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400355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21/8/9 星期一11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8/9 星期一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1结合实例法建议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实践的三个特征。如结合我国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印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2021/8/9 星期一32运用旧知识解读新知识可以运用必

2、修三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解读教材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对比法通过对实践与认识、物质与意识等关系的对比,辩证理解这两者的关系。通过对比加深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并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2021/8/9 星期一4客观世界物质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2021/8/9 星期一5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

3、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021/8/9 星期一6误区 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注意: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才是实践。误区 2: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而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才是实践,如学生思考问题就不是实践活动。2021/8/9 星期一7特点阐释客观物质性从实践的构成要素来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来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主

4、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的特点2021/8/9 星期一8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的种类2021/8/9 星期一91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主观性答案A解析愚公移山不能用炸药炸、用车

5、运,是因为实践活动受到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制约,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故选 A。2021/8/9 星期一102以下属于实践活动的是()广州市进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国成功研制不怕核辐射的防化机器人学生在教室里听课ACBD答案A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没有体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排除。故选 A。2021/8/9 星期一11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

6、观事物的认识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如把书本知识作为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21/8/9 星期一12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本身不能作为标准。因为: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作为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实践,才能作为标准。因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

7、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2021/8/9 星期一131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

8、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021/8/9 星期一14(2)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2021/8/9 星期一15【典例】“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

9、响着实践D认识的目的是把正确的认识应用于实践解析C。“实践是知识的母亲”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是实践的特点,没有反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 项与题意联系不紧密。2021/8/9 星期一163(广东广州东莞五校 2011 届联考)庄子提出的“是非莫辩”的观点是说,我和你辩论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无论第三者与你我的意见是否相同,都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A指出了人们的观点不能分正确与错误B指出了不同的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C断定了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D表明了实践是检验

10、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D2021/8/9 星期一174(广东广州海珠 2011 届测试)“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不能只依赖于书本知识,而要和实践相结合。可见 D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明显错误。B 项错在“唯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联系不如 D 项密切。2021/8/9 星期一181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

11、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复杂。下面是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实践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2021/8/9 星期一19答案B解析本题易误选 A、C、D 三项,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实践活动的外延。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项正确。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A、D两项错误。改造自然的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但人们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变革社会的实践及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C 项错误。故选 B。2021/8/9 星期一20

12、2美国曾经举行一次“全美初级学术能力测验”,有一道题是:有一个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棱长相等,问它们重叠一个侧面后,还露出几个面,标准答案是 4527。可是一位学生认为答案应该是 5,他自做模型并呈给老师,模型显示两个棱锥有一个侧面重叠时,两边的同侧的两个面恰好是共面的,45225。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CBD2021/8/9 星期一21答案C解析该学生通过质疑并经过亲自实践获得了正确答案,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正确,应选。材料并不是说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所以不选。材料也不是说人们用获得

13、的认识来指导实践,所以也不选。故选 C。2021/8/9 星期一22相传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了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给大家看,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收藏主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决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2021/8/9 星期一23【点拨】牧童之所以能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是因为他是放牛的,亲眼看到过。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事物发生关系,使

14、客观事物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所以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2021/8/9 星期一241(教材 P42)(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2)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没有本质区别,而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

15、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2021/8/9 星期一252(教材 P44)(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提示:(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2021/8/9

16、星期一263(教材 P44)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提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4(教材 P45)(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入探究是非或真理的标准问题。(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2021/8/9 星期一275(教材 P46)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提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于当地牧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2021/8/9 星期一282021/8/9 星期一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