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级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3培训与开发.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8681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高级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3培训与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高级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3培训与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高级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3培训与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级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3培训与开发.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教材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体系的构建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开发系统的总体设计企业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与开发的条件和机会,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员工自身竞争优势。系统: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目的的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的诸多部分的集合。培训开发的系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培训开发作为一种常态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开发需要的分析评价,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培训系统是各个部分相互联结的网络;二是培训开发系统总是与组织的其他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培训效果是与组织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培训开发系统的

2、设计与运行,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即培训目标是什么?开展哪些活动才能实现目标?怎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系统总体构成p162图3-1、p163图3-2包括培训开发需求的分析与确定,培训开发规划的制订,培训目标、培训的内容和对象的设置,培训方法、方式和设施、器具、场地等资源的配置,培训师和培训主管的选择,培训开发计划的实施,培训成果的转化及培训评价和反馈等多个环节和多项内容。一、员工培训开发需求分析系统培训开发需求分析是指企业在规划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及其主管通过多种调查方法,收集企业战略的目标和要求、各级员工的素质状况、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相关信息,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和技

3、术,对各类各层级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企业培训开发的总体目标的活动过程。它的关键是找出生产培训需求的真正原因,并确定是否能通过培训开发来解决。培训开发的需求分析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和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活动的首要环节。二、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系统员工培训开发规划是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目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至少在3-5年以上)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所做的总体设计与全面安排。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的设计必须满足企业与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兼顾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并充分考虑企业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三、员工

4、培训开发实施管理系统培训开发规划的贯彻实施是员工培训开发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四、员工培训开发评估反馈系统培训开发评估反馈是一个系统地收集有关人力资源培训开发项目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有利于帮助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培训评估反馈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培训开发体系的最后环节。第二单元 培训开发规划的制订一、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的发展趋势1、加强新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2、加强对智力资本的存储和运用。3、加强与外界的合作。4、新型培训方式的实施与开发。二、企业培训开发职能部门的组建模式企业培训开发职能部门的设置可以采用学院模式、客户模式、矩阵模式、企业办学

5、模式和虚拟培训组织五种模式。(以上五种模式的优缺点详见P165-166)学院模式:企业组建培训部门,部门负责人会同一组特定专家或特定技术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共同领导。优点: 1、培训师市他们所负责培训领域的专家;2、培训部门计划很容易拟定。不足:会建立具有专业水准的培训职能部门,也许不符合组织需要;可能没有意识到经营问题或者为了迎合经营需要而改变培训内容。客户模式:以满足公司内部某个职能部门的培训需求,是培训项目与经营部门的特定需要而不是与培训师的专业技能相一致。缺点:在成为企业有价值的培训师之前,必须花费相当多时间来研究经营部门业务职能。大量的专题培训项目是客户开发出来的,有效性可能会出现

6、差异。矩阵模式:组建培训部门,培训师既向部门经理又要向特定职能部门经理汇报工作。优点:有助于经培训与经营需要联系起来培训师可以通过了解某一特定经营职能来获得专门知识培训师由于对培训部门负责,还需要保持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完善与更新缺点:培训师将会遇到更多的指令和矛盾冲突,因为要向两个经理汇报工作:职能经历和培训主管。企业办学模式:适用于范围更广泛的培训项目与课程。客户群包括员工、经理、公司外部的相关利益者;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将在企业大学得到重视;保证企业某部门内部开展有价值的培训活动在正整个企业进行传播;可以通过开发系统的培训实践与培训政策来控制成本。虚拟培训组织:与传统培训部门的最大区别体现在

7、结构上,传统的培训组织趋向由固定的从事某一特定职能如指导设计的培训师和管理者来运营。而VTO中的培训师的数量则根据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变化。培训师不仅要具有专业能力而且能作为内部咨询专家并能作为内部咨询专家并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务。VTO的运作遵循三个原则:1、员工对学习负主要责任;2、在工作中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最有效的学习;3、经理与员工的关系对将培训成果转化成工作绩效起着重要作用。三、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发规划内容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发规划是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所确立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出发,结合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需求,在充分考虑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状况,以及人才培养及其培训效果的基础上,对企业

8、员工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的培训开发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所作出的预测、决策和总体安排。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制订合适的中长期培训开发计划和年度计划?2、如何切实地满足企业内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3、如何使企业培训开发规划符合投资效益,得到高层领导者的重视与支持?4、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究竟该怎样贯彻实施,才能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四、制订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的前提制订企业培训规划时,除了分析企业外部的培训环境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员工的发展期望,以及员工自身发展和素质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这是制订企业培训规划的

9、前提与依据。(一)经营战略与培训需求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四种:集中战略、企业内部成长战略、外部成长战略和紧缩投资战略。(不同经营战略对应不同的员工培训开发需求,详见P168表3-1)(二)员工自我发展期望与对企业发展期望值的关系P169图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来看,企业必须制定促进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双向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且使员工和企业都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走向市场。四种情况:1、对企业、自己期望都高:实现双赢;2、对企业期望高,对自己期望低:企业发展缓慢、不持久;3、对企业期望低,对自己期望高:人才流失4、对企业、自己期望都低:对双方不利:.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力资源(智力资

10、本)、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和价位、财务实力等,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 心理品质、知识、技能、态度、勤奋程度、满意程度等。企业外在的发展是赢得市场的竞争的制高点,内在的发展是靠员工个体素质和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外在发在的发展是职级晋职、工作变换、有名有利、条件改善。内在发展是心理品质、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岗位适合度等。企业培训开发规划是以企业内在发展要素为对象制订的规划,它不仅要对员工的外在发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策略作出明确的定位,还要对员工内在发展的目标、途径、措施、步骤和方法作出精心的设计。(三)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包括数量资源和质量资源两个方面。质量开发,即员工心(心

11、理品质)、脑(智力水平)、手(职业技能)三方面的综合开发。一、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的制订1、全面掌握各类员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素质的状况,深入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分析报告。2、结合企业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确立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的总目标和总任务。3、将员工培训开发的总目标、总任务与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相对照,将照轻重缓急,从高中层到基层,对各类生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细分,以明确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要求。4、初步拟订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发规划草案。5、反复征求各级职能、业务部门及其主管的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必

12、要修改和调整。6、上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经批准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正式发布并组织实施。7、各下属部门根据企业员工培训规划的要求,分别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将企业培训开发规划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各个部门的培训开发年度计划进行审核,并对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指导、监督和检查,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9、每年对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对比培训开发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修正培训规划,提出新的要求。二、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是指根据培训开发规划制订的全年运作计划,本质上属于作业计划,其执行主体是企

13、业下属的各个部门。该计划应当正确回答“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采取何种方式培训,如何组织实施,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或收益”等基本问题。(一)年度培训计划的内容:1、培训组织机构的建设。2、培训项目的运作计划。3、资源管理计划。4年度培训预算。5、培训开发机制建设。(二)年度培训计划制订的基本步骤:1、前期准备2、培训调查与分析3、年度培训计划主体内容的确定主体内容包括:培训组织建设、项目运作计划、资源管理计划、年度预算、机制建设等。4、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以及开展。(三)年度培训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各部门及下属机构应当根据自身需求情况制定初步的部门级的年度培训计划,体现员工培训

14、需求和部门培训需求个层次。、培训部门应分析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作为培训计划的方向。、培训部门综合所有年度培训计划并进行评价论证与协调,最后得出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各个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公司通过的年培训计划,对本部门或机构的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并提交培训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四)制订企业培训开发规划的注意事项:1、高度重视培训规划的制度。2、培训开发规划应落实到部门。企业培训规划负责人应当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熟悉自身企业的文化。(2)对培训行业有相当的了解,熟悉大量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3)掌握培训需要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能够深入了解员工状况。(4)能够进行培训预算

15、管理和培训实施管理。(5)掌握培训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手段。3、清晰界定培训开发的目标和内容。学员的评估方式:口试、笔试、实地模拟、培训后工作表现。培训师的评估方式:观察、测试、或通过学员表现评估。4、重视培训方法的选择。5、重视培训学员的选择。6、重视培训师的选择。第三单元 企业培训文化的营造一、培训文化的含义及其功能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衡量培训工作完整性的工具,更是考察组织中培训发展现状的重要标志。功能:1、衡量培训工作的完整性。2、体现培训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3、检验培训的发展水平。4、明确培训资源的状况。5、提高员工积极参与的意识。6、审

16、查培训与组织目标、员工具体需求的相关性。7、体现培训信息的交流和培训内容的资源共享程度。8、明确组织文化及其发展需求,并加以传播和建设。9、明确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二、培训文化的发展过程培训文化的建立是多层次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可粗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1、萌芽阶段:此时将“组织需求为先导”作为原则,培训管理者只是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主要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2、发展阶段:培训管理者既是组织战略的促进者,又是培训的实施者。3、成熟阶段:培训管理者是培训战略的促进者,实施者的职能则由各部门独立有效地执行。培训管理者对各部门的培训担负统筹、控制和引导的

17、职责。要区分上述三个阶段,可考察一下几个指标:培训的计划性、培训的参与性、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培训资源的利用程度、培训基础管理平台的完善、培训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判断从萌芽阶段进入发展阶段的三个重要标志是:企业是否真正理解和认识了现代培训;企业是否真正拥有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培训规划与实施计划;企业是否真正拥有了阶梯化的与需求很好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三、学习型组织的含义、特征和功能(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通过获取或创造新知识,具有不断开发、适应于变革能力的组织。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首先,应当明确学习涉及个人、团体、组织和社会四个维度。它会不断改变组织的形态,其次,创建学习型组织

18、应当坚持六个行为准则,即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探讨与对话;鼓励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及学习共享系统;促进成员迈向共同愿景;使企业的学习组织与环境条件相结合、相适应。(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与传统组织相比,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愿景驱动型的组织2、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组成: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协作来达到目的。3、自主管理的扁平型组织:与传统组织明显不同的是:在传统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在思考,基层人员在行动;而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的思考与行动都必须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以多个自主管理型团队为基础、以基层为主的扁平型组织结构。4、组织

19、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5、注重员工家庭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平衡。6、领导者扮演新的角色:设计师、仆人、教练。7、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1)员工个人终身学习(人的终身学习具有个体属性、社会属性、中介属性和发展属性。);2)全员学习;3)学习工作化4)团体学习。8、具有创造能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强调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总之,学习型组织是通过组织成员和整个组织的持续学习而建立的,持续学习是组织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三)学习型组织的功能P图及文字说明组织学习是在个人、团体、组织、社会四个层次上进行。学习型组织是营造企业培训文化的主要方法。一、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内容即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练

20、: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同时,在构建学习型组织时,还应当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各类重要学习工具;2、激励员工取得并保持参与学习活动中的优势;3、将学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4、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员工学习中的各种障碍;5、对员工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管理。二、组织学习力的培养组织学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动力源。影响组织学习力的要素,也就是这些对各种内外信息的认知与反应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对未来的警觉程度,洞察是否准确:预警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首要视觉和触觉环节。2、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21、,掌握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重要环节。3、对信息的传递速度,沟通是否畅通: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提高组织学习力的一个关键。信息传递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4、对变化的调整能力,应变是否及时:这是组织学习力中最后也是最具实质性的环节。调节能力是组织学习力的行动环节。第二节 创新能力培养第一单元 思维创新能力要求:一、创新能力的含义:1、创新与创造创新:是指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它包含目的性、规律性、变革性、新颖性和发展型等因素。创造:是指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创造活动的规律,发挥创造的能

22、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它的特征是首创性和独创性。可见创新与创造密切相关,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广。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创新活动中主要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两种能力构成。提出问题又叫形成问题,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寻找资料、弄清问题。二、常见思维障碍1、习惯性思维障碍(又称思维定式),对解决老问题一般问题有效,对新问题成障碍;2、直线型思维障碍(死记硬背现成答案,生搬硬套,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者迂回思考问题);3、权威型思维障碍;4、从众型思想障碍;5、书本

23、型思维障碍;6、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局限在自己的指示或者城郭范围内);7、自卑型思维障碍;8、麻木型思维障碍。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多向思维,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辐集思维、求同思维或聚敛思维。(一)发散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发散的主要方向,发散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类:1、逆向思维法。指通常考虑问题的方向相反的思考方法。2、横向思维法(侧向思维)不完全按逻辑,而是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3、颠倒思维法:是对已知系统的整体或部分的性状进行颠倒性的变换以实现系统的方法。颠倒思维与逆向思维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主要是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不同。逆向思维一般是对问题考虑

24、是从相反的方向切入,而颠倒思维则是先把问题颠倒过来再考虑。(二)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区别:1、思维指向相反。2、作用不同。四、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一)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的强弱是判断一个人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根据心理学理论,可以把想象思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想又可分为再造型想象、创造型想象和幻想型想象。幻想型想象又可以分为有意义幻想和无意义幻想,有意义幻想是创造的源头。抑制想象思维的障碍主要有:1、环境方面的障碍。2、内部心理障碍。3、内部智能障碍。(二)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

25、在人脑内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类型如下:1、接近联想:即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2、相似联想:即由于从外形或性质上的、意义上的相似而引起的联想。联想难度越大越抽象,对创造活动的作用越大越有意义。3、对比联想:即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中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背叛性、挑战性、批评性。4、因果联想:即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联系而引起的联想。(三)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异同共同点:1、他们都可以呈现为非逻辑形式。2、他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于形象展开。3、两者可以互为起点。主要区别:1、 联想只能存在已存入

26、记忆系统的表象之间进行,而想象则可以超出已有的记忆表象范围。2、 想象可以产生新的记忆表象,而联想不能。3、 联想思维的操作过程是一维的、线性的、单向的,想象思维则可以是多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4、 联想思维的活动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想象思维的活动空间则是开放的、无限的。5、 想象思维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联想思维的结果不能超越现实。6、 想象思维所获得的结果又可以引起新的联想五、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一)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广义上的逻辑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我们这里说的是狭义上的逻辑,也就是形式逻辑,也较普通逻辑。逻辑思维就是依据逻辑形式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1、发现问

27、题。2、直接创新。3、筛选设想。4、评价成果。5、推广应用。6、总结提高。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局限性:1、常规性。2、严密性。3、稳定性。(二)辩证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辩证思维,也称矛盾思维,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辩证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如下:1、统帅作用。2、突破作用。3、提升作用。一、发散思维训练(P191)(一)关于材料性能选择的发散思维训。(二)关于形态位置选择的发散思维。(三)关于数量选择的发散思维。(四)关于方式方法选择的发散思维。二、收敛思维训练(P192)三、想象思维训练(P192-195)想象思维的训练包括一般训练和强化训练。(一)无意想象训

28、练无意想象训练的训练主要采取冥想式思维法,是一种受训者在清醒状态下达到近似梦境的催眠状态的训练方法。(二)再造性想象训练再造性想象是根据外部信息的启发,对自己脑内已存入的记忆表象进项检索的思维活动。(三)创造性想象训练(四)幻想性想象训练幻想性想象包含了创造的成分,或者是创造的先导。四、联想思维训练(P195-197)1、空间接近联想;2、时间接近联想;3、外形相似联想;4、意义相似联想;5、对比联想6、因果联想五、逻辑思维训练(P197-198)逻辑思维解决的是准确性问题,创新思维解决的是新颖性问题。具体训练的方法如下:1、严格遵循逻辑法则;2、结合案例,深思熟虑;3、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六

29、、辩证思维训练(P198-202) 1、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参考,迅速把思考结果记录下来2、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3、兼顾长远和当前要的观点4、行动的目的性应当明确,具体矛盾具体分析5、抓住主要矛盾的观点6、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这是辨证思维的重要特点。7、不固执己见,善于集思广益,也是辩证思维的必然要求。8、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准则。9、比较是认识思维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的方法。10、辩证思维的方法要求我们抓事物发展的关键点,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11、善于区别现象与本质,这也是辩证思维的要求。12、善于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3、进行创新思维时

30、,锲而不舍坚持到底非常重要。14、对于已取得的成果或结论,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这是辩证思维的要求。第二单元 方法创新知识要求一、设问检查法含义:设问检查法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张提问的清单,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逐项对照检查,以期从各个角度较为系统周密地进行思考,探求较好的创新方案。特点:设问检查法是对拟改进创新的事物进行分析、展开、综合,以明确问题的性质、程度、范围、目的、理由、场所、责任等项,从而使问题具体化,以缩小需要探索和创新的范围。二、智力激励法含义:智力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它以会议的形式为与会者创造一种能积极思考、启发联想、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个人的才智,为解决问题提供大量的新设

31、想。(一)基本原则:1、自由畅想原则,2、延迟批评原则,3、以量求质原则,设想的后半部份的价值比前半部分高78%4、综合改善原则,5、限时限人原则 0。5-1H 10人左右(二)组织形式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集体创造技法,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包括确定会议的主持人、参加人、记录员、会址等能力要求:一、设问检查法(一)奥斯本检核表法(P205-208)奥斯本检核表法又称为稽核表法、对照表法或分项检查法,奥斯本创造的检核表员有75个问题,可归纳为六类问题的九组提问。1、六类问题:1) 由现状到目的:转用;2) 由目的到现状:代替;3) 质量的变化:改变;4) 组合排列:调整、颠倒、组合;5) 量的变化:扩增

32、、缩减;6) 借助其他模型:启发。2、九组提问: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替代;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二)5W1H法实施程序:对某种现行方法或现有产品从: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地(Where)?如何(How)?六个方面进行检查并提问。(三)和田十二法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二、组合技法(P208-210)1、主体附加法:指以某一特定的对象为主体,通过置换或插入其他技术或增加新的附件而导致发明或创新的方法,又称内插式组合。2、二元坐标法借助坐标系把所列的客观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然后对每组联系作创造性想象,

33、从中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新设想,最后经可行性分析,确定成熟的技术创造课题。3、焦点法:以一预定事物为中心(焦点),依次与罗列的各元素一一组合构成联想点,可以是发散式结构,也可以是集中式结构。4、形态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系统观念来网罗组合设想的创造发明。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问题;2)要素分析;3)形态分析;4)方案综合和选择。三、逆向转换型技法(P210-211)逆向转换型技法主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创新,在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主要是缺点逆用法,即利用事物的缺点,化弊为利进行创新的方法。步骤如下:1)探寻事物可以利用的缺点;2)认清缺点的本质,判断缺点是否具有可利用性;3)研究利用或驾驭缺点的方法

34、。四、分析列举型技法(P211-213)1、特性列举法:对需要革新改进的对象做观察分析,尽量列举该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特征或属性,然后确定应改善的方向及如何实施。2、缺点列举法:是抓住事物的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发明目的的创造技法。搜集缺点的方法有会议法、用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3、希望点列举法:通过提出来的种种希望,经过归纳,确定发明目标的创造技法。搜集希望点的方法有书面搜集法、会议法、访问谈话法。4、 成对列举法:是把任意选择的两个事项结合起业,成对列举其特征,或把某一范围内的事物一一列举,依次成对组合,从中寻求创新设想。五、智力激励法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2、热身活动;3、明确问题; 1)介

35、绍问题 2)重新叙述问题 3)选择最富启发的重新叙述形式4、自由畅谈;5、加工整理;第三节 企业员工培训开发成果的转化培训成果转化的四个层面从受训者角度,培训成果转化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依样画瓢式的运用。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取决于实际工作环境与培训时环境特点的相似性大小。第二个层面:举一反三。这个层面的转移效果可通过培训师在培训时示范关键行为、强调基本原则的多种适用场合来提高。第三个层面:融会贯通。第四个层面:自我管理。培训转化理论 影响培训设计的培训转化理论,分别是同因素理论、激励推广理论和认知转换理论。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适用条件如下表所示:理论强调重点适用条件同因素理论培训环境与工

36、作环境完全相同工作环境的特点可预测且稳定的例子:设备使用培训激励推广理论一般原则运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可预测且变化剧烈的例子: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认知转换理论有意义的材料和编码策略可增强培训内容的存储和回忆各种类型的培训内容和环境一、培训成果转换机制(简答)(一)环境支持机制1、管理者支持:管理者所能提供的最基本的支持是允许员工参加培训,支持的最高水平是管理者作为培训的指导者。P217表3-52、同事支持3、受训者的配合:受训者特征包括培训动机、文化水平及基本技能。4、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执行机会受工作环境、受训者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影响。5、技术支持(二)激励机制培训激励机制是指

37、通过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激励机制联结来,强化受训者培训转化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培训是组织对受训者个人的一种开发,是企业对受训者的重视和尊重,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培训转化动机之所以发挥作用还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以及目标设置理论密切相关。美国心理学家弗隆提出:期望理论,处理好个人努力与取得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三种关系,激励将发挥很大作用。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洛克提出:目标设置理论(三)有效的培训成果转化方法的使用二、培训成果转化方法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不是培训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为了巩固培训效果,培训人员可建议管理者采取以下方法:1、建立学习小组;2、行动计划3、多阶

38、段培训方案4、应用表单5、营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技巧如下:1、关注培训讲师的授课风格2、培训技巧及相关内容要在工作上立即应用3、培训讲师建立适当的学习应用目标4、在课程进行期间,讨论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培训内容5、建立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制定配套的合理考核机制;组织配套的评比活动;提供配套的奖励措施第四节 职业生涯管理第一单元 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职业生涯管理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阻止为其成员实现职业目标,确定职业发展道路,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使员工贡献最大化,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在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

39、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测定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职业生涯的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机制按照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将职业生涯管理区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实现双方的利益需求,这是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P224图3-7企业方面的管理重点1、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与预测2、将人力资源计划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发挥效能3、依照企业的需求、特性,培养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以提升其人力素质。4、确认工作规范与职位说明,并进行必要的职位调整5、你的那个企业的人才培育计划,由系统地提升生产效率,激发

40、潜能。6、制定企业内晋升与轮调的计划7、进行工作评价与人力配置的整合8、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及向心力9、现此案企业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10、协助员工辨别工作上的风险与机会11、降低员工的流动率与离职率12、更有效地运用员工们的潜能,以促进组织的发展成效员工个人方面的管理重点1、获得充分的企业发展信息2、辨别工作形态,增进适应新工作的能力3、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恰当的自我批评4、参与发展、训练方案,以提升自我,促进自我启发5、通过企业的协助,确认自我生涯发展道路6、增进自我的工作能力和技术7、促进自我成长,并争取向上升迁的机会8、使自我的潜能更有效地被激发出来9、结合个人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建

41、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执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目标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为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功提供基本的载体和科学的指导,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实现员工的组织化2、实现员工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统一3、实现员工能力和潜能的发展4、促进企业事业的长久发展三、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1、利益整合原则: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2、机会均等原则:是维护员工整体积极性的保证3、协作进行原则:职业生涯开发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使上下级相互信任,这样才能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的发展。4、时间梯度原则:没有明确的时间规

42、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实施环节上,应对员工尽心股权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5、发展创新原则: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要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创造组织效益的目的。6、全面评价原则:要有组织、员工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地评价。四、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任务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任务是研究组织职业需求与员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六项:1、帮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工作2、确定组织发展目标与职业需求规划3、开展与职业生涯管

43、理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工作4、职业生涯发展评估5、工作与职业生涯的调适6、职业生涯发展五、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一)组织最高领导者组织最高领导者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人物,(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整个组织中的各类职业人员的开发与管理,(三)职业生涯委员会职业生涯委员会是组织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设立的机构(四)职业生涯指导顾问职业生涯指导顾问有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自身管理人员担任职业生涯指导顾问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直接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2、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工作3、协助组织做好员工的晋升工作4、

44、协助组织做好各部门管理人员见的薪酬平衡(五)直接上级直接上级是职业生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六)直接下级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培养出优秀的直接下级。(七)同级同级别的员工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往往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能力要求一、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建立职业生涯通道即为组织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现有人才更有效的俄发展。制订组织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为员工考虑新的或非传统的职业通道2、应该使跨越不同的部门、专业和岗位的职业通道得到拓展3、为所有员工提供均等就业与发展的机会4、注重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5、通过由横向与纵向工

45、作的变换而提供的在职培训来改善业绩。6、确定培训和发展需要的方法二、职业生涯路径设计职业生涯路径是指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路径设计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机会。职业路径通过帮助员工胜任工作,确立组织内晋升的不同条件和程序,对员工职业发展施加影响,使员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职业路径设计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传统职业生涯路径传统职业生涯路径是一种基于过去组织内员工的实际发展通道而制订出的一种发展模式,通常是由员工在组织中工作的年限来决定员工的职业地位。技术的进步、外部环境的变迁、公司战略的改变都会影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二)网状职

46、业生涯路径网状职业生涯路径是一种建立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行为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它要求组织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以确定各个岗位上的职业行为需要,然后将具有相同职业行为需要的岗位化为一族,以族为单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种设计所产生的职业路径是呈网状分布的。(三)横向职业路径前两种职业途径都被视为组织较高管理层的升迁之路。组织也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工作具有多样性,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这种设计一般也是建立在工作岗位上行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四)双重职业路径双重职业路径主要是用来解决某一领域中具有专业技能,既不期望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长期从事专业工作,又不希望随着职业的发展而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这类专业人员职业发展不体现在岗位的升迁,而是体现在薪酬上的变更双重职业路径设计有利于鼓舞和激励在工程、技术、财务、市场等领域中的贡献者。实现双重职业路径能够保证组织既聘请到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雇用到具有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传统的职业路径以及由其改良来的网状职业生涯路径都是基于晋升而设计的职业路径,横向职业路径可以增加员工的职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