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600个字.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83157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作文600个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俗作文600个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作文600个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作文600个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俗作文600个字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风民俗也多种多样,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600个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假如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共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马社火 “咚呛呛,咚呛呛”伴着锣鼓声,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赛起先了!“看,那个是断桥。”“那个是孙猴子扛芭蕉扇。”“那个是许仙和白娘子。” 老太太们争这说。噢,又来了一队社火,这对社火真可笑,一位船夫在划船,船里面坐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身子扭来扭去,真可爱。这时来了一个丑婆娘,要简别着一个烟锅,手里拿着一把扫帚,一阵小跑跑到了船夫跟前不停地打船夫,船夫东躲躲西藏藏,丑婆娘就是打不着。“看城关一小的社火队。”一个人说。我回过神

2、,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们的腰鼓队。打腰鼓的学生,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转圈儿,一会儿跑跳,一会儿打鼓。他们虽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时,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动作。后来,又有一只大黄牛过来,他的头转来转去,连眼睛都滴溜溜的转着;观音菩萨也请来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净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心;几个穿这各种颜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篮,一手时常的向地面撒花;孙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严的样子,确定是又除掉了一个妖怪“咚呛呛,咚呛呛” 篇二:家乡的民风民俗 春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起了红红的对联,还有大灯笼。大人们还把“福”字的对联倒着贴,寓意“福到”。早上,大人们带着小孩到亲戚家走家访友,

3、互说着祥瑞祝愿的话语。大人们还会给一盒年糕给我们。这一天,小孩们都格外快乐,因为都穿起了新衣服,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在吃年 夜 饭 时,家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鱼,这吃鱼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吃鱼腰,叫“有头有尾”。饭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点,叫“年年有余”。打鬼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打鬼粑、长寿面。打鬼粑是用来打鬼,长寿面是用来捆住鬼的身体。这个打鬼节也是有传闻的。传闻在三月初三,有一个农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望见一座坟上冒起了点点火光。他走近一看,吓了一跳!这火竟是蓝色的!不仅从坟里往上冒,还会移动。农夫看了,放下锄头,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们大肆宣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全村都知道了。

4、也有不信的人前来上山验证,结果皆是如此。还有一个传闻是这样的:说三月初三是阎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会放一些厉鬼下山,有人便说要吃桃,寓意“桃过一劫”。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据传是中国古代宏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首先要买粽叶,然后再买糯米,还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绳子捆着,最终再放进锅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尝了一口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节日,你们呢? 篇三:鬼节 俗话经常说:“三月三,鬼上山”。这就

5、是说鬼节。鬼节在我们中国还有部分地区进行,在我们家乡至今也过这种节日。按我们这农历三月三就过鬼节。有人一听鬼节中的“鬼”字,不禁浑身颤抖,冒冷汗了。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很早的时候就信奉鬼神之说,所以鬼就被比方成一切不好的东西了。虽然有不少人厌烦鬼节,但也有不少知道鬼节来历的人吧,我也知道。相传一个靠山的村子里有一个人到山上砍柴,因为太累了,在山上睡了一觉,可是做了噩梦:遇见鬼了。村民被吓醒了,一看天色也已经漆黑一片,于是打算下山回村,但不料遇到几团浮在空中的紫蓝色火焰,由于村民从小生活在山里,学问不广泛,一见这火,丢了柴,撒腿就跑。吓得半死的柴夫以为自己梦成真,是被鬼发觉才这样,于是告知村民,

6、并劝说别上山砍柴。一些大胆的人不信,照旧去那儿砍柴,但先后先望见“鬼火”。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全部人都知道有鬼,便在柴夫遇见“鬼”这天定为鬼节。每年这天,家家户户晚上都关门大吉,百里空无一人,家家吃大鬼粑驱鬼。先用面粉做成球形,并在里面放肉馅,菜馅,吃起来还是很美味的,为了驱鬼造福,吃打鬼粑慢慢成为一种风俗。到现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晚上,街上都没有多少人,有的是为了目睹鬼火才出来,但也是成群结队的,大多会没精打采回家,因为大街上十不行能看得到的。后来就有科学证明,鬼火之所以出现在祖先们的坟墓旁,是因为人遗体骨骼存放久了会出现化学反应,产生磷元素,这种元素燃点很低,温度高一点便会燃烧,聚起来成了“鬼火

7、”,它轻与空气因此会漂移起来,人们望见后定会吓得逃跑,产生风,也带动“鬼火”飘动,所以鬼火就想跟着人走一样,才导致人们以为是鬼神的缘由。虽然人们过鬼节只为图个吉利,但肯定要信任科学,不能光信鬼神之说,让外国人看笑话。 篇四:鬼节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光是看到这个“鬼”字,我就有点胆颤了。在上古神话中难以见到死后世界的描绘,“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现在的意义。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 这样的鬼,这样的节,也难怪大家都惧怕了。我们先来说说鬼节的传闻吧。传闻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

8、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熬煎,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管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没关系,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下面我们来说说鬼火吧。假如酷热的盛夏之夜,你耐性地去凝视那野坟墓较多的地方,或许你会发觉有忽隐忽现的蓝色的星火之光。这迷信的人们所说的:“那是死者的阴魂不断,鬼魂在那里徘徊,”即所谓“鬼火”。有的人还说,假如的有人从那里经过,那些“鬼火”还会跟着人走呢。莫非真的是鬼火吗?是死人的阴魂吗?不是

9、的,“鬼火”事实上是磷火,是一种很一般的自然现象。它是这样形成的:人体内部,除绝大部分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外,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磷、硫、铁等。人体的骨骼里含有较多的磷化钙。人死了,躯体里埋在地下腐烂,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物质,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听了以上叙述,你对我们这的鬼节也有了些了解了吧。你的家乡又有哪些民风民俗? 篇五:家乡的打鬼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和风俗。那大家想不想听听我们

10、是怎样过打鬼节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三月三,鬼下山。”每年的三月三日,就是打鬼节。在打鬼节这天,人们全都要吃打鬼粑,这一天晚上,全部人都不出门,不管是强大的大人,还是调皮的小孩。传闻在古时候,人们每天都要去山上砍柴,有一天,一个人因为其他是很晚才去砍柴,突然在远方看到一团蓝色的光飘浮在空中。于是他紧跑回寨子,跟寨子的人说了这件事。于是每天都有大但对人晚上到山上去,果真看到了那蓝色的光。于是鬼火的故事就这样形成了,始终流传至今。很多世纪以来,人们常在被水沉没的墓地看到放荡的幽灵,惊奇的鬼火飘过沼泽地。现在,化学家最终对这些现象作了了解。汉堡赫戈生物探讨的冈特加斯曼和敌特格林口曼追查一下发表的下

11、水和海洋沉积中测出磷化氧的报告。其实人们口中所说的鬼火是最一般的自然现象。人死后,骨头烂了,人体中很多物质从骨头飘出来,因为燃点低,有一种叫做磷的物质比空气轻,到了阴森的晚上,磷就变成了一团蓝色的光,漂移在里空中,就是鬼火。其实鬼火只说是特别迷信的,我们因该信任科学。传闻吃炒面是把打鬼节这天出来的游魂野鬼用面捆住,而吃打鬼粑是用来打鬼。这样的传闻你信吗? 篇六:傣家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或许在大家的眼中,泼水节只是一个节日而已,但是对于傣家人来说,泼水节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份就起先了。当时的场面可说是壮丽无比。这天早晨,大家就早早地起床,男女老少就穿上

12、节日的盛装,挑着澄澈的水,到佛寺“浴佛”,所谓“浴佛”就是将佛像浸浴在热水中,放上各种香料,对神佛进行祭拜。人们浴完佛后,起先相互泼水了,相互祝愿大家祥瑞、华蜜、健康。傣族人也与维吾尔人一样,一起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说起泼水节,其实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了,起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来就成了佛教的一种形式,最终才流传到了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现在,泼水节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喻户晓的民风民俗了。在泼水节来临之际,大家都会实行许多活动,如放河船、放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活动数不胜数,让人纷繁芜杂。傣家人的泼水节,真是喧闹,真是欢腾。悠久的文化历程,傣族的泼水节让我们见证了历史的一刻。

13、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内涵,这一刻,这一幕,将会恒久留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篇七:好吃的驴打滚 Hello,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北京第一小吃“驴打滚”。这是不是让大家觉得挺簇新的?想必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假如有人知道,也不准出声,统统给我stop,不然,哼哼,后果大家应当知道,我可是会发飙的哦!好了,闲谈不多讲,现在切入正题。你知道吗?我们除了“驴打滚”这个大名以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豆面糕”。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你们这些不知道的人,心里确定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了吧?好了,不卖关子了,就由我为大家解说吧!这好像是当地人给我们的一种形象的比方,当我

14、们被做好时就得在黄豆面中滚一下,这就像是郊外的一头驴子在打滚,扬起的灰尘似的,故而得名。关于我们的来历,还有个传闻的。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簇新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确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当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遇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方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今,

15、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看来,我们还得多感谢那位小驴儿的太监,要不是他,要不是他的那一次失手,就不会有我们这个惹人新奇的名字了。再尝尝我的味道,那才叫做美味啊,不吃不知道,一吃停不下,吃在嘴里有香、甜、粘,有浓郁的黄 豆 粉 香味儿,味道香甜,口感润滑,真是闻一下,多活一年;吃一口,多活十年啊!百闻不如一见,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那就赶快到北京尝尝我吧! 篇八:漂亮优雅的满族服饰 “大家快来快来!今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家知道吗?我国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日,我要带大家参观满族的服饰!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

16、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大家了解了吗?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快看快看!这是满族妇女穿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上绣着美丽花朵和饰品,鞋底中心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种鞋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显得非常名贵。女子喜爱穿长的旗装,这可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装渐渐停止生产,而女旗装则不断演化,渐渐变成了紧身又合体的曲线型旗装和流线型旗装。”“那大家自由活动,到处看看吧,要听我介绍的就跟我一起去逛!满族服饰呀,色调大多是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

17、,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祥瑞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满族妇女心灵手巧,非常擅长刺绣,她们在衣领、鞋面、钱包、枕头等物品上绣满了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祥瑞图案。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化着,在服装款式上,服饰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化。”“大家可以渐渐地观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会为大家解答的!”“请问,旗袍是怎么来的呢?”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游客问。“好!我为大家解说一下。到了明朝之后,从南边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匹做的。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

18、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行逾越。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有些还用了绸缎制作。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开展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吗?”“哦!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旗袍也有这样的历史啊!这次旅游真是太有意义了!”那个年轻美丽的女游客说。“恩!好了好了!各位游客们!快集合起来!”我大声地喊着。“满族服饰漂亮优雅、具有特色,是非常值得我们赞许的!好了!今日的旅行结束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息吧!明天我再带领大家参观其他富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好了大家赶快回去吧!明天见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