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溶解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说课稿:《溶解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说课稿:溶解度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加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探讨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探讨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终通过探讨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识,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相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索。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探讨物质在肯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重点、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
2、应用二、学情分析学 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识,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相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索。对生活中的现象 虽熟识却不肯定会说明,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肯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试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爱好;再细心设计几个小实 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 通过试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并探讨分析溶解度的概念。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并会运用学问说明生活中现象【过程与
3、方法】初步培育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动手试验→视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试验条件的变更,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改变,和逐步培育由详细到一般相识事物过程的实力,并培育学生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四、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纳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下面谈谈授课过程的设计,授课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引入课题>我先设计了课堂小试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实
4、力的比较,依据试验的现象和结果,由同学总结以下几点:(1)在肯定条件下,溶质在肯定量溶剂中_(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2)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比食盐的溶解实力_(大、小)。(3)在不同的水温下,蔗糖和食盐的溶解实力_(能、不能)比较。然后提问食盐从能溶到不能接着溶解,溶液体现了几种状态?什么样的状态?假如要比较多种物质的溶解实力(如还有味精、淀粉等物质)仅用大或小能否分得清?创设这些情境与问题是为了把同学们引入角色,通过思索及回答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两个联系生活实际似简洁又一下说不清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产生对学问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这时引入课题溶解度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自然是水
5、到渠成。<步入重点>在老师讲解并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饱和溶液就是在肯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设计的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kmno4晶体。(投影)当同学们看到紫色的kmn04在溶液中扩散的现象时受到启发,领悟到定义中在肯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是指原溶质,不是指其它溶质)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质),对书本上的定义有了完整、精确的理解。2、饱和溶液肯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肯定是稀溶液吗?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在两个培育皿中盛相同体积的水,一个里面加食盐(用药匙大头取),一个里面加熟石灰(用药匙小头取)。(
6、投影)很明显此时溶质取用量不同。搅拌后可见食盐全溶,熟石灰部分溶(饱和)。为了证明食盐溶液未饱和再加食盐少许,搅拌后仍全溶。视察了这组试验,同学们绽开了探讨,从试验现象的启迪中逐步对饱和和浓、不饱和与稀这两个简单混淆的概念有了严格的区分,并且进一步相识到,假如这组关系相互成立,必需满意前提与条件。用试验协助教学后,使这个过去始终用数据来说明的问题变得让人更简单理解与接受。这一教学过程是以探究性试验为主要线索,以老师的设疑、演示、点拔和学生的视察、分析、释疑关联互动为主要教学手段。因为通过直观的试验增加了同学的爱好,为启发式教学创设了胜利的前提,加上具有坡度的思索性题目与之相结合,诱导和激发了同
7、学思维的主动性。<突破难点>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学生分组试验:1.饱和食盐水加入肯定量的水后,再加少量食盐;2.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后,再加少量的硝酸钾,再冷却到室温。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很快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试验可以激发学生很大的学习爱好,而自己总结出的规律比老师讲许多边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要强得多。在分析溶解度概念时,我展示了一些数据表:在20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nacl kno3 kclo3 caco336 20.9 7.4 0.013请同学们从这张表中比较出四
8、种物质溶解实力的大小。<得出结论>老师引导设问: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由于同学们通过对蔗糖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实力的比较这一试验的视察与探讨,具备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相识,马上感悟到是20、100克水、达到饱和,并且清晰地相识到这些条件缺一项都使数据没有比较的意义。有了这一层学问铺垫,我让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在老师的点拔下,他们将零散的、孤立的学问点加以梳理,并用较少的文字归纳出要比较精确地探讨溶质的数量问题肯定要满意两点:其一是条件:肯定温度,100克溶剂;其二是状态:饱和溶液。这时所探讨的溶质克数恰好与书本上溶解度概念相吻合,一个不须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学们的视察、分析、整理中轻
9、松地建立了。<巩固应用>根据教化心理学规律,新学问概念建立以后,须要巩固与强化。如何将已经获得的学问在详细间题中加以运用,不仅能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在本课的最终阶段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在肯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是( )a.很浓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接着溶解任何其他物 质的溶液;2)为何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凉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为什么?3)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25时将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刚好获得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同学们也学会了从新信息的转换中分析解决新问题,使溶解度章节中重要的学问点落到实处。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我体会到启发探讨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当前形势下素养教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教化中一言堂的被动局面,提倡一种以人为本、注意身心与智力全面发展的素养教化观。本课中启发探讨教学模式在实施策略方面始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从培育学生视察试验、分析问题到学会从一个现象概括出对一类问题的相识与理解,无不体现了培育人的思维素养和追求新学问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