,我们不又是在这些音乐诗中来咀嚼回味这些古乐的韵味吗?二、筝的主要流派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

21、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今天的古筝艺术风格各异,绚丽多彩。中国传统的古筝艺术通常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细腻、婉转;北派豪放、悲凉。当代艺术家们则划分得更为细致、详尽。中国古筝艺术主要有以下几大流派: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陕西筝等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11/28/202228二、筝的主要流派1、河南流派2、潮州流派3、山东流派4、客家流派5、浙江筝流派6、陕西筝流派1、河南流派、河南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高亢、明朗流畅、刚劲、粗犷有力;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奔放与委婉并存。代表曲代表曲:渔舟唱晚(河南筝曲,娄树华曲 曹正译订)背景背

22、景:这一首具有典型中国风格的五声音阶作品的流传,对筝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乐曲系于1938年由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的片段素材加以编曲,变化发展而成,曲名则取自唐朝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文句,此句之前便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彭蠡:即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1、河南流派、河南流派 曲意在描绘夕阳西下,湖面碧波万顷,渔民满载而归,怡然自得,悠扬的渔歌荡漾在湖面的诗情画景。旋律优美、流畅、素雅、恬静、脍炙人口,韵味隽永。全曲由两大部分和一个尾声构成。第一部分乐曲运用舒缓的节奏和极富歌唱性的旋律,描摹恬静的湖滨晚景。第二部分采用速度变换的手法

23、,慢起渐快。逐层推进,把音乐引向高潮。荡桨摇橹,浪花飞溅,湖面港湾,渔歌悠扬,好似一幅百舟竞归的风情画。音乐在欢腾的高潮中煞住,改以慢速演奏悠缓抒情的尾声,给人以曲终意未尽之感,仿佛优美的渔歌正渐渐融入金色的晚霞,金色的晚霞已深深陶醉于温柔的湖水碧波.1、河南流派、河南流派 再介绍一首河南筝曲,苏武思乡;河南筝曲,曹东扶传谱,乐曲取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定不屈、忠汉不移这一著名故事。乐曲一开始采用了深沉、抑郁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使人似乎看到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已近暮年的苏武步履艰难地放牧在北海边,同时也表现出了苏武远离中原,独在他乡的苦闷心情。接着,乐曲曲调渐趋明朗、激昂,表达

24、出苏武对汉朝壮丽山河的怀念与向往,和决心排除万难返回中原的坚强意愿。结束时多次用苍劲有力的扣指奏出低沉愤懑的音调,表现出苏武对匈奴统治者的愤怒反抗和至死忠于汉朝的崇高民族气节。2、潮州流派、潮州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文静委婉,细腻,流畅华丽。代表曲代表曲:寒鸦戏水(郭鹰传谱)曲意曲意: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全曲共三段,各段音乐个性鲜明,段落界限清楚,是一首典型的板式变奏体。乐曲借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的漫游及其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一种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

25、热爱和奋搏向上的乐观精神。3、山东流派、山东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深沉、朴实;泼辣多变;纯朴古雅。代表曲代表曲:汉宫秋月曲意曲意:乐曲通过揉吟按滑等技巧的运用,以缓慢的节奏,描写了处在古代封建暴君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们的悲惨遭遇,它以缠绵凄凉,悲郁哀诉,哀伤而激越的音调,表现出宫女们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怨愤情绪。3、山东流派、山东流派 汉宫秋月是山东古筝慢板曲之一,属八板结构,它以舒缓的节奏,深沉的韵律,给人展现了一幅充满音乐意境的画面:宫女们身居凄冷,空寂的深宫,有才无处展,有志不能酬,欲愤不能言,有悲不可露,在那深秋冷风月寒之夜,触景生情,不禁饮泣长叹。泣天下万家团圆月也圆,唯自己深锁宫苑高墙

26、影为伴,叹苍穹月明风清多皎洁,恨世间庸庸蝇营狗苟尽混浊。如泣的诉说,冷森的气氛,心底的怒抗,愤懑的情绪贯穿于整个乐曲之中。四段锦由(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四首大板曲联辍而成,节奏明快。4、客家流派、客家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淡雅,清新,古朴典雅,含蓄、委婉,柔美。代表曲代表曲:出水莲(罗九香传谱)背景背景:南宋时期,河南一带百姓为避元兵之掳掠南下迁居粤东和闽西,当地人称之为“客家”,当时由客家所传出之音乐称“中州古调”,受到当地语言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历经数代,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音韵的民间乐种,既“客家音乐”,也称之为“汉调”或“汉乐”。4、客家流派、客家流派 客家筝曲

27、很重视乐曲的“板数”并且常用板数来分类,一般把有六十八板的乐曲称大调,这是和河南的板头曲一致的,当然从音韵上来讲,则不像河南筝那样高亢激昂,而是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是一首广东客家筝乐的传统名曲。有中原古曲的风貌,音调古朴,淡雅优美,相传曲意出于周墩颐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句子,借着水莲花秀美的风韵及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来比喻学识涵养均丰的谦谦君子。音调优美清艳,乐风古朴淡雅,具有中州古调的雅韵遗风。出水莲刻意赞美“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莲花的高洁品格。5、浙江筝流派、浙江筝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清丽秀美,含蓄淡雅,曲风明朗,细腻幽雅;清香中荡漾着泥土气息;

28、恰似一幅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代表曲代表曲:高山流水(王巽之传谱)曲意曲意:是首绘景写意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描摹祖国巍巍高山,潺潺流水,美好的自然景色。以描摹景物来抒发情怀志向。乐曲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构成,“高山”部分,音调沉稳质朴,音色浑厚而不失优美;“流水”部分,以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手法,使“流水”部分音乐情绪陡然变化,时而澎湃激越,似江河滚滚东去,时而温润回环,如山涧涓涓的清流。十分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多姿多彩的“流水”状态,使人身临其境。6、陕西筝流派、陕西筝流派 特点特点:风格则委婉中多悲怨,缠绵悱惻,激越中有抒情,慷慨急促,如同在给人讲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代表曲代表曲:

29、秦桑曲,周延甲曲背景背景:“秦地语言硬冲、憨直,饮食酸辣、刺激,着装鲜艳夺目”,使得陕西筝曲既有秦腔音乐那沙哑而高亢、激昂而慷慨的悲壮气势,又有迷胡、碗碗腔音乐那如泣如诉、委婉酸楚的凄凉情感,虽然筝源于秦而盛于唐,“真秦之声”的筝乐而在其发源地,既今之陕西地区,几近绝响;于是近些年来,秦地筝人纷纷吸收当地的戏曲和民间音乐,改编或创造了若干筝曲,秦桑曲既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6、陕西筝流派陕西筝流派 秦桑曲题材取自唐著名诗人李白春思的佳句为意境,“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借用诗中“秦桑”一词,运用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创作而成的。乐曲通过委婉、缠绵、激情的旋律变化,如泣如诉、

30、委婉酸楚的凄凉情感,描述了深情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乐曲由引子、主题(慢板、快板)和尾声组成。11/28/202240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当代筝乐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编和创作的筝乐。当代筝乐是在对传统的继承、改革和创新中发展兴盛起来的。如果把传统筝乐与当代筝乐下个定义,则可以说传统筝乐的流派以浓郁的地方风格为特征,当代筝乐由改革、创新和时代感显其特色。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战台风、王昌元曲。创作于1965年。曲作者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作。台风是热带及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特征之一,强大的气团挟带着气势汹汹的豪

31、雨,所到之处,总是免不了要造成破坏,经常酿成令许多人流离失所以及农作物损失殆尽的天灾。本乐曲以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多种技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台风来袭时风强雨急的情景,全曲气势磅礴,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在中间一段优美流畅的慢板过后,接着快板主体再现,象征人们奋勇与天搏斗的英雄气概。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临安遗恨、何占豪曲。作于1992年,是一首古筝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既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三、当代筝乐三、

32、当代筝乐 浏阳河张燕编曲。此曲旋律流畅,优美动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丰收锣鼓李祖基曲,此曲具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格。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以优美的旋律,表现丰收时节的欢乐情景。乐曲中段慢板运用揉、吟、按、滑、等技巧,使乐曲富有传统筝曲的韵味。洞庭新歌取材于湖南民歌,王昌元、浦琦璋编曲,此曲作于1973年,是根据湖南民歌洞庭鱼米香进行改编的。乐曲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欣喜悦心情。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雪山春晓范上娥、格桑达曲。西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高山纵谷绵延不绝,由于山脉高度多在六千公尺以上,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遍:到了春夏,虽然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冰河蜿蜒,然山底却

33、是绿草茵茵,野花遍地,中段则林木茂密,急流如奔,这样一山之中,山谷与峰顶间节节不同的气候带分布,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成为著名的生物宝库,不但在高山林野深处生长着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更孕有许多稀有动物。本乐曲又名拉萨河畔,籍着娴熟流利的古筝技法,描摹出神秘肃穆的西藏高原上,闪耀的阳光照映出一片白雪皑皑的秀丽景色,以及藏民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伊犁河畔成公亮曲,作于1994年,是模仿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音乐风格写成的,意在追寻汉唐历史上文化交流的踪迹。乐曲将“中原”乐器与“西域”音调进行结合,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的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场景。茉莉芬芳、何占豪曲

34、。此曲根据江南民歌茉莉花的音调创作而成的。表现出茉莉花开时各种娇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芳香,耐人寻味。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幻想曲,王建民曲,此曲以西南云贵地区民歌为素材,并选取当地一些富有特点的节奏,经加工、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首非传统五声音阶的作品。此曲在演奏上,运用了一些拍弦、敲击琴板的方法,用来丰富筝的演奏技法。增添了欢快的色彩。同时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及对优美旋律的深化,成为新时代筝曲的佳作。溟山,王中山曲,采用湘西地方音乐素材,用新颖的创作手法写成。乐曲描述了一座幽远神秘的大山在四季之中多彩的各种变化。在演奏技法上有新的突破,吸收了古筝各流派演奏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技巧,使乐曲更具表现力

35、。领悟出音乐语言的时尚和音乐内涵的丰富。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建国以来涌现出大量新作品,举不胜举。现代筝曲,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三、当代筝乐三、当代筝乐 以上所述,只不过是对中国筝乐源流与风格的初探,而从其中不难发现有两点共同东西:其一,各个地区的筝乐无不是和本地区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联系的,至少对本地区的人来讲,会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也正由于此,尽管筝这件乐器很古老,但它能以较强的生命力在较为广泛的地区持续地流传下来。其二,各个流派筝乐的形成与发展,又是和外界的影响与交流分不开的。也正由于此,使筝乐的流派显得如此生动和丰富多采。风格是民族艺术成熟的标志,中

36、国筝乐有各个流派的风格,说明了中国筝乐的成熟与发展。四、古筝文化艺术四、古筝文化艺术 音乐艺术的传统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的渐进过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流派,流派的形成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每个筝派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筝乐艺术文化是流派形成的艺术特征的根基,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分支体系。筝乐艺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演变、创新,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流派的产生因地域环境不同,其文化背景亦存在差异,受地域民风民俗的影响,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地域艺术特征,在各自传承发展中形成鲜明的流派印记。人类文化与其依赖的生态环境是互动互育的

37、。四、古筝文化艺术四、古筝文化艺术 重含蕴而不重直露、重情韵而不重理性是东方美学的鲜明特性,无论绘画、书法、文学、音乐等,概莫能外。与绘画、雕塑、摄影等诉诸视觉形象刻画不同,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感受的。古筝艺术在表演上不是炫耀技法,而是以情韵来表现内涵,表达方式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筝曲是古朴典雅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掠影,通过其如歌般流动的音乐织体,塑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如人的悲喜、忧伤、欢快等,自然界种种情景,社会生活场景等。古筝弹奏所流露出的古典韵味更能体现刚柔相济、阴阳结合的审美观。四、古筝文化艺术四、古筝文化艺术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

38、、古朴的民族乐器,在历史上它曾辉煌过,被誉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却逐渐衰败下来,到建国前夕,全国弹筝的人,或者说造诣较高的筝家,已经很少,几乎到了失传的境地。建国后,音乐学院把民间古筝艺术家请到了大学讲台,培养了新一代的筝家,为古筝艺术注入了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筝的普及和对传统音乐的重视,使古筝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四、古筝文化艺术四、古筝文化艺术 我们将古筝定位为“国琴”,因为民乐即是“国乐”,代表着“国魂”,纵观民族乐器,惟有古筝具备条件,因为古筝能够独立演奏大型的、复杂的乐曲,其音色和艺术感染力,都可以和西洋乐器中的钢琴相媲美。学古筝的人越来越

39、多,这是因为古筝不但易学,而且音色好听,如行云流水,古典优雅;陶冶性情之余,又可借弹筝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古筝是一件入门容易的乐器,初学者就能够弹奏好听的乐曲,十分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学成也比较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筝的普及完全可以像外国人从小普及钢琴和小提琴一样,而且古筝要易学得多。四、古筝文化艺术四、古筝文化艺术 古筝艺术的发展也应该具有世界的宏观观念。今天的古筝艺术,应该以一个新的风貌迎接挑战,在保持已有的传统演奏技巧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西洋键盘乐器钢琴的弹奏特点,尤其是扫摇技法及双手和弦音程的演奏更加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使古筝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树立更好的形象。相信经过几代筝人的不断努力,一定能让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美好。古筝文化与欣赏古筝文化与欣赏 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