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语文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7.古诗三首 课型 阅读 主备 费海燕 教材、学情分析 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祖国山河的美妙,赞美大自然的奇妙壮美。望天门山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头两句描写山川气概。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奇妙壮美,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全景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月夜遥望角度进行视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方,描写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发了作者酷爱大自然
2、的思想感情。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观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实力不是很好,而且“观赏意境“的训练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中也经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望天门山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育实力,又为本课其次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3、 1.相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抓住关键词体会诗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诗句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课前打算 课件及相关素材、搜集已学山水诗等。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关注要素 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幅员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观赏到漂亮的景色。今日起,我们要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我们先翻到书目,看看本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都和什么有关。(课文都和祖国的壮美河山有关。齐读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的土地,我爱你壮丽的山河。今日这节课,我们走进古诗中的壮美山河。二、通读诗题,理解题意 1.出示三首古诗诗题: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2.读好题目,联系注释说说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些壮美山河,分别在哪里。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望”是什么意思呢?(向远处看。)之前学过望庐山瀑布的“望”是一个意思。 西湖:从哪里看出来的?“饮湖上”的“湖”就是西湖。就是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当时天气怎么样?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
5、今湖南省北部。 3. 小结:借助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天门山,(展示图片)望见这一幕,写下了这首千古七言绝句望天门山。2.自由读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师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4.指导读出节奏,并且声断气连。 四、精读古诗,进入诗境 1.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假如说望天门山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景物呢?再去读读,边读边圈出诗中写景物的词语。 2.全班沟通:“天门、楚江、碧波、青山、孤帆、日” 。 3.咱们一起读读这些景物词。这些词让你想到了哪些颜色? 4.寥寥数词,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美。李白作为诗
6、仙的宏大之处还在于能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眼前动起来呢!你能从诗中的哪些字或词感受到景物在动呢?请你默读古诗,用“”画出关键字词。 全班沟通 :“中断”“开”“东流”“回”“出”“来” 5.这些动词让这幅画活起来了!请带上自己的理解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利用字理识字理解“断” 相机板书:天门 中断 楚江 开 那这把锐利的斧头是什么?(楚江) 抓住“断”“开”让学生感受浩荡江水的威力。(抽生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6.楚江水虽然波涛汹涌,似乎将天门山劈成两半,可天门山也不甘示弱。哪句诗体现出来了 出示诗句:“碧波东流至此回”。 哪个字最能体现山的险峻不行侵扰? 师:通过,我找到了“回”的三种说明,
7、你认为古诗中应当是哪一种说明? 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回”字就是回旋,变更方向。 长江水是浩荡的,但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变更了方向,这天门山给你什么感觉? (秀丽雄奇) 7.指导朗读。这就是“中断”“开”“回”的魅力,让天门山和楚江水有了生命和气概,师生合作朗读,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字。 8.豪情万丈的诗人乘着小船越走越近,这时,他看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板书:青山 出) 9.什么叫“相对”?假如这是一条楚江,(指中间巷道,手势动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这座青山相对的是哪座?(生指相对坐的学生) 两座山原来是静止的,可李白为什么感觉它们会相对着走出来呢?李白在
8、哪儿?(船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比如乘车坐船时候,两旁的景物现象帮助理解“相对出”。 青山两两相对着出来,好像正张开双臂迎接李白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有青山的热忱相接,你瞧孤帆一片日边来。 (板书:孤帆 来) 孤孤寂单的一只小船从太阳边而来,渐行渐近,渐行渐近咱们再来读读。师:这一“出”一“来”,画面动起来了。看,青山张开了热忱的双臂,孤帆直奔自己而来,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生:激烈 愉悦) 10.假如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主子。激烈的李白可能会对迎接他的天门山说什么呢? 预设:啊,天门山,我最终见到了你的姿态!天门山,你真美啊!天门山,我的好挚友,感谢你的迎接
9、!天门山,你真是我的知己。 这青山,这白帆,在李白眼中,是多么好客啊!齐读。 11.指导朗读。同学们,青山立在两岸,日边有一孤帆,假如在一般人看来,这就是一处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烈万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PPT:李白年轻时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为了早日实现志向,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眼前宏伟险峻的山、翻滚回旋的水,想到自己的志向很快就会实现,不禁激烈万分。) 生齐读古诗。 高高的山,汹涌澎湃的水正如李白远大的志向,广袤的胸怀!再读。 配乐读。 12.观赏古诗新唱。 13.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把古诗背给同桌听。 五、领悟写法,拓展延长 在李白眼里,山山
10、水水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就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将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这山水景物中,借着山水景物抒发自己对天门山的酷爱,(板书:酷爱)这叫“借景抒情”。 李白在许多诗中都运用了这样的写法,比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们在今后的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六、 指导书写,作业布置。 1.出示生字:断 楚 至 孤 帆 2.指导书写。“断”的笔顺,“楚”利用熟字“蛋”。 3.师作示范布置学生回家默写望天门山。 4.作画配诗,制作“我的山水诗画册”。 其次课时 一、 看图背诗,导入课题 1.看图背诗,激趣温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11、日(荷花)别样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揭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学吟古诗,想象画面 1.初解诗题。 (1)理解诗题。天气初晴后雨;地点西湖舟中;事务饮酒赏景。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饮”联系字理理解。“饮湖上”与“湖上饮”的比较。 (3)书写生字“饮”、“初”。引导发觉: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找关键笔画:撇画的穿插。师范写。生练写,互动点评。 2.朗读古诗,读顺读出节奏。 (1)读准生字。(亦、宜、抹) (2)西子(z),听简介,了解为什么称西施为西子。(西子,
12、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当时吴国和越国发生斗争,她16岁就告辞家人,被送到吴国皇宫。在她的帮助下,越国灭掉了吴国。西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自缢于皇宫。这样一个心有家国大义的女子,后人尊称她为“西子”。) (3)读对停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4)师生对读,读出“韵”味。(“奇、“宜”押韵) 三、学吟古诗,想象画面 1.学吟第一、二句诗,感悟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听吟诵想象画面。 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沟通中初解内容。 (3)紧扣“潋滟”想象晴湖的美妙。 a.结合“潋滟”部件理解意思
13、; b.它让你想到了哪些词? 波光粼粼 c.晴天的西湖还有许多美景,赏图趣填诗句。 (杨柳依依)晴方好 ( 映日荷花 )晴方好 ( 日出江花)晴方好 d.理解“方好”。课件出示字典中“方”的说明进行选择。 A. 正直 B. 正,恰好 C. 一种形态 e.晴天的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风景宜人,让人不由得发出赞美(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4)紧扣“空蒙”想象雨湖的奇异。 a.结合注释理解“空蒙”的意思。 什么把山遮住了?这样的 景色很奇妙。b.读中想象,说说雨中西湖的画面。 (5)学吟。(标平仄,手势帮助,老师示范指导) 2.学吟第三、四句诗,感悟比方之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
14、1)初解诗意。把西湖比作西子。 (2)补充材料。(西施的“沉鱼”之美。) (3)理解西施的“淡妆浓抹”。 (4)品尝西湖的“淡妆浓抹”。 (5)学吟。(标平仄,试吟,个别指导。) (6)西子湖的由来:拿“西子”比“西湖”,不仅是因为西施灵秀漂亮,还因为西施和西湖同属于越地,都有一个“西”字。苏轼这妙手偶得的比方,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就多了一个很美的别称西子湖。 四、拓读古诗,情境积累 1.简介苏轼:苏轼对西湖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市长。期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闻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爱护西湖还建立了闻名的“三潭印月
15、”。他写了好多关于西湖景物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其中一首。 2.同类拓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 设置语境,运用积累。(课件出示一组西湖的照片)在春天的西湖边闲逛,当你看到阳光洒落湖面,你吟诵诗句:“ ”;假如下起了蒙蒙细雨,你会吟诵:“ ”; 一年四季,无论晴雨,西湖风光总是那么漂亮宜人,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 , ”。 4
16、.体验诗情。无论是西湖的水,还是西湖的山;无论是晴,还是雨,在苏轼眼里都是美妙奇异的。就如他对生活的看法,顺坦也好,挫折也罢,他都很潇洒,主动乐观地面对,让他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趣”。让我们跟随老师的节拍,吟诵此诗,感受苏轼的豁达、潇洒之胸怀。 五、书写古诗,感受文化 1.观赏饮湖上初晴后雨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好诗吟之书之,不少文人墨客都用不同的字体书写此诗 我们也来书写这首诗吧!先看这两个生字 2.书写生字。(课件出示“饮”、“初”) 引导发觉: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找关键笔画:撇画的穿插。师范写。 生练写,互动点评。 3.抄写古诗。要求:书写正确、工整,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尝试默
17、写。看着这样美丽的方块字,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最工整的楷体抄写整首诗吧! 4.展示作品。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课后自己读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忆江南。2.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朦朦胧胧、安静和谐 2.读了这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洞庭湖美景图 4.洞庭湖是我国其次大淡水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漂亮的君山,周边还有许多风景,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从古至今有多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 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 唐
18、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旁边,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字正腔圆、声音嘹亮、韵味十足)正音:潭tn 、螺lu、抹mo、磨m 读准多音字抹、磨,分别组词,记在书上。 3.同桌互读(请你也像老师刚刚那样评价你的同桌)。 4.划分节奏、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三、理解古诗,美读古诗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正值被贬官,途经洞庭湖看到这漂亮的景色,全部的忧愁忽然烟消云散,是怎样的景色能让诗人忘忧呢?我们来一探原委。 1. 再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湖光、秋月、山
19、、水) 2.说说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激励学生自主解决字、词,沟通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湖光秋月两相和。 1.学生齐读,思索: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 (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圈出来:洞庭湖水澄澈透亮,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安静、和谐。 (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安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 2.相互沟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澄澈透亮,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安静、和谐。 3.学生朗读,读出安静与和谐的氛围。 (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
20、齐读,思索: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湖面的样子:一帆风顺。 (2)读出了精确的比方:把“潭面”比作“铜镜”。作者视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漫蒙,不是很清晰,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当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2.相互沟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3.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自由朗读。相互沟通读懂了什么? (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读出的景物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
21、一青螺”。 (3)运用比方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 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四)背诵古诗。 五、补充介绍有关洞庭湖的诗句。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六、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沟通。 板书设计 天门 中断 望洞庭 楚江 开 湖光 秋月 和 望天门山 青山 出 潭面 静 孤帆 来 山水 翠 酷爱 借景抒情 喜悦、赞美、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