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35865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汉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汉族饮食文化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显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肯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缘由,形成一系列的详细特点。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

2、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宠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出名的面制风味食品。菜肴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

3、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精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分。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终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八大菜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融合了许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满、蒙、回、汉

4、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中国的大菜系原委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闻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深厚的四川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

5、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探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调艳丽,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运

6、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其次篇:汉族丧葬习俗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很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

7、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珍贵。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

8、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祀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化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化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葬

9、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苦痛悲伤,觉得非常惊奇。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化而来的。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亲密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至少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袱一下尸体,草草埋掉。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消遣,做官的也必需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