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共享,尽在。栏目为细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共享欢乐!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烁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像。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
2、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保;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单独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舀起一瓢西湖水,水中照映当着沙堤杨柳的温柔舞姿,在这如诗画卷里,我不得不想起你。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雨霁。苏堤两岸水波拍堤,薄雾如轻纱覆盖湖面。堤上柳丝拂面,桃花正艳,鸟鸣雀上枝头,到处铺锦刺艳,小桥流水如行银河天桥。只见你孤身恰于岸上,那神情仿佛和西湖相见恨晚,观之缺乏,爱之有余,不然,你怎么会留下453首之多的咏西湖诗词?时光倒转千年,见你伫立于苏堤之上。不得不叹曰:东坡者,世间奇才也!细数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
3、日月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的;北珠;时,不免逊色很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或许只有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能真正的认识苏东坡这旷世奇才的豪情与温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卷二中有一段绝妙的苏东坡西湖诗词评论:;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缺乏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意,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缺乏尽其才。;妙哉!壮哉!正是由于有了这千古奇才与绝色美景的结合,才使西湖有了很多光耀千秋的杰作。当然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都是在飘泊着的,被那皇帝老儿扁了一次又一次。也难怪苏轼被扁后,能写下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4、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自从1079年3月,苏轼到湖州去做知州。打击也随之而来。苏轼因此陷入了牢狱之灾。后来经过了多方营救。如宰相吴充对神宗进言说:曹操还能容忍祢衡,陛下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苏轼?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病中的仁宗皇后也出面干预。苏辙上书,情愿用自己的官职来赎苏轼的罪。因此,苏轼在被一连审问了一百多天后,被降职为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参加公事。当然,事实上就是流放了。苏轼不欲家人随往受苦,便把家小安排在苏辙处,只带了长子苏迈一同前往。;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5、路,思考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连苏轼也发出了这样的伤情啊!春苦春愁,花开花败。就在三年前,他夜宿燕子楼时候,还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看来,这是个将天地装于胸怀中的儒门豪生,她一声浩叹,便又如天地间的飓风一般。这样的一个人,莫非也因为磨难,而慢慢熄灭了豪气,转而改变入了禅入了淡定,为沧桑所改了吗?黄州待了四年,
6、苏轼才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不行遗忘的是此前的;乌台诗案;。他也发出了;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的隐逸逃遁的喟叹。儒门大勇,是挡在世事洪流之中要为往世开太平的,他如何让可以去呢!记起来苏轼还有一句;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后人多赞这两句诗好,说写的够通透疏朗,一片超脱的气概,多少旷达在怀。可是,天空无雨无晴,不正是一个阴天吗?即便解作为人风雨不变,晦明不动,却不也昭示了苏某人此刻也在要追求的这样一种淡定,那么他心中不正是欠缺这样的定境吗?此后八年,1085至1093年,苏轼可谓几上几下。早在1084年,苏轼年49岁时候,神宗预备起用苏轼,下诏改派为汝州团练副使。在赴汝州的途中,
7、他游了庐山、石钟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题西林壁和散文石钟山记。在金陵,他拜见了闲居在家的王安石,一起玩了几天,写了几首相互唱和的诗。年底,苏轼到达泗州。他不想再向前走了,便向朝廷报告,请求在常州居住。经朝廷批准,苏轼于1085年五月,返回常州。1085的三月,神宗病逝,继位的哲宗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她是反对变法的,于是守旧派人物纷纷上台。苏轼到常州不久,就接到担任登州知州的指令。刚到登州五天,又奉命进京任职,进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升了三次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来,他还兼任了哲宗皇帝的老师。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不久就和守旧派的领袖司马光发生了分歧。司马光担任宰相后,以彻底废除
8、新法,恢复旧法为目标。苏轼在当地方官的时候,贯彻过新法中的免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亲眼观察了以前的差役法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因此便反对废除免役法。以前,苏轼得罪了变法派,如今又得罪了守旧派。在旁人看来苏轼是个没有立场的人,在新法时候提出反对,如今又要实施新法,时人有目之为沽名钓誉,取异于群,以彰独见。但是苏轼却是个不因群疑而阻独见的人。但是人言终究可谓,正如他曾经说过的:;人言未必皆然,则疑似有以致谤;三人成虎教训在前。于是苏轼认为自己假如;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因此,他要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的中心,请求到地方去做官。1089年,他最终被任命为杭州的知州。而迎接他的还是严重
9、的自然灾难。这年春天,江浙一带遭水灾,早稻不能下种;五六月间又转为旱灾,刚种下的晚稻也收成无望。于是大力兴修水利,治理西湖。至今西湖留有苏堤。如今已是杨柳堆烟的去处,正是:山水依依似旧在,不见当年东坡公。1091年三月,苏轼又被调进京任翰林学士。已是;两目昏暗,左臂不仁;之人,便借口身体不好,上疏辞免。朝廷没有批准。再任翰林学士不久,苏轼又遭到党人的攻击,甚至连他在杭州请求朝廷救灾也成了罪名。苏轼对这种斗争早已厌倦,又请求离开朝廷。结果1092年八月,出任颖州知州。颖州是欧阳修晚年闲居的地方。这时候,欧阳修早已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还在。苏轼常和他们一起饮酒赋诗。颖州也和杭州一样,灾情十分严重。农
10、民以榆树叶等度日。苏轼想方设法进行救济。又兴修水利,动手疏浚渐渐干枯的颖州西湖1092年二月,苏轼又被调任扬州知州。在去扬州的路上,见麦苗长势喜人,苏轼心里也特别高兴。但苏轼在造访百姓时却听到;丰年没有灾年好;的说法。;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他估计,;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因此,他请求朝廷免掉老百姓欠官府的钱粮。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朝廷最终同意了。苏轼在扬州也只有半年时间又被调回了朝廷,升为礼部尚书。但无休无止的宗派斗争还是使他呆不下去,1093年九月,他又离开京城,到定州任知州。定州是与辽交界的军事重镇。由于
11、官吏克扣军饷,放债取息,士兵无衣无食,营房破旧,纪律松驰,喝酒的、赌钱的、偷盗的,什么都有。苏轼严峻惩罚了贪污将校,修补了营房,恢复了纪律,加强操练,很快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他又恢复了民间的武装组织;弓箭社;,在物质上给予优待,让老百姓一面种地,一面防边。正当他兢兢业业大力加强边防的时候,沉重的打击又一次降落到了他的头上。1093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要继承神宗变法遗志。苏轼的政敌们又弹劾他;诽谤先帝;。哲宗便把他的老师贬到英州知州。苏还没有到达英州,又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他只好把家小安排在阳羡,带着小儿子苏过一起前往。在路上,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旧在惠州安置。109
12、4年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当时的岭南,十分落后,被称为蛮貃之邦,瘴疠之地,特地流放罪大恶极之人。苏轼年近花甲,遭到这样的打击,自然是十分凄惨的。赴英州乞舟行状说:;自闻命以来,忧悸成疾。两目昏障,仅分道路。左手不仁,右臂缓弱。六十三年,头童齿豁。疾病如此,理不久长。;加上平常薪俸所得,顺手花尽,定州送他的人,不愿再往前走,而英州接他的人又没有来,他连买马的钱也没有。;譬如中流失舟,抱一浮木,恃此为命,而木将沉;。他哀求皇帝看在当了八年老师的份上,准许他坐船到英州去。这样,一是可以节约路费,二是免去了鞍马之劳。假如肯定要他;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
13、理在不疑。;但一来到惠州,苏东坡又笑了。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久,他就把全家接到了惠州。嘴里吃着荔枝,心里想起了历史上进贡的一幕幕,忆古抚今,写了荔枝叹。苏轼一生总是因才而名,也是因才而祸,闲来捉笔,总是诗文叙情,有纵笔一诗: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小诗让当上宰相的章惇看了不高兴了,他竟然还活得如此快活。苏轼字子瞻,瞻和儋右边的声旁相同,恶作剧似的就把苏轼流放到了海南岛上的儋州。这时,苏轼自以为不行能活着从海南岛回来了。他支配好了后事,只带苏过一个人渡海。来到儋州,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
14、友,冬无炭,夏无泉的生活。但苏轼仍旧不把政敌们的迫害放在那里,用轻视和嘻笑来迎接苦难。他和黎族人民交上了伴侣,得到了他们慷慨的关心。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之二:;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他开始招生。十多个学生从师于他。琼台记事录:;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轼还主动向人民宣扬生产学问,鼓舞他们进展农业生产。在海南岛,创作了大量诗文。他特殊喜爱陶渊明,作了和陶诗一百多首。学术讨论: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书传十三卷、志林(小品文)五卷。又写了纵笔三首。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1100年正月,哲宗死,徽宗即位,大赦天下
15、。五月,苏轼被赦北归。1101年七月,病逝于常州,时年66。六六大顺。临终前有:身似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扁,任用,被扁,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循环着。?就是这样才有了一首首充满才情的诗的出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首凄婉中流露伤情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我们不难发觉一种微妙的介于伤悲与安定之间的沉着和安然。三次贬谪,直至琼州。苏轼处变而不惊,超然物外,少有读书人以往的寒酸与哀伤、风雨伤情。代之的是明快而又通透的达观、慧觉,又有些许可惜的诗情。苏轼的人生当用悲喜二字。得之、失之,偏在与才华。苏轼才华如何,笔墨难叙,唯有用二则
16、野史故事聊以充数。合璧事类时谣曰:;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张端义贵耳集:;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意思是说,苏轼乃山川钟灵毓秀之气萃聚而成的。如此俊才,当真得是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想来当年贺知章老先生阅青莲的蜀道难,目视为:;公非世间人,岂太白星精耶?;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其实是在追随一个宏大的心灵。苏东坡已逝,他的名字仅仅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是他的酒杯酿造出的狂草的诗词与人生,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苏子不失落,他始终认为秋风、明月本无常主,当时尽情去感受便了无遗憾了。天生乐观达人,随遇而安。恨只能恨我夏雨来错了
17、时代,无法亲眼见到苏学士的绝世笔墨,无法亲眼见到他的才华,无法亲身感受到他的情感,苏东坡的诗词载着我,载我去宋朝查找那凤凰的脚印。古往今来,若苏学士般豪放之士有几人哉?生活窘迫便如案几浮尘,我自含笑拂之;政敌诋毁便如轻风细雨,我独立而迎之。三千青丝岂能因愁褪色,一腔豪情应为人生狂歌!功名算得什么?可拂袖去之,可迎面笑接之,愁甚?怕何?壮哉矣!苏东坡!回首处不倒的丰碑!惆怅哉?夏吉雨!望不见苏轼之豪情!相关推举:相关推举:相关推举:相关推举: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