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379612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概念概念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形态: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不含县城关镇。集镇只宜称为“未建制镇”。小城镇特点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经济上具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特点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用地穿插基础设施落后小城镇总体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涵义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性质、目标、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

2、设用地安排的综合研究和全面部署。相关术语镇域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镇区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县域城镇体系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镇域镇村体系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中心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一般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中心村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基层村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对镇域范围内的村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

3、理布置和综合安排。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和远景设想确定规划期内人口及用地规模,选择用地发展方向并划定用地范围确定城镇各项用地功能布局和结构确定小城镇对外交通的结构和主要设施的布局,布置小城镇道路系统。进行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和协调各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图纸镇域镇村分布现状图镇区现状图新建城镇和新发展地区用地评价图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给水排水规划图电力电讯规划图环境规划图园林绿化、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图11 防灾减灾规划图城镇性质的确定城镇性质小城镇在一定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体现了小城镇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确

4、定依据区域地理资源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域城镇间职能分工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发展历史与现状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地区乃至全国中的地位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

5、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城镇规模城镇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规划人口预测规划人口预测镇域总人口应为其行政地域内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应为户籍、寄住人口数之和,其发展预测宜按下式计算:Q=Q0(l+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预测的数量为依据,结合镇区具体情况进行核定;村庄人口规模应在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进行预测。镇区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应按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镇区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宜按下表的规定计算。

6、规划期内镇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应按计划生育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械增长宜考虑下列因素进行预测。l、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及土地经营情况预测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因素对镇域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预测规划期内劳力的数量,分析镇区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以及外来人口进入情况等因素,确定镇区的人口数量。2、根据镇区的环境条件预测人口发展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因素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环境和生态状况等因素,预测镇区人口的适宜规模。3、镇区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按带眷情况估算人口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可按平均增长预测人口的发展

7、规模。用地分类用地分类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规划范围应为建设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规划范围应为建设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规划确定的预留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设施、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发展、交通设施、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等。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用地分类中的居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

8、设施用地、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地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地8大类用地之和。大类用地之和。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新建镇区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按表中第二级确定;新建镇区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按表中第二

9、级确定;当地处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当地处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的的I、建筑气候区时,可按第三级确定;在各建筑气候区内均建筑气候区时,可按第三级确定;在各建筑气候区内均不得采用第一、四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得采用第一、四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有的镇区进行规划时,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现对现有的镇区进行规划时,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按下表规定的幅度进行调整。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按下表规定的幅度进行调整。第四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第四级用地指标可用于I、建筑气候区的现有镇区。建筑气候区的现有镇区。建设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镇区规划中

10、的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以及绿地中的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建设用地选择建设用地选择1、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根据区位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以及具有发展余地等因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2、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需要扩大用地规摸时,宜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牧草地。3、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4建设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建设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开

11、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应避开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滑坡、风灾、发震断裂等灾害影响以及生滑坡、风灾、发震断裂等灾害影响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态敏感的地段;2、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应避开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3、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5、在不良地质地带严禁布置居住、教育、医、在不良地质地带严禁布置居住、教育、医疗及其他公众密集活动的建设项目。因特疗及其他公众密集活动的建设项目。因特殊需要布置本条严禁建设以外的项目时,殊需要布置本条严禁建设以外的项

12、目时,应避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体应避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体系,并应制订整治方案和防止引发地质灾系,并应制订整治方案和防止引发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害的具体措施。6、建设用地应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和输气管线等所穿越。7、位于或邻近各类保护区的镇区,宜通过规划,减少对保护区的干扰。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1.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应包括镇区内部的道路交通、镇域内镇区和村庄之间的道路交通以及对外交通的规划。2.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应依据县域或地区道路交通规划的统一部署进行规划。3.道路交通规划应根据镇用地的功能、交通的流向和流量,结合自然条件和现状特点,确定镇区内部的

13、道路系统,以及镇域内镇区和村庄之间的道路交通系统,应解决好与区域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干线的衔接,并应有利于镇区和村庄的发展、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镇区的道路应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四级。镇区道路系统组成注:表中-应设的级别;O-可设的级别。镇区道路应根据用地地形、道路现状和规划布局的要求,按道路的功能性质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以货运为、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以货运为主的道路不应穿越镇区的中心地段;主的道路不应穿越镇区的中心地段;2、文体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处应、文体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处应设置人流、车辆集

14、散场地;设置人流、车辆集散场地;3、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根据集散要求应设置停车场地,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不得大于160m;4、人行道路宜布置无障碍设施。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1、镇域内的道路交通规划应满足镇区与村庄间的车行、人行以及农机通行的需要。2、镇域的道路系统应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设施相互协调,并应配置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公路、铁路、水运等用地及防护地段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之间预留发展所需的距离。范围之间预留发展所需的距离。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行调整。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