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题: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授课老师: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黄 璜教 材: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学问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二、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但由于初二的学生认知实力还比较低,对学问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实力还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
2、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三、教学目标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相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通过探究性试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2)通过学生自己制定试验安排,进行试验操作和总牢固验规律,培育了学生试验实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组织协调实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有意识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太阳光取火的
3、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和民族骄傲感的教化。四、重点和难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它的成像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学生用试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五、教具打算1、不同焦距的凸透镜(f=5cm和f=10cm);光具座;蜡烛;光屏;平行光源。2、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去探讨、去猜想、设计试验方案并动手做试验,让学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发觉者”,课堂的主子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探讨课题那样去进行。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加者。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
4、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从中点拨其思维。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规律,获得探讨、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究、创建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讨有亲近酷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究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课将把思维程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给学生一种探讨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培育学生的多种实力,尤其是创建实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手中的凸透镜问学生?它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设备上还见过它?引导学生回答出在照相机、投影仪上见过它。并告知学生:“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很
5、久以前就知道用冰磨成它的样子,来取火。”它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凸透镜。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它。本节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举例,从生活走向物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民族骄傲感教化(二)学法指导,探究新知请同学们视察一下试验桌上的凸透镜。组织视察、探讨分析得出凸透镜的形态特征。并板书: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提问:我们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那么光线穿过凸透镜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光具座上演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它又叫会聚透镜。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从而介绍几个相关名词: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6、本节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视察实物、演示试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能直观的、快速的相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归纳概括实力,符合其认知规律。2. 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近距离的视察书上的字,学生会看到字被放大了,提问: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吗?然后让学生拿着凸透镜渐渐的远离书上的字,或者视察远处的物体。通过以上视察得知:物体通过凸透镜发生了改变,远处的物体变小了,而且倒着。近处的物体只是被放大了,正倒没有发生改变。引导学生思索:用同一个凸透镜视察不同的物体时,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有时倒,有时正呢? 使学生进入探究的物理情景当中。3. 提出猜想 猜猜看:这些现
7、象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我们用试验去探究这一规律。4. 制定试验安排 介绍光具座,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物距(u),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 提示:在运用光具座时,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是不同含义。只有当光屏上得到特殊清楚的像,这时间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安排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安排,让他们自己小组内探讨确定运用哪一种方案。 5.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要求: (1) 不管用何种方案都要做好记录:像的大小、像的正倒、物距、像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请学生起先自由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中大致会出现三种状况:A 、没有找到像;B、找到了放大或缩小的
8、像;C、光屏上烛焰的轮廓不清楚,本不是像。对A种状况,老师稍加提示,使之转变成其次种状况。针对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像产生的误会,老师要明确的指出:有的同学找到的不是像,同学们或许会感觉怀疑,急于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是不是像,老师这时再通过演示试验强调如何找像,什么是像。 指导试验: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2f)处,你猜会视察到什么样的像。(试试看) 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处,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先猜,后试试)请学生把试验中得出的数据填入学案的表格内。 5、分析试验数据,总结得出试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板书。 本节设计意图:1、传统教学在“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一般先列举出各种
9、成像的条件,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试验去验证各种状况下的像,通过这样的验证性试验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学得特别被动。我认为探究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子,于是我在设计教学中,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对详细的实例提出质疑“放大镜”为什么还能成正倒、大小甚至虚实不同的像?接着由学生自行制定安排、进行探究性的试验、分析得出成像的规律,即物距、焦距、像距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学问的同时,亲身体会这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课时主要是培育学生制定安排、收集数据、初步分析等实力。 2. 针对学生在平常课堂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肯定程度的无序性,实行印发学案(见附件)的措施:让学
10、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当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老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分于我们传统试验课中的“试验步骤”;在尽量给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的同时,避开探究活动中盲目性。在宽松的思维空间里,学生确定会提出很多独特的问题,会迸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三)归纳小结,深化目标,布置作业。1、小结本课的学问点。(1)凸透镜的定义。(2)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什么是焦点、光心、焦距和主光轴。(3)用课件演示成像规律。2、告知学生:大家试验做得很好,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试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忱。3、课后
11、练习以及阅读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凹透镜有哪些特点?七、板书设计五、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因为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焦点(F) u =2f 成倒立、等大、实像光心(O)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焦距(f) u=f 不成像主光轴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附件: 学 案 1. 活动:你透过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时,你会看到怎样的像,提出问题。 2. 猜想:这些结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制定试验安排: 4. 试验过程 (1) 你认为你组同学有哪些与探究活动无关的活动? (2) 你组同学是否得到了蜡烛的像? (3) 你组同学光具座上物体排列的依次是怎样的? (4) 你组同学在活动中,为了得到清楚的像,移动了哪些器件?有哪些没移动?你认为他们如此移动可行吗?假如移动显得混乱,不益于探讨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固定、移动? (5) 你组同学得到了哪些像?(放大、缩小、等大的) (6) 你组同学测出了各种状况时的物距和像距? 5. 探究试验记录表物距u(cm)像的性质【凸透镜焦距(f=5cm或f=10cm)】倒立正立缩小放大实像虚像30202310853 (试试看)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2f)处,你猜,你会视察到。 先猜,后试)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处,又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