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60205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摘要国内对传播视域下的翻译虽然有了一些讨论,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统计和分析国内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翻译讨论的历年刊文和专著数量、讨论方法、讨论内容等,可以知道,目前翻译传播学的讨论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讨论数量总体偏少、讨论内容不够全面,讨论方法略微偏重于宏观讨论;还没能建立完好的翻译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指导作用讨论还不够具体。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传播视域下的翻译讨论中去。关键词传播学;翻译;统计分析;综述一、引言任何信息的交换和传递都是一种传播行为,所以信息的沟通过程就是一个传播过程,这种利用肯定的媒介和途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间有目的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2、活动就叫作传播。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相同意思表达的语言,这种转换行为就叫翻译。而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地理解源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再运用多种方法将理解到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并且可以采纳这种新的语言将其精确地表达出来。事实上,翻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别的形式,这种传播活动涉及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系统,这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传播活动。德国的威尔斯和美国的奈达都认为翻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强调在翻译讨论中必需充分重视其传播的性质,他们是从传播学角度对翻译进行讨论的代表学者。国内相关讨论的先驱者是吕俊教授和廖七一教授:吕俊教授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翻译传播学的理论,廖七一教授于同年从

3、信息论角度对翻译进行了深入讨论。之后,翻译的传播学理论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为了使讨论者进一步了解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进展状况,笔者对迄今为止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及从超新图书和其他购书网站上搜寻到的相关专著为主要讨论对象,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此次文献综述。盼望对今后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起到肯定的主动作用。二、讨论方法本文主要采纳的讨论方法是文献计量法、理论分析法,以及比较讨论法,选择了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文章作为讨论对象。笔者通过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选择以上期刊后,分别在两个数据库中选取关键词和主题词“翻译与“传播学对每种期刊

4、进行一一检索,搜寻出全部相关论文,将论文汇总后,实行逐一分析法,共得到相关论文10篇,形成了本文主要讨论对象。同时,通过对超新数字图书馆和当当网购书网站的搜寻,共检索到两部相关专著,一并作为本讨论对象。笔者将这10篇论文和2部专著下载构本钱讨论的资料库,然后再根据文献发表(或者出版)的年份、讨论对象、讨论内容以及讨论方法来进行整理统计和归纳分析。三、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论文和著作介绍笔者通过上述检索方法,共发觉相关论文10篇和专著2部,下面根据发表和出版的时间顺序,将这些论文和专著的内容简介如下。吕俊在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文“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别领域,

5、并从中外学者围绕翻译性质的普遍争辩为出发点,认为翻译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其本质就是传播,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换和沟通活动。接着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把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的讨论范围,并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翻译具有有用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等五个特点。廖七一在外国语文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论文“翻译与信息理论,并以信息论理论为出发点,认为翻译过程实际是信息沟通过程的简略形式,翻译的传输形式划分为两级:第一级为理解过程,第二级为生成目的语并且传达给广大读者。而且,在编码的过程中,译者必需要考虑到信息容道、噪音和冗余以及传输负载等因素。吕俊和侯向群在1998年外国语第5期上发表了

6、题为“元翻译学的思索与翻译的多元性讨论的文章。该论文从翻译学学科意识的觉醒和学科建立中的困惑出发,对元翻译学进行思索,指出翻译的本质就是传播或交际,翻译学的讨论必需是多元性而不是一元性的。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要使动态机体结构与静态分类结构讨论保持统一性,也要使翻译保持其独立学科的地位。唐卫华在外语讨论2004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文“论翻译过程的传播本质,并以传播学为出发点,认为翻译的本质即是传播,翻译过程本质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进而作者提出翻译过程是以某特定目的为指导,在克服噪音干扰的前提下,尽量不失真地利用反馈作用来传播信息,进而实现了翻译的目的。孙建成和李昕亚在2009年中国科技翻译第

7、3期上发表了题为“传播学视角下的网页汉英翻译兼评故宫博物院英语网页的文章。该文章首先从群众传播理论出发分析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以及译者和读者的关系,认为英语译者身兼受传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应以英语读者为中心,主动发挥“过滤者的身份。接着,文章结合网页汉英翻译的特点,对故宫博物院英语网页的翻译进行了评析。段红萍在外国语文2022年第1期上发表了论文“社会传播学视角下的武术翻译,并以武术翻译具有的重要地位为出发点,认可了武术翻译也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具有传播学的基本性质,并且指出译者需要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特点、社会运作、策略运作,以及标准运作。麻争旗的学术专著译学与跨文化传播对翻

8、译的根本反思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9月进行了出版,主要是以跨文化传播的角度通过语言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学科讨论方法与基本理论的互相结合来阐述了理论并分析了案例。比方说,关于译制的三章案例分析与“译事“译传和“译品这三章理论阐释是互相对应的,补充和验证了对理论的认识。最终,作者提出了“媒介翻译学的全新概念。刘安洪与谢柯的学术专著传播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讨论在外语教学与讨论出版社于2022年7月进行了出版,主要运用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翻译的本质、过程、噪音、主体、内容、媒介、受众、效果,以及旅游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同时,著者认为传播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不仅有利于旅游品

9、牌的塑造和推广,还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且能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汪庆华在外语教学2022年第3期上发表了论文“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选择以红楼梦英译为例,以传播学为出发点来分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并以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不同的在西方传播的红楼梦译本为例,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更要满足一般读者群众的需要,那么国内译者选择的翻译策略就要偏向异化,而国外汉学家选择的翻译策略则要偏向归化。谢柯与廖雪汝在上海翻译2022年第1期发表了论文“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从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来论证了“翻译传播学之名,接着又从讨论对象和讨论方法来论证了“

10、翻译传播学之实,最终该文章认为“翻译传播学的讨论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讨论和定性讨论。胡庆洪与文军在上海翻译2022年第2期发表了论文“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认为传播学视域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基本原则是效果为先原则和目标受众中心原则,接着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存在的目标受众感兴趣和需求的核心信息不突显和文化专有项英译不当这两个主要问题,并结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例子,该文章提出了对应的改正方法。周楠和谢柯在2022年外语讨论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从传播学视角看天演论的译介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启示的文章。该文章主要是站在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

11、了天演论的译介,严复胜利翻译本文的缘由主要是在于他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传播规律,运用了传播学的思想。该文章从充分发挥了翻译传播主体的主体性、“自己人效应、契合“两级传播理论以及特别受众的主动反馈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终文章指出中国文化外译的译者应当既要重视翻译过程又不行忽视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理论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提高传播效果。四、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统计分析(一)历年刊文和专著总体分析作者对历年来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论文和专著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统计,论文数量:1997年2篇,1998年1篇,1999-2022年2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2篇,2022年1篇;专著

12、数量:2022年1部,2022年1部。可以看出,国内从传播学角度对翻译进行讨论数量较少,且呈曲折进展的态势。自1997年至2022年,22年间总共只有10篇论文见刊,平均每年046篇,专著也只有2部。1997有2篇论文出现,1998年又有1篇。但是1999-2022年10年间国内相关讨论几乎停滞,只有2篇文章见刊。2022年学者们又开始重视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翻译讨论,这一年有1篇论文发表,还有1部专著出版。2022-2022年没有论文见刊,但是2022年有1部专著问世。2022-2022年有3篇文章见刊,2022年没有相关论文或专著,然后到2022年又有1篇文章出现。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21年

13、来,虽然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的历程颇为曲折,但是也在渐渐吸引着诸多学者的关注。(二)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方法廖传风认为应用讨论可以分为宏观讨论和微观讨论两类。所谓宏观讨论指的是在某个实践领域中应用某种理论具有其必要性;而所谓微观讨论是指在某个实践领域中应用某种理论的实际操作方法。笔者对历年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方法进行统计,宏观讨论的论文:1997年2篇,1998年1篇,1999-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微观讨论的论文:1999-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2022年1篇。由于2部专著一部是从传播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根

14、本性的反思,一部是从传播学角度对旅游翻译的可行性讨论分析,因此笔者把这2部专著都归为宏观讨论大类。可以看出,历年来的宏观讨论和微观讨论论文各5篇,各占论文数的50%。但是有2部专著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进行了宏观讨论,总体而言,宏观讨论多于微观讨论。(三)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内容通过对历年刊文和专著的统计分析,1997年至2022年间,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翻译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翻译性质(1997年2篇论文,1998年1篇论文,1999-2022年1篇论文,2022年1部专著,2022年1篇论文)、文化传播(2022年1篇论文,2022年1篇论文)、旅游翻译(2022年1部专著)、武术翻

15、译(2022年1篇论文)、网页翻译(1999-2022年1篇论文)和翻译策略(2022年1篇论文)等方面。可以看出,从传播学角度讨论翻译性质的论文共5篇,居第一位,占论文总数的50%,同时2022年还有一部专著进行相关方面的讨论,说明了国内从传播学角度对翻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翻译性质的重新理解和界定。文化传播方面的论文有2篇,排在第二位,并且占论文总数的20%;同时从传播学角度对旅游翻译的讨论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旅游翻译的学术专著在2022年也出版了一部。而武术翻译、网页翻译和翻译策略方面的论文分别都是1篇,各占论文总数的10%。五、结语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术界从传播学角度对翻

16、译所进行的讨论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明显的缺乏:讨论数量偏少,迄今为止只有10篇论文见刊,2部专著问世,这说明翻译传播学还没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讨论内容还主要只是涵盖了翻译性质方面,以及对旅游翻译、文化翻译、武术翻译、网页翻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传播学翻译理论,也还没有从更广的领域商量传播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讨论方法总体均衡,略微偏重于宏观讨论。总而言之,目前从传播学视域对翻译的性质、特征、过程等方面的讨论还不够系统;传播学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指导作用讨论还不够具体,这一切都还有待于更多学者的主动投入和参加。笔者信任在将来从传播学角度对翻译的讨论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现。 黄亚丽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