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伤寒论》原文第28条有无桂枝芍药之我见-胡希恕讲桂枝加葛根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伤寒论》原文第28条有无桂枝芍药之我见-胡希恕讲桂枝加葛根汤.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伤寒论原文第条有无桂枝芍药之我见|胡希恕讲桂枝加葛根汤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 芍药 因为伤寒论辨证、立法、组方、用药精确严谨,正如清代医家陈修园谓其:“字字皆法”、“非此方不能以治此病,非此药不行以名此方”,所以只有对伤寒论理解精确,用药精确,才能收到准确的疗效。 伤寒论原文第28条是:“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此条,历来争议的焦点归纳起来有二:一是去桂还是去芍药,二是有汗还是无汗。笔者通过学习理解认为原文正确,应当去桂与无汗为正确。现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1 从原文之意(去桂)来理解 从原文
2、“服桂枝汤”可推断其原似桂枝汤证而有汗出。“仍头项强痛”说明原本是桂枝加葛根汤证1 而误认为是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是风寒邪气郁于经输,仅服桂枝汤不能解经输之邪,且桂枝汤为温剂,服后可能出现类似里热的症状,接着再用下法而致中虚停水,表邪内陷,结于胃脘,故见“心下满微痛”;中虚停水,津气不行,故见小便不利;津气郁滞不行,故使有汗变为无汗。“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是太阳经络之邪未解。但此时的病机发生了改变,是中阳失运使病邪内陷与停水互结,故改发汗为利水法1。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开结;炙甘草、大枣补土制水;白芍苦泄开结,缓解心下满痛;因邪已内陷又因停水遏制而变为无汗,故不用桂枝通阳解肌,而用生姜
3、散水气而解表。全方健脾利水,使中阳复原,小便通利,停水消退,津气流行,内外之邪自然随汗而解。 2 从保留桂枝角度来理解 有人主见应保留桂枝,其理由是桂枝既解表又化饮,本证正是表未解心下有停饮,是表里同病,用桂枝汤治表苓术治里,故不应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从以下2个方面来理解。从桂枝解表化饮角度来理解。因为桂枝虽解表,但本证的病机是水饮与内陷之邪互结,病不是在皮毛,故桂枝起不到发汗作用;服桂枝汤不解说明其不是桂枝汤证,所以没必要再用桂枝汤;无汗不得用桂枝,原文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汗不出者,不行与也”。有认为小青龙汤、五苓散均用桂枝解表化饮,本证正是表未解心下有停饮,用桂枝既解表又化饮,但前
4、二者均因外邪未解,本证是表邪已内陷、水停中焦,病位在里,桂枝起不到作用,所以去桂枝,如柯韵柏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说:“此水结中焦,只可利而不行散,所以与小青龙、五苓散不同法。”也证明本证不必用桂枝。桂枝具有温心阳降逆气之功,所以桂枝所治之水饮多兼心下悸或气上冲等心阳不足症状,而本证没有,所以不用桂枝。从表里同病角度来理解。假如误认为本证是表里同病,用桂枝汤攻表苓术治里,这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病在表即使兼有里证,亦应循先表后里之法,先解表后治里。现已服桂枝汤治表病仍在,说明已不对证,实质是外邪已内陷与停水互结,故应去桂。 3 从去芍药角度来理解 有人主见应去芍药,其理由是伤寒论原文第
5、21条有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本证正是心下满,故应去芍药。但胸满者去芍药是指胸阳损伤不足,而本证是心下满而不是胸满 ,且芍药苦泄开结是方中所需,故不行去。临床上对类似病人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可以取效,今举例介绍如下。 吴某,男,51岁。2006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恶寒,头项强痛,经当地中西药治疗,汗出热退,但仍恶寒,头项强痛,第3天体温又复上升,伴尿少腹胀(有慢性胃炎,脾虚腹胀史)。患者不愿再输液,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发热38.2,无汗,舌淡红、苔白厚,脉弦紧。拍X线胸片、查血尿常规未见异样。辨证以为患者素体脾虚,水湿不运,外感风寒,而药不对症,更伤脾胃,以致表邪内陷,与停水互结(输液亦可加重停水),从而出现尿少腹胀等症。治宜健脾利水以透邪。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白芍、生姜、白术、茯苓、大枣各10g,炙甘草5g。2剂。上午服完1剂,尿量增多,但他症依旧,下午再服1剂,小便明显增多,全身汗出,诸症渐渐消逝。 4 参考文献 1何志雄.伤寒论选释和题答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197. 收稿日期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