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5922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docx(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篇1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须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状况。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隐藏多数文物珍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

2、建都洛阳。正是洛阳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珍宝的风水宝地。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宏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家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头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

3、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起先,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楚,连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探讨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子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探讨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起先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

4、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闻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闻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立的各

5、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活,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闻、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珍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子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设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化和时俗风尚。说到古墓葬,就要首先从丧葬二字起先讲起。死,作为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或终结,是人类无法回避、无法说明、无法超越的现实问题。这个另人恐惊、焦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史前时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法

6、说明的迷。他们惧怕死亡的驾临,以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奇色调、庄重而隆重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丧葬二字并不是一起先就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化过程。丧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为采桑,后来才被人们借作丧亡的丧,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体,即死者的遗体,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礼仪。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为掩埋死者尸体的象形字,其意是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起来加以掩埋。

7、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体,当渊源于此。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篇2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风景名胜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8、。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最佳旅游时间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燥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区域分布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历史文化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闻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

9、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旁边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篇3 北魏帝王陵墓展区位于馆西部,占地约70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系仿北魏建筑风格。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直径110米,现高24米,气概壮丽,结构完整,墓室内风格朴实,色调雅素,可使人们系统了解北魏帝王陵墓的基本面貌

10、,对北魏时期的葬俗及陵寝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识。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亮星之间有线相连,银河纵贯全图南北。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20xx年,是探讨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宝贵的实物资料。壁画馆洛阳作为一座全国著名的文物大市,文物工作者多年来对大量古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发觉很多宝贵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涉及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壁画墓的墓主子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一般百姓。这些壁画形象清楚、细腻,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堪称一部用图像写就的中国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典籍资料无法比拟

11、更无法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王爱文介绍,河南古代壁画馆的展出内容将有七彩华章河南墓葬壁画展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史。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篇4 3、曹魏正始八年墓:该墓于1956年被发掘清理。全墓由前室、后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等部分组 成。因该墓曾被盗扰,墓内器物已乱,只有两耳室内器物保存较完好。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盘、灯、俑、井、磨、灶、碗、鸡、猪、猪圈等48件,铜 器有锅、博山炉等5件,铁器有帷帐架、灯等共10件,另外还有玉杯1个。玉杯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制作精致,表面非常光滑,是罕见的古代艺术 品。帷帐架是以圆铁棒制成三柱和四柱的拐角

12、形态,三柱形的有四个,各柱成90度直角,另外四个有四柱,其间以木柱连接,即成为长方形的架子,四周以布维 之,就成一个完整的帷帐。这为考证汉魏时的帷帐形制和制作方法供应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件管状组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等铭文,又为该墓的肯定 年头供应了依据。4、唐安菩夫妇墓:1981年发掘清理。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中出土器物特别多,依质料可分为三彩器、单釉器、陶、瓷器、金、 铜、玛瑙器及石刻等类。三彩器形制较大,造型美丽。主要器形有文武吏、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俑、牵驼俑、骑马俑等。这批三彩器不仅胎质坚硬,施 釉匀称,色调艳丽,具有

13、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量多类聚,堪称洛阳唐三彩的代表作品。它表明洛阳的唐三彩艺术,早在初唐阶段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这为 洛阳唐三彩的断代分期供应了牢靠的依据。墓中出土金币一枚,直径2.2厘米,重4.3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的男像,背面为带有翅膀的成功女神像,两面均有铭 文。据鉴定,这是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这枚金币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外国金币,它与1955年洛阳发觉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无疑都是丝绸之路的遗物。特 别是安菩墓志,不但供应了墓葬的准确年头(唐中宗景龙3年,即公元720xx年)和墓主的国属、家世及其身世等状况,而且对中西交通史的探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在此我们重点讲一下唐三彩。唐三彩是

14、唐代的釉陶生活用具和雕塑工艺品。这一名称古书中缺乏记载,考其由来,则同旧时挖墓取宝之风有关。洛阳是声誉中外 的历史名城和文物渊薮之地。城北的邙山,古冢累累,帝王陵墓星罗棋布,有许多唐朝显贵也安葬这里。旧时这里的一些穷苦人,为了糊口经常掘墓挖宝变卖,其中 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多为红、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人们便起名叫它唐三彩。1920xx年,陇海铁路工程修筑到洛阳时,从东向西沿邙山 脚下掘开很多古墓,在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中,器皿和人物、动物数量颇多。古玩商们将其运到北京,引起了闻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赞许和重视。外国人也视 为至宝,出重金购买,唐三彩忽然声蜚中外。之后,虽又曾发觉褐

15、、蓝、黑等多种釉色的俑类、动物和器皿,但唐三彩已成惯称,这一名称便沿袭下来。在我国 美术陶瓷史上,唐三彩开创了一代新风。它不光在造型、装饰、釉色、烧制技术等方面树立了惊人的风格,而且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深化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它像一束怒放的繁花,与唐代的诗歌、散文、乐舞、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和谐地构成了一座宏丽的百花园。唐代是我国封 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高峰。唐朝国威的强盛、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安定,都大大促成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旺盛,使当 时的中国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同时对外施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也有利于发展对外贸

16、易关系和文化沟通。因而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就呈现出万紫千红、欣欣 向荣的局面。唐三彩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与其它艺术并存的一朵华贵的奇葩。唐三彩的出现,同唐代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追求珍贵珍宝也是 分不开的。那些官僚贵族活着穷奢极欲,死后连妻妾奴婢、马牛骆驼、飞禽走兽以及瓶、盘、碗、罐等,都做成三彩釉陶用来陪葬。厚葬风俗的盛行,也是唐三彩大 量出现的一个重要缘由。唐三彩的胎料是一种上等白色粘土,素称高岭土。这种土颜色皎洁,颗粒微小,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洛阳旁边的巩县、孟津、新安、龙门 均有出产。制作三彩的矿土,要经过选择、舂捣、淘洗、过滤、沉淀、浸润、陈腐、揉搓、捏练方可运用。

17、这样精选加工把一切杂质解除干净,才能保证胎色雪白, 使制品有良好的稳定性。否则,器物的表面就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斑丘,甚至会起泡或使胎体爆裂。入窑焙烧是一道关键工序。炉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烟窑,其 结构有火道、窑箪、炉堂,窑顶有烟道,烟火干脆从窑顶喷出。二是倒烟窑,这种窑烟火流淌的路径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经过火道、炉堂、烟道,最终从烟囱 中喷出。唐三彩一般须要两次焙烧:成型坯胎晾干后,入窑用氧化火焰经过1100或接近1100的高温素烧,即成白色胎体。冷却后,挂上配好的彩料釉 汁,再入窑作其次次焙烧,烧至900,使彩釉熔融开化,胎体表面就会呈现出各种艳丽的光泽。从出土的唐三彩视察,唐代焙烧工

18、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火候适 度,升降温驾驭得恰如其分,窑内火焰辐射均衡,坯体裂开现象很少。在挂釉焙烧过程中,由于火候限制得当,釉汁与胎体地膨胀系数均衡,冷却时收缩一样,釉质 与胎体密合特别贴切,很少有脱釉剥落现象。这充分证明白唐代工匠们已具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娴熟的烧制技术。唐三彩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釉色的独到风格。经过 化验分析,可知三彩釉色的主要元素为硅酸铅。唐代工匠,经过千百次地实践,胜利地配制出白色、浅黄、棕红、褐红、淡青、翠绿、深绿、天蓝、茄紫、赭黑等色 彩,而且还配出一种罕见的银白色釉,烧制后器物表面仿佛镶上一层锃亮的银片。娴熟的工艺技巧和化学学问的增长,使工匠们驾驭了矿物、金属氧化物

19、的性能和呈 色机理。他们相识到褐红为铁、浅黄为铁或锑、赭黄为铁、各种青绿色为铜或铬、蓝色为铜和钴、紫黑为锰等。釉药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铅粉及各种金属氧化物,用 以协助釉质的熔解和增加色泽的光亮程度。然而,工匠们为了达到某种呈色的特殊效果,就将各种釉料及色剂的比例敏捷增减、适度调配,这样把各种釉汁同时交织 施于胎体表面,入窑焙烧,使之溶解流化,产生混合或化合窑变现象,就会出现变化无穷的色调。这里须要说明,窑变原来是釉色在窑内加热偶然产生的一 种自然色变,但三彩工匠们加以总结、摸索出规律,能动地限制和利用了窑变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三彩工匠们的杰出贡献。釉质的色变与施釉厚薄及火候的高 低也有很大的关系

20、。为了增加塑造人物形象的质感,还要增加一道对人俑的开相工艺。三彩人物的头部不施釉,仅涂以白粉,在唇和脸蛋上加朱红,在眼眸、眉 睫、髭须和巾帽等处都用墨描画;足部也多不施釉,同样用墨涂画,以示为黑色皮靴。这样增加了写实效果,但并不使人感到有特殊的与釉色失调的做作。三彩器物 的装饰,主要采纳雕塑与釉色相结合的方法,用刻花、印花、贴花、塑花等技巧,可以做出宝相花、蔓草纹、荷叶、莲花、杏叶、灵芝、流苏、鱼子、铺首、人物、 动物等装饰;而用釉汁点描、斑描、涂绘、泼洒、绞胎的方法,可以做出各种生动活泼的动物、禽鸟及织锦、珍宝地、斑点纹、条带纹、木纹等,这种用釉药和色剂 混合绘制焙烧而成的图案花纹,称为釉花

21、。这种釉花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不同于瓷器的釉上彩和釉下彩,但却是釉上彩或釉下彩的前躯。釉花中的蓝 彩,又是后来青花瓷的前身。自商周出现青釉瓷以来,直至隋朝,其间数千年都不曾用釉色组成纹样,唯唐代起先运用。唐三彩上的印花,多饰于模印制成的器型。 而贴花多饰于轮制的圆形器物上,因为采纳印花就会被快轮的削刀刮掉。贴花是先将纹样雕塑成型,然后贴在器壁的适当部位,有的是泥胎未干前贴上的,有的是在 釉烧以后才贴上,再上釉重新焙烧的。划花多与釉色相结合,并多饰于器物的平面上,即先以线条划出动植物的轮廓,然后用各种色釉分色平涂后烧制。所以要施在 器物的平面上,是为了限制釉汁流淌,避开画面模糊。绞胎

22、釉,是一层胎泥,一层釉色,迭次相压,卷成圆柱,然后取其断面,制成器型焙烧而成的,呈现出树木年 轮似的纹样,富有自然之美。另一种为贴面绞胎。这两种绞胎釉均需在器物表面加施一层铅玻璃透亮釉,并一次烧成。斑点纹除用釉汁斑描而外,还可以在坯体内嵌 进晶体矿石,烧成后器壁上就呈现出晶莹的白斑。这些都是唐代三彩匠人们独辟蹊径的创建。工艺美术作品一向分作日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唐三彩的品种之多,内 容的丰富程度却是当时任何一种工艺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就生活用器而言,有各种形态的壶、尊、瓶、罐、盅等水器和酒器;饮食用具有盘、豆、碗、盂、钵、盆、 杯等;化妆用具有装油或盛药膏的各种盒子;文房用具有水盂、砚滴;寝室用

23、具有唾盂、香炉、油灯、枕头等;各种模型有庭院、房屋、家室、仓库、假山、水池。 唐三彩中的生活器皿很受人珍视,因它既好用,又可供欣赏。它与一般生活器皿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色调绚烂,花纹美观。其次,唐三彩继承了我国古器 物奇妙新颖、制作精致的造型特点。第三,仿效其它工艺品的造型,是三彩生活用具的又一特点。唐三彩汲取融合了唐代的陶器(不施釉的瓦器)、瓷器、金银器、 铜器、木漆器、藤编和少数民族、甚至外国生活用具的优秀造型及装饰艺术,创建了自己别开生面的风格,也为它的发绽开辟了广袤的前景。唐三彩中的人物、动 物、禽鸟数量最多,工匠们对这些形象的塑造,的确达到了我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高峰。唐三彩是一

24、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特征,它反映了唐代国家的 统一和在艺术上熔铸北方浑厚雄健与南方清爽柔润的特点。首先从三彩俑来看,工匠们不仅能表现出不同形象、不同性格、不同姿态、不同装束、不同民族的特征, 还能塑造出不同等级、不同地位和他们特定的思想情感。洛阳出土的三彩女俑颇多,有的悠然雅坐,若有所思;有的亭亭玉立,裙带生风;有的虔恭典娴,广袖扬 逸;有的头束丫髻,窈窕多娇。1965年洛阳北窑出土的女坐俑,红唇粉面,丰颊腴腮,头梳环头,身穿袒胸绛色窄袖襦衫,胸束长裙,双手置于胸前,端坐在墩 座上,神气十足,明显是达官贵妇的形象。属于这种身份的还有1970年洛阳谷水出土的女立俑,她面庞俊美,眉目

25、清秀,发髻梳成鹦鹉欲飞之形,上穿浅绿圆领 襦襟,胸部袒露,身系黄裙,长袖飘飘如溪泉倾流,很有点超然不群的样子。这种形象恰似新唐书·五行志记载的那样:天宝初年,杨贵妃常以假发为首饰, 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义发抛河里,黄裙逐水流’。这件女俑的装扮就是工匠们特地为她设计的。与贵妇身份不同的女俑,还有头梳丫髻、上罩短袄、腰束长 裙的金雀丫环,她体态婀娜,年仅十五六岁,望去很有俏皮、灵俐、活泼之感。可以看出,三彩工匠们对女俑的塑造,从生活到艺术的确都下了一番苦功的。三彩俑 中那些文臣官宦的形象,多是峨冠博带,长袍阔袂,端严直立,神情拘谨,和顺虔诚。有的双目迷离,

26、抿嘴微笑;有的两手捧物,举在胸前;还有两手相交,置于腹 下。他们或在深思熟虑,打算为上司献策,或在唯命是从地倾听叮嘱。工匠们虽然用简约的手法着意塑造这类人物的装腔作势,但把他们矜持尊严的内心世界也刻画 得淋漓尽致。对于那些天王俑、武士俑和镇墓兽的塑造,工匠们是实行夸张手法,着重从外形上突出表现。天王俑头戴盔冠,身穿铠甲,背生双翼,脚踏卧牛或鬼 魔。武士俑或持剑抚盾、或拉弓射箭,无一不是肌肉发达,蹙眉怒目,剑拔弩张,看去颇有一种凶神恶煞、气概逼人之感。镇墓兽是工匠们奇妙地综合多种动物形象 想象出来的一种怪兽,放在墓门内作为辟邪用。形象多为人面兽身或兽面兽身,更有的头长独角,身生双翼,背披火焰,竖

27、耳怒目,异样猛烈,似乎打算随时跃起捉 拿妖魔。有人说它是周礼中记载的黄金四目、头戴铜制面具、持戈扬盾、率众打鬼的方相氏形象的演化,看来颇有道理。另外那些深目高鼻、头戴尖 帽、身穿翻领袍、脚登高筒靴的男俑,多是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或外域人的形象,一般称为胡俑或昆仑俑。洛阳谷水唐墓中出土的几件胡俑,多是眉发苍 郁、络腮胡须、颧骨高隆、体格彪悍。有人认为他们是中亚西亚人的形象。另一件传世的牵驼男俑,极像维吾尔族的相貌。他头戴小帽,身穿褐绿长袍,袒胸伫立, 侧头嘻笑,连浓重的眉须也带着耐人寻味的乐观性格。他牵着一头腿短头小、身躯浩大的骆驼,据说是波斯或大秦国的品种。驼背上满载着各种货物,也许因为买卖 兴

28、隆才使他那样神采奕奕吧。洛阳出土的乐舞俑也很有风采,其中骑马乐舞俑有八件一套的,分别为四男四女。男的击鼓或手举仪仗器;女的发髻奇异,长袖飘举。 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有五个伎乐人在欢快地歌舞。他们无不姿态姗姗,感情奔放,简直是唐代一幕幕坐、立二部乐舞的再现。唐三彩中的动物也很引人入胜,各种动 物的特性特征都塑的比较典型,如骆驼、牛、驴、猪、羊等,都塑造得生动逼真、活泼轻健,观之不禁使人有惊异之感。骆驼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它相宜长 途跋涉,被人们喻为沙漠之舟。当时往来在长安和洛阳的商旅驼群纷至沓来。这两地出土的三彩骆驼,多是形体高大、茸毛蓬松、两峰间驮着巨大的虎头纹行囊 及丝卷、绸布、水壶、鱼

29、、兔、肉食等物,它们或在稳步行进,或在昂首嘶鸣。洛阳关林唐墓中出土的一件,驼背上还骑一人,完全是汉人的装束。他一手限制缰 绳,另一手扬鞭催驼,俨然是中国商旅冉冉西行的逼真写照。马匹劲健有力,能役善战,又较易驯养,在古代军事、农业、交通、礼仪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唐 朝官府和民间很重视养马。唐玄宗曾选择西域、大宛献来的良马和中原骏马,令画师临摹。他还让人在他的御厩里畜养良马多达四十三万匹。他赴泰山祭祀,布置数 万匹牧马跟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尚马之风可见一斑。所以马也成为唐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人们对塑造描绘马的形象 要求甚高。韩干是当时擅长画马的名家,然而杜甫却给

30、以画肉不画骨的讥评。不过,从出土的唐三彩马来看,倒是会使诗人满足的。三彩艺人们,以娴熟的技 术,灵活的刀法,流畅的线型,生动地塑造出比例匀整、彪健有力、神气完备的各种骏马形象。洛阳关林出土两件形体高大的三彩马,可以说是唐三彩中的代表作。 一件通体施白釉,昂首挺立,两耳竖起,高达76厘米,与黑马相配,显得明快清爽。另一匹黑釉马,膘肥雄浑,剪鬃挽尾,双耳后抿,颈若弯弓,四蹄抓地,依稀 倔犟地将要飞奔启程。这种黑釉马除近来在洛阳龙门又幸得一件而外,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还藏一件,并且均为一黑一白,与上述的两件作风一样,犹如出自一 人之手。这都是我国艺术史上难以寻找的珍品。如前所讲,唐三彩以艳丽夺目的釉

31、色和形象生动的雕塑为特点,剧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情趣。它同洛阳龙门石窟的唐人 雕刻以及敦煌石窟的唐代彩塑异曲同工,都是盛唐时期丰富社会生活的漂亮画卷,与唐代绘画相互辉映,都闪耀着绚丽的光彩。现在大家再来看墓中的唐三彩作品, 加深一下对唐三彩的相识和了解。5、宋四郎墓:该墓于1983年被发觉。这座北宋晚期的墓葬,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八角各砌 有砖柱,柱顶系砖雕斗拱,八角之间除一面为砖砌仿木结构门楼外,七面墙壁皆有壁画和假窗。迎门的一面,彩绘墓主夫妇宴乐图。在下垂启开的红色帷幕下,夫妇 二人左右拱手端坐。男墓主宋四郎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乳白色长袍;女墓主梳高发髻,身穿红色衣裙,夫妇二人脸形圆胖,相对微

32、笑。中间桌上放满了壶杯碗盘 和菜肴食品,另外还有一名男仆和两名女仆,三侍者身躯矮小,以示身份低微。这种主要人物大而居中,次要人物小而偏侧,是突出、夸张主题的艺术手法,世界各 地都常常采纳。而在我国汉魏至宋代的壁画上也突出主题,使主大奴小。但大小比例和位置支配,在视觉上更和谐、舒适,并且主大奴小、主尊奴卑,也体现出封建 等级制度的森严。墓门甬道两壁,各有两幅砖雕孝子故事。进门左侧靠内一幅,画面为一孝子在竹林跪哭,新笋破土而出,当为孟宗哭竹成笋。其它画面简洁, 难以确认。6、二号宋墓:该墓墓葬形制与宋四郎墓基本一样。但其墓门外墓道右侧有一侧室。该墓平面作八角形,顶部用叠涩构成八角形藻井。壁间有壁画

33、七幅。迎墓门 第一幅绘门扉半掩,每扇门上有乳钉四行,每行四枚,还有衔环铺首。一侍女似欲开门而出,尤半遮面。其次幅为一老者倚坐在靠背椅上,后站女侍,背置屏风,前 侧立二人,年长者躬身作禀告状;年轻者肩扛扁担,扁担上系绳索。此画面颇似父子二人交租后向地主告辞。第四、五、七幅皆为砖雕假窗,第六幅砖雕圆茶几一 件,几乎进一半凸出于墙面,成为镂空透雕。该墓还有很多砖雕牡丹图案作为装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中一共复原了五座北宋墓葬,都是采纳砖砌仿木结构,雕梁画 栋。不过,墓室无前后之分,都是前堂后寝合成一体。墓室周壁或雕饰孝子故事、奇花异草,或彩绘墓主夫妇宴乐的风俗壁画,是宋代西京洛阳一般商人与官吏、地 主生

34、前生活的再现。这些砖雕画面的突出特点是背景简洁,而人物形象皆为高浮雕,有些近乎圆雕。洛阳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葬,是洛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墓室内 的角柱、斗拱和藻井,基本上采纳彻上露明造,加之雕饰的门窗隔扇,将墓室建筑绚丽多彩的姿容全部呈现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仿木结构砖雕的建筑形式和 朝着柔软绚丽的方向发展的建筑风格,是宋朝这一时代非常明显的特征。这是因为宋代建筑已开简化之端,斗拱负荷的机能与汉唐时期相比已起先减弱。尤其是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梁架结构的变更,斗拱比例更为减小,补间铺作的朵数大为增多,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品。结束语:以上说讲的六个墓葬,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从今日所参观的墓葬陈设中,我

35、们对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古墓葬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对其中所反映出古墓文化特色也有了清楚的相识。归纳起来简洁的说就是:1、不同时期的墓葬具有显明的等级性和剧烈的宗法伦理观念;2、事死如事生的法则经久不衰;3、堪舆学说影响巨大。这几点可以从墓室的大小、结构、葬具、随葬品清晰的表现出来。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面对生离死别,古人是无奈和无趣的, 但他们对丧葬活动的热忱和重视,使短暂的生命在死后获得永生。而千百年风雨过后,丧葬制度的体现及其产物陵与墓,使祖先们生时的荣耀和辉煌不再仅 仅存在于卷帖浩繁而描写枯燥的文献里,更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中的高冢深穴里。这些陵墓、坟丘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形成

36、了中国特有的墓葬文化, 更成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了,对古墓博物馆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感谢大家!半个小时以后,我们车上集合。 河南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篇5 车行前方就是古墓博物馆了 现在我向大家讲一下参观时的留意事项:1 参观时不允许带照相机 摄像机和箱包一类的东西,大家可以把东西放在车上,司机师傅会细心看管好大家的东西2 假如有人想购买纪念品,请在参观结束后购买 一是进去时时间惊慌,大家难以细心选择,二来携带东西参观也不便利 请大家放心,参观结束后我会给大家留出时间,让大家细心选择3 因为有些墓室,尤其是墓门比较低,地面也比较黑,所以参观时请大家不光要留意脚下,

37、还要特殊留意头顶 假如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现 头破血流 的场面 所以请大家务必留神留意 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一同参观1 烧沟西汉壁画墓:这座墓位于洛阳金谷园车站以东 烧沟村以南,五十年头初发觉,1957年发掘,1986年搬迁到古墓博物馆 此墓为洞窟砖室,除墓道外,分主室和耳室,主室用特制空心砖装配,耳室用小砖和楔形小砖并列券成 该墓内彩绘壁画内容包括 神虎噬旱魃 二桃杀三士 鸿门宴 等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另外还有日 月 星象图,以及和壁画结合为一体的羊头雕塑,还有反映乘龙升仙的透雕画像砖,在国内外美术界和文物考古界有比较大的影响 神虎噬旱魃 壁画位于墓门背后 其左半部用淡墨画树一株,枝干弯曲,

38、叶呈红色,树梢间有黑色飞鸟,似不敢停留 树上搭一件红色衣服,树下一猛虎按住一名裸女,虎口咬其左肩,虎爪抓其头部 裸女的长发缠绕在树干上,右臂上伸,作挣扎状 画面上的裸女就是旱魃 红衣 红树梢和乱飞的鸟,象征大旱时象火烧一样的状况 在自然灾难中旱灾所影响的面积比其它灾难要大,神虎噬旱魃,反映了当时人们除魃消旱的心愿和对风调雨顺的盼望 另外画面正中偏上处有一高浮雕羊头,象征祥瑞 旱情解除,就可谓祥瑞如意了 二桃杀三士 壁画位于墓室中部隔墙横梁上 晏子春秋 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齐国的 公孙接 田开疆 古冶子事景公,以勇于搏虎闻 但他们三人恃勇居功,目无名相晏婴 于是,晏婴劝告景公:他们 上无君臣之义

39、,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行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晏婴用两个桃子设计,使之 计功而食桃 ,结果三士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辩后,在所谓的 仁 义 思想支配下,皆扶剑自刎 整个壁画几乎没有背景,其着重点主要放在11个人物的描绘上 11个人物按情节可分为三组,右侧一组为三士,都束发,穿宽袖袍服 最右边两人昂首相对,一位抽剑,一位按剑,画面意思是指 取桃不让,是贪也 然而不死,无勇也 的公孙接和田开疆 他们二人 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俯身就几者为古冶子,他见二人自杀,就说: 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 耻人以言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因而 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整个画面所选择的瞬间,都

40、是事务刚刚发生的时刻,给观者留下联想的余地 中间一组五人,居中为景公,左右各有二侍卫,右侧一侍卫跪在地上,好像在禀告 已死矣 整幅壁画不仅在情节上连贯呼应,而且也避开了画面人物布局的呆板 幕后室的后壁上绘有 鸿门宴图 背景为起伏的山峦,正中画8个人物 居中席地而坐 侧身对饮者为刘邦与项羽 项羽居右,右手执杯,上身前倾作劝酒状 刘邦居左,上身亦前倾,凝视着项羽举止 项羽右侧二人庖厨,背后悬钩上挂有大块牛肉和牛头 刘邦左侧 两腿分跨 目视项庄者,就是项伯,他有意在掩护刘邦 画面左边手握利剑 张牙舞爪者,便是项庄,他在依照范增的授意,以席前舞剑助兴为名,伺机刺杀刘邦 这便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幅

41、壁画在有限的空间中,将这一富有传奇故事性的困难情节集中表现出来,并且充溢了惊慌而热情的气氛,一个个人物不同的心理状况跃然而出 这座墓是夫妇合葬墓 墓顶是用空心砖连接成的一条长方形平顶 墓前室顶脊由12块长方砖构成,彩绘日 月 星象图 这是古墓葬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的实例2 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是1976年发觉的一座西汉壁画墓 因为在该墓的随葬物中由一枚铜制印章,上面阴刻有 卜千秋印 四字,故知墓主子叫卜千秋 该墓除墓道外由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 从其建筑深邃坚实 结构工巧 随葬物品以及壁画内容来看,当为一个郡级官吏的墓穴 整个墓葬全部采纳空心砖结构所筑,主室则由特制的空心砖装配而成 壁画分别绘制在

42、墓室门额 主室顶部和主室后山墙上 从内容看,该墓壁画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打鬼图 在主室后山墙正中画一个猪头大耳 熊面的怪兽,赤膊裸足,身穿紫衣红裙,二目圆睁凝视墓门,正张牙舞爪作驱逐捉拿状,奋力将墓圹冥府的鬼怪全部从里向外赶出,怪兽之下左绘青龙,右绘白虎 据考证此图所画为 方相氏 ,即古代实行傩戏仪式时打鬼的首领 在实行大丧时, 方相氏 先在灵柩前驱疫,然后进入墓室 以戈击四隅 ,逐除地下恶鬼 这与壁画内容相吻合 方相氏下边所绘的青龙 白虎则是为了避邪,同时也是为打鬼助威 其次部分是墓主子卜千秋夫妇升仙图 升仙图从前至后依次为女娲 月亮 持节方士 二青龙 二枭羊 朱雀 白虎 仙女 奔兔

43、猎犬 蟾蜍 卜千秋夫妇 伏羲 太阳 黄蛇等人神鸟兽的形象 在整个画面的近两端处画有日月,而且日中有飞鸟,月中有蟾蜍 桂树 这两个内容,充分说明白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这个奇妙而奇妙动人的神话传闻 在图中日月的两侧分别画有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二者的面容绘制较为逼真清秀,与古书所记载的 伏羲鳞身 女娲蛇躯 基本符合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闻:伏羲原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方夷族部落的酋长,后与女娲结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 这种传闻在很大程度上示意了夷夏两大部落之间融合的历史进程,因此在以后的石刻 绘画艺术中,人们往往将二者有意无意地绘制成交尾形象,用其来代表人类的繁衍生息 卜千秋夫

44、妇绘制在伏羲的一侧,女在上,男在下 妇骑赤色三头凤,手捧三足鸟,双目紧闭,凌空飞行,夫乘一龙,状如一舟,手持弓,闭目,前有一兔,后随奔狗,旁有一蟾蜍,均为云中飞奔状 自不待言,这里反映的是卜千秋夫妇乘龙凤飞往仙境的场面 另外在主室的内门额上还绘有一幅人首鸟身像 此像中人首长发髻,两缕黑发下垂髻角,两长耳平伸,舞动双翅立于山岳之上 这里画的就是仙人王子乔 从今图的位置和室顶平脊上的升仙图相互联系起来看,恰好达到了 千里乘龙,至此结穴 的效果,说明墓主子最终也成了神仙3 曹魏正始八年墓:该墓于1956年被发掘清理 全墓由前室 后室 耳室 甬道和墓道等部分组成 因该墓曾被盗扰,墓内器物已乱,只有两耳

45、室内器物保存较完好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 盘 灯 俑 井 磨 灶 碗 鸡 猪 猪圈等48件,铜器有锅 博山炉等5件,铁器有帷帐架 灯等共10件,另外还有玉杯1个 玉杯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制作精致,表面非常光滑,是罕见的古代艺术品 帷帐架是以圆铁棒制成三柱和四柱的拐角形态,三柱形的有四个,各柱成90度直角,另外四个有四柱,其间以木柱连接,即成为长方形的架子,四周以布维之,就成一个完整的帷帐 这为考证汉魏时的帷帐形制和制作方法供应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中一件管状组件上刻有 正始八年八月 等铭文,又为该墓的肯定年头供应了依据4 唐安菩夫妇墓:1981年发掘清理 墓葬由墓道 墓门 甬道

46、 墓室四部分组成 墓中出土器物特别多,依质料可分为三彩器 单釉器 陶 瓷器 金 铜 玛瑙器及石刻等类 三彩器形制较大,造型美丽 主要器形有文武吏 天王俑 镇墓兽 马 骆驼 牵马俑 牵驼俑 骑马俑等 这批三彩器不仅胎质坚硬,施釉匀称,色调艳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量多类聚,堪称洛阳 唐三彩 的代表作品 它表明洛阳的唐三彩艺术,早在初唐阶段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 这为洛阳唐三彩的断代分期供应了牢靠的依据 墓中出土金币一枚,直径2.2厘米,重4.3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的男像,背面为带有翅膀的成功女神像,两面均有铭文 据鉴定,这是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 这枚金币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外国金币,它与1955

47、年洛阳发觉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无疑都是丝绸之路的遗物 特殊是安菩墓志,不但供应了墓葬的准确年头 唐中宗景龙3年,即公元720xx年 和墓主的国属 家世及其身世等状况,而且对中西交通史的探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此我们重点讲一下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生活用具和雕塑工艺品 这一名称古书中缺乏记载,考其由来,则同旧时挖墓取宝之风有关 洛阳是声誉中外的历史名城和文物渊薮之地 城北的邙山,古冢累累,帝王陵墓星罗棋布,有许多唐朝显贵也安葬这里 旧时这里的一些穷苦人,为了糊口经常掘墓挖宝变卖,其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 瓦器 ,多为红 绿 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人们便起名叫它 唐三彩 1920xx年,陇

48、海铁路工程修筑到洛阳时,从东向西沿邙山脚下掘开很多古墓,在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中,器皿和人物 动物数量颇多 古玩商们将其运到北京,引起了闻名学者王国维 罗振玉等的赞许和重视 外国人也视为至宝,出重金购买,唐三彩忽然声蜚中外 之后,虽又曾发觉褐 蓝 黑等多种釉色的俑类 动物和器皿,但 唐三彩 已成惯称,这一名称便沿袭下来 在我国美术陶瓷史上,唐三彩开创了一代新风 它不光在造型 装饰 釉色 烧制技术等方面树立了惊人的风格,而且它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深化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像一束怒放的繁花,与唐代的诗歌 散文 乐舞 绘画 书法 雕塑 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辉映,和谐地构成了一座宏丽的百花园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 文化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高峰 唐朝国威的强盛 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融合 社会的安定,都大大促成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旺盛,使当时的中国处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同时对外施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也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关系和文化沟通 因而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就呈现出万紫千红 蒸蒸而上的局面 唐三彩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与其它艺术并存的一朵华贵的奇葩 唐三彩的出现,同唐代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 追求珍贵珍宝也是分不开的 那些官僚贵族活着穷奢极欲,死后连妻妾奴婢 马牛骆驼 飞禽走兽以及瓶 盘 碗 罐等,都做成三彩釉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