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考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考试题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A.酶、氨基酸、抗体B.胰岛素、抗体、ADHC.雄性激素、载体、酶D.受体、雄性激素【答案】 B2. 【问题】 生物组魏老师已有八年的任教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魏老师经常与班级的各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还主动关心并积极配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说明魏老师()。A.具有课程开发意识B.具有校本研修能力C.具有课堂管理能力D.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答案】 D3. 【问题】 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
2、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答案】 D4. 【问题】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C5. 【问题】 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右手并感觉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A.“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右手食指的皮肤内C
3、.缩手反射并感觉到疼痛都是高级神经活动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答案】 C6. 【问题】 齐鲁晚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的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关于“粗缩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粗缩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答案】 A7. 【问题】 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A.B.C.D.【答案】
4、C8. 【问题】 下面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C.释放供应能量D.防御保护作用【答案】 C9. 【问题】 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遗传B.成熟C.环境D.教育【答案】 A10. 【问题】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答案】 D11. 【问题】 下列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 B12. 【问题】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
5、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b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一次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答案】 C13. 【问题】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答案】
6、C14. 【问题】 4岁的瑞瑞不小心把碗里的葡萄干撒在桌子上后,很惊奇地说:哦,我的葡萄干变多了!”这说明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段【答案】 B15. 【问题】 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不怕见生人了D.药物引起瞌睡【答案】 C16. 【问题】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答案】 A17. 【问题】 下列评价方式,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的是()。A.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B.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采用相同的评价策略C.检测学生知识
7、性目标的达成,只能运用纸笔测验D.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答案】 A18. 【问题】 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左右。A.4岁B.3岁C.5岁D.7岁【答案】 B19. 【问题】 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D20. 【问题】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的舌尖触到舌尖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保持正常水平【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8、。A.创新精神B.合作能力C.实践能力D.学习能力【答案】 AC2. 【问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B.认知失调C.态度定势D.道德认知E.社会风气【答案】 BCD3. 【问题】 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A.顿悟B.替代C.强化D.观察E.试误【答案】 A4. 【问题】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课的类型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技能课和检查课C.理论课和实践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答案】 AB5. 【问题】 对师生关系的多重理解是( )A.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B.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C.社会道德上的促进关系D上下级关系E.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答
9、案】 ABC6. 【问题】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A.兼爱B.有教无类C.学而时习之D.教学相长【答案】 BC7. 【问题】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学生主体性原则E.个别化对待原则【答案】 ABCD8. 【问题】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跟踪法B.追因法C.临床法D.产品分析法E.教育会诊法【答案】 ABCD9. 【问题】 教师备课时需要编制的计划包括()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计划C.课时计划D.学年教学进度计划E.课堂小结【答案】 ABCD10. 【问题】 记忆的存储模型把记忆加
10、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A.感觉记忆B.暂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E.永久记忆【答案】 ACD11. 【问题】 课程计划的内容包括( )A.教学科目的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答案】 ABCD12. 【问题】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答案】 ABCD13. 【问题】 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即()。A.前世俗水平B.感知运算水平C.前运算水平D.具体运算水平E.形式运算水平【答案】 BCD14. 【问题】 态度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构成成分有( )。A.认知成
11、分B.直觉成分C.情感成分D.形象成分E.行为成分【答案】 AC15. 【问题】 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主要分为()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技能目标D.教学目标E.培养目标【答案】 ABC16. 【问题】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学校课程E.广域课程【答案】 ACD17. 【问题】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教学实践能力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E.理论总结能力【答案】 BCD18. 【问题
12、】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E.自我调节【答案】 ABC19. 【问题】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A.正确的教育价值观B.科学的育人观C.正确的学生观D.现代的教学观E.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答案】 ABCD20. 【问题】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连续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定向性与顺序性【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
13、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了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
14、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
15、几分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园里)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2)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文中画线语句“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理解。【答案】(1)因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客观存在的,另一半将随着观者的性格情趣、观点态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2)对于极客观的东西,它们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情趣、性格的差异呈现出迥异的面目,其主观成分的缘由是观者的主观色彩知觉。对于文中的客观事物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种人群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主观色彩认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比如,对于生活中极客观的茶壶,实用主义者研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可以用来泡茶、解决口
16、渴问题。商人会考虑到做茶壶买卖是否会带来利益;养生家会考虑茶壶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其化学成分,用此类茶壶泡茶是否有益身体健康;艺术家则会倾注于茶壶本身,不计实用、不推求关系、条理和因果,只是直觉地感知它的形式、花样、颜色的优美。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用三种不同的感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2.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四年级写作课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内容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对邻居
17、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句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写完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材料二:某小学生的习作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打女儿,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而且天天穿西装穿皮鞋多帅啊!如果上班当了领导就好了,可以叫别人做这个做那个,那种感觉可真爽啊,如果儿子求我帮他买玩具可傲慢的说不买,他会一直求到我帮他买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当爸爸好处真多啊!我再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
18、就是可以随便买东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儿子的话什么都不可以买。咦!我想到了还可以当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行为:问题1简答题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15分)问题2简答题分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15分)问题3简答题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10分)【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增强表达的自信,并且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
19、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愿意表达自己,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2、难点: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运用得当的语言,情感表达要真实自然。分析:本次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做到情感真实自然。要重视习作前的充分酝酿,习作时的思考,习作后的再次交流等。3、评语:你的愿望真有创意,真让老师觉得出乎意料。作文中对爸爸的描述让老师看出来你对爸爸的观察还真是细心啊!列举了那么多当爸爸的好处,我都能感受到你强烈的愿望了。但是别忘了当爸爸不光威风啊,爸爸上班也是很累的
20、,照顾你也是很辛苦的。另外还要注意一下,写完后自己读一读,不要丢字落字,我再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这句话中是不是丢了一个重要的字呢?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统计了学生解题情况。【试题】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测验结果】参加测验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1: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3分)(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你认为讲评本题时,需要突出讲解的
21、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什么?(4分)【答案】(1)B。根据本题统计的答题情况,大部分同学对于水的离子积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较好,但是对于B、C、D三项考查的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存在较多的问题。(3)教师需要突出讲解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特别是有物质析出的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通过讲解本题,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比较的能力以及理解弱离子电离、水解比较微弱的知识。4. (2020年真题)材料:预备铃已响,很多同学仍三五成群在教室里说着、笑着、吃着、闹着,嘈杂无章,一片混乱,班主任毕老师气不打一处来,使劲把教材往地上一摔,大声训斥道:“孙涛,
22、你这个班长能不能管点事?当不了班长,就别当啊!”孙涛一脸委屈,一言不发。下课后,孙涛的辞职信就放在了毕老师的办公桌上,他辞职的理由是当班长影响学习,毕老师想:“这不是故意拆我的台吗?”他不由得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跑到教室,宣布罢免孙涛的班长职务。平静下来以后,毕老师意识到罢免孙涛的做法很不妥当,第二天,毕老师找孙涛进行了一次长谈。毕老师首先表达了歉意,接着给孙涛讲了,上一届班长学习和班级工作相互促进的故事。讲着讲着,毕老师发现孙涛已沉浸在故事中,便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想,为什么他能学习和班级工作双丰收?”孙涛说:“他把当班长变成学习的动力了。”毕老师点头赞成道:“只要你努力认真地,就一定能做好
23、!”孙涛答应了重新当班长。问题:以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毕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的毕老师的教育行为,一方面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又符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1)毕老师前期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材料中的毕老师因班级秩序混乱,直接当众呵斥班长,接受班长的辞职并宣布当场罢免,他的行为没有考虑尊重班长的人格、没有顾及班长的心理感受,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2)但是,毕老师后期的行为又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孙涛同学的辞职信,毕老师刚开始直接罢免的行为违背了循循善诱的要求,后期冷静后,结合上一届班长学习和班级工作相互促进的故事,对孙涛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孙涛重新当班长,促进了孙涛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表现,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3)毕老师后期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的毕老师一开始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情绪失控,简单粗暴,未做好示范,但后期在意识到自己做法不妥当之后,能积极反思自身的不足,并诚恳地向孙涛同学道歉的行为,体现了毕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25、规范,做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身的教学进步。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答案】(1)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
26、一些弊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可见,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材料中的现象已然远离这一目的。(2)教育评价的结果,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不仅能提供反馈信息,而且能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因为一般情况下,被评价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良好的评价会对成功的经验起强化作用,使被评价者加倍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会对失败的教训起消退作用,使被评价者产生不甘落后、奋发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可见,教育评价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而材料中并未体现教育评价的这一积极功能,反而突出学生的厌恶感。3)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本,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为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排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