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自然良港,为希腊供应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内容:他依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与;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接着进行改革。 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实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番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接着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
3、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当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全部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当几乎一切官职并参与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与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加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
4、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很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建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阔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干脆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秦朝中心集
5、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心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
6、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心政府中三公之下的很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干脆管理;帮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相互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心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起先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
7、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记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4.中心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主动: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
8、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境况日趋恶劣,阶级冲突快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心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
9、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卫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缘由(必定性):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须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须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抗拒;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协作,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驾驭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阔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心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记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上
10、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学问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二、清朝 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
11、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A.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干脆对皇帝负责,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也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2、雍正帝时设立的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拟,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其地位与职能比内阁更低,从而加强了皇权专制。 四、 五、 用“一、二、三”归纳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内容: (1)一个集中,即全部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2)两个冲突,即皇权与相权的
12、冲突、中心与地方的冲突。 (3)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于中心,形成中心集权;对思想限制日益加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教材分析:本节的核心内容实际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演化过程。在对这一概念精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相识到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冲突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历朝政治制度的改变事实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改变的趋势非常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心权力的不断加强。这种改变的深层缘由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 教材重点:从汉至元中心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化 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
13、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分析: 学问状态:对从汉到元的各类政治制度了解不是许多 对各朝名相有所了解,但对相权和皇权的关系了解不多 认知实力:联系、比较实力较差,对从汉至元制度变革缘由及作用不易理解。 理解思维实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出名词或概念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学习心情:对详细的感性的历史学问比较感爱好 对制度、政策、措施的缘由分析、结论评价不感爱好。 老师应对:*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纳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探讨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驾驭学问的目的*针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概念较难理解及从汉到元政
14、治制度演化学问点较多。学生理性思维实力又较差的特点,老师采纳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驾驭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的中心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生:A、采纳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 B、中心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师:中心三公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丞相权高位重的地位) 、创设情景:选取宋以前的丞相与皇帝议事的影象片段与宋以后的丞相皇帝议事的
15、影象片段各一。 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两个场景的不同之处。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答案:丞相由坐着议事到站着议事,跪受君恩。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相权减弱,皇权加强的结论。 学习新课 (一)、中心政治制度的演化 1、汉承秦制 西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改变。 *皇帝制度承秦制,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方法建议:学生加深理解这一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秦朝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吩咐称“制”或“诏”;皇帝的玉印称“玺”。并和课本资料回放蔡邕独断引文一起分析比较得出汉承秦制,接着实行皇帝制度但又有所发展的结论。 *创设情景:请同学讲解并描述秦朝丞相李斯专
16、权、汉朝权臣专权的故事导出课本学问 主干学问:中心设三公,秦朝时就有,到汉朝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益重要,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之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与发布号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2、三省六部 1)、引导学生分析驾驭三省六部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A.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 B.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心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C.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掌审议,负责审核
17、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隋唐时期,在尚书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措施,三省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2)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三省会议,各围绕一个紧迫问题(如如何处理与吐蕃的民族关系)绽开探讨,争吵不休,然后再模拟三省会议的召开,体现出为提高效率,设立政事堂的必要性 3、二府三司: 创设情景:与学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北宋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得出:宋初在中心,鉴于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主干学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们任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
18、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宋的二府三司,减弱的还是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中心制度 1)创设情景:导入设问元朝和历史上的哪些朝代相像?相像之处有哪些? 答案:秦隋两个朝代 秦、隋、元三朝相像之处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统一,都开创了重要的新制度,且为后世沿用。 2)主干学问:元世祖健全了中心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新发展,在中心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19、,元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特别重视,西藏成为中心干脆管辖的行政区,对维护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取得了卓越成果。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 *创设情景: 让学生出示其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搜集而来家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单位称呼,从而引入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 1.西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视察教材供应的“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从今图中分析出统治者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有什么后果? 主干学问:汉初,地方上同样是汉承秦制,又有所发展,为巩固封建统治,实行郡国两制并行,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后诸侯国威逼中心皇权,景帝至武帝逐步减
20、弱王国的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创设情景:举现实生活例子说明,目前中心向地方或省级机构向县级派出巡察小组的功能 主干学问: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长官刺史,代表中心监察诸侯与地方尚官,东汉刺史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演化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2.隋唐地方的政治制度演化 隋初,隋文帝废郡县,形成州县两级;唐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相同,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宗时,道在肯定程度上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3.宋地方政治制度 创设情景:比较教材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时代
21、文官出行图”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两幅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历史纵横分析为何唐宋会有这种区分,结合现实分析皇帝高度集权与民主决策相比有何弊端。 主干学问:北宋初年,地方上重文轻武(回忆杯酒释兵权),减弱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心派文臣做地方官,目的是加强中心集权,防止武人割据,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的“道”设为“路”,在州县之上。 4.元行省制度 创设情景:出示元朝疆域图,提问元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宽阔,如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呢? 主干学问: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除山西、山东、河北由中书省干脆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
22、般由蒙古贵族担当,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学生探讨:行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加强了中心集权,各民族友好相处与沟通,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探究活动: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 *课堂感悟: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然而,对于世界来说: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衬托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赛过足以引起我们骄傲的汉、唐。这个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在疆域上空前宽阔的统一政权,不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入各地,也吸取了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仿效阿拉伯
23、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对秦以来的郡县制作了一个大大地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巨大革命,影响始终持续到今。 新课小结 (学生归纳,师生共同总结)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不断完善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中心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心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君主,在分权基础上,中心限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监督与考核。地方官对中心与君主肯定依靠,地方没有相应的职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教学后感:本节课内容学问点比较繁多枯燥,学生学习爱好不是太高,有必要通过一些课后活动的开展加深对相关学问点的理解 学习延长:1、阅
24、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日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材料三:据
25、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请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缘由。(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解析此题反映了从隋朝到北宋,再到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
26、制和中心集权,而一再实行地方分权的措施,结果出现了一些严峻的弊端。这是封建中心集权制度下不行避开的现象。 答案(1)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峻。(2)封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定产物。(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教训:必需精简机构,裁撤冗员。 2、通过课前收集的家乡行政单位称呼的演化,和课后所查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写一篇相关内容的小论文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