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35448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ppt(1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第一节第一节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种类繁多,主要为鳞翅目的袋蛾、刺蛾、斑蛾、尺蛾、枯叶蛾、舟蛾、灯蛾、夜蛾、毒蛾及蝶类;鞘翅目的叶甲、金龟子;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危害特点是:(1)危害健康的植株,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2)大多数食叶害虫营裸露生活,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其虫口密度变动大。(3)多数种类繁殖能力强,产卵集中,易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扩大危害的范围。一、袋蛾类(一)大蓑蛾(大袋蛾)(一)大蓑蛾(大袋蛾)1、分布与危害大蓑蛾又名大袋蛾、大被袋虫、吊

2、死鬼,属鳞翅目蓑蛾科,除雄虫外终身负囊生活,取食叶片,造成大的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把叶食光,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胡桃科、杨柳科及悬铃木科的植物。识别特征:雄成虫体长1517毫米,前翅外线处有4一5个长形透明斑;雌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翅、足均退化,大小呈黄褐色,腹大乳白色;雌性老熟幼虫体长25一40毫米,粗肥,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雄幼虫者熟时体长1825毫米,头黄褐色,中央有一白色“八”字形纹,胸部灰黄褐色,背侧亦有2条褐色纵斑,腹部黄褐色,背面较暗,有横纹。老熟幼虫袋囊长4070毫米,丝质坚实,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也有少数排列零散的枝梗。1雌成虫2雄成虫3雌袋(示卵)4幼虫5、6蛹

3、7雄袋n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多数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份羽化,卵产于护囊蛹壳内,每头雌虫可产卵20003000粒。6月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从护囊内爬出,靠风力吐丝扩散。取食后吐丝并咬啮碎屑、叶片筑成护囊,袋囊随虫龄增长扩大而更换,幼虫取食时负囊而行,仅头胸外露。初龄幼虫剥食叶肉,将叶片吃成孔洞、网状,3龄以后蚕食叶片。79月份幼虫老熟,多爬至枝梢上吐丝固定虫囊越冬。袋蛾类的防治措施袋蛾类的防治措施1冬春人工摘除越冬虫囊,消灭越冬幼虫,平时也可结合日常管理工作,顺手摘除护囊,特别是植株低矮的树木花卉更易操作。2用黑光灯或性激

4、素诱杀雄成虫。3药剂防治。幼虫危害时,喷洒低毒的胃毒剂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效。喷药时应注意喷施均匀,要求喷湿护囊,以提高防效。4生物防治。用青虫菌或Bt.制剂500倍液喷雾,保护寄生袋蛾幼虫的寄生蜂、寄生蝇。二、刺蛾类二、刺蛾类(一)黄刺蛾(一)黄刺蛾1、分布与危害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重阳木、三角枫、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等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雌蛾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蛾体长1315mm

5、,翅展3032mm。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自顶角有1条细斜线伸向中室,斜线内方为黄色,外方为褐色;在褐色部分有1条深褐色细线自项角伸至后缘中部,中室部分有1个黄褐色圆点。后翅灰黄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mm,体粗大。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体自第二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技刺,以第三、四、十节的为大,技刺上长有黑色刺毛;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产于叶背。卵期56d。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4龄后分散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粘液做茧化蛹。(二)

6、扁刺蛾(二)扁刺蛾1、分布与危害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6mm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丽绿

7、刺蛾褐边绿刺蛾 其他刺蛾其他刺蛾 刺蛾类的防冶措施刺蛾类的防冶措施(1)灭除越冬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结合修枝清除树上的虫茧,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另外,初孵幼虫有群集性,摘除带初孵幼虫的叶片,可防止扩大危害。(2)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刺蛾类的防冶措施刺蛾类的防冶措施(3)化学防冶。幼虫危害严重时,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此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亦有很好的效果。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

8、龄阶段为好。(4)生物防冶。Bt.乳剂500倍液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5)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 三、毒蛾类三、毒蛾类(一)黄尾毒蛾(柳毒蛾)(一)黄尾毒蛾(柳毒蛾)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幼虫危害多种杨、柳、白蜡、泡桐、槭树等。成虫雌体长14一18mm,翅展3640mm;雄体长1214mm,翅展2832mm。全体白色前翅近臀角斑纹则为黑褐色。幼虫体长2640mm,头黑褐色,体黄色,背线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褐色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落叶层下结薄茧越冬。4月中旬杨、柳树叶萌发时活动危害,有上下树习性,白天躲

9、伏在树皮缝间,夜晚上树危害,先取食下部叶片,逐渐向树冠上部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卷叶、树皮缝、树洞、枯枝落叶层下等处化蛹。蛹期约10d。生活习性成虫飞翔力不强,趋光性强,卵多产在树干表皮或树冠上部叶片背面,呈块状,卵块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泡沫胶状物。卵期约15d。初孵幼虫先群居危害,取食叶肉呈网状,受惊后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危害,昼夜取食。7月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为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即寻找隐蔽处吐丝结茧越冬。舞毒蛾舞毒蛾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成虫雌雄异型.雄成虫:体长约20毫米,前翅茶褐色,有4、5条波状横带,外缘呈深色带状,中室中央有一黑点。雌虫:体长约25毫

10、米,前翅灰白色,每两条脉纹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腹末有黄褐色毛丛。卵:圆形稍扁,初产为杏黄色,数百粒至上千粒产在一起成卵块,其上覆盖有很厚的黄褐色绒毛。幼虫:老熟时体长50-70毫米,头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色纹。前胸至腹部第二节的毛瘤为蓝色,腹部第三-九节的7对毛瘤为红色。蛹: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体色红褐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舞毒蛾舞毒蛾1消灭越冬虫体。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幼虫越冬,第二年早春摘下烧掉,并在树皮缝、石块下等处搜杀越冬幼虫等。2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酯毒笔在树干上划12个闭合环(环宽1cm),可毒杀幼虫,死亡率达86%99%,残效810

11、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3灯光诱杀成虫。毒蛾类的防治措施毒蛾类的防治措施毒蛾类的防治措施毒蛾类的防治措施4人工摘除卵块及群集的初孵幼虫。结合日常养护寻找树皮缝、落叶下的幼虫及蛹。5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5%定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等;用10%多来宝悬浮剂6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喷射卵块。四、舟蛾类(一)(一)杨扇舟蛾杨扇舟蛾1、危害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以幼虫危害各种杨树、柳树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可食尽全叶。成虫:成虫:体长13-20毫米,翅展28-42

12、毫米。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灰褐色,扇形,有灰白色横带4条,前翅顶角处有一个暗褐色三角形大斑,顶角斑下方有一个黑色圆点。外线前半段横过顶角斑,呈斜伸的双齿形曲,外衬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后翅灰白色。卵: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馒头形。幼虫:幼虫:老熟时体长35-40毫米。头黑褐色。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淡黄绿色,每个体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环形排列,其上有长毛,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黑瘤,上面生有白色细毛一束。第1、8腹节背面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两侧各伴有一个白点。2、识别特征3、生活习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1年28代,越往南发生代

13、数越多,均以蛹结薄茧在土中、树皮缝和枯叶卷苞内越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层排列呈块状。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包,白天隐匿,夜间取食,被害叶枯黄明显;3龄后分散取食全叶。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食量最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内将全株叶片食尽。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苹掌舟蛾苹掌舟蛾 1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2大部分舟蛾幼虫初龄阶段有群集性,可将枝叶剪下或震落消灭。3结合养护管理,在根际周围掘土灭蛹。舟蛾类防治舟蛾类防治舟蛾类防治舟蛾类防治4幼虫孵化期喷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5生物防治。第1

14、代幼虫发生期喷Bt乳剂500倍液,1、2代卵发生盛期,每公顷释放30万-60万头赤眼蜂,傍晚或阴天释放白僵菌粉孢防治幼虫。(一)国槐尺蛾(一)国槐尺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山东、河北、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又叫又叫吊死鬼、槐尺蛾,系鳞翅目尺蛾科昆虫。主要吊死鬼、槐尺蛾,系鳞翅目尺蛾科昆虫。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有时也危害刺槐。以幼虫危害国槐、龙爪槐,有时也危害刺槐。以幼虫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是我国庭园绿食叶片,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是我国庭园绿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化,行道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五、尺蛾类五、尺蛾类、识别特征 3

15、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每年每年3 34 4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 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在墙壁、树干或灌木丛里停落,夜出活动产在墙壁、树干或灌木丛里停落,夜出活动产卵,卵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卵,卵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每处每处1 1粒。每粒。每雌虫平均产卵雌虫平均产卵420420粒。粒。5 5月中旬刺槐开花时,月中旬刺槐开花时,第一代幼虫危害;第一代幼虫危害;6 6月下旬及月下旬及8 8月上旬,第月上旬,第2 2代、代、3 3代幼虫危害。幼虫共代幼虫危害。幼虫共6 6龄,龄,4 4龄前食量小,龄前食

16、量小,5 5龄后剧增,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龄后剧增,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松土中化蛹。后吐丝下垂至松土中化蛹。(二)丝棉木金星尺蠖(金星尺蛾)(二)丝棉木金星尺蠖(金星尺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卫矛尺蠖。华北、华南、丝棉木金星尺蠖又名卫矛尺蠖。华北、华南、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丝棉木、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丝棉木、大叶黄杨、扶芳藤、卫矛、女贞、白榆等多种大叶黄杨、扶芳藤、卫矛、女贞、白榆等多种园林植物。该虫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园林植物。该虫是黄杨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重时将叶片食

17、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2形态特征翅底色银白,具淡灰色及黄褐色斑纹,翅底色银白,具淡灰色及黄褐色斑纹,腹部金黄色腹部金黄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2mm;体黑色,刚毛黄褐色 2、识别特征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每年发生每年发生4 4代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层中化蛹越冬。层中化蛹越冬。3 3月底成虫出现,月底成虫出现,5 5月上中旬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及第一代幼虫及7 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最重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最重,常将大叶黄杨啃成秃枝常将大叶黄杨啃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甚至整株死亡。成虫有不太强的趋光性,多在叶背成块产卵虫有不太强的趋光性,多在叶背成块

18、产卵,排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危害,啃食叶肉,排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危害,啃食叶肉,3 3龄后食成缺刻。龄后食成缺刻。3 3、4 4代幼虫在代幼虫在1010月下旬及月下旬及1111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尺蛾类的防治措施尺蛾类的防治措施1结合肥水管理,人工挖除虫蛹。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杀虫剂,如生物制剂Bt乳剂600倍液、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凹眼姬蜂、细黄胡蜂、赤眼蜂、两点广腹螳螂等。成片国槐林或公园内可释放赤眼蜂,其寄生率在40%77%。六、夜蛾类六、夜蛾类(一)斜纹夜蛾(

19、一)斜纹夜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西、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有的地尤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呈间歇性的大发生。斜纹夜蛾食性杂,寄主植区呈间歇性的大发生。斜纹夜蛾食性杂,寄主植物已知的已达物已知的已达290290余种。既危害荷花、睡莲等水生余种。既危害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植物,也危害菊花、康乃馨、牡丹、月季、花卉植物,也危害菊花、康乃馨、牡丹、月季、木芙蓉、扶桑、绣球等观赏植物。以幼虫取食叶木芙蓉、扶桑、绣球等观赏植物。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及花瓣,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特别严重。片

20、,花蕾及花瓣,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特别严重。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幼虫体长3350毫米,头部黑褐色,胸部多变,从土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生小白点,腹节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对2、识别特征斜纹夜蛾卵斜纹夜蛾卵斜纹夜蛾蛹斜纹夜蛾蛹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一年可发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中、华东一带,一年可发生生5-7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 3月羽化,成虫对月羽化,成虫对糖、酒

21、、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糖、酒、醋等发酵物有很强的趋性。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2-32-3龄时分散危害,龄时分散危害,4 4龄后进龄后进入暴食期。幼虫有假死性,入暴食期。幼虫有假死性,3 3龄以后表现更为显著。龄以后表现更为显著。幼虫白天栖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老熟后即入幼虫白天栖居阴暗处,傍晚出来取食,老熟后即入土化蛹。此虫世代重叠明显,每年土化蛹。此虫世代重叠明显,每年7-107-10月为盛发期。月为盛发期。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属于喜温性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属于喜温性害虫,发育适宜温度为害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8-30

22、28-30,不耐低温,长时,不耐低温,长时间在间在00以下基本不能存活。以下基本不能存活。(二)黏(二)黏虫虫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黏虫在我国分布极广,国内除新疆、西黏虫在我国分布极广,国内除新疆、西藏尚无记载外,各省藏尚无记载外,各省(自治区自治区)均有发生。均有发生。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甚至整片地吃成光秃,近把叶片吃光,甚至整片地吃成光秃,近年来对草坪的危害日趋严重。年来对草坪的危害日趋严重。成虫体长成虫体长1517mm1517mm,体灰褐色至暗褐色;前翅,体灰褐色至暗褐色;前翅灰褐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灰褐

23、色或黄褐色;环形斑与肾形斑均为黄色,在肾形斑下方有在肾形斑下方有1 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 1个个小黑点;后翅基部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小黑点;后翅基部淡褐色并向端部逐渐加深。卵馒头形,长卵馒头形,长0.5mm0.5mm。老熟幼虫体长约。老熟幼虫体长约38mm38mm,圆筒形,体色多变,黄褐色至黑褐色,头部圆筒形,体色多变,黄褐色至黑褐色,头部淡黄褐色,有淡黄褐色,有“八八”字形黑褐色纹,胸腹部字形黑褐色纹,胸腹部背面有背面有5 5条白、灰、红、褐色的纵纹。蛹红褐条白、灰、红、褐色的纵纹。蛹红褐色,体长色,体长1923mm1923mm。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黏虫幼虫黏虫

24、幼虫黏黏虫虫成成虫虫黏虫害状黏虫害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 1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年发生多代,从东北的2323代至华南代至华南的的7878代,并有随季风进行长距离南北代,并有随季风进行长距离南北迁飞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迁飞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幼虫共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幼虫共6 6龄,龄,1212龄幼虫白天潜藏在植物心叶及叶鞘中,龄幼虫白天潜藏在植物心叶及叶鞘中,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层或植物茎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层或植物茎基处,夜间出来取食植物叶片。基处,夜间出来取食植物叶片。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幼虫有假死性,幼虫有假死性,1212龄幼虫受

25、惊后吐丝下垂,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随风飘散,悬于半空,随风飘散,3434龄幼虫受惊后立龄幼虫受惊后立即落地,身体卷曲不动,安静后再爬上作物即落地,身体卷曲不动,安静后再爬上作物或就近转入土中。虫口密度大时可群集迁移或就近转入土中。虫口密度大时可群集迁移危害。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危害。黏虫喜欢较凉爽、潮湿、郁闭的环境,高温干旱对其不利。黏虫高温干旱对其不利。黏虫1212龄幼虫只啃食龄幼虫只啃食叶肉,呈现半透明的小斑点,叶肉,呈现半透明的小斑点,3434龄时,把龄时,把叶片咬成缺刻,叶片咬成缺刻,5656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龄的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虫口密度大时能把整块草地

26、吃光。光,虫口密度大时能把整块草地吃光。(三)银纹夜蛾(三)银纹夜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 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又名黑点银纹夜蛾、豆银纹夜蛾。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遍及全国各地。危害菊花、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红、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卉。2 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成虫体长成虫体长1517mm1517mm,体灰褐色,胸部有两束,体灰褐色,胸部有两束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其上有二条银色毛耸立着。前翅深褐色,其上有二条银色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老波状横线,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老熟幼虫体长熟幼虫体长2532mm2532m

27、m,青绿色。腹部,青绿色。腹部5 5、6 6及及1010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节上各有一对腹足,爬行时体背拱曲。背面有背面有6 6条白色的细小纵线条白色的细小纵线。银纹夜蛾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1 1年年2828代,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山代,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东北,河北、山东东1 1年年2525代,上海、杭州、合肥代,上海、杭州、合肥4 4代,闽北地区代,闽北地区6868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北京1 1年年3 3代,代,56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

28、叶肉,能吐丝下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垂,3 3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假死性。1010月初幼虫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入土化蛹越冬。夜蛾类的防治措施夜蛾类的防治措施1清除园内杂草或于清晨在草丛中捕杀幼虫。人工摘除卵块、初孵幼虫或蛹。2灯光诱杀成虫,或利用趋化性用糖醋液诱杀,糖:酒:水:醋(2:1:2:2)少量敌百虫。夜蛾类的防治措施夜蛾类的防治措施3幼虫期喷Bt.乳剂5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20%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倍液等。七、灯蛾类七

29、、灯蛾类(一(一)美国白蛾美国白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可危害杂,可危害100100多种植物,如桑、榆、杨、多种植物,如桑、榆、杨、柳、泡桐、五角枫、糖槭、樱花、白蜡、柳、泡桐、五角枫、糖槭、樱花、白蜡、臭椿、核桃、山檀、连翘、丁香、爬山虎、臭椿、核桃、山檀、连翘、丁香、爬山虎、美国地锦、桃、苹果和梨等。美国地锦、桃、苹果和梨等。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912mm,纯白色。多数雄蛾前翅散生几个黑色或褐色斑点,触角双栉齿状。雌蛾无斑点,触角为锯齿

30、状。成虫外形易与星白灯蛾、柳毒蛾混淆。卵圆球形,黄绿色,表面有刻纹。幼虫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色具光泽,腹部背面具1条灰褐色的宽纵带。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生白色长毛丛。蛹深褐至黑褐色。n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3代,以茧内蛹在杂草丛、落叶层、砖缝及表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上,呈块状,每块有卵数百粒不等,卵表面有白色鳞毛,卵期为11d左右。幼虫共7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并吐丝结网缀叶13片,随着虫龄增长,食量加大,更多的新叶片被包进网幕中,使网幕增大,犹如一层白纱包缚着。大龄

31、幼虫可耐饥饿15d,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3代区幼虫发生在511月,以8月危害最严重。(二)红缘灯蛾(二)红缘灯蛾(略略)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危害菊花、月季、芍药、木槿、萱草、地。危害菊花、月季、芍药、木槿、萱草、鸢尾等。以幼虫取食叶肉,鸢尾等。以幼虫取食叶肉,3 3龄后取食叶片,龄后取食叶片,影响寄主的发育和观赏。影响寄主的发育和观赏。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820mm,前足胫节末端具1弯形的爪,后足胫节有内距和端距各1对。体及翅白色,前翅前缘鲜红色,后翅横脉有一黑斑,近外缘处有13个黑斑。卵半球形

32、,卵壳表面有多边形刻纹。老熟幼虫体长3660mm,头部茶褐色,体茶黑色。有不规则的赤褐色至黑色毛,胸足黑色,腹足及臀足红色。蛹长2226mm,黑褐色。3、生活习性在河北1年发生1代,在华中、华东1年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56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块状。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叶肉,3龄以后分散危害,取食叶片,残留叶脉和叶柄。1对美国白蛾加强检疫。疫区苗木未经过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防治,并加强对外检疫。2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有虫叶。3冬季换茬耕翻土壤,消灭越冬蛹,或在老熟幼虫转移时,在树干周围束草,诱集化蛹,然后解下诱草烧毁。灯蛾类的防治措施灯蛾类的防治措施灯蛾类的防

33、治措施灯蛾类的防治措施4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5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用苏云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喷雾防治。6化学防治。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5%巴丹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速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八、斑蛾类八、斑蛾类(一)(一)梨星毛虫梨星毛虫(略略)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危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危害梨、苹果、海棠、樱桃等植物。以幼虫害梨、苹果、海棠、樱桃等植物。以幼虫危害叶片、花蕾等,吐丝将叶片向正面对危害叶片、花蕾等,吐丝将叶片向正面对折或将两叶粘合,幼虫匿居其中,啃食叶折或将两叶粘

34、合,幼虫匿居其中,啃食叶肉。肉。2 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成虫体长成虫体长1012mm1012mm,体、翅黑色,翅半透明,体、翅黑色,翅半透明,无光泽。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无光泽。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初龄幼虫淡紫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状。初龄幼虫淡紫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纺锤形。各节背面有黑斑一对,每一体节纺锤形。各节背面有黑斑一对,每一体节有有6 6个星状毛丛,故名星毛虫。个星状毛丛,故名星毛虫。梨星毛虫成虫梨星毛虫幼虫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1 1年发生年发生1 1代,个别地区代,个别地区1 1年年2 2代,以代,以2323龄幼龄幼虫在树干裂缝、粗皮、老翘皮下、土块缝隙虫

35、在树干裂缝、粗皮、老翘皮下、土块缝隙中等处结茧越冬。翌年中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 4月上旬梨树发芽时,月上旬梨树发芽时,幼虫出蛰,咬食花蕾、嫩叶,展叶后将叶缀幼虫出蛰,咬食花蕾、嫩叶,展叶后将叶缀合成饺子状,在其内啃食叶肉,幼虫有转叶合成饺子状,在其内啃食叶肉,幼虫有转叶危害习性。幼虫危害习性。幼虫6 6月上中旬老熟后在叶片内月上中旬老熟后在叶片内化蛹,化蛹,6 6月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幼月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幼虫于虫于7 7月下旬开始越冬。月下旬开始越冬。(二)大叶黄杨斑蛾(二)大叶黄杨斑蛾(自学自学)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分布于河北、

36、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危害大叶黄杨、银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危害大叶黄杨、银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扶芳藤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扶芳藤和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发生严和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12mm,触角、头胸和腹端黑色,中胸与腹部大部分污桔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1/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mm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A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

37、明显的7条纵纹。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一年生枝上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低龄幼虫群集枝梢取食新叶,以后随虫龄增长分散危害,食量剧增,并可吐丝缠绕叶片。幼虫稍受震动即吐丝下垂。4月底至5月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于枝梢,以卵越冬。斑蛾类的防治措施斑蛾类的防治措施1结合冬春修剪,剪除虫卵。生长期人工捏杀虫苞、摘除虫叶,集中销毁,捕捉成虫;以幼虫越冬的,可在幼虫越冬前在干基束草把诱杀。2幼虫期喷洒青虫菌500倍液、l%灭虫灵200030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九、螟蛾类九、螟蛾类(一)黄杨绢野螟(一)黄杨绢野螟1

38、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全国分布。幼虫危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全国分布。幼虫危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庐山黄杨、锦熟黄杨、朝鲜黄杨、雀舌黄庐山黄杨、锦熟黄杨、朝鲜黄杨、雀舌黄杨、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轻杨、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轻者影响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者影响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秃枝,致幼株死亡秃枝,致幼株死亡黄杨绢野螟危害状黄杨绢野螟危害状前胸,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翅面半透明,有紫红色闪光2、识别特征黄杨绢野螟成虫黄杨绢野螟幼虫黄杨绢野螟幼虫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缀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

39、4月上旬越冬幼虫活动危害,5月上旬为盛期,5月中旬在缀叶中化蛹,蛹期9d左右。成虫有弱趋光性,昼伏夜出,雌蛾将卵产在叶背面,卵期约7d。幼虫共6龄。第一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第二代幼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若防治不及时,叶片被蚕食光,植株变黄枯萎。9月下旬幼虫结网缀叶做包,在包内结薄茧越冬,天敌有凹眼姬蜂、蚂蚁、卵跳小蜂等。(二)棉卷叶野螟(二)棉卷叶野螟(自学自学)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楸葵、木槿、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楸葵、木槿、芙蓉、女贞、木棉、扶桑、蜀葵和海棠等芙蓉、女贞、木棉、扶桑、蜀葵和海棠

40、等园林植物。园林植物。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015mm,淡黄色。头部浅黄色,胸部背面有12个黑褐色小点排成4行。前后翅内横线及外横线为波状栗色,前翅前缘近中央处有“OR”形的褐色斑纹,缘毛淡黄色,后翅中室端部有细长棕色环纹,外横线和亚外缘线波状,缘毛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526mm,体绿色,头部棕黑色,胸足黑色,体上有稀疏的长刚毛。蛹纺锤形,红褐色。3、生活习性北京1年34代,华南代,以老熟幼虫在茎杆、落叶、杂草或树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以植株上部最多。幼虫6月中至7月孵化,初孵幼虫多聚集于叶背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危害,将叶片卷成筒状,幼虫潜藏其中危害,并有

41、转叶危害习性,严重时将叶片吃光,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底至9月上旬出现第3代成虫,11月份以幼虫越冬。螟蛾类的防治措施螟蛾类的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虫源。如秋季清理枯枝落叶及杂草,并集中烧毁。2在幼虫危害期可人工摘虫苞。3发生面积大时于初龄幼虫期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敌敌畏1份+灭幼脲3号1份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4开展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施用白僵菌等。十、天蛾类十、天蛾类(一)霜天蛾(一)霜天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危害梧桐、丁香、女贞、泡桐、白蜡、地。

42、危害梧桐、丁香、女贞、泡桐、白蜡、苦楝、樟、楸等园林花木,以幼虫食叶。苦楝、樟、楸等园林花木,以幼虫食叶。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4550mm,体翅灰白至暗灰色。胸部背面有由灰黑色鳞片组成的圆圈。前翅上有黑灰色斑纹,顶角有一个半圆形黑色斑纹,中室下方有两条黑色纵纹,后翅灰白色。卵球形,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7596mm,有两种体色:一种是绿色,腹部18节两侧有一条白斜纹,斜纹上缘紫色,尾角绿色;另一种也是绿色,上有褐色斑块,尾角褐色,上生短刺。蛹体长5060mm,红褐色。3、生活习性1年1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羽化。67月份危害最烈。10月底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成虫白天隐藏,夜间

43、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叶表皮,随后蚕食叶片,咬成大的缺刻和孔洞,甚至将全叶吃光,树下有大量的碎叶和深绿色大粒虫粪。(二)(二)桃天蛾桃天蛾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主要寄主为桃、苹果、梨、杏、樱桃、枇主要寄主为桃、苹果、梨、杏、樱桃、枇杷、海棠、葡萄等,以幼虫啃食叶片,发杷、海棠、葡萄等,以幼虫啃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常逐枝吃光叶片,甚至全树叶生严重时,常逐枝吃光叶片,甚至全树叶片被食殆尽,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片被食殆尽,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2、识别特征成虫体长3646mm,体肥大,深褐色,头细小,复眼紫黑色。前翅狭长,灰褐色,有数条较宽的深浅不同的褐色横带,在后缘

44、臀角处有一紫黑色斑纹。后翅近三角形,枯黄至粉红色,翅脉褐色,臀角处有2个紫黑色斑纹。卵扁圆形,绿色透明。老熟幼虫体长80mm,黄绿色,头部呈三角形,体上附生黄白色颗粒,第四节后每节气门上方有黄色斜条纹,有一个尾角。蛹长45mm,纺锤形,黑褐色,尾端有短刺。3、生活习性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地下510cm深处的蛹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旬出现,白天静伏不动,傍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树枝阴暗处、树干裂缝内或叶片上,散产。每雌蛾产卵量为170500粒。卵期约7d。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发生危害。6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入地作穴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

45、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危害,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地47cm作穴(土茧)化蛹越冬。天蛾类的防治措施天蛾类的防治措施1结合耕翻土壤,人工挖蛹。根据树下虫粪寻找幼虫进行捕杀。2利用新型高压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3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时,喷洒Bt.乳剂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0%多来宝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十一、枯叶蛾类十一、枯叶蛾类(一)马尾松毛虫(一)马尾松毛虫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马尾松毛虫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马尾松毛虫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主要危害马尾松,也危害湿地松、火炬松地,主要危害马尾松,也危害湿地松

46、、火炬松等。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率下降,等。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率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极度衰弱,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面积死亡。2 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1 1年发生年发生2323代,发生世代的多少随不同地区而代,发生世代的多少随不同地区而异。一般于异。一般于1111月间以月间以4 4、5 5龄幼虫聚集在树皮缝龄幼虫聚集在树皮缝隙间、树下杂草内、石块或

47、叶丛中越冬。在长隙间、树下杂草内、石块或叶丛中越冬。在长江流域一带江流域一带5 5月中、下旬第月中、下旬第1 1代幼虫孵化,代幼虫孵化,7 7月月下旬孵化出第下旬孵化出第2 2代幼虫:一部分第代幼虫:一部分第2 2代幼虫于代幼虫于9 9月上旬结茧化蛹,产生下一代,而另一部分第月上旬结茧化蛹,产生下一代,而另一部分第2 2代幼虫于代幼虫于8 8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延续至1111月越冬。月越冬。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初孵幼虫嚼食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初孵幼虫嚼食卵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卵壳,然后在附近

48、的针叶上群集取食。1 1、2 2龄幼龄幼虫受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虫受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3 3、4 4龄龄幼虫分散危害,遇惊即弹跳掉落。幼虫分散危害,遇惊即弹跳掉落。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在一般情况下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只危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火炬松只危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火炬松等的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等的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二)黄褐天幕毛虫(二)黄褐天幕毛虫(略略)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危害杨、梅、桃、

49、李、杨、柳、榆、栎、危害杨、梅、桃、李、杨、柳、榆、栎、苹果、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该虫苹果、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该虫食性杂,以幼虫食叶,严重时能将大面食性杂,以幼虫食叶,严重时能将大面积阔叶林全部吃光。积阔叶林全部吃光。2 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3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1 1年年1 1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初孵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初孵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晚上外出取食。老龄幼虫分散取食。晚上外出取食。老龄幼虫分散取食。6 6月末月末7 7月初

50、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化蛹。月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化蛹。7 7月中、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下旬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顶针顶针状状”。成虫有趋光性。成虫有趋光性。(三)杨枯叶蛾(三)杨枯叶蛾(略略)1 1、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桃、樱花、李、梅及杨柳等。害桃、樱花、李、梅及杨柳等。2 2、识别特征、识别特征成虫体翅黄褐色,翅展雌蛾成虫体翅黄褐色,翅展雌蛾5676mm,雄蛾,雄蛾4060mm。前翅狭长。前翅狭长,外缘呈波状弧形,有外缘呈波状弧形,有5条条黑色断续波状纹,后翅有黑色断续波状纹,后翅有3条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