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底稿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底稿问题及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内部审i艮等口底周句题豚I策摘要:当前,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樊挥内部审计在推进公司战略落地、支撑绩效提升规 范公司治理、增强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当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 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有企业内部深入推 进审计全覆盖。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产至关重要,更要致力于创新审计管理、突出审计重点, 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和底稿,对提升审计质量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有着重大的意 义。关键词:国有企业;审计报告;审计底稿;问
2、题;对策1总体情况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 计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保证国有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应当重视内部审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审计报告与审 计底稿的编制撰写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底稿是在审计过程中的工作记录,是审计报告的有力支持,有利于提升审计报告 可用性。审计底稿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而审计报告是有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关键问题的集中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编制应遵循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要 素齐全,格式规范,逻辑通顺,简明易懂,表述清晰,对重要事项进行重
3、点说明、对被审计单位部门在业务活动、内部 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缺陷提出可行性建设性的整改建议;审计底稿撰写应遵循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 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和审计 项目的实施情况,并记录与得出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有关的全部重要事项。然而,由于部门国有企业的存在 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重视、内部审计被治理层边缘化、内审部门规模较小、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 弱等原因,内审报告与审计底稿的质量往往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编写好审计报告与审计底稿,能够更加明确地体现 审计问题、指出下一步整改方向,有
4、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质量强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2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编制的报告及底稿具备亮点的不在少数,但在全面对标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范要 求、审计署及省审计厅优秀审计报告和底稿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2.1 在审计报告撰写方面2.1.1 存在要素不齐全的问题按照撰写审计报告与底稿的基本要求,应当明确以要素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基本原则,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 怎么办”作为记录审计成果的基本要素,其中,“是什么”一般体现为问题定性,“为什么”用于阐述问题原因,“怎么了”体现 问题造成的后果,“怎么办”用于做出审计建议,四要素不分
5、伯仲、缺一不可。然而,很多内部审计报告和底稿存在四要 素缺失的情况,缺少问题定性、后果、建议的情况时有发生1。2.1.2 审计文本不规范当前审计准则要求,某一项目中,审计档案应当采用既定统一的格式,尤其是字体、字号、标识、格式、段落、 行距等均应当保持一致,做到称谓规范,语句通顺,标识准确,标点符号与语言使用正确。然而,由于缺乏严谨的意识 和规范的训练,部分内部审计报告和审计底稿中,存在字体使用不规范、编号符号使用不合理、未添加页码等常见问题, 甚至有极个别报告和底稿还出现错别字、数字错误、语病等低级错误。在审计报告内嵌表格处理方面上,很多审计报告 表格存在表格断页、落款跨页等问题,未能体现审
6、计报告书面的规范性,随意性较大,行文制式不够严谨规范。2.1.3 表述不清晰,无法体现审计重点部分审计报告在撰写过程中,仅将所涉及的审计事项或底稿的内容简单复制、粘贴到报告中,没有进行提炼归纳。 有的报告开头介绍被审计单位的篇幅过长,基本情况、资产状况的描述过于具体,甚至将资产负债表的每一个科目都做 出列表描述,篇幅冗长,未做到详略得当、聚焦重点,可读性不强,导致报告的使用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握审计项目的 实际情况,难以迅速了解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无法了解审计工作的实际成效。部分审计报告发现问题多以罗列历史问题为主,存在对审计结果利用度不高等现象。在问题原因方面剖析不够, 审计发现问题没有真正做
7、到“一针见血”,个别问题描述不够准确精炼,没有揭示问题本质特征和存在的风险,详略无当, 没有突出问题重点,审计判断和结论与问题无法对应,定性不客观不准确,揭示问题避重就轻、不痛不痒,没有直指核 心,发现问题缺少小标题式的概括,小标题应精简、不冗长、直指核心、,尽量避免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笼统的表述2。2.1.4 多限于披露表象,缺少对发现问题溯源部分审计报告体现的问题不深入,流于表面,报告和底稿的文字描述只是揭示了问题的表象,并没有深入揭露问 题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生产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缺少提炼与归纳总结,无法从管理层 视角剖析发现制度和流程层面存在的、宏
8、观上的问题缺陷。部分审计报告中体现的问题与当前环境因素结合性性低,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以及审计结果的时效性。审 计结果应从主客观、内外部、历史以及现实多方面分析问题以及风险形成的原因,充分分析问题病理,从而达到“治已病、 防未病”的效果。部分审计报告“八股文”现象严重,对不同板块、行业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定性标准较为单一,缺少对于市场、政策 研判的横向比较与结合。如当前地产板块企业审计内容大多偏向于问题资产披露等内部方面,对当前国家对地产行业的 限制性因素体现不足,对同行业水平的对照分析结果利用程度不高,无法达到通过审计结果进行行业内横向比较的目的; 使用同一审计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对
9、清退类企业以及存续类企业存在问题的判断标准未明确区分。2.1.5 审计建议不完善不恰当,提出的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存在偏、散、空等问题审计准则指出,提出审计建议应当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应便于被审计单位及部门进行审计整改。针对审计过程 中发现的问题,既要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实用解决措施,也要具备宏观的战略目光。部分审计报告存在审计建议过多、 过杂,造成建议事项不聚焦等问题。部分审计建议仅仅就事论事,不经分类提炼,针对每一个审计发现问题即对应提出 一条审计建议,造成审计建议杂乱无章,进行整改时无法从管理层角度处理体制性问题;部分审计建议较为空洞笼统,言 之无物,经常出现“加强财务管理,加大
10、项目落实力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万金油”式的笼统表述,缺乏针对性和可行 的建设性对策措施。审计建议应切实从被审计单位实际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 析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和管理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决策层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2.2 在审计底稿撰写方面2.2.1 审计底稿存在“大而全”现象部分审计底稿流于形式,基本情况介绍过多,存在无用内容太多的问题;有的简单将被审计单位的台账、账簿、合 同等资料直接复制粘贴在底稿上,内容简单拼凑,未能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稿”,无法真实体现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 题,更无法发挥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2.2.2
11、 问题定性和归类不够准确部分审计底稿问题定性模糊、不明确,用现象、行为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精准把控问题,没有把发现 问题的实质揭示出来;部分底稿存在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模糊、定性依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等问题。2.2.3 查出问题不深不透,存在以偏概全现象部分审计底稿虽然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未经提炼,流于表面,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底稿查出的问 题不深不透,没有把来龙去脉摸清楚,没有把相关科目理清晰。例如,写三方贸易问题,除了应当关注应收账款,也要 关注预付账款,同时查阅与上下游签订的贸易合同,对比上下游的合同关系,找出症结所在。2.2.4 审计证据不完整、不全面按照审计
12、准则的要求,底稿必须后附加具备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当记录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时,应当同时提交 充分详实的证据链。应从问题动机、问题行为、问题后果三个关键点入手,准确描述发现问题在管理方面、风险方面和 责任方面三个阶段的细漏。底稿本身不能作为证据。应当避免证据单一、证据与事实之间相关性较低、证据模糊、证据 证明力较弱、证据链条缺失等问题,以免对审计问题与审计结论产生影响3。2.2.5 审计依据不恰当、不充分,援引法律法规不准确依据审计准则,引用的法律法规及各类条例条例应恰当,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应当对应审计发现问题,尤其是应当 与底稿中的问题定性高度相关。要在底稿中写明违反法律法规的具体名称、编号、详
13、细条款。部分审计底稿在引用法律 法规的过程中,存在法规援引缺失、援引不恰当不充分、援引不详细不具体等问题,导致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判断模糊不 清、法规无法支撑发现问题定性等问题。2.2.6 结论定性多倾向于风险提示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多用“存在潜亏因素”“不符合相关规定”“形成风险”等结论,缺少引用例证,缺乏相关法规制度支 撑,报告的信服度不足。3下一步思路和措施3.1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是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没有生产出高质 量的审计工作成果,那么审计工作不仅没有效率和效益,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为此,全体审
14、计人员必须把审计底稿与审计报告作为自己生产的“产品”,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由每个审计人员保证自己撰写审计材料 的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凝心聚力,精心组织审计报告撰写,由浅入深进行问题溯源,总结有规律性的 问题、发现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在对审计情况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综合提炼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全面客观的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确保审计报告质量。3.2 牢固树立审深审透、一审到底的工作作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关键是把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做细做实,坚持审深审透,一审到底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揭 露问题、敢于破解难题,不怕得罪人。审计人员碰到问题要多想“
15、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要以对国有资产 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应做到将发现事项查深查透,获取翔实的审计证据,确保定性判断准确。审计 查证是审计人员的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是发现重大线索、查出重要问题、优化审计质量、打造审计精品的奠基石。要 坚决避免简单重复的数据和资料复制粘贴的取证方式,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深思 细挖,不查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决不放弃,确保事实准确无误,为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4。3.3 牢固树立审计现场管理规范化意识按照前期准备、现场实施、报告形成三个阶段,加强对审计现场管理主要环节、工作内容、时限要求和责任人的 管控
16、。严格现场管理,认真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建立并严格执行审计组业务会议制度,全面落实审计项目进点会、例行 调度会、周例会、中期碰头会、撤点前碰头会(交换意见会)和审计报告起草讨论会等制度,互相沟通、团队协作,采 取审计现场团队作业的设定方案,以去中心化的工作人员现场作业机制,独立审计与分工合作方式相结合,坚持双人调 查取证。同时,加强规范和改进审计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审计组组内调度和讨论,形成头脑风暴,更加及时地解决审 计工作中碰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及时汇报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情况和违规违纪问题线索,最大程度避免企业损失。3.4 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落实审计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审计质量是
17、审计工作生命线。审计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奥途径之一,要以审计质量为核心,建立以审 计复核为主要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落实主审、组长、负责人、复核人员层层把关的分级负责制,严格复核程序、 复核责任,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把关。各级责任主体除了对照各自重点进行复核外,还要举一反三,对本次评审发现的 种种共性问题重点加以关注,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要把规范化要求融入审计方案、进点会方案、审计通知、报告征求 意见等审计文书,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各环节,把质 量管理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全过程;要发挥业务研讨专家团队优势,推行审计报告合规性审核
18、制度,尽最大努力将审计 质量问题控制在中心内部,确保提报的审计报告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要建立审计报告交流机制,相互学习借鉴, 不断提升审计查处问题能力和审计报告撰写质量。53.5 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充分发挥优秀项目引导作用深入开展“全面对标、系统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审计工作聚焦重点有精度、实施审计有强度、把握问题有尺度、反 映情况有深度、提出建议有高度、推动问责有力度,使审计方案编制更加科学、审计作业管理更加规范、审计定性处理 更加客观、审计成果运用更加充分、审计整改落实更加到位,审计工作能力、层次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要加大优秀项 目培育力度,以优秀项目为标杆、以优秀项目标准为指引
19、,力争在全省、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3.6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积极探索审计项目计划后评估机制要从审计目标实现、重点把握、审计程序遵循、审计组织实施、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投入产出等方面,评估 项目计划执行效果,分析总结计划立项与执行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升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审计工作绩效。3.7 牢固树立人才强审理念,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监督是以审计人员为主体进行的,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审计质量的优劣和审计效率的高低。强审必先 强队伍,审计人员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审计人员要掌握的基本功,不仅仅是账目处理、审计查证,还包括逻辑思维、 归纳总结、政策分析、问题
20、表述、应用写作。不仅要会查账,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要通过数据找 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政策;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表述问题;更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不仅要“一专”,更要“多 能”。文字综合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计人员掌握文字综合工作的优劣程度关乎审计质量。首先应当努 力提高文字的概括提炼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公文写作基本功练习,提高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和审计 报告的可读性,保证审计材料逻辑准确、链条清晰,保证审计报告流畅优质,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工作能效。4结束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安排部署,促
21、进改革发展政策落 实落地,内审人员应以此次为契机,树立“质量强审”意识,找差距、补不足,不断增强自身的审计本领,全面提升国有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价值增值作用,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参考文献1魏茹.提升内审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0 (11) : 19-20.2张广军.谈内审工作底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7 (4) : 71-73.3严少斌.审计底稿三个环节的注意事项J.财务与会计,2012 (11) : 59-60.4王鹏.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西京学院,2019.5潘新元.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建议J.审计月刊,2017 (07) :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