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读书心得.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灵启示录-经典教育理念案例读书心得心灵启示录-经典理念案例读书心得作为一名老师,熟读各种教化理论专著及经典案例是提升个人素养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参与工作十几年来,我读过许多教化专著,但其中最钟爱的却是张仁贤老师主编的心灵启示录-经典教化理念案例一书,每次翻看,都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感动。这本书是“中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老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在“总序”中编审委员会主任顾明远老师就教化工作者对于新课程应当有怎样的基本看法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告知我们在中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作为当代教化工作者,我们应当以擅长学习,高屋
2、建瓴,实事求是,科学对待,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看法来进行我们的教化活动。另外,在每个版块的序言部分,都有像一样奇妙的来形容教化的真谛,如“爱心篇”中写到“爱心是孩子的阳光,是教化的绿色。教化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教化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化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在“爱心篇”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复与报答这个小故事。故事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坏孩子”前后经验了两个老师的谆谆教育,产生了不同的教化效果的经验。第一个老师冷嘲热讽,用完能用的惩处,尽一切刁难之能事,可结果却是孩子以他能想到的方
3、法,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抗拒,去报复。“坏孩子”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中一每天变得更“坏”。另一个老师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他,用热切的期盼去要求他,用真诚的沟通打动他,用赞许的语气表扬他,“坏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报答”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渐渐的,一个浑身“毛病”的“坏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着许多“闪光点”的好学生。前者的教化明显是失败的,而后者胜利的缘由也很简洁,即老师对孩子热切地期盼,潜移默化地激励,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渐
4、渐的,学生接受了老师主动的心理示意,树立了信念,从而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再如“引导篇”中提到“教化不是灌输,不是压制,不是围墙,而是启发,疏导,教人主动发觉,教人自我修养的艺术,它应给学问发觉以方法,给才智开启以钥匙,给行为指向以方向,给思想畅达以道路。”在这一篇章中,各个案例中的主角——老师,都实行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训练,而不是把学生禁锢在课堂教学的框架中,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化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学
5、问,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把学生的创建力引导出来。几位老师的胜利之处就在于擅长营造教学情境,擅长激发学生的灵感,给学生以宽松的氛围,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真诚篇”中所提倡的“‘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全部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妙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会,在不同的思想之间穿流一条理解的小溪。教化须要真诚,师生交往不能没有真诚,教化应求真求诚。只有真诚对待学生,老师才能深化孩子的心灵。只有真诚赢得真诚,孩子的心弦才会受到触动。&
6、rdquo;……这些理念的提出,和我们新课程改革、素养教化所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理念不约而同。学生在充溢爱的环境中,在师长充溢真诚的引导下,在感受到同等、敬重的氛围里,肯定会欢乐的学习、成长。另外,激励也是一种艺术。在本书的“激励篇”中,对这一理念多有论述,并辅以相关的案例,让老师反思。其中大家熟知的“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又一次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陶行知先生的宽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相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同样作为教化工作者,我们
7、经常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并语重心长地去“教化”,久而久之,得不到确定和激励的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我们充溢“爱”的嘱咐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其实学生犯错误并不行怕,关键是让他们相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担当自己的错误,并时时保持一种“向善”之心。许多状况下,只有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而不重犯”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化期盼。而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对犯错的学生宽容以待,这样做最能引发他们心中的愧疚之感,使其产生感谢之情,从而努力改掉以前的毛病。“教化是爱的事业”,“没有溶化不了的坚冰”,或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古人有“余音绕梁”之说,掩卷深思,我方解其中味道。这本书不愧称为“心灵启示录”,它带给我关于教化教学方面的收获足以让我受益终生。老师是一个平凡、一般的职业,而教化则是一项光荣、宏大的事业。我们从事的是老师这一职业,担负的是教化的重大责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管理有方,但无定方。作为教化工作者,我会不断地学习实践,让更多先进的理念和阅历给心灵更大的启示,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为教化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