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2444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明确了进行减法计算时,哪一位 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教学需 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 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 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教学时利用情境 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竖式后,让学生自主探 索计算方法。这时的探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这里的计算出现了新的问题:个 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是0,无1可退,怎么办?这时绝大 局部学生都

2、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过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办了。在讨论 有一定想法后,老师提供计数器上拨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颗珠换几颗 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颗珠换几颗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颗珠换几颗 个位上的珠。这样让学生明白: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 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 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 十位退1,十位没有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二6,十位是几减几 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二9,百位是 1T=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通过计数器的实际操作学生更好的理 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不退位减

3、法教学反思2“万以内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会计算“百以内退位减法”和直 接的“万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按照常理来说, 只要学会了百以内的退位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数位的多少并不是很大 的问题,只要学会了简单的退位减法,复杂的也是同样的计算过程, 应该不会很难才是。问题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要让学生明确个位不 够减要从十位退I,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10,再从这个 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是9,对于这一算理,我 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然后我也进行了强调,但在练习过程中, 我比拟重视学生说算法,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表达,结果学生在计算 时要么忘记退位,

4、要么不该退位的也退位。小学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 法教学反思问题二:在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去写验算 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算法、 算理。但在学习完加法的验算方法后学生提出了减法应该怎样验算呢? 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就顺势把减法的验算方法也 讲了,结果就造成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掌握的不 扎实,尤其有一局部学生总把验算后的得数写在算式得数位置上,这 都是课前思考缺乏造成的。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教学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 重、难点,认真有效的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学之前教师要深 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不能想当然用

5、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替代学生的认知 规律,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总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前提。教师只有 在教材与学生中寻找平衡,才能在课堂上演绎智慧与精彩,使课堂更 有实效。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 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 感觉到缺乏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比方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 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 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

6、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 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 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 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 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屡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 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算 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 流合作的意识方

7、面还是比拟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 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 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 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那么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 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 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 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 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 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 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假设分组操作、交流那么

8、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 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 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 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 自己的教学能力。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 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 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计算教学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

9、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这是教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 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 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 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 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 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二、合作探索

10、,强化学习过程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 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局部小棒,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 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 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 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 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

11、 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 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察 是分以下几步算的:第一步:老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 个位3减9不够减。”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学生回答:算10-9=1。第三步:老师写出数字3。学生回答;算1+3=4。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表达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 9 不够减,用 10-9=1, 1+3=4,所以 13-9二4。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 以知识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借 助表象,充分理解了 13-9这道题的算理。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是:1、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 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 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 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2、评价语言不够准确。3、个别教学表达不够。应该多注重辅导b组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