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审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财经大学审计》PPT课件.ppt(3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审计 刘明辉 主编 孙坤 徐平 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审计n孙坤教授n主讲n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n课程简介 n教学目标 n预修课程 n课程结构 n教材及参考资料 n成绩与考试 n基本要求课程简介n审计学课程立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讨论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审计程序与技术、交易循环审计、其他类型的审计与保证服务等内容。本教材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内容适合于研究生教学。本课件主要针对本科生,因此对书中的有些内容将做适当的删减,那些适用于研究生和在本科教学中不拟详细讲解的内容,在本课件中将一带而过。教学目标n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
2、要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预修课程n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常应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学习。教材及参考资料n1主要教材:n刘明辉主编: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n2参考资料:n(1)刘明辉主编:审计习题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n(2)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审计考试与成绩n平日成绩10%n期中考试20%n期末考试70%基本要求n保证出勤率,不无故旷课n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讨论n独立完成个人作业;协作完成小组作业n诚实、严谨,考试不作弊。课程内容第一编审计与
3、注册会计师职业第二编审计程序与技术第三编交易循环审计第四编其他类型的审计与保证服务第一编 审计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第四章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第二编审计程序与技术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第六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第七章审计计划与初步审计策略第八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第十章审计报告第三编交易循环审计第十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十二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十三章生产与服务循环审计第十四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十五章货币资金审计第十六章特殊项目审计第十七章终结审计第四编其他类型审计与保证服务第十八章其他类型的审计第十九章电算
4、化审计第二十章保证服务第一章 审计概论第一节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审计的概念与种类第三节审计的动因与社会角色第四节审计的基本假设第一节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v独立审计的产生v独立审计的发展第一节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独立审计的产生v萌芽时期可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出现以后。v确立时期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股份公司出现。英国公司法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1844、1862)。v职业的形成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第一节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独立审计的发展(一)(一)外国独立审计的发展v按审计对象划分v按审计模式划分第一节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独立审计的发展(二)中国独立审计的发
5、展(二)中国独立审计的发展v恢复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以198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为标志。v规范发展阶段规范发展阶段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v审计的概念v审计的种类v审计人员的种类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审计的概念n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理解审计概念的关键词v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v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v系统的过程v与既定标准相符合的程度v审计结果v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
6、审计的种类v会计报表审计v合规审计v经营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审计的种类v会计报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依据是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审计的客体是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审计结束后要出具审计报告,就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表示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外发布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审计的种类v合规审计以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等为目的由审计机关或其委托的审计组织或人员实施审计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约等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有限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审计的种类v经营审计以评价经营业绩、寻找改善途径并提出建议为目的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
7、人员都可以成为审计主体没有固定的审计依据,建立评价标准是审计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审计报告往往仅限于委托人使用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种类审计人员的种类v独立审计人员v政府审计人员v内部审计人员第三节 审计的动因与社会角色审计的动因概括起来讲,审计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对于审计的动因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理论界和职业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受托经济责任论、代理人学说、信息经济学说、保险论、冲突论等。第三节 审计的动因与社会角色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早期的审计人员曾被赋予警犬的功能,认为审计人员的价值在于履行差错防弊的职能。后来审计人员又被定位为“看门人”,职责是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
8、见。之后审计人员又被誉为“经济警察”,不仅要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负责,还要揭露重大的错误和舞弊。现在通行的观点是,审计人员是信息风险的降低者或分摊者。第四节 审计基本假设审计基本假设是指对审计领域中存在的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做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判断。莫兹和夏拉夫、汤姆李、尚德尔、大卫费林特都对审计假设进行过研究。第四节 审计基本假设我国审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信息不确定假设信息可验证假设审计主体独立性假设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审计主体理性假设内部控制相关性假设风险可控性假设认同一贯性假设责任明确性假设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第一节注册会计师第二节会计师事务所第三节注册会计师协会第
9、四节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v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制度v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v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第二节会计师事务所v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v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v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登记v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承接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协会v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v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v协会权力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v外国会计师职业组织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介绍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v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概述v外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v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第一节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概述第二节独立审计准则第三节质量控制准则第四节职业道德准则第一节 注册
10、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概述v注册会计师职业技术准则v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v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v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概述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内各部分的关系v职业技术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v职业技术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v职业技术准则与后续教育准则的关系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职业道德准则职业技术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鉴证服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保证服务准则会计咨询与服务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一般准则外勤准则报告准则第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v审计准则的作用v国际审计准则v美国独立审计准则v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第
11、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作用v为评价审计工作提供依据v为规范审计工作提供标准v有助于审计界与外界沟通v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v有利于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第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v一般准则v外勤准则v报告准则第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一般准则一般准则v审计总目标v胜任能力v独立、客观、公正v保密v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v审计意见的使用第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外勤准则外勤准则v签定约定书v审计计划v内部控制和管理建议书v抽样审计v可运用的审计程序v审计工作底稿v业务助理与专家v期后事项、或有损失、持续经营能力v电子数据处理环境v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二节 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报
12、告准则报告准则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应报告审计范围、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审计程应序报告被审报表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审计意见的类型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v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意义v国际审计质量控制准则v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v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意义v概念v作用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国际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一)单项质量控制准则v委派工作v指导v监督v检查与复核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国际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二)全面质量控制准则v人员质量v专业技能v委派工作v指导和监督v委托人的接受和续约v检查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v独立性
13、v委派审计人员v咨询v督导v职工招聘v专业发展v晋升v客户接受和续约v检查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一)全面质量控制v职业道德v专业胜任能力v工作委派v督导v咨询v业务承接v监控第三节 质量控制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v指导v监督v复核第四节 职业道德准则v职业道德准则的意义v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v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v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节 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的含义与作用v概念v职业道德准则的作用第四节 职业道德准则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第一层次:职业道德原则第二层次:行为守则第三层次:
14、行为守则解释第四层次:职业道德裁决第四节 职业道德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第一层次:适用于所有执业会计师第二层次: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第三层次:适用于受雇执业会计师第四节 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基本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内容v一般原则v专业能力与技术标准v对客户的责任v对同行的责任v其他责任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v独立性v专业胜任能力v保密v收费与佣金v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v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v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第四章 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第一节职业责任第二节法律责任第三节避免法律诉讼的对
15、策第一节 职业责任v关于职业责任的几个概念v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v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法律行为的责任v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持续经营情况的责任v充分披露与保密的责任第一节 职业责任关于职业责任的几个概念v会计责任v审计责任v审计失败v经营失败v审计风险第一节 职业责任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负的职业责任v发现错误与舞弊的责任v关注违法行为的责任v关注持续经营情况的责任v充分披露与保密责任第二节 法律责任v变化中的法律环境v法律用语的解释v审计人员对客户的责任v习惯法下审计人员对第三者的责任v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二节 法律责任变化中的法律环境v法律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法律环境变化的主
16、要表现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大量增加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责任扩充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涵第二节 法律责任变化中的法律环境v导致法律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导致法律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已审会计报表的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了解增加,“期望差”增大法律判例中注册会计师赔偿范围扩大证券管理部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意识增强会计和审计业务日趋复杂“深口袋”现象法庭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利判决法律允许使用“集体诉讼”方式第二节 法律责任有关的法律用语v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v欺诈v违约v受益第三者v其他第三者v可以合理预期的第三者v成文法和习惯法v民事责任v刑事责任v行政责任第二节 法律责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v审
17、计人员对客户的责任v习惯法下审计人员对第三者的责任v成文法下审计人员对第三者的责任第二节 法律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行政责任(二)民事责任(三)刑事责任第三节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v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原因v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第三节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可能导致法律责任的原因v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v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v审计人员对客户了解不够v审计程序不当v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v审计证据不充分v没有恰当的审计工作底稿v对查找舞弊不重视v欺诈行为第三节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v谨慎选择合伙人v招收合格审计人员v与正直的客户打交道v恪守职业技术准则和职业道德准
18、则v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v签定业务约定书,索要管理当局声明书v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v执行合格的审计v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v保持审计独立性v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v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v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第二编 审计程序与技术n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n第六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n第七章审计计划与初步审计策略n第八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n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n第十章审计报告第五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审计过程第三节审计范围与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一节 审计目标v审计目标的含义v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v审计总目标v具体审计目标第一节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含义审计目标是在
19、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节 审计目标影响审计目标的确立和变更的因素v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v审计能力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的制约因素v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国家法律法庭判决会计职业团体第一节 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审计总目标的演变v第一阶段: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审计目标v第二阶段:以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为主要目标v第三阶段:查错防弊和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两目标并重第一节 审计目标审计总目
20、标现阶段我国审计总目标现阶段我国审计总目标v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独立审计的目标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v上述目标包括两个方面:验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并发表审计意见。揭露和报告对所提供有直接重大影响的欺诈和非法行为。第一节 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一)管理当局认定一)管理当局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 的确定的确定依据依据v存在或发生v权利和义务v完整性v估价或分摊v表达与披露第一节 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二)一般目标(二)一般目标v总体合理性v真实性所有权v完整性v估价v截止v机械准确性v分
21、类v披露(二)项目审计目标二)项目审计目标将一般审计目标推广到每一报表要素。第二节 审计过程v计划阶段v实施阶段v完成阶段第二节 审计过程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要完成的工作包括:v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v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v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v确定重要性;v评价审计风险;v编制审计计划。第二节 审计过程实施阶段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和评价证据,以便形成审计意见。主要工作包括:v实施符合性测试v实施实质性测试第二节 审计过程完成阶段结束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主要工作包括:v整理、评价审计证据;v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v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
22、审计单位做调整;v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第三节 审计范围与审计业务约定书v接受委托前的工作v审计业务约定书v审计范围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接受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的工作v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v了解经济环境和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v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v评价管理当局的品行v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v商定审计收费v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v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避免在审计目的、范围和双方责任等方面产生误解,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v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
23、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v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据以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应负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v签约双方的名称;v委托目的;v审计范围;v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v签约双方的义务;v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v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v审计收费;v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v违约责任;v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有关事项;v签约时间。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n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格式范例(见教材P162)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
24、审计范围审计范围v确定基础性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成为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v确定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了恰当的反映。v考虑影响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因素第六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第一节审计程序第二节审计证据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程序概念等v概念概念v选择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选择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即所选择的审计程序能否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的经济性:即审计程序的执行成本要适当,要经济合理。第一节 审计程序种类v了解程序v控制测试程序v实质性测试程序v分析性程序第一节 审计程序了解程序v了解程序的概念v了解程序的实施范
25、围v了解程序的具体方法第一节 审计程序控制测试程序v控制测试的概念v实施控制测试程序的目的v控制测试的内容v控制测试的方法第一节 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v概念v种类v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v选择和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应考虑的因素v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具体方法第一节 审计程序控制测试程序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关系v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联系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联系v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测试对象测试的必要性取证过程测试依据和方法第一节 审计程序分析性程序v概念v应用范围v运用分析性程序应考虑的因素v分析性程序的应用第二节 审计证据v审计证据的概念与种类v审计证据的
26、特性v审计证据的获取v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v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第二节 审计证据概念与种类v概念概念v种类种类按外在形式划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审计证据按来源划分为亲历证据、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n实物证据:真实性、完整性、估价、截止n书面证据: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披露、分类n口头证据: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披露、分类n环境证据:总体合理性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特性v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基本含义影响充分性的因素v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基本含义相关性可靠性
27、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检查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检查:检查:对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与复核。审阅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应注意的问题原始凭证的审阅会计账簿的审阅会计报表的审阅复核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监盘监盘 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审计人员要将现场监督盘点与抽查盘点相结合。监盘方法的局限性是无法确认资产的所有权。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观察观察 审计
28、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查看。常用于对生产经营管理、财产物资保管等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以及资源的利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纪律等情况的考察。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查询及函证查询及函证 查询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相关人员进行的书面或口头询问。函证是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如果没有回函或回函结果不满意,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替代程序,以获得相应的审计证据。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计算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的验算或另行计算
29、。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往往需要对一些凭证、账簿和报表中的数字进行计算,以验证其正确性,包括对会计资料中有关项目的加总或其他运算。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 v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v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v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审计目标,需要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各种证据可用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一种审计程序可获得多中审计证据,为获得某类证据也可以采取多种审计程序。P197图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v审计证据
30、整理与分析的意义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意义v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v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分类:分类:按证据的证明力和相关程度分类。计算:计算:按一定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取得新的证据。比较:比较:各种证据之间的比较,证据与审计目标的比较。小结小结:对审计证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局部审计结论。综合:综合:对局部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v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v审计工作底
31、稿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结构v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v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v审计档案的管理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v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方式有编制和取得。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记录,包括取得的各种相关资料。v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v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和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编制日
32、期其他应说明事项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v被审计单位的未审情况v审计过程的记录v审计结论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v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v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v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v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v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的管理v审计档案的分类审计档案的分类v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审计档案的所有权v审计档案的保管审计档案的保管v审计档案的保密与协调审
33、计档案的保密与协调第七章 审计计划与初步审计策略第一节审计计划第二节审计重要性第三节审计风险第四节初步审计策略第一节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及其作用v概念v作用作用第一节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制定制定审计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v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v执行分析性程序v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v评估审计风险v制定初步审计策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节 审计计划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v了解的范围与内容:经营特点、所在行业的特点、宏观环境、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制度v了解的方法查阅以前年度工作底稿、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查看经营场所、询问内部审计人员、询问管理当局、识别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分析新发布的相
34、关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第一节 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的内容v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v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v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v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和费用预算v审计组人员组成及分工v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水平的评估v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第一节 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v审计目标v审计程序v执行人及执行时间v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第一节 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的编制v编制者审计项目负责人v形式表格式、问卷式、文字叙述式v时间预算概念是指就执行审计程序的各个步骤、各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和工作时间所做的计划。时间预算表第一节 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在审计实务中,
35、具体审计计划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实现的。常用的审计程序表格式见表7-2。第一节 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的审核v总体审计计划审核应注意的事项总体审计计划审核应注意的事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策略的确定是否恰当对重要的会计问题、重要审计领域以及相应的重要的审计程序的确定是否恰当时间预算是否合理审计组成员的构成和分工是否恰当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是否恰当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是否恰当第一节 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的审核v具体审计计划审核应注意的事项具体审计计划审核应注意的事项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是否符合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重点
36、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含义v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v如何全面理解重要性概念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v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v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v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在各账户之间的分配v分配对象分配对象v应考虑的因素应考虑的因素 账户的性质审计成本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少。第三节 审计风险v审计风险的概念v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v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v审计风险各要
37、素的评估v审计风险、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误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为审计人员绝不能容许自己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事先确定容许的审计风险水平,这就是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组成。v固有风险固有风险v控制风险控制风险v检查风险检查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审计风险模式表示以审计风险模式表示AR=IRCRDR其中,AR代表审计风险,IR代表固有风险,CR代表控制风险,DR代表检查风险。
38、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通常是一个既定的数值,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是审计人员所不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收集证据的多少来加以控制,所以,审计风险模式通常又表示为: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矩阵审计风险矩阵 由于风险估计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风险水平量化的难度,利用审计风险模式计算风险水平较为困难,所以实务中审计人员常使用“很低、低、中、高、很高”等词汇来描述风险水平,利用审计风险矩阵来进行审计决策。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的评估固有风险的评估固有风险的评估v经济业务的性质v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v是否存在误报的动因v前期审计的结
39、果v首次审计或续约审计v非常业务v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v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环境的因素审计人员对风险的估计通常采取保守的态度,正常项目的固有风险可定为50%,高风险项目则应定为100%。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的评估v控制风险的评估v控制风险计划估计水平v控制风险实际估计水平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的评估检查风险的评估检查风险的评估 检查风险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来确定的。不同的项目或账户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可以不同,因此,他们的检查风险水平也就不同。第三节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重要性水平的关系v审计风险与审计
40、证据的关系v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四节 初步审计策略初步审计策略的组成要素v概念v组成要素v各要素之关系第四节 初步审计策略初步审计策略的运用主要证实法(主要证实法(Primarily substantive approach)v四项要素的确定四项要素的确定1.将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设为最高(或稍低于最高);2.对内部控制只做最低限度的了解;3.实施很少的控制测试;4.根据低水平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计划强化的实质性测试。v实施步骤实施步骤第四节 初步审计策略初步审计策略的运用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Lower assessed level of control ri
41、sk approach)v四项要素的确定四项要素的确定1.将控制风险水平设定为“中等”或“低水平”;2.详细了解有关的内部控制;3.拟实施扩大的控制测试;4.根据中等或较高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实施有限的实质性测试。v实施的步骤实施的步骤第八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第一节内部控制概述第二节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第三节内部控制测试基本原理及运用第四节内部控制评价第五节管理建议书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v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v内部控制的目标v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v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的关系v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应有考虑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v内部牵制制度v内部控制制度v内部控制结构v
42、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目标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可细化为以下五个目标:1.提高经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2.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3.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恰当使用;4.保证企业计划和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5.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一、控制环境v含义:含义: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是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v内容内容管理当局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董事会权责的划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二、监督v含义v内容管理
43、控制方法内部审计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三、风险评估v含义v内容v导致风险产生和变化的因素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四、信息和沟通v管理信息系统v会计信息系统v信息的传递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五、控制活动v授权和批准控制v职务分离控制v凭证与记录控制v接近控制v独立检查控制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活动授权和批准控制v一般授权v特别授权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活动职务分离控制v不相容职务的含义v常见的不相容职务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活动凭证与记录控制v发生的业务均填制凭证v连续编号v凭证的设计v凭证
44、的传递v凭证的保管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活动接近控制v安全防护措施v限制直接接触v限制间接接触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控制活动独立检查控制v核对凭证与凭证、凭证与账簿、账簿与账簿、账簿与报表、账实v复核计算表、汇总表、调节表、分析表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的关系v内部控制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审计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v审计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应有考虑v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v内部控制的合理保证v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v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v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v
45、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v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v询问和查阅内控文件v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v观察v穿行测试v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v了解控制环境v了解风险评估v了解控制活动v了解信息交流v了解监督情况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v调查表法v记述法v流程图法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v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的情况v不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的情况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试原理及其运用v控制测试的内容与方法v控制测试的时间与范围v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
46、虑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试原理及其运用控制测试的内容与方法v控制测试的基本内容控制测试的基本内容控制设计的测试控制执行的测试v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同步控制测试额外控制测试计划控制测试双重目的的测试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试原理及其运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时间v测试范围v测试时间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试原理及其运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虑v与内部审计协同工作v获取直接帮助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v控制风险的评价v控制风险评价过程及其记录v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的评价v针对会计报表认定v以证据为评价依据v运用专业判断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评价过程及其记录v评价控制风险的步骤v将控制风险评价
47、为高水平的情形v将控制风险评价为较低水平的情形v控制风险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记录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v有效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可以允许审计人员调整与证实资产及负债的存在性有关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或减少测试的范围。v有效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可以允许审计人员调整与证实资产及负债的完整性有关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或减少测试的范围。v如果影响损益表账户的主要交易类别的处理和控制程序是有效的,则这些账户的实质性测试可局限与分析性程序。v与安全性相关的内部控制允许审计人员在期中而不是年末对资产实施实质性测试。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v管理建议书的含义v管理建议书的内容v管理建议书范例
48、v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意见的区别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第二节审计抽样过程的规划第三节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v审计抽样的含义v审计抽样的种类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含义v审计抽样的概念v审计抽样与抽查的区别v审计抽样可以应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种类v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v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v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种类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v统计抽样的三个特点v统计抽样的合理依据v非统计抽样的特点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种类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v属性抽样的含义
49、与应用范围v变量抽样的含义与应用范围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种类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v审计抽样不能代替专业判断v在审计抽样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判断第二节 审计抽样过程的规划v样本的设计v选样方法v抽样结果的评价第二节 审计抽样过程的规划样本的设计设计样本应考虑的因素v审计目标v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v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v可信赖程度v可容忍误差v预期总体误差v分层第二节 审计抽样过程的规划样本的设计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v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v实质性测试的抽样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v非抽样风险第二节 审计抽样过程的规划选样方法v随机选样v系统选样v随意选样第二节 审计抽样
50、过程的规划抽样结果的评价v分析样本误差v推断总体误差v重估抽样风险v形成审计结论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v属性抽样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v属性抽样方法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属性抽样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v误差v审计对象总体v风险与可信赖程度v可容忍误差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属性抽样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的控制无效事件。如:v虚假账户v对会计记录无复核v审批手续不全等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属性抽样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审计对象总体总体中所有的项目应具有相同的特征。第三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属性抽样中所使用的基本概念风险与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