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重庆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37036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DF 页数:176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重庆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重庆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重庆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0∕T 867.23-2021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3部分:纺织企业(重庆市).pdf(1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ICS 13.100CCS W 09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 50/T 867.232021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23 部分:纺织企业2021-11-30 发布2022-03-01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T 867.232021I目次前言.IV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要求.24.1原则.24.2实施.25基础管理.25.1机构与职责.25.2方针目标.35.3安全生产责任制.35.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5.5操作规程.45.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5.7相关方管理.55.8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55.9安全生

2、产投入.55.10安全文化建设.55.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65.12风险管理.65.13隐患排查治理.65.14应急管理.65.15事故管理.75.16文档管理.86场所环境.86.1一般要求.86.2厂房.96.3厂区环境.96.4仓库.96.5建筑物防雷.107生产设备设施.107.1一般要求.107.2棉纺织设备.11DB50/T 867.232021II7.3印染及整理设备.117.4毛麻、针织、丝绸(绢)、服装、烧毛设备.117.5非织造布设备.118特种设备.128.1总则.128.2安装.128.3使用.128.4检验、检测及维护.128.5报废.138.6锅炉.138.7压

3、力容器.148.8压力管道.148.9电梯.158.10起重机械.168.1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68.12气瓶.169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169.1锅炉房.169.2除尘系统.179.3废水处理系统.179.4食堂.1710用电.1710.1用电产品的选用.1710.2用电产品的安装.1710.3用电产品的使用.1810.4用电产品的维修.1810.5特殊场所和特殊环境用电安全的一般原则.1810.6用电的电磁兼容性(EMC).1910.7人员要求.1911职业卫生.191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责.1911.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申报.1911.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1911

4、.4职业病的防护.2011.5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2111.6职业病的监护.2111.7职业病的诊疗.2112消防.2212.1日常管理.2212.2建筑及消防设施管理.22DB50/T 867.232021III12.3消防检查与隐患整改.2312.4消防组织.2412.5消防演练.2512.6灭火救援.2513危险化学品.2513.1总则.2513.2采购.2513.3储存.2513.4使用.2813.5废弃物处理.2813.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2814劳动防护用品.2914.1选取.2914.2使用.2914.3管理.2915作业安全.2915.1一般要求.2915.2烧毛作业.

5、2915.3非织造布作业.30附录 A(规范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细则及监督检查清单.31附录 B(资料性)相关引用条款.109附录 C(规范性)安全隐患排查清单.166附录 D(规范性)纺织业尘毒危害及防护措施.169DB50/T 867.232021IV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是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第23部分。DB50/T 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总则;第 2 部分:通用要求;第 3 部分:榨

6、菜生产企业;第 4 部分:油气开采企业;第 5 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第 6 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第 7 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第 8 部分:烟草企业;第 9 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第 10 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第 11 部分:殡葬服务机构;第 12 部分:家具制造企业;第 13 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第 14 部分:星级饭店;第 15 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第 16 部分:养老机构;第 17 部分:木材加工企业;第 18 部分:饮料制造企业。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纺织服装联合会、重庆

7、舒梦纺织品有限公司、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重庆段氏服饰实业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犇鑫服饰(重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尚福、曾跃兵、张光先、杜德平、刘青云、段渝、杨智森、赵克荣。DB50/T 867.232021V引言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标尺”检查监督生产现

8、场,达到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第 2 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用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第 n 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其中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提

9、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准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范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DB50/T 867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要求,规范企业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促进源头管理的目的。DB50/T 867.2320211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23 部分:纺织企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的一般要求、基础管

10、理、场所环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用电、职业卫生、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安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纺织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3-2008安全色GB 2894-201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13495.1-2015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 标志GB 17914-2013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20

11、13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2013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 28264-2017起重机械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33942-201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39800.1-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1-2020锅炉房设计标准GB 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84-

12、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477-2017纺织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设计标准GB 50565-2010纺织工程设定防火规范AQ 3047-2013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AQ 7002-2007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Q 7003-2007棉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DL 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TSG 03-2015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13、规则DB50/T 867.2320212TSG 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Z0002-2009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XF 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XF 1131-2014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DB50/T 867.2-2018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通用要求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98-2020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GBZ 158-2003工

14、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4.1原则4.1.1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全面责任、管理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4.1.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按照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符合的管理流程或体系,保持设备设施的安全性。4.1.3安全生产应采用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4.1.4安全生产管理,应体现“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15、失职追责”的原则,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落实具体责任,从细节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4.2实施4.2.1企业应遵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已颁布的淘汰设备和工艺目录清单,淘汰安全性落后的设备和工艺。4.2.2企业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检查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并验收达标,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4.2.3安全生产监督可按照本文件附录 A 的要求,实施安全检查。4.2.4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应符合 DB50/T 867.2-2018 第 13 章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可按照本文件附录 A 的要求执行。4.2.5为了便于实施本文件所引用的标准,相关引用条款参见附录 B。5基础管理5.1机构与

16、职责DB50/T 867.23202135.1.1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 100 人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100 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1.2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应按照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明确职责。5.1.3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本单位生产设施设备、特种设备、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安全状况,且通过安全生产知识考核。5.2方针目标5.2.1应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以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生率为指标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5.2

17、.2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宜结合下列内容:a)零死亡;b)负伤率。5.2.3应根据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事故风险的程度,综合设计年度安全生产目标。5.3安全生产责任制5.3.1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和大小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适应。5.3.2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5.3.3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5.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4.1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的制度文件;制度文件应明确各部

18、门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部门职责,并有落实措施。5.4.2企业应将贯彻和实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及时通报给相关方,并要求与经营有关的相关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5.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信息化;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活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管理;DB

19、50/T 867.2320214安全预测预警;安全生产奖惩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变更管理;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生产报告;绩效评定管理。5.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5.4.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应有一定的有效期。5.4.6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5.4.7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5操作规程5.5.1从业人数 20 人及以下的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制定可行的岗位作业规程,明确安全风险、注意事项等内容。

20、5.5.2从业人数 20 人以上的企业应根据投入使用设备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适用范围;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d)个体防护要求及严禁事项;e)紧急情汉现场处置措施。5.5.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5.5.4企业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应组织制定新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5.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6.1教育和培训管理5.6.1.1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5.6.1.2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

21、生产知识以及相关要求,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5.6.1.3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本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对措施;典型事故案例等。5.6.1.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培训教育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记录档案。5.6.1.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生产班组的安全教育活动,月度安全教育活动时间不应少于 2学时。5.6.2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5.6.2.1主要负

22、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初次培训不少于 32 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 12 学时。DB50/T 867.23202155.6.2.2从业人员(普通员工)完成安全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后,应经考核合格后上岗,每年至少还应接受一次再培训。5.6.2.3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岗位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参加复训和复审。5.6.2.4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 6 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接受部门(车间)和基层(班组)的安全培训。5.6.2.5企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者转岗导致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

23、变化时,应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职业卫生培训。5.6.2.6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5.6.3相关方人员相关方及临时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宜包括: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5.7相关方管理5.7.1企业应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5.7.2企业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5.7.3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

24、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5.7.4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5.7.5工程项目发包企业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5.7.6相关方及相关方委派人员应遵守本企业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使用防护用品。5.8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5.8.1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或安全预评价报告或安全验收评价报告。5.8.2安全设施设计应

25、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8.3企业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职业病防护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5.8.4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9安全生产投入5.9.1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5.9.2安全生产费用应按计划预算使用,并专款专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各类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协调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主管领导协调解决

26、。5.9.3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5.10安全文化建设5.10.1宜依据按照 AQ/T 9004-2008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5.10.2宜将安全文化理念教育、安全氛围营造、员工安全行为培育等纳入单位教育培训计划并实施。DB50/T 867.23202165.10.3宜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如宣传标语、图片等。5.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5.12风险管理5.12.1企业应组织从业人

27、员针对所从事的服务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危险源清单。5.12.2应对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并以消除、取代、工程控制、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用品的顺序制定风险控制措施。5.12.3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检测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作业要求等);防护措施(防护用品配置、佩戴);管理措施(制定目标和方案、文件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持证上岗等)。5.12.4涉及设备设施、服务活动、服务环境、现场管理等发生变动时,应根据变更后的风险更新原有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资料。5.12.5应根据变更后增加或修

28、改的安全措施,更新相关文件,包括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5.13隐患排查治理5.13.1隐患排查5.13.1.1应结合自身危险源情况,按照附录 C 制定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事故隐患排查应覆盖其所有的服务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和相关的经营活动。5.13.1.2应按照安全检查计划的安排,开展综合安全检查。5.13.1.3参考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存在事故隐患应作好相关记录。5.13.1.4事故隐患检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及活动,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5.13.2隐患治理5.13.2.1应对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

29、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等。隐患治理应采取包括技术和管理等控制措施。重大事故隐患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5.13.2.2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核查,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按计划和规定的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5.13.2.3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方案进行效果验收,并重新进行相关风险评估。5.13.3信息通报和记录5.13.3.1应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应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所在位置、危害

30、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等信息。5.13.3.2应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治理措施及整改情况等内容。5.14应急管理5.14.1应急组织与人员DB50/T 867.23202175.14.1.1应按“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原则建立本单位自然灾害(地震、防汛等)、安全生产紧急情况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领导机构。5.14.1.2应根据提供的纺织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或事故抢险要求,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从业人员 20 人及以下的企业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

31、议。5.14.1.3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单位或者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应急救援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应定期组织训练。5.14.2应急资源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使用状况台账,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5.14.3应急预案5.14.3.1应根据本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企业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重点岗位应设置岗

32、位应急处置卡,并便于携带。5.14.3.2企业进行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应急资源情况调查后,按照 GB/T 29639-2020 的规定,组织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14.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处置措施等内容,体现简明化、实战化、专业化和应急处置卡的特点和要求,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备案。5.14.3.4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变化、工艺设备变化和时间变化等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5.14.4应急演练5.14.4.1企业应对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技能等应急

33、常识进行宣传和培训,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5.14.4.2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如实记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5.14.4.3应按照 AQ/T 9007-2019 的要求,每年至少组织 1 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 1 次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每三年应实现对本单位所有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的全覆盖。5.14.4.4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5.14.4.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

34、按照 AQ/T 9007 一 2019 和 AQ/T 9009 一 2015 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5.14.5应急响应5.14.5.1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事发源的现场人员应停止作业或者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并报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对于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应的有效应急救援预案。5.14.5.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组织施救遇险人员,控制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组织人员及时、有序撤离。5.15事故管理5.15.1报告5.15.1.1企业发生

35、生产安全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并在 1 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在要求的时间内形成书面报告。DB50/T 867.23202185.15.1.2书面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情况;b)事件的简要经过;c)事件的初步原因;d)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e)事件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及联络方式。5.15.1.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5.15.1.4应严格遵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规定和程序对外发布,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应擅自对外发布消息。同时,对内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5.15.2调查和

36、处理5.15.2.1应积极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有关证据和资料,以及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等内容;b)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c)建立事故档案,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调查处理“四不放过”等内容。5.15.2.2做好伤亡人员救治、家属接待安抚、协调事故赔偿、保险理赔、补充应急物资等善后工作。5.16文档管理5.16.1记录管理5.16.1.1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发布、使用、修订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5.16.1.2企

37、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并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的电子档案,支持查询和检索。5.16.2档案管理5.16.2.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档案、安全生产培训档案等,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5.16.2.2档案内容应包含设备设施、安全教育培训、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安全技术管理、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项目“三同时”等方面。5.16.2.3安全记录档案应包含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下列内容:a)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b)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领导指示材料及会议资料等;c)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

38、全学习资料、领导指示材料等;d)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e)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f)安全设施检测、校验报告、记录等;g)安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6场所环境6.1一般要求DB50/T 867.23202196.1.1企业的选址应符合当地政府的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并且应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6.1.2企业的规划、布局、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扑救场地符合紧急疏散、救援要求;b)灭火器应按照 GB 50565-2010 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应按 GB 50016-2014 要求设置;c)场所平面布置图、安全警示标识

39、、消防安全标识等应当张贴明显、保持完好。6.1.3企业的室外作业场地的照明系统应符合 GB 50477-2017 的相关要求。6.1.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b)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c)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d)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超过 GBZ 2.1-2019、GBZ 2.2-2007 规定的限制;e)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f)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从业人员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g)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6.1.5应根

40、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对损坏、破损等标识按照规定进行更换或修复。6.1.6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警示标志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应分别符合 GB 2893-2008、GB 2894-2017 的要求,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13495.1-2015 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应符合 9.2 e)的要求。b)安全警示标志应醒目,无其他物体遮挡;c)安全警示标志应固定牢固,不应破损、变形、褪色。6.2厂房6.2.1甲、乙、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6.2.2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不应使用燃烧性能等级低于 A

41、 级的彩钢板。6.2.3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应设置员工宿舍。6.2.4厂房的防火间距、安全出口、疏散门设置应符合 GB 50016-2014 中 3.4 的规定。6.2.5厂房内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16-2014 中 3.7、3.8 和 XF 654-2006 中 7.5 的规定。6.2.6采用油性涂层工艺的车间、气相整理车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为独立工段,涂层车间的溶剂调配间与相邻车间应采用抗爆墙分隔,并应靠外墙布置,对外应有泄爆的门窗或轻型泄爆屋面。6.3厂区环境6.3.1厂区内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吸烟、限速、限高等。6.3.2厂区内的消防车道应符合 GB

42、50016-2014 中 7.1.3 规定。6.4仓库6.4.1甲、乙、丙类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6.4.2甲类仓库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等作业场所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 30 m,乙类、丙类仓库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 50016-2014 中 3.5.1 的规定。6.4.3仓库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16-2014 中 3.8.2 的规定。6.4.4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6.4.5仓库内储存物品应分类、分堆、限额存放,主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2m,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 150 m,物品堆放应符合 XF 1131

43、-2014 中 6.8 的规定、6.4.6棉花储存场所管理的规定应符合 XF 1131-2014 中 13 章的规定。6.4.7仓库内需要设置货架时,货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6.4.8仓库内车辆和电气装置的使用应符合 XF 1131-2014 中第 7、8 章的规定。6.4.9仓库内不应使用明火,并应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等安全警示标志。DB50/T 867.232021106.5建筑物防雷设置防雷与接地系统。甲、乙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半年检测一次,其他类建筑物应每年检测一次,并应检测合格。7生产设备设施7.1一般要求7.1.1设备设施建设7.1.1.1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

44、安全设施,应按照本文件 5.8 的要求实行“三同时”管理。7.1.1.2所采购设备应质量检验合格,出厂文件、标识齐全。符合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7.1.1.3不应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已经报废的和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7.1.1.4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评价,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管理程序。7.1.1.5应执行设备采购、到货验收制度,购置、使用设计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设备。设备安装后企业应进行验收,并对相关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7.1.1.6设备设施外露的运动传递部件等危险部位应设有完好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并设置

45、安全警示标志。7.1.1.7机械打手(传动)部位和轧点的进口处应设有安全防护装置,且具有机械或电气联锁措施。7.1.1.8设备设施的安全联锁、快停和急停等安全装置应正常有效,电气装置、电气联锁装置、电气限位装置应安装牢固。7.1.1.9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泄漏的设备设施应安装报警装置,且正常有效。7.1.1.10设备设施使用的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和安全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7.1.1.11高处作业时,应在设备上或作业区域配置平台、防坠落栏杆、安全圈及防护板等。搭设的平台、钢梯、栏杆、走板、脚手架以及登高使用的梯子等应坚固且防滑。7.1.1.12设备设施及周边环境应

46、保持清洁,不应有积尘、杂物等。7.1.2设备设施运行7.1.2.1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设备不应排放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7.1.2.2应按照设施设备的操作说明和功能正确使用设施设备。7.1.2.3生产设施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施设备当前的使用状态;有较大危险因素的有关设施、设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7.1.2.4设备外露的、且距操作者站立平面不大于 2m 的旋转部件,应设置防护罩(门)、网或防护栏,防护网、罩等应安装牢固,无明显的锈蚀或变形。7.1.2.5急停开关完好有效,周边无障碍物。7.1.2.6安全联锁装置完好有效,不应人为变动、破坏或拆卸安全联锁装置。7.1.2.7安全

47、生产设施设备不应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更完毕后应立即复原。7.1.2.8企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设备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进行屏蔽或隔离。7.1.3设备设施维护保养DB50/T 867.232021117.1.3.1应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检修、更换,做好维护、保养、检测记录,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7.1.3.2专业的设施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保养。7.1.4设备设施检修维修7.1.4.1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明确检维修方案、检维修人员、安全措施、检维修质量、检维修进度,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

48、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完整准确,存档备查。7.1.4.2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及安全验收标准。7.1.4.3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安全控制措施,隔离能量和危险物质,并进行监督检查,检维修后应进行安全确认。7.1.4.4作业过程中涉及特殊作业的,应办理作业票证,作业票证应放置在作业现场,作业现场还应配置必要的应急措施和监护人员。7.1.4.5作业后应清理作业现场,对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7.1.4.6检维修后应由有关人员签字。7.1.5设备设施报废7.1.5.1应建立生产设施设备报废管理制度。7.1.5.2设施设备未批准报废前,不应随意拆卸、挪用其零

49、部件和自行报废处理。7.1.5.3设施设备的报废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拆除作业前应进行危险识别、有害因素辨识,制定详尽的拆除计划或方案,并在现场或设置明显的报废标志。7.2棉纺织设备7.2.1棉纺织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 AQ 7002-2007 中第 11.1、11.2.1 和 AQ 7003-2007 中第 5 章的的规定。7.2.2棉纺厂开清棉和废棉处理的输送管道系统中应安装探除器。7.2.3抓棉(毛)机和输棉(毛)管道内应安装金属探测排除装置。7.3印染及整理设备7.3.1印染及整理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 AQ 7002-2007 中 11.2.2 的规定。7.3.2涂层设备设施应符合下

50、列要求:a)涂层机导热油管应有保温层,平台、楼梯应有护栏和防滑措施;b)涂层机、搅拌机、研磨机、脱泡机等设备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c)溶剂调配间应有机械通风系统,风机应采用防爆风机。d)在使用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散发爆炸性气体的涂层工段和涂层调配间,应设置相应的气体浓度探测器或检漏报警装置。7.4毛麻、针织、丝绸(绢)、服装、烧毛设备毛麻、针织、丝绸(绢)、服装、烧毛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AQ 7002-2007中11.2.4的规定。7.5非织造布设备7.5.1开包机角钉帘观察窗及送棉口处在无安全联锁装置的状态下应设防护板(或不易破碎的有机玻璃窗)。7.5.2平面热风炉热轧辊、热风笼等部位应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