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ppt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群居时期到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群居时期到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距今约170170万年前元谋人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年)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夏朝:奴隶社会的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形成;(前(前20702070前前16001600年)年)商朝:奴隶社会的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发展;(前(前16001600前前10461046年)年)西周:奴隶社会的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强盛;(前(前10461046前前771771年)年)春秋:奴隶社会的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瓦解。(前(前771771前前476476年)年)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战国:封建社会的战国:封
2、建社会的形成;形成;(前(前475475前前221221年)年)秦汉:封建社会的秦汉:封建社会的发展;发展;(前(前221220221220年)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分裂与融合;(220589220589年)年)隋唐:封建社会的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繁荣;(581907581907年)年)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辽宋夏金元:再分裂与进一步融合;再分裂与进一步融合;(90790713681368)明清:封建社会的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衰落。(1368184013681840年)年)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 1、中国古代史包含三种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史包含三种社会形态:2 2、
3、时空坐标:、时空坐标:高考高考历史历史一轮复习一轮复习课标课标要求要求: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2、秦、秦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形成形成3 3、汉到元、汉到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的演变演变4 4、明清、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的加强加强第第一一单元:单元: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考点展示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全国卷考查视角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9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王位继承制王位继承制(商周变化商周变化)2019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宗法制宗法制(遗存影响遗存影响)2018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商汤灭夏商
4、汤灭夏(原因原因)2017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分封制分封制(文化影响文化影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9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秦中央集权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9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19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北宋募兵制北宋募兵制2019全国卷全国卷(非选择非选择)汉朝国家治理汉朝国家治理2018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唐代藩镇唐代藩镇2018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唐代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六部制2018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宋代科举制宋代科举制2017全国卷全国卷(选择
5、选择)西汉解决王国问题西汉解决王国问题2017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魏晋官修史书魏晋官修史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18全国卷全国卷(非选择非选择)宋明清地方治理宋明清地方治理(乡约制度乡约制度)2017全国卷全国卷(选择选择)明代君主专制异化明代君主专制异化(宦官专权宦官专权)命题命题预测预测:1 1、预计在预计在20232023年年高考中,高考中,分封制分封制和和宗法制宗法制、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和和郡县制郡县制、汉汉到元政治制度到元政治制度的的演变演变、明朝明朝废废丞相、丞相、设设内阁及内阁及清朝军机处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立设立等等主干知识仍是主干知识仍是考查的核心内容
6、考查的核心内容,尤其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尤其是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和和地方制度地方制度的的演变演变、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的发展发展等是等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重点。2 2、高考对本单元考查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历史解释、史料实高考对本单元考查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题型以证、时空观念等。题型以选择题选择题为主,兼及为主,兼及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断不断加强加强,地方分权地方分权不断不断弱化弱化。皇权皇权不断不断加强加强,相权相权不断不断弱化弱化直至直至被废除被废除。征辟【征辟【zhng bzhng b】,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
7、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征辟制征辟制密折制度与秘密立储制度密折制度与秘密立储制度清朝清朝加强加强专制皇权专制皇权的措施的措施,除了设置军机处除了设置军机处,还有密折制度和秘密立储制度。还有密折制度和秘密立储制度。1 1、密折制度密折制度。该制度始于康熙朝。该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得泄密,奏折不经任何机构、人员奏折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
8、息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提高了决策效率,也加强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也加强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制,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2 2、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制度。该制度始于雍正朝。该制度始于雍正朝,即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即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一份密封藏于匣内密封藏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匾额之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子继承观念的约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子继承观念的约束,并彻底排除了外部干扰。该制度的推行是皇权强化的重
9、要表现。束,并彻底排除了外部干扰。该制度的推行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本单元包括本单元包括先秦时期政治文明先秦时期政治文明和和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至公元年至公元18401840年年)的的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线索:线索:原始社会民主制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禅让制)到到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贵族内部、贵族内部宗法制宗法制、地方、地方分分封制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开始萌芽。特征:特征: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等级森严
10、等级森严,带有,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浓厚的宗族色彩;中央;中央尚未建立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绝对集权。2 2、秦汉至明清时期:、秦汉至明清时期:线索:线索:秦朝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正式建立,两汉时期,两汉时期继承继承和和发展发展、魏晋隋唐时期的魏晋隋唐时期的完善成熟完善成熟、宋元时期的、宋元时期的加强加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空前强化空前强化。特征:特征:以以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专制主义为为核心核心,皇权至上皇权至上,凸显,凸显人治人治和和专制专制色彩;色彩;中央集中央集权权和和地方分权地方分权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基本矛盾基本矛
11、盾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皇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相权,相权不断削弱不断削弱直至直至被废除被废除。考点一: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1、早期国家的出现:早期国家的出现:(1 1)时间:时间:大约五千年前大约五千年前(2 2)地区:)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 2、主要政治制度:、主要政治制度:(1 1)夏朝:以)夏朝:以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取
12、代禅让制,“家天下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的局面逐渐形成。(2 2)商朝:)商朝:A A、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等,地方封侯和伯。B B、王权传承制度: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王权传承制度: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3 3)特点:保留氏)特点:保留氏族、部落痕迹;族、部落痕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二)西周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 1 1、分封制、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权力分配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权力分配制度(1 1)含义:又称)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封邦建国,周
13、天子把一定的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分别授予王族、功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拱卫王室。(2 2)根本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根本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藩屏周”)(3 3)分封对象:亲族(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分封)分封对象:亲族(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分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4 4)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
14、、晋等。)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5 5)作用:)作用: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集团形成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集团形成“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消极作用: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消极作用: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6 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废除)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
15、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废除于秦朝。于秦朝。生生产产力力的的发发展展是是分分封封制制瓦瓦解解的的根根本本原原因因。春春秋秋战战国国的的诸诸侯侯争争霸霸是分封制瓦解的是分封制瓦解的政治政治表现和表现和原因原因。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2 2、宗法制、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权力继承制度(1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的制度。(2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产
16、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 3)核心和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和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u原则: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 4)作用:)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确立了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图解图解宗法制宗法制与与宗法观念宗法观念的关系和区别的关系和区别【归纳】【归纳】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宗法制对后世的重
17、要影响(1)(1)封建政治: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的统治理念等。(2)(2)社会习俗:社会习俗:百家姓系列丛书、族谱百家姓系列丛书、族谱(家谱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3)(3)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忠忠”“”“孝孝”等伦理观念;后代继父亲的姓氏;重视家庭建设、尊等伦理观念;后代继父亲的姓氏;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
18、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归纳】【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1)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主体,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可以说明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主体,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可以说明这一突出特点。这一突出特点。(2)(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商朝的铜鼎和甲骨文可以佐证这一特点。商朝的铜鼎
19、和甲骨文可以佐证这一特点。(3)(3)具有强烈的等级色彩:具有强烈的等级色彩:商朝的铜鼎和甲骨文可以佐证这一特点。商朝的铜鼎和甲骨文可以佐证这一特点。分封制形成分封制形成“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等级序列。的等级序列。宗法制确立严格的大宗与小宗关系。宗法制确立严格的大宗与小宗关系。(4)(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3 3、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1)目的:为了更好地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分封制
20、和宗法制。(2)(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仪。(3)(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图解西周图解西周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与礼乐制的关系分封制分封制政治政治生活生活等级化等级化天下归姬天下归姬(周周)宗法制宗法制家庭家庭生活生活政治化政治化天下归
21、嫡天下归嫡(宗宗)礼乐制礼乐制等级等级观念观念生活化生活化天下归序天下归序(心心)【知识补遗】【知识补遗】1、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共同性,均以,均以“血亲血亲宗法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父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父为家为家“君君”,君为,君为“国父国父”,君父同伦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国”的范围。它使的范围。它使族权族权和和行政权行政权合二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时享有合二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时享有政权政权和和族权族权的双重权力。的双重权力。2、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夏、商、西周
22、时期,国家政权由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握,他们依靠血缘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世卿世禄制卿世禄制,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贵族政治”。(2019(2019全国卷全国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代30位王,多为兄终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代12位王。这反映出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23、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019(2019全国卷全国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度渊源是()A宗法制宗法制 B禅让制禅让制 C郡县制郡县制 D察举制察举制(2017(2017海南卷海南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宗法制度的
24、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礼乐制度的破坏BAD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生重大改变B据此,请据此,请完成完成规范演练规
25、范演练1 1!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君权君权相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二考点二:秦秦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形成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1、秦朝统一原因:、秦朝统一原因:(1 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
26、提供了物质基础。(2 2)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3 3)秦国的)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为秦统一奠定基础。(4 4)法家学说影响。)法家学说影响。(5 5)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如如远交近攻战略远交近攻战略等等)。2 2、秦朝一统:秦王嬴政相继灭掉其他六国,于、秦朝一统:秦王嬴政相继灭掉其他六国,于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统一全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大一统”的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多民族封建王朝秦。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王不如远交而近攻,
27、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战国策秦策三秦策三“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二、秦朝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建立建立:1 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基本:基本特征特征2 2、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1 1)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 2)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监察百官。(3 3)太尉太尉(虚设):管理全国(
28、虚设):管理全国军务军务。3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由皇帝直接任命直接任命,有利于,有利于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秦朝秦朝各级官僚体系各级官僚体系示意图示意图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体现体现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皇位独尊皇位独尊、皇权至皇权至上上,大权独揽,大权独揽分工配合分工配合,相互牵制相互牵制负责负责地方治地方治理理,对,对中央中央负责。负责。世袭世袭由由皇帝皇帝任免任免,有任期、考核有任期、考核政绩政绩家天下家天下官僚政
29、治官僚政治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 1、积极:、积极:(1 1)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会)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2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2 2、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发展。、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
30、发展。【归纳】【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必然性、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必然性、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1)(1)形成的必然性:形成的必然性: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是其产生的思想基础。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是其产生的思想基础。(2)(2)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突出特点,具体表
31、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是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位独尊。位独尊。具有显著的君权有限到皇权至上、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贵族政治到官僚具有显著的君权有限到皇权至上、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历史转折性特征。政治的历史转折性特征。(3)(3)重要意义:重要意义:为秦朝国力日益增强、成为当时世界大国提供了制度保障。为秦朝国力日益增强、成为当时世界大国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的巩固、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国家统一的巩固、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以华夏族为
32、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局。【归纳】【归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比较项目比较项目比较项目比较项目分封制分封制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不不不不同同同同点点点点建立基础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传承制度诸侯王位、封地、爵位世袭诸侯王位、封地、爵位世袭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位概不世袭地方权力地方权力拥有封地和爵位,封地内有行拥有封地
33、和爵位,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没有封地,辖区内只行使行政没有封地,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地方与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从中央历史作用历史作用初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后初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后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共同点共同点共同点旨在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旨在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维护
34、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秦朝秦朝对对先秦政治先秦政治文明的文明的传承传承与与创新创新1官僚政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官僚政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用来描述继传统政治韦伯用来描述继传统政治(权威权威)、神授政治、神授政治(权威权威)之后的官僚行政模式的一个名词。之后的官僚行政模式的一个名词。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是建立在,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官吏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的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35、作与官僚的活动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它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后不断发展演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上计制度我国周代产生的一种会计报告的呈送和审理方式,也是我国古代上计制度我国周代产生的一种会计报告的呈送和审理方式,也是我国古代皇帝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方法。每年岁终,司会在对各部门会计报告审核的皇帝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方法。每年岁终,司会在对各部门会计报告审核的基础上,编制出一个总的岁入、岁出报告,报给冢宰,由冢宰协助皇帝考核,基础上
36、,编制出一个总的岁入、岁出报告,报给冢宰,由冢宰协助皇帝考核,并将结果呈送皇帝过目,由皇帝决定奖惩。为后世帝王所仿效,逐步演变成并将结果呈送皇帝过目,由皇帝决定奖惩。为后世帝王所仿效,逐步演变成一种固定的制度,称为一种固定的制度,称为“上计制度上计制度”。战国。战国“七雄七雄”均实行了均实行了“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秦始皇继承并发展,由柱下吏代替皇帝审查各郡县呈送的有关财政收支、,秦始皇继承并发展,由柱下吏代替皇帝审查各郡县呈送的有关财政收支、钱谷出入和户籍、田地等经济情况的报告,并将审查结果上报皇帝,这是有钱谷出入和户籍、田地等经济情况的报告,并将审查结果上报皇帝,这是有专职官吏审查上计报告的
37、开始。专职官吏审查上计报告的开始。【知识补遗】【知识补遗】1.(2017江苏卷)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作论。下列各作论。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丞相制与刺史制2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西济于流沙”,大禹,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
38、,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读通鉴论曰: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郡国并行 D行省制行省制度度ACB4
39、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三皇”“”“五帝五帝”之名而称之名而称“皇帝皇帝”,其首要目的是,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承袭华夏传统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标榜君权神授C据此,请据此,请完成完成规范演练规范演练2 2!考点三:考点三:汉到元汉到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的演变演变一、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1 1、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汉高祖: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汉高祖借鉴秦亡弊端。借鉴秦亡弊端。2 2、王国问题与、王国问题
40、与“七国之乱七国之乱”3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1)设置刺史)设置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2 2)推恩令)推恩令 (3 3)酎金夺爵)酎金夺爵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汉承秦制汉承秦制指指汉朝汉朝承袭了承袭了秦朝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承袭了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承袭了秦朝秦朝以以丞相丞相为核心的为核心
41、的中央中央官制官制;承袭了;承袭了秦朝秦朝的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十三州部,。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每州设刺史刺史,负责,负责监察监察;承袭了;承袭了秦朝秦朝的的郡县制郡县制。汉初汉初在地方推行在地方推行郡郡县制度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制,但仍以,但仍以郡县制郡县制为主。为主。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君主母亲或或妻子妻子方面的亲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政的现象,外戚方面的亲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政的现象,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下干政是君
42、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皇权专制的结果,反映了的结果,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延续宗法观念的延续,往往,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斗争激烈。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斗争激烈。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二、唐末五代割据混战:二、唐末五代割据混战:(1)(1)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
43、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道、州、县三级三级。(2)(2)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节度使节度使,导致割据势力发展。,导致割据势力发展。安史之安史之乱乱平息后,形成平息后,形成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局面,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局面的局面的继续继续和和扩大扩大。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1、建立:公元、建立:公元960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2 2、措施、措施(1 1)收精)收精兵兵:“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
44、央禁军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2 2)削实)削实权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知州,并设并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负责监督(3 3)制)制钱钱谷:谷:设置设置转运使,转运使,使中央掌控地方财权使中央掌控地方财权3 3、评价:、评价:(1 1)积极:)积极: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极大加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强了中央集权,宋以后,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宋以后,中央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2 2)消极:造成了国家财政危机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消极:造成了国家财政危机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45、归纳】【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1)(1)特点:特点: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分割行政、军政和财政权。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分割行政、军政和财政权。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2)影响:影响:地方全面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地方全面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导致地方自主性削弱,制约地方的发展。也导致地方自主性削弱,制约地方的发展。全面分权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
46、响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府的全面分权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财政负担。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造成积弱和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造成积弱和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重要原因。重文轻武政策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文人阶层队伍壮大,为宋代科技、理重文轻武政策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文人阶层队伍壮大,为宋代科技、理学、文学、书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文学、书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四、元朝加强完善中央集权四、元朝加强完善中央集权元朝在地方实行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1)(1)措施措施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
47、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立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宣尉司进行管理。进行管理。(2)(2)意义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48、的重大变革,是中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五、五、中央官制中央官制的演变(加强皇权):的演变(加强皇权):1 1、汉朝:、汉朝:(1 1)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2 2)汉武帝设中朝(内朝),汉武帝设中朝(内朝),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决策,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执行机构机构“外朝外朝”。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3 3)东汉逐渐形成尚书台)东汉
49、逐渐形成尚书台2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 3、隋唐:实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1 1)三省:)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2 2)作用:)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又互为补充,有利于减少决
50、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4 4、北宋:二府三司北宋:二府三司(1 1)设)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2 2)增设)增设“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行政权;(3 3)设)设三司三司(盐铁、度支、户部)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盐铁、度支、户部)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财权;(4 4)设)设枢密院枢密院掌管军事,分割宰相掌管军事,分割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