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高校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挚友一起生活。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干脆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化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网络
2、,对全市留守儿童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本文依据调研状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思索。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依据妇联系统2023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3.9万多人,英德市有2.6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
3、的70%。(一)基本现状。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富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看老人小孩,只进行简洁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生活起居。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6.2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36.4%,读幼儿园的占了12.3%,学龄前的
4、占了16.3%。(二)主要存在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化、家庭生活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和心理素养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隔代教化负面作用,学习水平和心智水平难以提高。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由于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计,有的自己也体弱多病,对于管教孩子是无实力也无精力,隔代教化明显力不从心。同时隔代亲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化学问,祖辈往往只满意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辅导和行为习惯、精神道德上的教化引导,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5、。如清爽县禾云镇的小健,今年 13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由奶奶负责监护其生活学习。奶奶不识字,对其也非常溺爱,少有对其进行严厉管教。小健对学习特别不自觉,成果是越来越差。同镇10岁的小发读一年级时,有妈妈在身边监督、照看,能上课仔细,按时完成作业,回家更会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到了二年级,妈妈随父亲到佛山打工,由行动不便的外婆照看他。结果他的成果是直线下降,成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来越淘气,和同学追逐打闹,有时更是不上学,骑着自行车到处游逛。像这样由于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辅导,造成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佳。部分更是因为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教化引导,导致出现性格偏执或行为偏差
6、,出现厌学、逃课、痴迷网吧和电子嬉戏等现象,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2.缺乏亲情抚慰与倾诉沟通,心理问题显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极需沟通倾诉和正确引导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峻地影响到了这些儿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连山县上帅镇9岁的小琴,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剩下她和正在读学前班的妹妹跟随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长路远,父母对两姐妹的生活学习状况甚少过问。两姐妹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贴身照看,性格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13岁的小豪读六年级,父母在广州打工,由奶奶照看他的生活。当他违反学校纪
7、律时,班主任只能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远方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只言片语对其进行教化。为了加强沟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机,但手机却变成了嬉戏机,成为其学习的障碍。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差异大,巨大的代沟让两者难以沟通沟通。父母忙于务工且身处远方,对孩子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也少。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得不到刚好的排解和帮助。有的儿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久而久之对家庭缺乏暖和感和归属感。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焦虑惊慌、缺乏平安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特性特征。这种心情的长期积累,极易产生社会认知、行为价值上的
8、偏离,以及特性、心理发展的异样。这对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健康发展造成特别消极的影响。3.缺乏平安监管,生命平安受威逼。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年纪老迈,或病痛缠身,对他们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的平安问题难以监管到位。节假日特殊是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平安问题更加突显。他们上山捉蛇捕鸟,下河洗澡摸鱼,骑车到处游荡,存在着极大的平安隐患。连州市龙坪镇7岁的小军,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去年12月,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军由隔壁50多岁的大叔帮忙接他放学,结果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缘由(一)政策社会因素。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其实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现
9、行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无法更好地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入学、医疗保障和居住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无奈的选择。由于家庭教化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极需得到家庭外的社会教化体系的更多帮助和疏导,弥补亲情、监管、教化等方面缺失对其成长形成的消极影响。但一方面,由于教化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开设特地的留守儿童的心理教化、生存教化、平安教化课程还是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教化相关服务体系更是还未发展成熟起来。这样的现实状况干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不断产生。(二)家庭个人因素。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对劳动力的汲取实力弱,传统种植业收入水平低,农夫往外走是必定的。农夫外出务工谋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希望给孩子的成长供应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化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有生活压力的缘由,也有教化意识的缘由。有的家长认为,毕业后没门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就业。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再加上忙于务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太重视和关注。托付的监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更加不会对留守的孩子进行更多的教化。这些都是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