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859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4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寓言神话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寓言神话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劫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趾,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选自列子)【乙】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日:“吾终于此乎?种日:汤系夏台,文王囚爰里,晋 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

2、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 *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汝)忘会稽之耻 耶?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 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 【注释】种:越国大夫文种。翟:通秋,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女:同“汝, 你。折节:放下架子。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年且九十()(2)达于汉阴()*(3)喟然叹日() (4)其卒王霸().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2)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2 .乙文中列举汤、文王、重耳、齐小白四个人的目的是

3、什么?3 .选出以下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意在表现其妻忠厚、软弱的性格。第1页共222页秦穆公谓伯乐日: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日: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名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 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 曰:何马也? 对日: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日:“一至 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假设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

4、忘其粗,在其内而 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假设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 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有删改)注: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担耀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牝:雌性鸟 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骊:纯黑色的马。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可告以良马/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臣有所与共担余墨薪菜者/选贤与能 C.召伯乐而谓之日/化而为鸟D.见其所见/才美不外见请用7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以下问题。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乙文中,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珍贵

5、,请分析其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就,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夺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卖蒜老叟(清)袁枚第10页共222页在雍州的南边。从这

6、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163. AD164. 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字词。A.有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大意为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 后面攻击屠户;隧:打洞;应选项错误;应选A。163 .此题考查字词含义。A.攻击;敌人;B.向前;在前面;C.神情;想要;D.同为停止。 应选Do.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有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大意为屠户突然跳起来,用 刀砍狼的头这是表达的屠户的那种勇敢,并非愤怒,所以选项错误。应选C。【点睛】译文:一个屠户黄昏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 (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

7、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 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忧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 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 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 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 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

8、柴草堆中打洞 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 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了。164 . 自夸打发气愤的样子点头. 0 (卖油翁)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回我这点本领也没有别的微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165 . C.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解析】第100页共222页166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

9、现象。(1)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 夸。(2)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3)康肃忿然日: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4)但微颔之: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167 .此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 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沥之:注入 葫芦。沥,注。之,指葫芦。自:从。(2)惟:意为只,不过。熟:熟练。尔:罢了。168 .此题考查内容分析。C.结合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是平静地评价, 没有展现轻蔑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10、 两句连续发问,盛气凌人,表现的是陈 尧咨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尔安敢轻吾射! 这句话是陈尧咨在斥责卖油翁,表现出陈的狂 妄自大、咄咄逼人,没有展现不知悔改;应选C。169 .此题考查主旨。(1)结合翁日: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句子可知, 卖油翁认为无论是陈尧咨高超的射箭本领还是自己的酌油技巧都来自于手熟,而手熟那么 是屡次练习的结果,故卖油翁讲述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熟能 生巧。(2)结合【链接材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那么十五而得其道可知,南 方的很多会潜水的人能够有高超

11、的潜水本领,是因为他们每天和水为伴,从小练习,练习多 了自然就有了高超的潜水本领。故这里讲述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点睛】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 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 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微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 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

12、)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 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微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链接材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 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第101页共222页 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 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船来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 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

13、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溺水的。所以说但凡不学 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170 . B.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171 .例如:(1)意境开阔,想象奇特想象奇特丰富,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文章开头写鲸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天空, 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境壮阔(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拉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是比喻。(3)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凭借风的力量南飞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

14、,还是有所依赖的, 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到达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4)比照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有风相吹而动, 与鲸、鹏相比,他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他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恃。 显然,他们也没有到达逍遥。(答对两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力鼓动翅膀/愤怒;B.都是离开的意思;C.跑/趋向;D.害人/ 偷东西的人;应选B。170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其,代大鹏;是,这样;已矣,罢了。171

15、.此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1)想象奇特,意境开阔。作昆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以奇异的 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展翅翱翔的画面,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 和广阔的意境。大鹏出现,神奇壮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 “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出鹏形体之大;怒 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天边的云。运用夸张,比 喻等修辞手法,显示出声势的浩大和广阔的意境。(3)借物说理。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6、可知,大如鹏,小如野马、尘埃,都需要气息的吹动,从 而说明了万物都有所凭依,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借物说理的方法。(4) 比照鲜明,道理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列举野马、尘埃等微小第102页共222页 也需要有风的吹动才能够动起来,和巨大的鹏进行比照,说明了无论是微小的物还是庞大如 鹏,都需要有所凭借,通过比照,使道理更加明确。【点睛】参考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鲸。鲸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鲸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 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

17、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 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 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 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 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172 .孰为汝多知乎. 距离寒冷173 . (1)孔子去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2)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174 . 视觉触觉.世间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也会

18、有所不知。【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的识记。作答此题时应注意易错字孰、汝、知、乎的正确书写。173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此题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的意思。(1)句意:我认为 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去:距离。(2)句意: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凉飕飕的。苍苍:寒冷。 175.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作答此题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东:向东,到 东方。游:游历,游学。辩斗:辩论,争论。其:代词,代指两小儿辩论这件事。故:原因, 缘故(2)决:判断。也:句末语气词,不译。176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的意思“太阳刚 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

19、个盘盂,说明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证明太阳刚 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意思太 阳刚出来时感觉凉飕飕的,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可知,这是从触觉的 角度来证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177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本文通过对话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 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知 的可贵精神;根据原文孔子不能决也可知,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知识渊博,但是在两第103页共222页 小儿辩日中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因此这启示我们世间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也 会有

20、所不知,孔子以“不能决来成认自己无知,这也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日初 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以及“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对待任何事物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不可只停留 在一点上,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 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 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21、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凉飕飕的,等到正 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 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178 . 无,没有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你. (1)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会崩塌坠落下来呢?(2)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意思对即可).杞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18L 杞人喜的是再也不用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了,是他忧虑消除后的轻松、放心;“晓之 者喜的是终于让杞人不再忧虑了,是为自己能帮助他人消除忧虑而喜。【解析】.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句意为:

22、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句意 为: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积气:聚积的气体;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假设: 你。178 .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 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行止,活动;奈 何,为什么;忧,担忧。(2)重点词: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17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根据重点句子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假设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

23、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可 知,杞人担忧天崩地陷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第104页共222页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 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毗杖节而到,贼不 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 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 日: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 明食少事烦

24、,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造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 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 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现之后, 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遗:赠送,馈赠。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辛毗:汉末三国时期 曹魏大臣。杖节:出使的时候手执符节。制:制约。固:坚定,坚持。戎事:战争, 军事。啖:吃。弥日:终日,整天。公琰:即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文伟:即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名臣,与

25、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1 .用7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2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亮数挑战数:*(2) 皆亲览焉亲:*(3)数日复还还: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2)是月,亮卒于军中。4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褚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 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那么默诵,夜那么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日:

26、“彼 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贼;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第105页共222页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 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注释】褚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 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戾:凶狠。5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读书不辍辍(2)既加之以刑既(3)民不堪命堪(3)去官十年去*6 .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遗褚币于途者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B.追而

27、还之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C.其党暴戾为害*D.犹为立碑颂德*C.其党暴戾为害*D.犹为立碑颂德*其乡人曰(曹刿论战)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7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8 .从选文可以看出张养浩是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 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 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 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

28、使得一神丹可以常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 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i):及。辟:征召。辞:推辞。9.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未尝离左右 左右:(2)或以语话稍多 稍: (3)尽言方养亲方:(4)必持以遗老母遗:* 10.以下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第106页共222页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用7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虽名医不迨也.把以下句

29、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2)魏公太息而许之。11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 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假设不学,那么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 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那么映星月而读,暗那么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 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 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行尸走肉耳。【注释】任末:人名,东汉学者和教育家。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 木名。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发语词,用于

30、句 子开头,引起说明或议论,无实义。12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1)负笈从师()(2)或依林木之下() (3)题其衣裳()(4)常以净衣易之()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假设不学,那么何以成?(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行尸走肉耳。16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中之指什么?这句话能否去掉,为什么?17 .读了本文,你觉得任末是个什么样的人?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 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

31、之事,种不如蠡;镇抚 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 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 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第107页共222页 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会稽:山名,勾践第一次伐吴被困在这里。种:指文种,与下文的柘稽都是越 国大夫。成:讲和,和解。质:人质。罢:通疲。18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1)越王勾践反国反:(2)为质

32、于吴为:19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苦身焦思乃重修岳阳楼 B.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已而夕阳在山 C.吴告急于王负者歌于途 D.惧天下闻之或异二者之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20 .通读全文,概括越王勾践能够复仇吴国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南阳张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知其贤而荐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 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帝曰:“吏不当假设是邪! 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

33、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 上日:“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 “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 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今陛下以 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 不可以审也。帝曰:“善! ”乃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 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 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帝免冠,谢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 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

34、之,至中郎将。*一一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节。【注释】上:汉文帝。啬夫:管理虎圈的小吏。终侯周勃:周勃,西汉开国功臣,第108页共222页绛侯是其封号。利口捷给:口齿伶俐。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尉左右视,尽不能对(2)上就车(3)帝由是奇释之 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袁盎知其贤而荐之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B.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C.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徐行,问释之秦之敝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释之久之前,曰

35、: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2)薄太后乃使使承诏救太子、梁王,然后得入。2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张释之是南阳人,他担任骑郎十年未得升迁,曾打算辞官返归故里。袁盎知道张释之是 个贤能的人,就向文帝推荐他,任命他为谒者仆射。B.张释之跟随汉文帝来到虎圈,文帝因啬夫对自己的问话对答如流欲破格提升其为上林令, 但张释之竭力规劝文帝,使之收回成命。C.上林观虎结束后,文帝登上车返回皇宫,令张释之为陪同乘车。一路上缓缓而行,文 帝询问秦朝政治的弊端,张释之都以实言相告。D.太子和梁王乘车在司马门不下车,被张释之追上制止,并对二人进行弹劾。汉文帝向张 释之赔礼抱歉

36、后,薄太后才下诏赦免了他们两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 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 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 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 那么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 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

37、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 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第109页共222页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 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 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 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日:“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 度史基丕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 肯告人姓氏。注释堵:墙。睨:

38、斜着眼睛看。揶揄:出言嘲笑、挖苦。纵:放开。44.以下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老人白缚于树*但见杨双膝跪地.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4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46 .【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乙】文给你启示是 o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鲤。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39、:化而为鸟,其名为鹤。朋鸟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鹤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第11页共222页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 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 *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那么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

40、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 奈何? ”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恨 恨,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先生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假设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 态,人争传写之。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 生,可暂离耶? ”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有删改)(注释R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时 文:明清时指八股文。恨恨(Hang):

41、悲伤。橐(tu6):盛物体的袋子。26.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素不习治生 治:治理B.而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 C.当俟异日耳俟:等待D.吾胸中自有笔不烦是也烦:担忧 27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28 .吴敬梓的流风余韵表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孙器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 人多厌慢之,而暮见之,欣所逾甚,寒那么与同衾,食那么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 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蕃见而

42、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节选自晋书,孙辱传)【注释】孙唇(guT):人名。赡:供给,供养。刈:割(草或谷类)。29 .用7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3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那么与同衾,食那么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31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孙唇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语段;回答以下问题。杨氏者,符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第110页共222页 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假设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 那么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那么使人不安。”终不肯受

43、。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 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 是? ”用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那么大哭,言:“尔欲杀我也!” 由是符家内外皆号为痴姨。【注】符承祖:人名。姊:姐姐,指符承祖的母亲。恨:埋怨。异(yU):抬。3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姊每遗其衣服 以光先帝遗德 B.强与之选贤与能 C.乃启其母曰乃记之而去 D.而使姨如是得一人之使 33 .以下句中的为字,与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中的为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子为动B.中轩敞者为舱 C.可以为师矣 D.不必为己 34 .

4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那么使人不安。35 .翻译句子。母具以语之。36 .杨氏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 *不中,日:“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 *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 为小苏。【注释】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嘉佑:宋仁宗年号。3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少不喜学

4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父子名动京师/所以动心忍性 C.与二子轼、辙至京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盖洵为老苏/盖竹柏影也 38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第111页共222页39 .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司马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注释】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指:同旨,主要的意思。至:甚至。4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自是手不释书(2)群儿戏

46、于庭*(3)众皆弃去*(4)光持石击瓮破之.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41 .本文写了司马光童年时代的两件趣事,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42 .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蒋母教子铃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 铃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 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那么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 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 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铃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佐忠雅堂集)【注释】镂:作者蒋世桂的自称,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 的父亲。扑: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