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2797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前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

2、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 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 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 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 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 造。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表达。观物 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表达

3、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 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 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 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表达了尚 象的精神。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 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 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 月月在写”不愿意走后门等。他人的评价方面:他人的评价

4、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他的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 的写作前景很看好。如“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 的肯定。作者方面:作者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作者对他充满了肯定赞许,作者想借“一 位作家”为题来启发读者思考;真正的作家应该像主人公一样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品质,而作 品的发表反而是顺其自然的事。【解析】【7题详解】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此题“以下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5、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是错误的。仔细阅读作品,可知结尾 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说明身边的人对他的写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不理解, 觉得他在自讨苦吃。应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必 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在理解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妻子说 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必须结合后面“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 蛋,精神上的大富翁”来理解,所以妻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主人公的一种埋怨和怜惜。然 后在结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回答,比方住

6、房仄陋、衣食简单,但是爱看书、爱写作,说明 物质上不丰富,但他却很容易满足。他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所以很多费 时费事额家务事不干,星期天也不出去。他的作品写好了念给妻子听,妻子说“不好”,他 便沉默,假设说“好”,他又满脸得意,他的反响很是孩子气。可据上述分析作答。【9题详解】此题考查体会标题的作用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 时可从线索、内容的表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内容分析标 题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找出理由作答。题干为“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 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首先说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7、。如认为不合理,可 以从他从未发表作品,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所以不能称其为作家;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来讲,他的生活圈狭窄,并且他的写作行得不到生活中接触的人的理解,所以不能称其为真 正的作家。认为合理的话,可以从主人公本身的素质来看,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 现美,他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并且热爱写作,从不投机取巧,具备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 好素质和品质。他虽然还没有发表文章,但是懂行的人和他的妻子对他的写作前景比拟看好。 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位作家”来引起读者思考其中肯定赞许的意思和提醒的 意味,所以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含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

8、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 小亏,那么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 “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 矣,不久当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 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 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 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

9、功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 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 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 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 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 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 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

10、群下,将士亦以 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上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

11、土为戟 施楼船/上仰割其索/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种恩典。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 长城,昭达屡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

12、,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 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范 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D.昭达刚柔相济,治军有方。昭达对将士要求严苛,行军征战,必昼夜兼程;但每有功勋, 必推给将帅;军中宴饮,必盛设杂耍音乐,与将士同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时遇相者谓日:“卿容貌甚善,须小亏,那么当富贵。”(2)昭达对日:“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答案】10. C 11. B 12. A13. (1)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

13、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 (2)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方法报答。”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明句式,助断句修辞句,找特点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 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 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此题中,画线句可译为“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 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 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

14、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周”,主语“周朝军队”;谓语动词“筑”,修筑;”于峡口 南岸”,介词结构做状语;“垒”,堡垒,作宾语,可见这是一个主谓宾中心语完整的句子, 所以“垒”后应该断开,“名安蜀城”,“名”,命名,叫;“安蜀城”,做“名”的宾语, 可见承前省略主语“垒”,该句有了动宾局部,是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名”前要停顿,“城”后要停顿,排除AB。“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这里主语为“昭达”,“命”为使令性的词, 其后接“军士”,既做“命”的宾语,又是后边“为” “施” “割”三个承接性动词的主语, 这叫兼语短语做谓语,是一种固定句式;“

15、施”后省略了介词“于”,翻译为“在”,与后 面的“上”形成固定搭配,翻译为“放置在楼穿上”,所以应该在“上”后停顿;“仰割其 索”,“仰”做“割”的状语。据此排除D项。应选Co【11题详解】此题考查记忆、理解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移文也称为移书或檄文”说法不正确。移文是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 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移文

16、与檄文虽有联系,亦有区别。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 面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应选B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拟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 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 二耍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 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

17、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 为主导致误判。A项,“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的是“台 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之后才有“文帝为吴兴太守” 一事,可见 昭达与文帝结下君臣情分是在文帝担任吴兴太守之前。应选A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方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 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方活用,通假,特殊句

18、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存、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 一致的词语那么“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存”;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此题要重点翻译到:“善”,完美;“须”,应当;“亏”,损伤;“犬马”,像犬马一样; “节”,忠诚节操;“用”,功用;“自余”,除此之外;“无以”,没有方法;“奉偿”,报答。【点睛】对于不同的题目那么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

19、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 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那么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 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 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 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1

20、)第一类的解题方法一一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 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认,是赞 赏还是批评等问题。(2)第二类解题方法一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 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抗。参考译文: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小时候遇到 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

21、贵。”梁朝大同年间,章 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 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 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台城陷落, 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 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被授为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 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超过同类人中对等的人。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 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土兵,以防范杜龛。文帝频繁派遣章昭达前往京口接受策略规划。

22、 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当时留异拥兵盘踞东阳,武帝感到担忧,于是任命章昭达为长 山令,把守在留异的腹地。天嘉四年,章昭达因为战功被授予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 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 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上,文帝回头看着章昭达说:“你还记得不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 现梦中之事呢? ”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 没有方法报答。”不久离开京城,担任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后,改封章昭达为邵陵郡 公,华皎之造反,颁发文书并且谎称是章昭达所写,又频繁地派来使者招降章昭达,章昭达 把他派来的使者全部

23、抓起来送到京城。太建二年,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 泥水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燃烧敌军的战 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 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 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 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章昭达天性严格而尽心,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 然而他所攻克的,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厨房餐饮食用,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土 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

24、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 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 附祀于文帝庙堂。(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中酒:喝醉了酒。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起句“十月边头风色恶”,点明了官军戍边的时间、地点与环境,语言简洁,紧扣题旨。 B.诗歌第三句不仅问而不答,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且巧妙地将笔触引向对“热官”的描写。 C.五、六句

25、描写京城中的高官日上三竿还在府中高卧未起,并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 D.整首诗歌含蓄蕴藉,对人物的境遇不作过多的评论,却在客观描绘中寄寓着强烈的感情。 15.这首诗题为苦寒行,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官军的“苦寒”的。【答案】14. C 15.环境烘托:作者描写十月的边疆,风沙漫天,气候恶劣,烘托出官 军生活环境的苦寒。反衬(比照):长安城中的“热官”官位高气焰盛,与军上的戍边凄冷 情状形成比照,突出将上苦寒境遇;“热官们”高卧不起,纸醉金迷,而将士们衣裘溥,冷 难睡,用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成卒之“苦寒”。正面描写(白描):通 过对官军的衣着和动作行为的描写,直按表现军

26、士的“苦寒”。(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苦 寒将士形象)【解析】【14题详解】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此题中,c项,“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错,“朱门口高未启关”的意思是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仍 然牢牢关闭着。应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

27、就 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 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题干中“如何表现”考查的是表达技巧。诗前四句写边疆的 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薄弱。以环境的苦寒衬托军士的“苦 寒”。“官军身上衣裘薄” “夜长甲冷睡难着”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直按表现军士的“苦 寒”。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那么 构成了更为鲜明的

28、对照。【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 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比照;(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离骚中屈原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29、是“,(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用“, ”两句描述现在 的学生饮食和衣着的优越,用以和自己曾经的艰苫形成鲜明的比照。(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用“, ”两句具体描绘 麦农刈麦时的艰辛。【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2).固前圣之所厚(3).县官日有縻稍之供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5).足蒸暑士气 (6).背灼炎天光【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 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表达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 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

30、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 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伏、固、縻稍、裘葛、暑、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 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 “阳”之分, 彼此相“和”才能。“合”那么“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 然“和谐”共处,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31、)o 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 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 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开展变化 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之道。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生不息A.生生不息如出一辙必须周而复始B.绵绵不绝如出一辙必需循环往复C.生生不息异曲同工必

32、需周而复始D绵绵不绝异曲同工必须循环往复.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B.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C.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D.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B.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D.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答案】17.

33、A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 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此处用来修饰“世间 万物”,用“生生不息”恰当。第二处,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 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 此处是说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本质相同,应用“如出一辙”。第三处,必须:副词,一定得要。必需:动词,一定得有。此处在“符

34、合”这个动词前要用 副词来修饰,因此选“必须”。第四处,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含重新开始的意味。循环往复:强调重复出现或者 进行。此处用来形容世间万物开展变化的规律,不能是重复的,因此用“周而复始”恰当。应选Ao【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此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 中。此题语段陈述的话题是“中国传统造物活动”,而括号后面有文字“然后能工巧匠加以 制作才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可

35、推知括号内的句子要以“造物”开头,故可排 除AD两项;“中国传统”应该修饰“造物”,而非“天人合一”,故排除B。 形态及其组合,表达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 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 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 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确实立和开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 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 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

36、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 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 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 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 “立象 以尽意”开始开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 范畴。(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

37、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 尽意是审美方式的表达。C.汉字尚象特征确实立和开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 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 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了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表达。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

38、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表达了尚象精神, 这说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应选Co【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

39、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虽然但”错误,在这里是多余的,应该为递进关 系”不仅也”;从上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是错误的, 应该前后交换。A项用了 “虽然但”,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故排除A; B项将“以和为美” 与“和而不同”的语序弄错,故排除B; C项同时具备两处错误,关联词和语序都不当,故排 除C项。应选Do.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14字。春晚从1983年诞生以来,o正如王晓渔所言:如果说最初“没有春节便没有春晚”, 后来那么逐渐开展为“”。这种颠覆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

40、它颠覆了春节传统,还颠 覆了春节的主体。春晚全名“春节联欢晚会”,潘知常将“春节联欢晚会”拆开后观察 到:,“联欢”是春晚所喻示的意义指归,而“晚会”那么是春晚所提供的表演平台。春晚 通过消弭距离、时差和人的能动性,使得变动的空间感、流动的时间感被固定时间、固定地 点、固定传媒以及固定的国家主义想象所产生的的民族共同体所取代,逐渐跻身为春节的固 定符号,并在春节之后继续残留于脑海深处,流窜于日常生活。【答案】(1).就逐渐完成了对春节的颠覆(2).没有春晚便没有春节(3). “春节”是春晚依托的文化背景【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 表

41、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 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 题型。此题:第一空,要结合下文“这种颠覆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它颠覆了春节传统,还颠覆了春节 的主体”来推导,“它”指的是“春晚”,说明“春晚”从1983年诞生以来,就逐渐完成了 对春节的“颠覆”,所以此处填“就逐渐完成了对春节的颠覆”;第二空,要结合上文“没有春节便没有春晚”来推断,说明后来那么逐渐开展为“没有春晚便 没有春节”,强调“春晚”的颠覆作用,所以此处填“没有春晚便没有春节”;第三空,要结合下文“联欢是春晚所喻示的意义指归

42、,而晚会那么是春晚所提供的表 演平台。”来推断,此处应该是解释“春节”的,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所以,它对于“春晚”来说,应该是其“依托的文化背景”。所以应该填“春节是春晚 依托的文化背景”。20 .以下图是某网站“春天的印记”图片集里的一张,请根据图片,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表 现这一主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至80字之间。【答案】粉红的桃花开了,像一束美丽的彩霞,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气息。鸟儿站在枝头,叽 叽喳喳的叫了起来,好像在说:“春天真好,我喜欢春天! ”花儿、鸟儿、为春天增添了许 多乐趣。【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

43、题目,主要抓住图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图,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此题:图中大背景是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桃花盛开了,一丛丛,一 簇簇,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气息,运用比喻修辞,把“桃花”比作“一束美丽的彩霞”,表现 它的美丽;小鸟被迷人的桃花吸引,站在枝头,好像在说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它欢 快的心情。“花儿”、鸟儿”就是“春天的印记”,并为春天增添了许多乐趣。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兔子100多年以后,野兔的数量蹿升至6亿多只,这些兔子把数万 平方公里的植物

44、啃吃精光,导致其他动物面临饥饿的危机,许多野生植物也面临绝种的危机。 1952年,无计可施的澳大利亚用黏液瘤病毒去感染野兔,由于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所 以传播速度相当快,而且致死率到达了 99. 8%,野兔数量很快就从6亿下降到了最低时的1亿。 但毕竟有千分之二的存活率,野兔的基数原有6亿多,上百万的野兔活了下来,基因因抗体 慢慢发生变异,于是病毒对野兔的毒杀作用越来越弱,到19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野兔基本 不会感染黏液瘤病毒了,野兔数量又回升到3亿以上,并逐年增多。在医学上,这种让某一种动物全部参与病毒感染,通过优胜劣汰先死掉一批,从而整体 性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叫“群体免疫”。理论上讲

45、,一旦动物群体中有70%-80%的成员有了对 某种病毒的抵抗力,传染致死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流行。2020年3月13日,面对新 型冠状病毒疫情,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 感染新冠病毒,从而获得“群体免疫力”。帕特里克瓦兰斯这一言论引发人们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以下三种身份中选择一种,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写一封信,阐述你的 观点与思考。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位学生家长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高中学生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教师要求:主标题自拟,副标题统为“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的一封信”;自定立意;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6、答案】【范文】中国值得世界重视的抗疫经验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的一封信 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你好! 2020年1月中下旬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大约在一个月内,感染人数开始不 断下降,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此后,国际上的疫情却飞速开展,中国从高危地区反而变 成了相对平安的地区。中国在约一个月内的时间将疫情迅速控制,并开始复工复产,可谓世 界卫生史上的一个奇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中国的抗疫举措是世界卫生防疫的 典范。中国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付出了牺牲,提高了效率,保持了透明度,承当了责任,分 享了经验。个中作法值得重视和总结:全国联动,上下一盘棋。全国范围内调动各省的医疗资源,援助武汉和湖

47、北,迅速解决 了湖北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中国的经验在于,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最严重地区的 问题,同时切断传染源,对湖北实施封城封路;要整体施策,顾全大局,协同用力,而不能 各自为战。中国的举国发动能力和高效的政策实施能力获得了高度赞誉。不可麻痹大意,或存侥幸心理。勿庸讳言,中国对病毒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对传染 源、传播途径及可能的影响存在判断上的分歧,这导致开始时政策出现不一致,举措不够坚 决。这是中国此次抗疫的教训之一。这一点中国毫无保存地与世界相关机构进行了交流,并 提请其他国家要高度重视,要防止疏忽侥幸,防止疫情蔓延失控。病毒面前没有例外,事不 关己、袖手旁观的做法是危险的。科学

48、研判,实事求是地应对。抗疫过程中,中国做到了高度透明、科学民主地决策交流。 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每天进行业务交流甚至远程视频连线,不断修正完善治疗方案。短短 一个月内,中国卫健委的治疗手册已更新发布到第七版,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伊 朗已将中国最新的治疗手册译成波斯文。最重要的是,在抗疫面前尊重理性讨论,尊重科学 决策。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中西医各自发挥了特色和优势,实现了有效互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赢抗疫战。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充分信任一线医疗工作 者的作用,给他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充分调动社区的基层堡垒作用,层层传 导,真正做到点对点,人盯人,无盲区,无死角,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送温暖送物资。 没有社区人员和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严格的社区管理是难以实现的。中国愿意毫无保存地与贵国交流抗疫经验,也希望贵国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更有效的应 对措施,共同取得抗疫的成功。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教师【解析】【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