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 神,为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对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高素 质、重应用、强能力,更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树理想、讲诚 信、强意志,打造青年学生的精神骨骼,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公民 意识和社会责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 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知 识和能力并重,注重个性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教学方法与教 学评价体系。着力加强学生的
2、科学思维与学习方法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能力;着力加强学生课外实践与研究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品格教育,培养学 生理性认识现实问题与道德问题的能力。二、人才培养目标以创立国内知名大学为目标,坚持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 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京津冀协同开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开展重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作为综合改的突破口,重点加强四点建设:(1)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以升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 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一批大学生校外 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
3、是专业课程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元 素,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 育资源。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 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 修课,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学校支持每专业制定专业导论讲义。三 是建设创新创业优质资源课程,如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 程。(3)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广度。一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成果质量和培养实效。二是丰富创新创业 活动,积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三 是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 坛,开展创
4、新创业实践。(4)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一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 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二是设立创新 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工程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 秀创新创业的学生。三是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 学习。7 .精心打造五维课堂以第一课堂为基础,注重学生全面开展,打造五维课堂,提升培养质量:(1)第一课堂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强化启发式 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生师互动性。(2)第二课堂强化课外活动素质拓展实效。增加学生第二课堂参与 面,第二课堂内容扩充到六类十二项内容,增加了创新创业类、人文 艺术类、
5、社会实践类等方面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 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科研优势,提升创新创业工程、竞赛等课 外科技活动水平。增加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业性学生 社团。(3)第三课堂提升实践教学平台育人水平。实现实验实习等实践环 节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第四课堂深化网络教学平台育人效果。推动MOOC、微课和混 合式课程建设,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 质平台,实现课堂翻转。(5)第五课堂搭建海外学习平台开阔视野。开展交换学习等系列项 目,为学生创造国外学习机会,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8 .改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改的顺利实施,教学管
6、理制度实施七项改:(1)试行等级制考核成绩记载。与国际接轨,淡化成绩,注重学生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试行成绩等级制。选修课程采用十级制考核评价,取代现有百分制学业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要求侧重 考量能力、素质等主观性因素的课程,采用十级制考核评价。(2)学分替代。学生创新成果可以抵认相关课程学分;学生创新创 业计划工程可以替代毕业论文(设计)。(3)课程免修。对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放宽课程免修条 件,允许学生自修相关课程。(4)休学创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允许其休学创业并适当放宽修业 年限。(5)缓考申请。对于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需要,可以给予课程缓考。(6)创新素质学分。拓展学生素质
7、,实施创新素质学分管理。学生 在校期间,要求完成6个创新素质学分。(7)增加选修课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学分要求由10学分增加到15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要求由6学分增加到15学分。五、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学时、学分要求1 .总体要求四年制理论总学时不超过2300学时(包括实验、上机等学时,不 包括实践学时),周学时平均20-25学时/周,五年制总学时控制在 2700学时左右。四年制本科学分不超过190学分,五年制本科学分不超过270学分。2 .学时学分对应关系(1)理论课、实验课教学:16学时1学分;(2)体育课教学:36学时2学分;(3)集中实践环节: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8、 按周安排的教学环节,1周1.5学分;(4)军事教育课(军事理论集中训练):3学分;(5)创新素质学分:6学分,不计入总学分。(二)课程设置.整体框架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的培养要求,构建平台模块的 人才培养体系。三个平台指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 教育平台;两个模块指实践教学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各专业 需按照该体系设置课程,局部具体学分可在要求范围内自行确定。1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其中必修43- 46学分,要求所有专业必修。必修课程目的是为专业培养提供必要的 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为今
9、后的学习和开展奠定基础。选修课程旨在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 视野,提升综合素质。(1)通识必修课。通识必修课程在控制学时的基础上,应更新教学 内容、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 维、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全校通识必修课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国文、军事理论与 创业基础,改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尝试采用体验式、案例式等提升 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增加思政类课程课内实践环节的学时,改教学模式,更新教学 内容,真正做到思想教育入心入脑。更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压缩。ffice办公系统的课 上教学,改为专题选修课程;同时增加计算机前沿信息的引入,扩大 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
10、兴趣。增加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开设专业范围,开设810门语言课程, 由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大学国文注重学生写作能力、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及必要的 语言文字教育。压缩大学英语必修学时,围绕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培养开设 系列选修课程。(2)通识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从内容和形式上实施改,增加课 程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水平。从内容上分素质拓展与技能提升两层面。素质拓展课程增加课 程类别到十一类:哲学历史类、语言文化类、经济管理类、法律法规 类、自然环境类、信息技术类、体育艺术类、医学保健类、创新创业 类、交流沟通类、品德修养类。增加技能提升课程,主要包括语言 类、计算机类、数学类、实
11、验类四大类。具体课程包括英语口语、各 类考试辅导等;计算机相关软件使用技巧等;数学各种考试辅导等。从形式上分为网络资源课程、网络资源与课堂面授相结合与课 堂讲授三个层次。其中学校开设的课堂讲授层次及网络资源与课堂面 授相结合层次的素质拓展类课程原那么上全部为16学时,1学分。网络 资源课程为12学分,技能提升课程原那么上13学分。从开课要求上,学院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专长,从兴趣与需 求的角度,积极鼓励多开高水平选修课。2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1)课程分类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中设置学科基础必修课及选修课,学科基础选 修课程可以依据学科特点和需求设置,学生毕业前应到达专业设定的 最低学分标准。(
12、2)改实施原那么学科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分类教学,要紧密围绕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要求,科学合理定位。按照不同专业需求,整合课程内容,以解决学 科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衔接不紧密,知识体系存在重复与漏洞等问 题。适当压缩学时,改教学模式,降低班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开课单位应与相关学院加强沟通,在充分了解各专业意见的基础 上,遵照本意见中提出的各项原那么,对现有课程的类别、内容、学时 进行认真梳理,提出开课计划。专业可按照要求和需要进行选择。3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1)专业必修模块注重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梳理,内
13、容包括三局部:一是每个专业依据专业培养要求,精心打造68门专业核心骨干 课程,保障专业体系的知识的完整性。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 确保学生学实学透。二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内容,改教学模 式,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三是更新课程内容,紧跟科技前沿,注重科研教学的融合及协同 育人作用。(2)专业选修模块以专业培养为载体,增加选修课程知识覆盖面和 深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素质。4 .实践教学模块本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2016版方案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 的20%、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30%。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体类课程、
14、实习见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 论文(设计)、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各专业要严格按此项标准 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 工程设计,切实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 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接轨的教 学模式。5 .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设置的创新素质学分较上一版培养方案有明 显变化,主要表达在两方面:一是内容涵盖更广泛,包含科研创新训练类、创业训练类、人 文、体育素质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类、会议报告讲座类和专业认证 考试类等六类十二项内容。学生
15、毕业要求必须完成6学分。二是组织落实更有保障,学校成功开发创新素质学分管理系统, 系统具备上报、统计、查询、分析等功能。大需求为动力,以学校整体提升为契机,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充分发 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 魄、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视野宽广、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三、培养方案修订基本原那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321原那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即更新培养理念、改培养模式和优化课程设置三个层面,2即理论教 学方法改和实践教学方法改两个支撑点,1即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 创新创业能力为落脚点。1 .
16、重视品德养成,注重全面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将 品德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计划的各个环节。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 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 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着力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把思想 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健康人格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 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和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 索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改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依据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学
17、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在参照教育部颁 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专业基本要求和各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 规格和要求。打造符合专业特点,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 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 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途径、教学评价体制、 教学环境、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实施一体化、系统性设计与改。本次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对于有条件的 专业,可适当增加科学理论层次课程的开设,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 新研究能力培养。3 .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正确认识和处理通识教育
18、和专业教育、人文教育 和科学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教师引导 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综合改。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实现课上课 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互补,控制学时学分,各学期课程分配 均衡。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加强通识基础课 程,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 能力的有机贯通,实现课程组织方式从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的转 变。4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自主学习改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实现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探索课上课下相融合,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开设小班研讨 课,运用探究式、案例
19、式、问题式等教学方式,借助慕课、翻转课堂 等现代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认识评价的本质是教育,改 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方式,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强化自主学习。遵循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理念,压缩讲授学 时,重在把方法教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空间,加强学生 课下学习的设计和管理。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注重科学思维与科 学方法的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必要思想和方法保障。5 .改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质量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加课程设计、模拟训练和创 新性实
20、验学时。在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创新创业工程、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各专业加强与企业合 作,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讲座研讨、实践教 学、工程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统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改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层 次、多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新梳理实习内容和要求,完善实验、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教学大 纲,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协调开展,提升实践教 学质量。6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
21、创新能力与 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展以科研工程训练、学科竞赛为主的课 外科技活动;加大社会实践开展比重,提升质量;拓展人文、美育、 艺术、体育等全方面的素质训练;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有计划、有 组织地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将创 新与素质教育培养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素质学分。四、改内容遵循培养方案修订基本原那么,深化人才培养内涵,从培养理念、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多维课堂、 管理制度八个方面实施改: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从教育的育人本质着手,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五个注 重:(1)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开展。(2)
22、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注重学生品德养成教育。(4)注重培养学生开阔视野。(5)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2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造就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六个培养模式:(1)卓越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造就适应 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医学人才和法律人才。(2)拔尖创新模式。深入开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强化创新能力培 养,专业综合改试点专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用专业特色精英培养模 式。(3)中外合作模式。推进教育国际化,完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培 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4)订单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外实习
23、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 践教学条件,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 才,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5)CDI0培养模式。采用工程、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贯穿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全过程的CDIO工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亲身体验高级设计过程,使得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6)学分互认模式。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选派学生外出学习, 成认学习学分。一是与国外高校扩大交流,实现学分互认;二是与国 内高水平大学加强交流,实现学分互认;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 的实践锻炼可替代局部课程学分。3 .实施课程提升计划为打造优质课程,提升教学效果,实施六项改:(1)控制学
24、时。总体控制学时学分,增加学生学习训练学时比重,给自主学习留出必要的时间。周学时平均20-25学时/周。(2)更新内容。注重科教结合协同育人,重新修订课程大纲。根据 经济社会开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 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3)整合内容。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压缩专业课程门数,精心打造 68门专业核心骨干课程。防止内容重复、松散、遗漏,保证专业知识 体系完整性和连贯性。为了确保课程学习效果,每门专业核心骨干课 程不少于2. 5学分。(4)分类教学。学科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需 求,整合课程内容。同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 不同教学
25、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紧密围绕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 求,解决学科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5)通识1 lo将大学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思政类课程等通 识必修课程的教学形式分为基础加提升两局部,即通识1 1模式。基 础局部从内容角度保证够用,为必修课;提升局部是基于兴趣和需求 为导向的课程,实现对基础局部的夯实和扩展,一般为选修课。实现 知识,素质与能力并重。(6)优化选修。提升通识选修课程深度广度。广度上由目前的六大 类增加到十一大类。深度表现为一是增加技能提升课程,二是引入国 内外优秀视频资源,三是加大选修课学分要求比重。实现开阔学生视 野,促进全面开展的目标。4 .力推
26、教学方法改依托教师教学开展中心和课程中心,打造优质课堂,推行六个转变:(1)开展研究性教学。以课程中心为载体,改教学方法,打造特色 课程。研究实施情景式、工程式、体验式、PBL、CBL和大班上课、小 班讨论等符合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 选择34门特色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实施课堂教学 综合改,课堂教学模式从由抽象到抽象向着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改变。选取有条件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试点改。(3)提高学习参与度。精心设计课程教案,切实发挥教学过程中的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4)增加小班上课比例
27、。减小课程班容量,核心骨干课实施小班上 课,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提升课堂感染力,提高学习效果。(5)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依托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加强网络互动、 辅导答疑等环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 学习提供平台空间。(6)实施考试综合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从考试 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时长等方面进行综合改。大学英语、思政课等 公共课程和专业综合改试点专业(每专业选择3门课程)进行考试改 试点。5 .提升实践培养效果从内容和模式改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实行六项改:(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增加实践环节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 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
28、0%、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30%。(2)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工作在原始基 础上提前一学期开始,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更好地进入到导师的科研项 目中,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同时,为加强学 生综合能力,在综合改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实施专业综合考核加毕业 设计(论文)的1 1综合训练模式。(3)增加创新性实验比例。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更新实验内容,增 加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等创新性实验比例。增加实验工程数量, 为学生提供自选实验工程。(4)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实验教学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提供 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发挥我校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 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优势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设实践项 目,丰富、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环节,解决学生现场动手难的 问题,提高实践效果。(5)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建立实验室开放评价激励制度,通过实 验室信息化管理,实现实验室及实验工程预约,加大实验室开放和共 享。(6)严抓实习三段管理。修订实习教学大纲,校内外紧密结合,严 抓校内培训、基地实习、实习考核的三个阶段管理。通过校内模拟、 实训及相关视频资源的建设,强化校内前期培训。6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