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为了培养学生学、爱、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特拟此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2、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3、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
4、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
5、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
6、以指导)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1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32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33滑轮组 练习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34 第一单元复习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5拱形的力量 找拱形 做框架36国庆假期7建高塔 机动 桥的形状和结构38用纸造一座“桥” 复习第二单元39期中复习知识回顾 机动 电和磁310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电磁铁的磁力(二)311
7、练习 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能和能量312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练习313复习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校园生物分布图314多种多样的植物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315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16复习第四单元 概念梳理 复习317 复习318复习319期末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郑婷2015年下学期第一课 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
8、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
9、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
10、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11、。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省力或提供方便,如让学生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重视学生描述各种工具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另外通过设计拔钉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可以完成任务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拔钉子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工具的作用,我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方式,尽量给每
12、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工具,体验工具带给我们的方便。不足之处:1、教学准备不足。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的工具种类较少,数量也不够,使学生的探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2、因为担心使用工具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限制较多,未能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
13、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
14、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15、)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 在什
16、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教学反思: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与近期所听的科学课相比,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
17、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
18、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19、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请学生
20、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
21、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反思: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在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时的支点。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另外,我
22、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当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那就是费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
23、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
24、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三
25、、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
26、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很好地对教材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处理。在揭示轮轴概念前,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来拧取下轮子的水龙头,让学生既对轮轴的组成加深了印象,又使学生产生了探寻轮轴秘密的兴趣。在“比谁力气大”这一游戏中,通过两人一组,每组做两次,学生轮换握住螺丝刀的部位的设计,使学生不拘泥于成败本身,而是聚焦于原因分析。在“比谁力气大”游戏之后,我设计了用螺丝刀吊水瓶的游戏,学生从三次玩法中
27、充分感受到了轮上省力、轴上费力,在轮上加上毛巾更省力。大大节省了原本的探究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上,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中,我采用了大块的活动时间,共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持续探究。在持续探究后进行整体的讨论分析。多次实验,一次分析,给学生以思考、探究的空间,使最后的汇报更为丰富,更具条理。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
28、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
29、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 )否( )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
30、“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五、想一想: 定滑轮
31、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教学反思:不足之处1、时间过于仓促。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第六课 滑轮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过程与方
32、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33、)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
34、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教学反思: 尝试着这课的教学,我认为滑轮组的教学还是很有难度的,难度表现在滑轮组的组装和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滑轮组的组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
35、有直观的经验,他们对这些机械是模糊的,他们只是通过课本的学习认识到的,或者在生活中远远地看到过的,但仔细的熟悉是没有,所以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多亏前面的动滑轮与定滑轮学习的铺垫,聪明的孩子还是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在教学中,对滑轮组的组装有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根据上两节课的学习,尝试着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好连接图,然后再根据图完成滑轮组的组装;第二种教学方法是先自己尝试着滑轮组的组装,然后根据连接情况画下连接图。我们的小学生还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来学习科学的,滑轮组的学习还是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对于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多个滑轮的摩擦力是很大的,而我们的重物只是小得
36、可怜的钩码,建议大家使用4个钩码以上,效果稍微理想一点。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
37、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实验要求:1)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8、。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ABCD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
39、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123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三、巩固与拓展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教学反思:斜面是简单机械的
40、一种,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大到盘山公路,小到生活中用的剪刀,都有斜面的具体应用。难点在于要学会认识斜面,尤其是一些变形的斜面。比如说楼梯,螺丝等等,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第八课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国是一个
41、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2、 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3、 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记录数据大齿轮齿数小齿轮齿数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
42、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四、本单元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教学反思:本节课存在的缺点和不足:1、学生可能对自
43、行车的各个部件的名称还不熟悉,上课前没有介绍各个结构,结果导致学生汇报时很混乱,各种名称都有。2、实验过程中,细节性问题处理不够完善,如在研究自行车前后(大小)轮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上我分别安排了测量大(前齿轮)轮转动一圈,小(后齿轮)轮转几圈?小齿轮转动几圈大齿轮转一圈?结果我只让他们测了第一个,后面得就没有测,直接让他们报出来了,这对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及加深印象没有帮助。这也是本节课的最大失误。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 抵抗弯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