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96706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企改革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摘要国企改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深入,产权理论的应用始终贯穿于国企改革的历程之中。1993年1月,在中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和现代企业相关理论对该阶段的国企改革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对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阶段的产权状况进行分析,运用产权理论和现代企业相关理论分析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结构变化,并简要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产权理论,其次阐述现代企业制度,然后剖析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理论指导思想,最终得出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结论。关键词:国企改革 产权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2、产权分析一、产权理论概述1、产权与科斯定理产权理论观点源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产权学派,1937年,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为产权经济学莫定了基础。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科斯的两大定理。科斯认为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没有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产权的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科斯定理包括交易成本为零,以及大于零两种情况。科斯第一定理为:在零交易成本的条件下,无论法律初始界定的权利如何配置(只要是产权是清楚、明确的),通过市场机制,当事人的谈判都会导致财富最大化的结果。这是在最广泛意义上科斯定理的实质。科斯第二定理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世界里,产权制度安排或合法权利的

3、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无效的产权制度安排会妨碍资源的有效配置。2、产权内涵产权是资产权利的简称,本文主要从所有权角度阐述产权,即,产权是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3、产权的特征第一、可分解性。产权的可分解性是指产权的各项权项可以隶属不同主体的性质。一项完整的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些权项既可归属为同一主体,也可分属不同主体,这些权项分属不同主体,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必然结果。第二

4、、排他性。产权的排他性是指产权主体在行使对某一特定资源的一束权利时,排斥了任何其他产权主体对同一资源行使相同的权利。产权的排他性是建立产权市场的一个基本条件,产权的排他性与产权是否明晰有关,如果产权界定不清,则很难区别产权的排他性。第三、可让渡性。产权的可让渡性又叫可交易性或可转让性,是指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手和让渡。产权让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权的全部权利的永久性让渡,包括占有权在内。二是产权的部分权利在一定时期内的让渡。第四、产权的自由性和有限性。产权是自由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产权的自由性是一种使用经济物品的自由,它意味着个人可以在社会界定的权利范围内自由选择使用和处里经济物品的方式。产权

5、的有限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任何产权主体之间对各自所拥有的产权必须具有明晰的界限。二是指任何产权必须有限度,即受量的限制又受一定时空的限制。4、产权界定的功能产权界定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性的内部化功能。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外部性,这就意味着一些费用和收益不会被资源利用者所考虑,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的报失。科斯等产权经济学家则主张可以通过产权谈判和产权界定,使得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内在化的成本时,产权的发展有利于使外部性内部化,使那些与外在效应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被有关主体考虑进去。第二、激励和约束功能。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行使产权的过程中,个

6、人就是根据社会安排给他的权利在权衡成本和收益之后而采取行动的。产权给予个人有效使用他们所控制的财产的激励,当他做出正确决策时,他会获得利润,反之,他就要遭受损失。产权同时具有约束功能,在明晰产权制度下,产权的界定也意味着所有者行为规则的确立。由于产权的利益是有限度的,因而在确认和保证其可以得到什么的同时,也确定了他的利益边界,限制他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第三、资源配置功能。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缘于产权的排他性的使用权、让渡权和收益权三个重要要素。排他性决定谁可以在一个特定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它意味着除“所有者”外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具有使用该种资源的权利,除非得到所有者的许可。可让渡

7、性则是指将所有权再安排给其他人的权利。而收益权则是不同权能的最终体现。有了排他性,所有者便有权决定财产的使用方式,他获取剩余索取,并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全部贵任,这就保证了所有者激励自己把资源配置到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而可让渡性则可使不善于生产的产权所有者将产权转让给善于运用这些资产的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产使用效率。第四、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或人们过去没有发现或不知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人们对它的权利还是不确定的,但通过将其产权界定给某个主体,人们对它的权利就确定了。二是已设定了产权,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权利不明确,通过界定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使不清晰的产权变

8、得清晰起来,从而不同产权主体拥有的产权就确定了,这也是减少了不确定性,从而对产权形成合理预期。第五、收益分配功能。产权之所以有收益分配功能,是因为产权的每项权能都包含一定的收益,或者拥有产权可转化供人们享用的各种物品和服务或者是取得收益分配的依据。所以产权的界定也必然是利益的划分。在科斯的零交易费用的假设中,虽然权利的初始安排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没有影响,但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显然的。二、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概述现代企业制度,是基于产权分化的结构特征而设立的一整套职能、责任、权力、利益相配合的利益制约、权力制衡、职能协调的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在私有资本基础上,为

9、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和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分散的私人资本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对权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通过法律认定后,就使资本私人所有权转化为股权,资本所有者转化为脱离生产过程的股东,股份公司以让渡股权方式筹集起来的私人资本转化为公司法人财产,由被赋予经营管理权而实际控制公司者掌握和运用公司法人财产权。股份制以这种产权分化形式形成规模较大的法人资本,构造起了现代公司,但仍然可以保持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资本私人所有权的性质不变。这样,股份公司这种利用产权分化和法律对分化后的权利和利益的界定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形成了。2、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1) 产权分化。所谓现代企

10、业就是产权分化型企业,是终极所有权相对边缘化、以法人财产权为核心的委托代理型企业。产权分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其他特征都与这一根本特征相联系。(2) 法人资格和法人属性。现代企业是一个独立于公司组成人员中的每一个自然人的法律存在,企业法人,是一个不依赖于任何自然人的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独立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法人可以克服自然人的生命局限而具有持续发展、永续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摆脱依赖某个人的能力局限而具有吸纳各类人才的开放性机制。因此,现代企业是一个具有永续组织能力、包含多种创新性发展要求和功能的有生命力的自我发展的经济活动主体。法人财产权是公司对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的独立支配的权利,是现代产权

11、制度的重要表现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法人财产权的实质就是在产权分化和产权商品化的基础上,由委托代理机制实现的由代理者掌握的对他人、机构或社会的资产的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3) 有限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以来,企业产权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化、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化。随着经营者阶层的出现及其作用的增强,掌握经营管理权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运营中承担重要的职能。因此,掌握这种分化型产权经营管理权的人就要分享企业剩余,经营管理权也要实现经济利益,利益关系结构也发生了分化,所有权所占份额自然也就相对缩小,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就相对下降。这样,产权和利益的分化造成

12、责任和风险的分割或分担: 股东( 终极所有者) 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法人以其掌握的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这种权利、利益乃至风险与责任的分化,使得企业制度发生了由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的重大转变,即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及广泛发展。有限责任是产权分化造成的利益分化在责任方面的表现,所有者出让了对资本运营的控制权,掌握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实际经营管理者可以分割企业生产和运营收益,那么,在企业的盈亏、存亡责任上,也就需要分割和分担,所有者只承担出让经营权的资本的风险,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不对企业亏损和破产倒闭承担无限责任。三、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初步阶段的产权分析1、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

13、度的过程中国国有企业制度经过自1978年起四十年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企业制度本身的探索进程之中。1992年10月12日到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月,中国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并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首要任务。决定颁布以后,国企改革委员会选定100家企业进行公司制规范化试点改造。试点的主要内容是:

14、第一,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使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在资产核算、评估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核算国有资产,从而使国有企业法人了解资产价值,并享有对应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第二,确定十点企业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第三,确定十点企业的公司组织形式,将原来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册的企业改为按公司法注册,依照公司法执行;第四,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各自行驶至全;第五,改革干部制度和劳动制度,取消管理人员的国家干部制度,高管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与职工之间也签订劳动合同。至1997年,百家试点企业中已有69家为国有独资制度,17家为多元股东持股公司制,10家为控股型国有独资公司制。在地方性试点中,1978家企业

15、改制为公司。此期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现状进行分级处理,背景是国有企业的亏损面持续扩大,但亏损企业以小企业居多,大企业则要少很多。故而国家提出抓大放小的国企调整策略。抓大放小,就是继续保持大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利用政策调控手段加快其经济发展,小企业则通过变卖等多种手法进行非国有化或部分非国有化。1994年重庆最先开始“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根据董辅礽的研究,重庆市1994年市属预算内企业的亏损面达到56%,资产负债率超过80%,但5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市级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以上,并且其利税总额占全市税收额的90%以上。故而地方政府考虑准备重点经济强化这50家国有企业。1995年3月6日

1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三改一强”:要求企业将改组、改制和改造结合起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至1996年,国家为400多户企业落实重大资金项目。而对于小型国企则采取搞活、放活的政策,1995年9月30日国家体改委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意见便是如此。该政策使得到1996年上半年,各种改革方式所占比重如下:组建企业集团占1.69%,企业兼并占5.47%,股份合作制占35.13%,合作制占7.8%,承包租赁占15.7%,委托经营占14.42%,出售转让占11.02%,破产占1.31%,合资占3.42%,其他占

17、3.91%。至此,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阶段结束。2、对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阶段的产权理论评述从整体上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将原有的国有企业制度向公司制转变。在公司制的转变过程中,实质是计划制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向现代公司产权结构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司制合约,而公司制产权合约的最大特点是公司内部的“委托一代理”模式。在这种关系中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所有权由委托人掌握,公司的经营权由经理人掌握,实现了两权分离,这是国企改革产权结构变化最显著的地方。一旦公司制确立,市场经济下的公司法人关系正式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这成为一组新的产权合约关系。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要求真实产权

18、必须是清晰的和可交易的。在产权未分化的情况下,那种完整的产权利益边界是清晰的,并不存在产权清晰的问题。但在产权未分化的情况下,产权的可交易性是受到限制的,这时不能只转让经营权等分化状态的产权。原始所有权的这种弱交易性,会阻碍资本的交易和积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规模。建立在产权分化基础上的现代产权制度提高了产权的交易性,但也提出了如何进一步解决产权清晰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产权清晰,不是指要落实到自然人的私有产权,也不是指产权未分化状态的原始私有权。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自然就是清晰的。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而这种产权清晰的要求,恰恰是由于

19、产权分化容易造成产权边界不清晰,所以必须重视产权清晰问题。当然,由于产权分化造成的产权边界不清晰问题虽然是容易出现的,但绝不是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根据现实的要求给予清晰界定,同时由法律给予规范和保障。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过程,既是经济关系分化的过程,也是通过法律进行产权结构界定的过程。在实际运转中,中国国有企业依然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改革不同于现代股份公司的两权分离,不能改变国有企业实际上没有清晰的人格化产权所有者的状况。法律上,国有企业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但全体人民根本无法执行其所有权;实际上,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政府。政府本身并不是自然人,它也无法直接行使所有

20、权。最终,中国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主管官员的代理来进行。这样,国企就存在两个环节的“代理风险”,即主管官员代理风险、经营者代理风险。而西方两权分离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只存在经营者一级代理风险。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到自然人,所有者非常明晰。人格化的终极所有者必然能够有效的关心股份公司、监督经营代理者。“权责明确”。由于现代企业职能、责任、权利比较复杂,同时又处于不同层次的分化协同状态中,权责就必须给予明确界定。如,经营管理层的决策职能与决策权、管理职能与管理权、监督职能与监督权都是相对独立又协同合作的。要求掌握这些权利的人执行好自己承担的这些职能,就必须把权利和责任明确,实现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并进

21、行考核与监督。政企分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权改革。政企分开要求在国有企业内部,政治决策与生产决策分治。企业中具有政治决策者的原因在于原计划体制中国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流通分配均由国家计委规划实施,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既有的独立产权权属较少。计划制要求企业遵从计委安排,故而要求在企业内部设置这种常驻机构以便计委监管。但1993年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国企所有权为后盾的企业政治决策者与企业管理决策者的权利分治。“管理科学”则要求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渗入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希望能够打破原等级制度安排的困境。科学管理是对国企制度环境的高成本整理,但也是高收益的,因为科学的管理模式是用来降

22、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的。如果国有企业内部的合约成本高于同样合约在国企外部的执行成本,该合约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必然流入国企外部,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新的管理模式以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四、结论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级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产权理论、科斯定理、内部交易费用理论均对其有重要影响。国有企业经过此阶段,产权结构发生了明确变化,较好的建立起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权利和责任也进行了明确,使企业运行更加规范。政府决策者不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而是由专业的经理人来执行,从而使得产权的各个部分,包括所有权,经营权等,都有相应的专业人士处理,企业运营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内部交易成本下降,更

23、有利于现代企业的高效、规范运作。但国企改革在此阶段结束,仍存在着很多漏洞,比如产权所有者仍然不甚清晰,或者不易操作。产权中的交易权仍未实现有效运转,市场参与程度低下。现代企业的股份制没有有效建立,国资仍然是大部分企业重要的一方,民众不能参与收益但国企改革已经并且必将取得辉煌成就。参考文献科斯,A 阿尔钦,D 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1994 年。刘诗白,产权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刘伟,平新乔,经济体制改革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王殿凯,石莱忠,产权理论探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1995。史忠良,刘劲松,“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14 页。吴易风,“不能让西方产权理论误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8 页。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