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塑胶管道制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塑胶管道制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ACRO.泓域咨询 /安徽塑胶管道制品项目评估报告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9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因素9二、 行业的风险特征10第二章 绪论12一、 项目概述12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4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5四、 资金筹措方案15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5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16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6八、 环境影响16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7十、 研究范围18十一、 研究结论19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9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2一、 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22二、 行业概况22三、 行业进入壁垒23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4第
2、四章 选址方案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创新驱动发展3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产品方案分析3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4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0二、 建设方案4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1第七章 法人治理43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3二、 董事47三、 高级管理人员52四、 监事55第八章 运营管理57一、 公司经营宗旨5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8四、 财务会计制度
3、61第九章 SWOT分析69一、 优势分析(S)69二、 劣势分析(W)70三、 机会分析(O)71四、 威胁分析(T)71第十章 发展规划分析79一、 公司发展规划79二、 保障措施83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86一、 编制依据86二、 防范措施88三、 预期效果评价91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92一、 人力资源配置92劳动定员一览表92二、 员工技能培训92第十三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95一、 项目节能概述95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96能耗分析一览表97三、 项目节能措施97四、 节能综合评价99第十四章 原辅材料分析10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0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
4、管理100第十五章 投资方案分析102一、 编制说明102二、 建设投资10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5三、 建设期利息10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四、 流动资金108流动资金估算表108五、 项目总投资10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1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11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6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8四、
5、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9五、 偿债能力分析11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1六、 经济评价结论121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122一、 项目风险分析122二、 项目风险对策124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126第十九章 附表附件12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8建设投资估算表12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1流动资金估算表1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9建筑工程投资一
6、览表14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2能耗分析一览表142报告说明塑料管道是化学建材的一个重要分类,以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FBB等高分子材料为主料,经过塑料的挤出成型、注塑成型以及复合成型技术等方式加工生产而成。塑料管道的发明与应用是全球管道业的一次革命,用于替代传统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很好地解决了饮用水二次污染、化学防腐蚀问题,并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塑料管道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度、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
7、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用途。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5209.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918.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1%;建设期利息405.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流动资金4885.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3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5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8921.60万元,净利润4934.5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1.89%,财务净现值-100.7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1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8、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支持塑料管道具有节能、
9、节水、节地、节材特点,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管理办法、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及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等一系列鼓励塑料管道产业发展的政策。(2)下游行业的持续增长塑料管道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国家节能、环保等政策的引导下,塑料管道以其优良的技术特性,将更广泛的拓展应用领域,如非开挖施工、网箱养殖、地板采暖、太阳能利用等。此外,国家对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等,
10、都将给塑料管道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2、不利因素(1)市场不规范我国塑料管道生产企业数千家,其中部分小企业以“低质、低价”的产品冲击市场,甚至少数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不合格原料以及填充料,其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但却大量充斥市场,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2)企业运营成本逐年提高塑料管道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人员补充、设备更新、市场推广等,增加了企业的营运资金压力,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又极大蚕食了企业应有的利润空间。二、 行业的风险特征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我国塑料管道生产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产能的扩大也使得市场趋于饱和
11、,粥多僧少的局面激化了塑料管道企业间的竞争。我国塑料管道工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弱,发展模式较为依靠资源密集、产量增长、劳动力成本低和环保标准低等条件。企业间的竞争较多打价格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恶性的低价竞争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2、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塑料管道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及建筑给排水、农用(饮用水及灌排)、市政排污、通信电力护套、燃气输送、辐射采暖、工业流体输送等领域,市场需求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较大的调整,将对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3、经济下滑风险塑料管
12、道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已放缓,目前处于相对艰难的转型时期,如果我国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经济增长继续下滑,塑料管道行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降低。第二章 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安徽塑胶管道制品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待定)5、项目联系人:程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
13、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面对
14、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7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
15、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吨塑胶管道制品/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塑料管道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及建筑给排水、农用(饮用水及灌排)、市政排污、通信电力护套、燃气输送、辐射采暖、工业流体输送等领域,市场需求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发生较大的调整,将对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分行业开展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
16、施策。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省产业特色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个十百千”工程,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重大产业、100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1000个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承接国内外新兴产业转移布局,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等重大工程,支持
17、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安全合作。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5209.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918.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1%;建设期利息405.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流动资金4885.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38%。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5209.0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939.3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
18、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269.68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5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8921.6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934.5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8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18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2362.22万元(产值)。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色母、包装袋、液压油。(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注塑机、拌料机、粉碎机、冷却塔。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19、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建成后落实本评价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而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
20、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编制原则1、政策符合性原则: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2、循环经济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生产技术链,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走出一条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3、工艺先进性原则:按照“工艺先进、技术成
21、熟、装置可靠、经济运行合理”的原则,积极应用当今的各项先进工艺技术、环境技术和安全技术,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4、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近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厂定员、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5、产品差异化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区域性差别、针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区异化的特点,来设计不同品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十、 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
22、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十一、 研究结论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
23、标备注1占地面积48667.00约73.00亩1.1总建筑面积74208.011.2基底面积28713.53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6.492总投资万元25209.052.1建设投资万元19918.232.1.1工程费用万元16652.072.1.2其他费用万元2816.022.1.3预备费万元450.142.2建设期利息万元405.212.3流动资金万元4885.613资金筹措万元25209.053.1自筹资金万元16939.373.2银行贷款万元8269.684营业收入万元45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8921.606利润总额万元6579.337净利润万元4934.508
24、所得税万元1644.839增值税万元1658.8410税金及附加万元199.0711纳税总额万元3502.7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364.3313盈亏平衡点万元22362.22产值14回收期年7.1815内部收益率11.8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0.77所得税后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上游行业主要是石化、煤化工行业等,即树脂原材料和其他辅料供应的行业,树脂原材料成本占管道生产成本的比例一般在60%-70%之间。塑料管道生产专用树脂的采购价格波动是影响行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PVC原料主要产自氯碱行业,部分产自石油化工行业。PB、PE-R
25、T原料则需要进口,因此塑料管道原料价格也受国际原油和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影响。下游行业的需求变化情况将直接影响管件生产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由于下游客户分布行业较为广泛,主要为建筑、市政、电力、矿山、化工、农业、燃气等行业,大多数企业属于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房地产企业、市政企业等,下游行业的投资力度和发展规划直接决定塑管行业未来的发展。二、 行业概况塑料管道是化学建材的一个重要分类,以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FBB等高分子材料为主料,经过塑料的挤出成型、注塑成型以及复合成型技术等方式加工生产而成。塑料管道的发明与应用是全球管道业的一次革命,用于替代传统铸铁管、镀锌钢管、水
26、泥管等管道,很好地解决了饮用水二次污染、化学防腐蚀问题,并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塑料管道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度、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用途。三、 行业进入壁垒1、市场准入壁垒由于塑料管道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乃至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行业内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成立之初即确定了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规定。根据建设部要求,我国大部分省市
27、已建立了化学建材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建设产品推广许可证或建设产品备案许可证(有效期一般为1-4年)。这些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市场进入壁垒。2、资金壁垒塑料管道生产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在技术的改进与升级、产品的研发与配套、市场的开拓及营销网络建设方面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与此同时,塑料管道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在原料储备和产品库存方面占用大量资金。此外,企业只有借助规模效应才能吸引行业优质客户的订单,从而扩大盈利,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依赖资金支持,但塑料管道加工行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进入该行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资金实力。3、技术壁垒目前我国塑料管道制造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28、,开始逐步摆脱过去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均创造价值低的缺点。设计和制造塑料管道产品涉及原料配方技术、原材料改性技术、管道复合技术、管道加工技术、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壁垒。4、品牌壁垒由于塑料管道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市政工程、农业、工业、电力、通信等行业,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塑料管道使用期限要求较长,且塑料管道安装好之后更换较难、更换成本相对高,故消费者较为关注管道的质量,拥有良好信誉和品牌美誉度的企业产品往往能受到消费者青睐,该类生产企业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
29、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四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
30、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有9个县级
31、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发有为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四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六万元左右,发展格局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提升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经济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以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
32、形成,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快速涌现,安徽创新馆等“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协调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百分之五十七,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
33、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全省域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范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合作事项破题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影响力扩大。共享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
34、业超过三百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安徽建设连续九年进入全国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历史性进步,生态补偿、林长制、编制周转池、“放管服”、“全创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安
35、徽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历史性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十届省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中央巡视、中央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完善。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36、。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面临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
37、、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
38、,有利于我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工业“四基”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总体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方位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
39、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安徽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二二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40、基本建成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创新型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安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
41、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安徽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
42、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
43、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资助机制,形成更多“高峰技术”。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创新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为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当好开路先锋。支持建设量子信息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在技术源头、技术溢出和产业孵化、产业扩增等环节加快形成量子信息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巩固扩大国家重点
44、实验室布局,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皖设立分支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工业“四基”瓶颈制约,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创新工程攻关等计划,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打造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试验田”。加强首
45、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持合肥、芜湖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
46、才政策,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计划,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制定海外引才工作新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江淮工匠”,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建立完善高校院所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引导加大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