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1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20xx年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设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20xx年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xx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xx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爱护单位行列。20xx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20xx年9月29日新馆建成开放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合肥市政务新区,整体
2、建筑风格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纳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暖和而人性化,中庭择晶莹剔透的玻璃作为幕墙,极富现代感。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依靠安徽悠久的历史遗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保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余件。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2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纳
3、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暖和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纳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肯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设安徽文明史陈设,4个特色专题陈设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安徽文明史陈设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3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
4、上筹备,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该馆陈设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形体高大,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
5、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宝贵标准器物。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安徽省博物馆 - 博物馆珍藏该馆陈设以地方历史为重点,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个基本陈设。19811986年6月,该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120多个,每年观众1522万人次。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曾在日本东京展出。该馆从事文物爱
6、护科研的人员,曾对青铜器防腐蚀进行探讨,用局部电蚀法去除青铜器上的粉状锈,并结合运用苯骈三氮唑化学浸蚀剂爱护青铜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科研室与中国科技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激光全息文物 无损检测,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扬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4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
7、探普查,发觉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觉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殊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觉,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假如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在我国古代,由于相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_年8月起先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
8、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波市月湖之滨,是一座由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景区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设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为3.1万平方米,因馆内保存了大量的宝贵古籍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成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爱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成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记之一。雄踞大门两侧
9、的是一对清代石狮。木结构大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古建筑,门厅外侧有一匾,书?南国书城?四个字,这是由闻名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大门两旁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犹难。?是闻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于1981年到访浙江宁波天一阁时留下的墨宝。此对联书体为钟鼎文,上联意为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以后还将许久的留存下去,下联出自明末清初闻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之后的感慨。黄宗羲,字梨洲,号南雷。被后人誉为中国十七世纪最宏大的思想家,公元1673年黄宗羲以他的人品、气节成为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第一个?外姓人?。黄宗羲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之后便发出了?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
10、难之难矣?的感叹。从他的感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书楼建立和爱护过程的艰辛以及范氏子孙坚守藏书护书许久不衰的操守、气节和意志。进入浙江宁波天一阁,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铜像,他就是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明嘉靖十一(公元1532年)27岁的他考上进士后便起先在全国各地做官,到的地方许多,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迹。据文献记载,他敢于冒犯权歼,勇于抗击倭寇,于嘉靖三十九年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然而,使他彪炳史册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辞官归里后修建的一座藏书楼。范钦每到一地做官,总是特别留
11、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他所搜藏的书大都以宋元以来刊本、抄本与稿本为多,而明代刻本尤其突出。范钦藏书与一般只注意版本的藏书家不同,他比较重视明代人的著述和明代新刊古籍的保藏,所藏明代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尤多,而明代登科录和地方志的保藏成为阁藏特色。其中明代方志原藏有435种,超出明志著录,现存明代方志有271种占全国明代方志的80%以上,有65%是海内外孤本,近年已接连影印出版,现代文献学家赵万里先生曾这样评说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的历史功勋:?浙江宁波天一阁之所以宏大,就在于它能保存有明一代的干脆史料。?范钦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藏书,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但是较有规模地进行保藏应当是在他致仕回乡
12、之后,范钦号东明山人,故此归里后初建的藏书楼以他的号命名为?东明草堂?,这只是早期的雏形,保藏有限,规模和保管条件均不志向,因此他把建立家族藏书楼作为自己解职归里后的第一要务来考虑。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立约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起先,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最丰时达到7万余卷,为了防止藏书的失散,范钦和他的后代是颇费苦心的,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因古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便引以为名,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免遭火灾。他去世前,又叮嘱子孙:?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遵从他的遗训,后代曾制定过严格的藏书楼族规。然而,四百年间,浙江宁波天一阁历经浩劫。
13、几经浩劫至1949年已削减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万七千卷。1949年以后,浙江宁波天一阁得到了很好的爱护。人民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多次拨款修理缮饰,使浙江宁波天一阁百废待兴,朝气勃发,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已增至30万卷,成为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范钦铜像后面是气概非凡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力作,馆内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图上八匹骏马在溪边游戏嘶鸣,活灵活现,有很剧烈的立体感。雕塑的工序快捷但又困难,曲线明朗、立体,泥土中掺杂环氧树脂又起到坚实的作用。惋惜,这样的传世佳
14、作现在已不多见了。这座清代建筑,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之所以取名为东明草堂,是因为范钦号?东明?。 据说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怕住宅区引起火灾要涉及只一墙之隔的草堂,于是范钦确定重新建立藏书楼,使书籍得到永久的爱护。此后,东明草堂便作为范钦的私人会客室。正对东明草堂的围墙上又是一幅堆塑作品:?獬豸?。獬豸,是古代传闻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光明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据说它拥有很高的才智,懂人言知人性。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辩明善恶忠奸、是非曲折,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助手。它
15、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范氏故居原系范宅东厅,是其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处于高墙围绕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外,让生活区域和藏书区隔离是范钦为爱护藏书而作出的细心支配,走进范氏故居,我们看到的是范钦70寿辰的画像,依据他所穿官袍补服的图案断定为三品武官的着装。这是范氏世系表。范宗尹为迁甬落户的第一代,范钦是范氏的第十六世子孙,生有两个儿子:范大冲和范大潜。范钦临终前立下遗嘱:代不分书。于是将遗产分为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楼藏书。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全部藏书,并接着完善藏书制度。致使藏书历经十三代相传保存至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范钦曾立下很多严格的家规制度,如?
16、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外放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这种相互制约的做法,防止了个人占有和轻易许诺外人入阁,避开了书籍的分散和流失。也是藏书能历经四百余年的重要缘由。为使游客对藏书楼有直观的印象,利用范氏故居的狭小空间我们将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布局复原至此。书楼的中上方悬挂一匾,?宝书楼?三字为明代浙江宁波郡守王原相所书。整个房间以书橱的形式相隔成六开间。书橱前后都有门,起到通风祛霉的作用。?宝书楼?匾下方的书橱别出心裁,不但体积比众多的书橱大,且外观绘有两条龙纹,原来公元1772年清乾隆皇帝要修编四库全书,范氏八世孙范
17、懋柱进呈了638种宝贵的典籍,乾隆帝为嘉奖浙江宁波天一阁,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又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不但如此,为庋藏四库全书,乾隆帝又特命杭州造织寅著来察看浙江宁波天一阁,开明丈尺,绘图呈览。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立了七阁。由此,使浙江宁波天一阁名满天下,盛誉海内。范钦辞官归里后全力投入到藏书的搜集和整理,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也为了远离火源,使藏书得以永久保存,范钦曾动了不少脑筋。他总结并借鉴了历代藏书楼的阅历教训。尤其是离他家不远处的丰坊万卷楼不慎失火,骇人动目,教训深刻。因此,他首先留意书楼的防火平安。于是便有了独立保藏书籍的楼阁浙江宁波天一阁。浙江宁波天一
18、阁的建立约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起先,至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有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命名的由来,虽没有准确的记载,但从众多文人的传记及乾隆皇帝的御笔中,得以知晓浙江宁波天一阁命名的由来及藏书楼格局的独特之处。据说范钦是受到元代文人揭文安公所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跋影响,取其四字:天一生水。而?天一生水?之说在我国最早的占卜学说周易(又称易经郑康成注)里便有注解:?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阳五行之说颇为玄奥,一般人不易理解。后人便把它概括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此种说法最早见于高宗弘历的文源阁记,其记云: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浙江宁波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既图以来,乃知其阁建明嘉靖末,至于今二百一十余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从文源阁记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为庋藏四库全书对二百余年前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深化的探讨并大加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