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7431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7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 重点句子。重点句子。2 2、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句子。3 3、能辨析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能辨析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孟子,名孟子,名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辩论家。他是继孔子之后教育家和辩论家。他是继孔子之后 家学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派的代表人物

2、,与孔子并称 ,并有,并有“”之称。他主张之称。他主张 ,。孟子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是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是 家学派的经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典著作之一。“四书四书”指的是:指的是:轲轲仁政仁政亚圣亚圣孔孟孔孟儒儒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儒儒孟子孟子、论语论语、大学大学和和中庸中庸。1 1、通假字:、通假字: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天将降大任于天将降大任于是是人也人也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苦其心志其心志 劳劳其筋骨其筋骨 饿饿其体肤其体肤 空乏空乏其身其身 动动心心忍

3、忍性性名词用作动词:人恒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过然后能改然后能改4、其它、其它:傅说傅说举举于版筑之间于版筑之间 行行拂拂乱其所为乱其所为 而后而后作作 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法家拂士,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恒亡亡故天将降大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于是人也,必先人也,必先苦苦其心志,其心志,劳劳其筋其筋骨,骨,饿饿其体肤,其体肤,空乏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动心心忍忍性,性,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人人恒过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然后能改,困于心衡衡于虑而后于虑而后作作,征于色,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发于声而后喻喻。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法家拂士,出出则无敌

4、国外患者,国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恒亡。亡。然后知生然后知生于于忧患而死忧患而死于于安乐也。安乐也。1 1、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2 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原句)他、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原句)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3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器。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器。

5、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思想、生活和行为三方面。思想、生活和行为三方面。论证思路:论证思路: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于心,衡于虑,

6、而后作”的观点。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的观点。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从个人的发展,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从个人的发展,国家的灭亡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正一反地进一步论证忧患而生,国家的灭亡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正一反地进一步论证忧患而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得出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点: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1、你知道哪些与、你

7、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意思相关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2 2、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顺境也能出人才”。你同意哪种观点,举例谈。你同意哪种观点,举例谈谈你的看法。谈你的看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亡身。勾践以卧薪兴,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卧薪兴,夫差以酣酒亡。/文王拘而演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仲;仲尼厄而作尼厄而作春秋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左丘失明,厥左丘失明,厥有有国语国语;孙子膑脚,;孙子膑脚,兵法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吕览览;韩非囚秦,;韩非囚秦,说难说难孤愤孤愤。一、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一、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如孟子在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死于安乐中所说:中所说:“必先苦必先苦其心志,其心志,。”目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使国家昌盛

9、的句子是: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l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文文章举出古代章举出古代 位位圣圣君君贤贤相相为为例例,说说明明他他们们的的共同点是共同点是 。文文章章以以此此为根据,说明了为根据,说明了 ,必必须须先先经经受受一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孟子 六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磨难,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人如果要获得成功第第3 3段,说出就段,说出就“国国”而言,而言,“死于安乐死于安乐”中的中的“安乐安乐”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l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本文

10、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行为上,行为上要要_。(用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死于安乐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治理国家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1、课文第二段谈到让受、课文第二段谈到让受“大任大任”的人经受种种磨练的人经受种种磨练的目的是的目的是_.2课文第三段和课文第三段和“苦其心志苦其心志”相对应的句子是:相对应

11、的句子是:_.3、课文第三段中和课文第三段中和“行拂乱其所为行拂乱其所为”相对应的句子相对应的句子是:是: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4、课文第三段中和、课文第三段中和“动心忍性动心忍性”相对应的句子是:相对应的句子是:_.5、写出文中论述、写出文中论述“死于安乐死于安乐”的内容是:的内容是:_.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和和“征于色,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声,而后喻”这两句分别从人们的这两句分别从人们的_和和_两方面来论述: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的两

12、方面来论述: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进而提出了道理,进而提出了_的道理。的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入则无法家国国恒亡。恒亡。心理状态心理状态 入则无入则无国恒国恒亡。亡。面部表情面部表情7、全文的中心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是_,作者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要有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要有_和和_.8、文章第二段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文章第二段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_,_,_三方面经受艰苦磨练。三方面经受艰苦磨练。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_和和_的问题。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法家拂士法家拂士 思想思想生活生活 行为行为造就人才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敌国外患敌国外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