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谈_中医谈饮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谈_中医谈饮食.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饮食”谈_中医谈饮食 养生,必需首先从饮食做起,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 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因此,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持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旺盛、人类的文明。假如说,过去由于穷困,人们不得温饱,养分不良,那么,在今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数人衣温食饱,养分不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了。 我们还是先从“饮食”这两个字说起吧。 饮,简洁说就是喝水、喝酒或者喝其他饮料的动作。繁体字作“”。“”的左边是“食”字,右边是“欠”字。我们先谈谈这个“欠”字。 欠,
2、从甲骨文看,有两种字形,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欠”是一个人的侧身,上身微微往前倾,事实上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欠身”这个动作。一个人欠身,把嘴巴凑到一个装着水或者饮料的容器前喝水,就成了“”字。“”的左边是“食”字,就是一个装着酒水的容器的象形。当然假如这个容器里面装的是露水,那么“饮”字不就是吸风饮露的那位神仙正在饮露吗? 欠,在甲骨文里还有一个字形,就是一个人张大嘴巴,正在呼气。打哈欠的“欠”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打哈欠,先是深深地吸一口气,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吹”字由“口”和“欠”组成,是一个人张大嘴巴吹气。因此,欠的其次个含义是表示呼吸。 因此,“饮”字,竟然可以戏剧性地表达
3、出姑射真人“吸风饮露”的情景。此乃戏言。我们凡人终归做不到以风为食,以露为饮,餐风露宿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情。因此我们不妨认为“”左边的“食”字为容器里装的是各种汤、酒、水等其他饮料。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我们对所吃的粮食,所喝的饮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食”字,便可以找到答案。 前面说到,“食”这个字,是一个容器的象形字。这个容器里面可盛放食物或饮料。这个容器上面有一个盖子,就是“食”字上的“”形。考古上发觉,最初的饮食容器是没有盖子的。为什么后来增加了盖子呢?从我们的常识得知,盖子主要就是为了食物卫生。古人从长期的生活阅历中了解到,卫生的食物更有利于健康。这是饮食养生的最基础的条件
4、。 后来容器的字形渐渐演化为良,说明人们对食物要求有了更多的相识。良,就是好、善。也就是说,要求良好的饮食。“粮”字由“良”、“米”二字组成,良好的米谷才能充当粮食。 什么是良好的饮食呢?简洁说有两条:一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有良好的食物。 先谈谈饮食习惯。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人是因为生计忙劳碌碌,也有些人把劳碌当成一种生活的方式。有的人为了工作,时而不思饮食,时而暴饮暴食,这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管多忙,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需的。传统的养生理论的看法是,要饮食有节,详细说就是饮食要有时、有度。 孔子说:“时常,不食。”按时进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吕氏春秋说:“食能以时,身
5、必无灾。”尚书也主见“食哉唯时”。根据肯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汲取功能有节律地进行活动。每当接近吃饭的时候,胃肠便起先分泌消化液,饮食之物则可在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汲取,并将养分输布全身。假如随意进食,不分时间,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使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影响健康。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严格按时进食,不随意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饮食养生对饮食的“有时”,还有更高的要求四时宜忌。人体小天地,人的生活步调需和大自然保持一样。饮膳刚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
6、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由于四时气候的改变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历代中医家和养生家对四时饮食看法一样。如孙思邈的卫生歌中说道:“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春季主酸,因此饮食要酸味少、甜味多的食品;夏季应当削减苦味的食品而增加辛辣味的食品;秋季应削减辛辣味食品而多吃酸味食品;冬季应削减咸味而增加苦味的食品。每季的第三个月应增加咸味而削减甜味的食品。这是一般健康人的状况。假如你能够依据这个原理来调整和培育饮食习惯,肯定
7、受益无穷。 饮食有度首先要求饮食的量要相宜,不宜过少,尤其不宜过多。人体每天均需摄入肯定量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须要。特殊是对于劳动强度大的人,如饮食摄入量不足,人体得不到足够的养分物质,会影响健康,甚至会滋生各种疾病。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六出祈山,“出师未捷身先死”,卒年才岁。司马懿向蜀使打听诸葛亮的饮食和公务状况,蜀使告知他:诸葛公早起晚睡,事无巨细,而吃饭很少。司马懿明白,孔明不久将死。因为“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诸葛亮虽然聪慧,但事情繁多,操劳费劲但却吃得少,导致养分不足,乃至严峻影响健康。但是,假如饮食量超过肯定的限度,亦可损伤脾胃功能,引起疾病。正如素问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8、。”长期的饮食过量,更是危害无穷。 饮食有度的更高要求是“五味调和”。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中医认为,味道不同,对身体产生的作用不同。“五味调和”,并不是要求每种味道的食物都要吃,而是要求每一种味道的食物不能过度进食。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淤滞,甚至变更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指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胳难受、头发脱落。内经的说法早已为千百年来的阅历所证明。“五味调和”的另一个含义,是身体须要哪一种味道的食物,就应当多吃哪一种味道的食物。这是中医和养生理论中食疗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良好的食物也很重要。孔子对食物的要求是,“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时常,不食。割不正,不食。”变质腐败的食物不能吃,刀工和烹调方法不当,也不吃。变质的食物涉及最至少的卫生问题,而合理的烹调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不仅增加食欲,而且由于失掉很少养分成分,不会增加危害成分,从而有益健康。因此孔子要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然孔子一生也奔劳劳碌,但他却是一个高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