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工程设计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海绵城市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 .本工程为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一一 (K0+000K0+900段)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图设计。2 .排水现状及新建分析现状:本道路为改造道路,位于锦江区,本次设计起点接府河永安大桥,终点接金石路。雨 水:现状道路南侧有一根2100x2300方涵,道路北侧有一根d5OOd8OO雨水管,分段接入 南侧箱涵;污水:现状道路北侧有一根d600dl200污水管,接入三色路现状(12400污水 主管。新建排水系统:本工程排水工程为雨、污分流制。具体设计详见排水施工图设计。I)污水方案(K0+000K0+900段)现状污水管道d600(11
2、200满足周边区域污水排放需求,本次 改造不新增污水管。2)雨水方案(K0+000K0+900段)现状雨水规模不满足P=5年由现期排水需求,废除现状北侧 雨水管,在北侧新增1根d2000雨水管。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I7):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6年版):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7)工程建设标准强
3、制性条文(城镇建设局部)(2013年版);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10)成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II)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 6 号);12)成都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试行)(成都市 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8)13)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7.05)14)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I/T084-20I7.15)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 限公司,2021年7月
4、;16)其他相关道路设计资料。三、总体要求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5) 的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 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推进海绵型道路与 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 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 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新建市政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 改扩建市政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0%。”综上,确定锦江大道提
5、升改造工程海绵措施为:采用完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 年径流总量控制,根据本工程的建设条件,设计目标定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0%。1)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海绵措施方案对于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中的集中绿地,根据现场情况及景观效果采用生物滞留带 (具体点位及平面位置以景观专业图纸为准),并对生物滞留带结构层进行换填改造,构 成分散在城市中的小“海绵体”,在降雨时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共设置11处下凹点,当降 雨量超过下凹绿地的承接能力时,排水系统工作(下凹绿地内溢流口产生溢流、雨水口内 超量径流就近排入雨水管)。平面位置及结构详见景观微地形图;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应满 足蓄水要求,详见各段横剖图。
6、绿地滞蓄系统的容积(平面位置及形状、下凹深度)根据 现场情况、景观要求确定,雨水花园设溢流口,排水管就近接入水系或雨水支井。绿化带内生物滞留带做法详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四、效果评估木工程为新建工程,根据工程实施条件、景观效果确定植草沟深度以及局部集中绿地 的下凹式绿地的位置、形状及深度。通过反算的方法确定实施范围可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10Hi|)F其中:V设计调蓄容积,m; H设计降雨量,mm: 力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根据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设计标准透水铺装局部取值0.30,绿化带取值0.15,道路取0.85);F汇水面积,hm2o表1年径流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关系年径流总量
7、控制率85%80%75%70%65%60%降雨量(mm)40.732.726.121.217.414.4(1)绿化带径流控制效果评估(以控制面积最大的S2分区(面积为1238 mD 为例进行计算和验证):有效调蓄容积V有效S下凹绿地=22m?:V有效=下凹面积x下凹深度+下凹面积x透水结构深度x透水结构平均孔隙率 =34nrx0.2+34nrx0.7x40%=l 1.42m3汇水面枳F 透水件路M=O.O32hm2F 埠地=0.011 hm2 F 道路=0.081 h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反算:V(F 4*rmuix中造木性将川+F6绿hi+F诺旃x巾4路)x|OxH=(0.032x0.30+0
8、.011 x0.1) xlOxH=0.7 IxHH 有效=V 有效/0.71 = 10.56/0.66= 16.1mm6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4.4mm,故该示范段可达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60%。五、生物滞留带5.1 原理道路雨水经过开豁口路缘石流入生物滞留带,流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过滤后汇入 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 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雨水系统盲管种植土、过 滤层、砾石层路面雨水豁口 - 卵石区溢流雨水口 道路坡度2%且7%采时,为保证生物滞留带充分发挥对雨水的过滤、储存等作用,采
9、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招带;道路坡度27%时,坡度大,雨水流速快,雨水基本顺道路坡向 流向下游,生物滞留带收水功能较小,故本次设计仅考虑在道路坡度 7%时按照生物滞留 带的尺寸及植物配置进行绿化带的布置,保证景观的整体性。图阶梯状生物滞留带示意图5.3 竖向布置生物滞留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1为了满足濯木生长需求,种植上厚度取5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0cm;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一砾石层厚度,取20cm:图道路雨水系统收集示意图5.2纵断面设计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20cm。当道路坡度W2%时,生物滞留带纵坡同道路坡度:当H5一道路或人行道地面标高(
10、以低点为准)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图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5.4 溢流口流量校核溢流口为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无底坎宽顶堰,其总溢流量Q可按垠流公式计算。Q=noc m b(2g) 12Ho3 2式中:n一过水孔孔数:Oc一侧收缩系数:m流量系数;b-每孔净宽,m;g一重力加速度,取9.8m/s2:Ho一包含行进流速的堰前水头,m:H()=H+v2/ (2g)式中:H一堰前水头,取0.1m;v一行进流速,取0.5m/s;本次设计中,溢流口为方形溢流口其中,n为34孔,侧收缩系数。c (由于宽顶堰进 水口边缘为直角,杳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第106页表230)值0.925,流量系数m (
11、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第106页表225)为0.335,每孔净宽b为水03m,因 此,其理论最大溢流量为52.98L/S。过流折算系数取0.5,那么方形溢流井设计溢流量为26.49 L/so本次设计中,取最大收水范围的S2分区进行核算。S2分区中,总面积为1236 of,透 水铺装面积为323.13 ml径流系数取0.3;绿地面积为107.30 nV,径流系数取0.15;车行 道硬地面积为805.57 ml径流系数取0.85。S2分区综合径流系数为0.66。其5年 遇的 设计流量为21.92 L/so方形溢流井满足设计要求。5.5 雨水豁口流量校核路缘石雨水开孔为立孔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
12、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 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Qw=K385Bai-hR2 (us)式中:B一一雨水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52:h雨水豁口高度。本次设计路缘石豁口 BXH=0.5X0.0.5m,经计算雨水豁口过流能力为4.95L/S,本次 设计每隔1m布置一处雨水豁口,单个生物滞留带共有7个雨水豁口,其收水能力为34.65 L/so按控制面积最大的S2分区进行校核,单侧汇水面积在重现期5年下的设计流量为 23.3L/S,故雨水豁口的布置满足过流要求。5.6 生物滞留带缓排能力校核绿地植物的耐淹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渗透设施
13、容积深度确 定以后,需要用绿地的淹水时间进行校核。绿地淹水时间与持水深度、土壤渗透系数有关, 校核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即空池标准水深(渗透设施蓄水高度到达挡水堰的高度) 时,雨水全部下渗所需的时间。t = 卜236000式中:to一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h;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0cm;Ko一滞留带介质层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10-6m/s:生物滞留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lo=5.5h,既能够起到一定缓排作用,也能保证蓄水时 间过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5.7 其他附属设施1、植被及种植土植被及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2400mm,灌木2500mm, 乔木21000
14、mm, 土壤透水性能力不宜小于10-6m/s时,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 细砂;种植土一般为85%88%粗砂,8%12%细砂和15%左右腐殖土,为保证渗透系数 要求可调整比例进行改良。2、砂滤层砂滤层厚度为100mm,采用中粗砂。3、砾石层砾石层厚度为200mm,直径为20-30mmo4、透水盲管及土工布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200g/m2o选用 的塑料管的直径为dnlOO,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透水盲管的开孔率宜为1%3%,孔 径宜为15mm。5、防渗膜防渗膜布置原理: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并交界处 均应采用防
15、渗措施,于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以下原那么敷设:W6米的填方段 道路半包:6米的高填方道路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防渗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28.0KN/m, CBR顶破强力 21.4KN,耐净静水压0.4Mpa。防渗膜采用HDPE膜层。防渗膜施工参照生活垃圾卫生 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II3-2007)。6、路缘石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而应平整无错开, 不得阻水。7、溢流雨水口每个生物滞留设施布置一处方型溢流口,溢流口按高于滞留带底200mm设计,根据 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铸铁溢流
16、口为成品,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 CJ/T30I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支管就 近接入雨水检查井。方型溢流口最大过流量分别为26.5L/S,方型溢流口井体参考16s518中第31页单算雨 水口做法,圆形溢流口井体参考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做法,流口做法参考方型溢流雨水口 大样图。六、管材及基础1 .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其中管径W1200采用承插管,管径1200采用企口管。雨 水进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2 .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H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 混凝土满包基础。3 .管顶覆土
17、 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 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I6第II页。管顶覆土 时采用II 级管,管顶覆土 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4 .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360度混凝土 满包基础作法见所附院标图,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柔 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180度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 七套环柔性接口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3537页。5 .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 接口管道
18、不小于O.IMPa(刚性接口管道和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假设地基为膨胀土,采 用换填砂砾石加强:8 .现场施工开挖情况与地勘不符合时,由设计人员会同各方进行现场处理。9 .基础特别处理说明:(1)软基深度W3.0m管道基础为淤泥、鱼塘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如道 路路基已做换填处理,管道基础不再另行处理:管道基础为朵填土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管道基础为湿岩层时,超挖10cm后用中粗砂找平。管道基础为软塑粘土,且其承载力建议值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可采用砂卵石 换填,换填深度为管底以下1m。(2)软基深度3.0m:结合地质情况采用其他
19、特殊方式处理。10 .其余未尽表述,详见排水工程施工图。七、沟槽开挖及回填、构筑物、抗震设计及危大工程具体内容详见排水专业图纸。八、维护与管理生物滞留沟中植物定植后,为了保证其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 建植后的养护措施:(1)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防止土壤板结而导致 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方 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2)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卵石放在沉砂井周 边,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3)最初几周每隔I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
20、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 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1)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2)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3)进水口、溢流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 施:(4)进水口、溢流Q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5)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缺乏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6)边坡出现坍塌时,应进行加固;(7)由于坡度导致调蓄空间调蓄能力缺乏时,应增设挡水堰或抬高挡水堰、溢流口 高程;(8)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9)出水水质不符合设计要
21、求时应换填填料。九、施工考前须知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 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3、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 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4、检直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 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 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支路接入。管材及基础接口形式与相
22、应干线相同。5、施匚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匚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 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工程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 进场施工。6、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测量控制点,根据要求均采用国家IH级控制点,并且需要与道 路施工控制点一致。根据测量规范引出的控制点,其高程控制点必须满足设计坡度的精 度要求,控制点建立后,建议用多点高等级控制点进行复测。本设计要求各管段连接时, 必须用同一测量控制点。施工前应对排水的进出口处的高程进行校核,杜绝水排不出去的 事故发生。7、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平安,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
23、。8、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工程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 序施工。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9、施工前应核实地下(地上)管线并准确落实拟建管网位置及标高,做好既有管线 的保护工作。10、施工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土体的稳定,并量测监控,随时注意可能危及施工平安和 周围建筑平安的情况,预先制定应急措施,开挖后要及时施工,防止基坑暴露太久或受雨 水浸泡软化基础。II、基坑应分层并从低处开始逐层【可填并压实。基坑边坡与主体结构之间狭窄之处应 采用人工回填。地卜管线处应从两侧用细土均匀回填。特殊部位处理后再用机械进行大面 积回填。回填过程中,按规定进行
24、密实度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上层土。12、施工时设置临时封闭施工现场的网墙,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外人进入施工场地 发生平安隐患,尤其注意夜间的防护措施。废水、废渣不得任意排放,严禁环境污染。严 禁乱接施工用水及用电管线。13、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平安。沟槽开挖边坡最陡 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施工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14、本工程排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 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假设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 位。15、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路灯手孔外壁防水做法参照西南 11J201柔性防水做法,按照川级防水考虑。16、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采用塑料检查井或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 防渗做法参照路灯手孔防水处理。17、植物的配置、种植土结构层及相关设计参照绿化局部图纸。18、其他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现行的相关规范执行,在施工时共同协商解决。19、路基边坡雨水边沟做法及工程量详见道路专业图纸。十、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生物滞留带m22452溢流井个123透水盲管m135d 10()pvc4(1300雨水管m90钢筋混凝土5d400雨水管in18钢筋混凝土6景石项17挖方量m37208填方量m36509开豁口路缘石个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