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高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高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襄阳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高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补短板、强监管,加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增强干支流防洪能力。完善汉江及其主要支流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汉江干流中心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县(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实施唐白河流域防洪治理和南河、蛮河等重要支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防洪标准不低于2030年一遇,全面提升区域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提高重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以襄阳城区
2、为重点,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河湖、自然湿地调蓄,提高城镇应对洪涝灾害的适应能力。统筹推进保康、谷城、南漳山洪灾害治理,对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孟桥川、排子河、沙河等大中型水库的安全鉴定和第二轮除险加固任务,消除小型病险水库隐患。加强新集、雅口等汉江梯级枢纽工程库岸防护,实施抬田防渗治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智慧水利云平台为支撑,重点加强洪水预报、新建灌区墒情精准灌溉智能系统、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系统、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调度系统、供水精准化实时调度管理系统,完善水利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水平,实现动态监测、早期预警、快速响应和应急调
3、度,建成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智慧水利系统。提高用水效率和供水保障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及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不断完善“量效双控”水资源管理体系,提升用水效率。到2025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9。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力支持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着力构建供水充足、用水便捷、安全可靠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三道河水库扩容、潭口二库、新集引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新建堰河、岩头溪
4、、草木湾、般若寺、陈家湾等一批保饮水、利灌溉的小型水库,提高易旱地区、偏远地区的供水保障能力。实施一批小型引水、调水、提水以及机井工程,缓解部分干旱死角区的用水困难。建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围绕建设汉江生态大走廊,构筑襄阳“汉江百里画廊”,重点推进汉江干流绿色保护带建设和唐白河、南河、小清河、滚河等主要支流岸线保护利用及水生态保护、贾洲等滩地生态保护与治理、汉江国家湿地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不断拓展并优化汉江流域生态水网的功能和格局。开展水源涵养保护。加大水源涵养林、清洁型小流域和生态灌区建设,有序推进河库生态化治理。建立以汉江支流及重要
5、水系汇合点、湿地公园、保护区和洲滩为主体的保护体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开展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开展水库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加强水库上游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化综合整治水源地周边各类污染源,加强水源地监管体系建设,确保涵养水源和水质安全。弘扬古城水文化。深入挖掘襄阳特色水文化,将鱼梁洲的汉水文化与诗赋文化有机结合,将襄阳水文化的各种元素同水利工程有机结合,丰富其时代内涵,形成以文为脉、人水相宜、城水相依的襄阳水文化品牌。加快推进长渠(白起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研究,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以保护促发展、发展与保护共进的局面。加强河湖空间管控。
6、完善河湖长制,巩固河湖划界确权成果,深入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建立全覆盖的河湖长责任体系。推进江河水系连通,完善河湖监控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提高动态监测能力,维护河库健康,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地位。加快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继续抓好沿江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等现代水利核心示范区建设,推进引丹、熊河、三道河等大型灌区以及枣阳沙石黄、襄城迴龙河等中型灌区率先完成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重点建设农业精准灌溉体系,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末端渠系建设与节水改造。建设鄂北岗地旱地高效节水工程,推广农业节水新模式。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聚焦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以河流水系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推进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堰塘清淤、岸坡整治等,营造自然、和谐、美丽、循环、通畅的农村生态水网。促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严格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重点抓好乡镇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水厂布局大调整、供水管网大改造、制水工艺大提升。(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