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38537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1、 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的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拥有独立产权的社团法人,具有商品生产经营者应该拥有的全部权利以及行使这些权利的独立自主性和法律保证。为了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权益: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决策权(2) 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体系为载体的,没有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完备的市场体系应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3) 健全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活动是靠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公正并得

2、到遵循,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任务就在于维护自由的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消除不公平竞争。健全的法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制化和契约化。二是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4) 间接的宏观调控社会经济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但宏观调控是一种间接调控,表现在: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和补偿,如环境污染,这只能有政府实施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的趋利性使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地走向秩序化,需要政府来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国防安全、文化教育等,更需要政府来管理和维护。(5) 必要的社会保障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市场经济就难以

3、平稳地运行和发展。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协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多方面的内容。 供求机制:指供给与需求之间多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具体地说,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格调节。价格机制:指由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配置的结果又反馈到供求的循环作用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都有价值,它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即价值规律)。但在西方主流的市场经济理论中,没有价值理论,只有价格理论,即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均衡价格理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

4、经济的确立1、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表现在:(1)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比例频频失调,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主动性。(3)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清一色的公有制,不容许任何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而且对外封闭,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动员、利用归家所有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不仅原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新成

5、立的非公有制企业也要按照这种制度来运转。(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专业市场的总和,包括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和竞争性的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就必须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4)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单纯强调个人收入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而在市场经济下,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政策上,要体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的转变。(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

6、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其薄弱,所以要建立合适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和适合本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核心,重视社会救济,而对社会福利则量力而行。 2、 华盛顿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同美国财政部在华盛顿达成一项双方都同意的政策建议,即“华盛顿共识”,其主要内容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政策。北京共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以中国渐进式转轨道路的成功为参照物,对激进式转轨道路进行了激烈批评,美国学者库珀雷默更将其概括为“北京共识”。是指中国过去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模式。 3、 激进式转轨道路(改革

7、)和渐进式转轨道路(改革)的比较。(各自优缺点评价)(1) 激进式转轨道路的优点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转轨任务,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 成功地避免了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2) 激进式转轨道路的缺点 操之过急,脱离实际 完全照搬外国模式,不一定符合本国国情 “休克疗法”本身具有副作用“休克疗法”主要是用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的,与此同时,它必然会带来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问题。(3) 渐进式转轨道路的优点 避免了激进式转轨道路中缩发生的短时期内大幅度的经济下降和剧烈的社会动荡 有效地化大痛为小痛,分散和缓解社会矛盾,闭麦呢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避免了激进式转轨中决策失误引起的巨大损失 符合我国的

8、基本国情(4) 渐进式转轨道路的缺点 分到位导致转轨费时过长,至今仍处于“攻坚”阶段或正在“过大关” 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经一步完善,政府只能要彻底转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在内部人主导改革下,公众参与和认可程度低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1)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层含义明确了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我国已

9、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层含义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 2、 什么是所有制结构?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 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 完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方式。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考虑成本、竞争和合法原则。(2)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1健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

10、度。2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3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4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建立与城镇地价体系相衔接的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5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控制超标准建房。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在于:1有利于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有利于健全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5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革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

11、遇“原则,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和基于行政的经济垄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积极促进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非公有经济进入金融服务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转变政府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差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两个平等“的思想,应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统筹考虑。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和辅导机制;拓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创立投资基金;放宽民间借贷的政策空间;扩大融资租赁业务;以财政出资为主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建

12、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体系“十一五“期间,应该研究制定政府改进监管方式、实行市场开放和监管机制匹配原则、提高监管水平方案;呀就提出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监管体系的政策意见;研究建立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建立针对监管者的监管制度等。 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 3、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一种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一般包括两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4、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3、应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如何理解我国的两个“毫不动摇”?)why+how(1)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Why:1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证实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子啊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

14、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How: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其他正在探索中的各种形式。(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Why: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写进了国家宪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命了前进的方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

15、极其重要的意义。30年改革的实践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How: 见上面 5、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哪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内在依据)分配的 课题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直接表现和标准)6、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

16、指在初次分配结构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这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分配结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在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为了适应所有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又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特征相适应,分配上就必须坚持按

17、劳分配为主体。(3)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现代社会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这个主体性要素,也包括各种生产资料、资本等客体性要素,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等中介性要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按生产要素的贡献确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可以调动要锁所有者投入要素的积极性,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8、 为什么要重视和解决初次分配的社会公平问题?(积极意义、如何体现)(1)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2)

18、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能够有效缓解再分配的压力。(3)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 初次分配体现公平将有利于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5) 针对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 第六章 现代企业制度名词解释1. 交易费用: 是“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包括获取市场信息、搜寻交易对象、进行交易谈判和履行合同等费用;2. 法人治理结构(又称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由某位出资者国家或自然人任意行使,而是形成一个由出资者、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机构来行使,这便是法人治理结构;简答论述题1. 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

19、特征:1) 基本框架:企业的产权制度,是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则;企业的组织制度,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规定着企业内部分工协调、权责分配关系;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安排,使企业管理工作的依据;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制度;2) 基本特征: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2. 试述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和历史:1) 弊端:不具有自己的独立财产,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只是一个进行成本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不可能根据

20、自己的利益和市场变动作出资源最优配置决策,实现中心签约人和合约执行的监督者的功能;企业经理人员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指令的执行者,企业相关事务都由远离市场的上级主管机关通过计划指令决策,决策不及时且很容易发生重大失误,在现代社会大生产(需求结构极为复杂、瞬息万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条件下,不能有效率的进行;管理者和普通劳动者都缺乏改善经营、降低成本、使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该制度下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态,给这种企业制度的改革造成了很大困难;(形成“内部人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的效率)2) 历史:“放权让利”阶段(1978年1983年):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增加国有企业留利为主

21、要内容;试行两步“利改税”阶段(1983年1986年);以承包制为主导的企业改革阶段(1987年1991年);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年1999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9年至今):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3. 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措施:1) 充分认识到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改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改革中存在暗箱操作,已有国企改革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改革使少数人得利,缺乏公平;2) 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搞好股权分置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创新不足以抑制着市场的发展,一是缺乏区域

22、性柜台交易,二是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三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做好股份分置改革,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构建制度基础; 社会中介机构不健全,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的不规范运行导致证券市场出现诚信危机;3) 加快就业工资制度改革,做好下岗再就业工作;问题:“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4) 加快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彻底分离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非生产性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分散了企业的资源,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七章 宏观经济调控名词解释1.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的管理活动,是市场经济的产

23、物;2. 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状况,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3.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订的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手段,处于核心地位;4.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增加有效供给方面促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措施及手段的总称;简答论述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必要性):从根本上讲

24、,在于克服“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市场并不是万能的):1) 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题;2) 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3) 市场不能有效实现经济结构平衡与优化;4) 市场无法消除垄断;5) 市场不能自动实现社会公平;6)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2. 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目标:1) 核心内容:是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2) 基本目标:物价稳定是总量平衡、通货稳定、经济稳定、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是国民经济健康 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经济增长(比例基本协调、质量好、效益高 & 持续

25、、快速、健康) 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结果; 充分就业是经济繁荣的标准,是活劳动要素充分利用的反映,是居民收入相对均衡的 表现,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对其他国家全部货币收支的平衡,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失业类型自愿失业; 季节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动态失业,换工作); 结构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需国家采取相应对策解决;3.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和政策类型有哪些?1)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状况,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主要包括财

26、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2)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订的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手段,处于核心地位;3)财政政策的手段:国家预算以年为时间单位,对国家年度收支做出的总计划;税收政策设立税种、确定税目、制定税率、变动税收起征点、减免税优惠;财政支出政策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公债政策最初:弥补财政赤字;现在: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 调节功能主要体现“挤出效应”、“货币效应”、“收入效应”;政策类型扩张性(积极):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刺激并增加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

27、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强反通货膨胀功能; 中性(很少实际存在);4) 货币政策的手段(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票据未到期)时所收取的利息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政策类型扩张性:国家放松银根,扩张贷款,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超过货币实际需要量; 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紧缩性:抽紧银根、收缩通货,是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实际需要量; 中性:实际上是按照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长率控制货币供应量;4. 什

28、么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增加有效供给方面促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措施及手段的总称;2) 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政策规划产业结构高度化目标; 选择主导产业,发展产业序列; 对主导产业的保护与扶植政策; 对产业的限制政策; 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政策导向角度竞争促进政策:着眼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产业合理化政策:着眼于限制过度竞争,直接表现为政府的规制政策; 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促进有效竞争;3)作用:调控经济总量;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技术进

29、步; 提高经济效益;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中产出量的增加,包括产品量的增加和劳务量的增加2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3经济效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与速度相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4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的有关经济发展整体的远景部署,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而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实现步骤等。5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构成

30、及其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主要方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主要指农、轻、重结构,广义还包括商业、服务业以及教育科学事业。6.二元经济:指在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各自的决定因素。a.联系1)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进步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持,这些物质基础来源于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2)发展包含着增长。发展是围绕着增长这一核心内容的进一步扩展。从狭义上来讲,发展也就是增长。3)发展又是增长的条

31、件。增长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没有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善,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必然会受到制约。b.区别1)增长虽然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增长仅仅是一种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c.要素经济增长由四个因素决定:土地等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管理才能。经济发展要素除了以上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对外开放。2.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转变?为什么:十几年的大规模开采使我国的土地、石油、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储量锐减,已经难以继续支撑在粗放型方式下实现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走集约型增长道路,通过提高

32、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来保证以现有资源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特别是“入世”之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为了应对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必须通过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否则“入世”只会带来冲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只有通过集约型增长方式才能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增长中获惠,提高生活水平。如何:从只注重增加投资、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转变到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挖掘企业潜力上来。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上来。从主要依靠大量消

33、耗资源,增加产品数量,转变到依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各类消耗和产品成本,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上来。从大量低水平的投资项目重复建设,转变到按经济规模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分工协作上来。从偏重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变到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上来。3. 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转变?(参考上一题,结合经济发展要素)(这题真心不会,老师强调了一下科学发展观(书217页)概念里的五个协调发展)4.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 二者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活动中量和质的关系,通俗表达为快与好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2) 统一性:

34、a.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没有速度就不可能有效益,效益只能产生和存在与速度之中。b.良好的效益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保证,只有前一个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全部得到了补偿,并且有剩余部分转化为积累,才能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奠定基础。如果经济效益差,甚至为负效益,长此以往经济规模必然不断萎缩,甚至导致经济停滞。3) 对立性: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不同方面,因此一方面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另一方面也提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比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通过不计耗费和占用、依靠更多投入来实现的,如果其中投放等于或大于产出,则经济效益为零或负数。特别是有时为了片面追求速度,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

35、大生产,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最后只能报废处理,这样的增长速度下不可能有好的效益。4) 处理:我们要力争又好又快地增长,既要追求一定的速度,同时又要把它建立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使产品适销对路,并使各种消耗与占用不断降低。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特别要注意防止不顾经济效益去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不同经济背景下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既可以是又好又快增长也可以是又快又好增长,不该一成不变。5.我过经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整合和优化?现状与问题:1) 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2) 三次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3) 区域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相似系数过高4) 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

36、慢,收效甚微5) 就业结构转换速度过慢整合和优化: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将经济的转化速度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量力而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优化改革二元社会结构,放开农村劳动力进城限制,改善我国就业结构第十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1.新型工业化:指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信息化及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背景下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带动下,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的变化。2.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城乡居民社会身份、地位和待遇存在巨

37、大差异的一种社会结构,这种差异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并维持。3.聚集效益:指把那些在生产上或分配上有着密切联系的、或是在布局上有着相同指向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比例,集中布局在某个拥有特定优势的区域,形成一个生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企业都因为与其他关联企业接近而改善了自身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如果布局分散,这种收益无法获得。4.极化效应:指城市在其发展初期,由于它的聚集效益,把周围广大地区的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过来,形成地区经济“发展极”。5.辐射效应:指当城市形成以后,成为地区的商业、金融、信息和交通中心,客观上就会与周围广大地区形成一种分工协作关系,为其发展创造各种条件,随着城市

38、的进一步扩张,由聚集经济走向聚集不经济,从而产生出一种推力,把上述各种生产素扩散到周围地区,带动周围广大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1.工业化和城市化各用哪些指标衡量,二者的关系。工业化的指标体系:工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工业内部构成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的指标体系:1) 城市人口与土地所占比重2) 人均收入水平二者关系:1)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它们是同一经济进程的两个方面。工是城的源泉与动力。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集中布局,形成城市。2)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城市具有产生聚集效益的功能,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城市化会产生出极化效应

39、和辐射效应,形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化会扩散城市文明。3) 它们之间必须协调发展、相得益彰。2. 为什么说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有哪些弊病?1)把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比较可以发现滞后问题。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比较,我国GDP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大低于结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把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在同样工业化阶段时的城市化水平,两者也是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2)弊病: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农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结构调整

40、也受到严重限制农民消费水平不能及时提高,社会需求的扩大受到严重制约,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定的动力 农村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更趋严重,过渡开垦和耕种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干旱等严重问题3. 如何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1) 合理确定城市化的目标与任务“十一五”计划提出,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据学者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60左右。2) 合理确定城市体系计划进一步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小城镇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一批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把它们做大,做强,做优,做美。3)

41、 缩小区域城市化差距依靠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加强推进。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强中等城市的发展,使它与大城市发展相适应,沟通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充当二者之间的桥梁。4) 搞好城市规划工作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城市群、城市圈的规划上要优化整个区域内资源配置。每个城镇都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生产、生活功能与设施,把开发区建设与生活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吸引人口进入,避免由于生活设施不全导致劳动者工作地与生活区太远,增加他们的往返时间与交通费用5) 确立合理的城市化实现机制政府要尊重市场机制,不要用法律、行政手段限制城市化速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6) 深化改革,调整政策 逐步废除原有城市户口划分及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入城市的限制,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