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阅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对药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探讨和试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以削减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和临床用药的精确性及有效性。 药对、探讨、应用、现代化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药对这种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在临床探讨中,许很多多的灵验新方由此而衍生出来。由于探讨单味药难以反映出其在复方中的真实作用,而复方由于药味多,作用关系困难,对其探讨也难
2、以得出精确结论。“药对”作为药配伍中的雏形,对其探讨恰好可以弥补上述探讨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药对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近现代探讨进行系统的归纳与相识,以便对其规律进行更加深化的探究,科学地指导临床应用。1药对发展历史进程神农本草经于两药配伍效应上便记载有:药“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在运用方式及禁忌上,经文建议“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而在运用有毒药物时,经文则曰:“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1。这一药对应用原则言简意赅,指导了千百年的中医从业者,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主动的作用。由雷公药对与后来的桐君药录合订而成的药对,其主要
3、内容为“论其佐使相须”。虽然原版药对已亡佚,但是从其幸存的5首药对中可以对其内容窥见一斑。该5首药对分别从4个不同的节气(立冬、立春、夏至、立秋)动身,论述了相应节气的药物配对方式及其相应的治疗效应。这很可能为我们今后探讨药对配伍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徐之才药对在雷公药对的基础上,对药对的组成法则多增了一项“性毒相反”2,亦可谓是完善药对理论的一种有效补充。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等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药对阅历,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向前发展。陈雪功3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药对应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膈之象
4、,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之症。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同用。张锡纯于单纯大气下陷证,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之。黄芪对知母,具有阳升阴应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大气下陷。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常恐其有生热之虞;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有寒润滋阴之功。知母得黄芪,使药性分毫不觉凉热,黄芪得知母,使阳气上升而有阴液滋润。张镜人(近代闻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专家)在药对方面也有独到相识。其学生认为张氏“继承古代医家运用药对之遗风,处方习用两药协作,相得益彰,疗效更显,实为阅历之结晶,弥堪珍重”4。施今墨药对具体地介绍了近代名医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包括每对药的组成
5、、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阅历。施氏继承和发扬并重,有其独创的药对组成法则:相互帮助以增药力;相互制约而展其长;两药合用另生其他作用;有沟通作用。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曾言“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阅历的积累,有依据,有理论,不是随意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阅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有待深化探讨与应用。对其进行整理探讨,使之给予现代科学之内涵,是一项重要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2药对的现代探讨近年来,对药对的探讨也取得了肯定的进展。现从理论、临床与试验3个方面分析和归纳药对的探讨进
6、展。2.1药对理论探讨2.1.1对经典中的药对进行归纳探讨经典无疑是中医药的重要宝库,对经典药对的发掘和探讨具有继承和指导创新的主动意义。鉴于此,后世不乏医家对其进行深化的探究。如耿建国等5对伤寒论中药对配伍规律与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中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并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马坤范等6依据近年诸多医家的探讨成果,对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的理论、分型、后世运用及发展进行了综述。曹华7分析了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的探讨现状,提出了经方的探讨思路和方法。2.1.2探讨角度的多样性除了平行式(如A药对B药,C药对D药,E药对F药)列举药对进行分析,也有探讨者从单味药动身,发散式
7、(如A药对B药,A药对C药,A药对D药)归纳出与此味药配伍的多个药对,并进行深化的阐述。如马莉等8对黄芪药对应用的追溯及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黄芪药对尚未见到全面系统的统计、归纳及分类,且未从七情、性味、功效及剂量比例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阐述,黄芪药对“尚未得到广泛挖掘”的结论。2.1.3药对与方剂关系的探讨药对也可谓是药方中的基因子。同一个药对可存在于诸多方剂之中,沟通了方剂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探讨和归纳出药对在各方中的共性是非常必要的。如王瑞玲等9通过对8组药对(麻黄对桂枝,柴胡对黄芩等)各自由不同药方中的功用的分析,归纳出各药对的效用共性及药方的配伍特色。药对的理论探讨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方剂的配
8、伍规律,对于临床应用及试验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2药对临床应用探讨2.2.1通过阅历总结出好用药对如陆晓东10在阅历药对选介中提到“地骨皮配川桂枝善除寒热”,“牛蒡子配炙甘草能愈虚咳”等。罗文群等11总结了伍炳彩教授运用药对的阅历,提出“杜仲配桑寄生”可“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姜黄配海桐皮”则“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作用倍增”等。杨君等12介绍了吕仁和教授临床治疗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常用有效药对泽泻和泽兰,狗脊和川断,芡实和金樱子,石苇和金钱草,青葙子和木贼草,蜈蚣、全蝎和土鳖虫等。2.2.2对治疗同种病证之不同药对的临床探讨治疗同一种病症,不同的药对,其侧重点与治疗效用不同。如朱萍等
9、13探讨并列举了韩树勤老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药对,指出“防风与防己”,“桑枝与桑寄生”和“羌活与独活”等药对对风湿性关节炎有独到的疗效。2.2.3对单味药之不同配对的临床探讨同一种药物的不同配对有着不同的临床疗效,有医家从这个角度动身对单味药之不同药对进行了归纳探讨。如熊水明等14探讨并列举了附子药对的临床新用,指出“医风疹,附子配当归”,“疗不寐,附子配黄连”和“治疝气,附子配大黄”。通过药对的临床应用探讨可以提高我们临床用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削减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使配伍更精当,更宜于临床活用药物,增加临床的适应性。目前,提中学医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药对临床应用的探讨就更
10、有实际意义。2.3药对试验探讨药对的试验探讨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各方面(主要包括药理、化学、炮制等)对药对有效成分、配伍、剂量关系等进行探讨。目前试验探讨的目的主要是对传统的药对进行科学佐证或验证,使其具备科学依据;通过药对的试验探讨来开发新药。如徐艳春等15通过对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其化学成分的改变验证了该药对的配伍意义及其剂量关系。柳润辉等16对丹参和黄芪药对进行试验探讨,以确定其有效成分丹参总酚酸和黄芪总皂苷的最佳组方配比,从而为药对”丹参黄芪”有效成分组合制剂的开发供应了试验依据。药对的试验探讨可以使我们更明确中药的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为新药的研发供应有效途径。3结语目前,药对探讨在理论、临床和试验探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了较为丰富的内容。但是,药对往往只是某个复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复方的关系特别亲密,而目前的各种探讨都较少涉及药对与复方的关系,不管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临床探讨及试验探讨上,都是比较孤立地探讨药对,而没有把它放到复方中来探讨。因此,要主动开展药对在复方中发挥作用的理论机制的探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相识药对,并更好地发挥药对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