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安七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这七人 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 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成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开展, 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建安七子一:孔融: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 东汉末年开创“以气为主写文章”(鲁迅:而已集)风 气的重要文学家。孔融是孔子二十代裔孙。然而,他在汉末受到尊崇,却并 非因为他是“圣裔”,主要还是他自幼的聪悟及过人的胆识, 形成了他逐日增高的声誉。孔融10岁,随父孔宙来到洛阳。 孔融很想
2、一睹当时名士派领袖李膺的风采;李膺苦于应酬,规 定非当今名人及世代通家概不接见。孔融迫不得已,灵机一动, 跑到李膺府前,“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李膺 接见了孔融,却又感到莫名其妙,便问孔融:“高明祖父尝与 仆有恩义乎?”孔融说:“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 德比义而相师友,那么融与君累世通家。”孔融把二十代前先人 之间的交往拉到目前,使李膺折服,亦使在座的宾客倾倒。太 中大夫陈炜后到,有人告诉他刚才发生的事。陈炜颇不以为然: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孔融立即应道:“观君所言, 将不早慧乎?”陈炜语塞。李膺欢欣地说:“高明必为伟器。” 孔融16岁,名士张俭为躲避宦官侯览的通缉跑到
3、孔融家,企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足以见出王粲的情痛之深。 由于登楼赋把念井思乡之情与不为世用的悲愤之情互相融 合在一起,使登楼赋成为开魏晋抒情短赋之先的佳作,赢 得了曹丕“虽蔡、张不如也”(典论论文)的高度赞扬。 当然就其与汉代大赋比拟,它也已经摆脱了体貌状物的叙事方 法,而在赋的娉变过程中注入了新质。公元208年,刘表病危,刘表内部的倾轧日趋尖锐。而迁 汉献帝于许昌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进军荆州,使荆州危在 旦夕。假设东依孙权,刘表与之有杀父之仇;假设移权与刘备,那么 刘备尚羽翼未丰。何去何从,成为决定荆州命运的问题。王粲 主降曹归汉,并向继位的刘表之子刘琮进言,使曹操不战而取 得
4、荆州;王粲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辟为丞相掾。王粲在 荆州多有文学创作,只是由于乱离,大多佚失。梁萧绎就曾说: “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 一篇(指登楼赋),知名之土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 斑”(太平御览卷602引金楼子)0后来人曾多有辑佚, 亦十不存一。可见,王粲在荆州的创作活动相当活跃。王粲归附曹操之后,如鱼得水,才志有所施展,然亦不过 是文学侍从而已。这一时期,他也写有不少诗文,然都多-之 作。因此,王粲之在建安文坛,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前期 诗文。对于他在前期的诗文创作,刘勰说:“仲宣溢才,捷而 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播其诗赋,那么七子之冠冕 乎?”
5、(文心雕龙明诗)钟嵯说:“发愀怆之词,文秀而 质赢,在曹(植)、刘(桢)间别构一体”(诗品)o而刘勰论 及他的后期之作,那么说:“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 宴”(文心雕龙明诗,已尽畅涤走“梗慨而多气”(文 心雕龙时序)的特色。王粲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1卷,去伐论 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均佚。明人辑有王侍中 集。五:陈琳:陈琳介绍: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 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 安七子”之一。人物生平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拟年长,约与孔融 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 方边将入京
6、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 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 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 (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 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璃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 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场、徐干等同染疫 疾而亡。作品一览陈琳诗、文、赋皆能。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 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全篇 以对话方式写成,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浓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 乐府诗作品之一。散文除为袁绍檄豫州文
7、外,尚有为曹 洪与世子书等。他的散文风格比拟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 劲,所以曹丕有“孔璋章表殊健”(又与吴质书)的评论。 辞赋代表作有武军赋,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写得 颇为壮伟,当时亦称名篇。又神武赋是赞美曹操北征乌桓 时军容之盛的,风格与武军赋相类。陈琳在汉魏间-时世 中三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功名的热衷。这种热衷也 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与“七子”其他人相比,他的诗、赋在表 现“立德垂功名” 一类内容上是较突出的。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陈琳(王涛饰)琳著作,据隋 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 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其作品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8、。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蜀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 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獐。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 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 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 行事君。愫愫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诗高会时不娱。客难为心。殷怀从中发。悲感激清音。投 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惆怅忘旋 反。?#91;欷涕沾襟。诗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翱 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
9、绿 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 鼎何所铭。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 名。诗四首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仲尼以圣德。行聘彳扁周流。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沉沦众庶间。与世无有殊。纤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四情轲固宜然。卑陋何所羞。援兹自抑慰。研精于道腴。宴会诗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良友招我游。高会宴中闱。玄 鹤浮清泉。绮树焕青蕤。六:阮璃:阮璃介绍:阮璃(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 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 后母-的苦难遭遇
10、,比拟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 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 多为阮璃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 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 孤儿受后母-的苦难遭遇。阮璃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 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 人辑有阮元瑜集。七:应场:应场介绍:应场(?一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 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瑁,官至司空掾 (掾为古属官之通称)。场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 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
11、中郎将时,场为将军府文学(掌校 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场处于汉、 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 映。这些作品辞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和人民流离 失所的痛苦。表达了他企盼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魏、晋文学史 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刘桢并称“建安七 子”,又因同居邺中(河南省临漳县)亦称“邺中七子”。其传 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图找孔融的哥哥孔褒帮助。适值孔褒外出,应门的那么是满脸稚 气的孔融,张俭为之窘迫。孔融见到张俭的惶恐,那么说:“兄 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并果
12、敢地把张俭掩藏起来。后 来事泄,官府拿孔融一家治罪。孔融挺身而出,承当责任:“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尽管官府只是杀了孔褒,孔 融却为之名声大振,“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 郡”(后汉书孔融传)o并被辟就司徒杨赐府中任职。公元196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 又随之升为少府。在这期间,他提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 防”,在拉拢荆州的刘表以巩固初建的许都方面,起到了积极 作用。又谏阻“马日万罩不宜加礼”,借以打击屈服于僭逆势力 的离心力量,进一步明确必须以汉天子为本位的意义。还谏阻 颁施肉刑,以减少杀戮,征服民心。但更为重要的那么是积极荐 举人材,以期形成匡辅汉室的一
13、批中坚力量。孔融荐举的第一 个人物是祢衡。孔融认为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假设 惊,疾恶如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如果能 让这样的人物站立朝堂,那么会“增四门之穆穆”(荐祢衡 表)o孔融荐举的第二个人物是谢该。他说谢该:“体曾、 史之淑性,兼商、偃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 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求之远近,少有畴匹。假设乃 巨骨出吴,集集陈庭,黄能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 其端也。隽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辨常阴之险,然后朝士益 重儒术。今该实卓然比迹前列”(荐谢该上书)。总之, 孔融在初征为少府时,政治上十分活跃,并围绕着他的主张, 形成一系列章表
14、论疏。因为触及时政,为文那么少迂腐经学之气; 又多拨乱反正,创制那么纵横骋辞。可以见出孔融为“笔”的盛 况。尤其是荐祢衡表、荐谢该上书,孔融满蓄着慷 慨激昂的政治情怀和对这两位贤士的真挚深情,致使文章“溢 气全涌”、“慷慨激厉”,改变了 “东汉之文,均尚和 缓”(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态势,开建安文学 “以气为主”的先河。这是孔融在中国文学开展史上不可磨灭 的贡献。曹操权力日重,而孔融的政见多与曹操相左,因而 曹操与孔融在政治上日趋对立。孔融荐举的祢衡“裸衣庙堂” 戏侮曹操,使这一对立尖锐化,孔融亦被驱赶至前沿阵地与曹 操相刃。曹操为筹集军饷发布“禁酒令”,孔融就写成与曹 操论酒-,历
15、数酒的功德,指出曹操禁酒实为违犯天功人心。 曹操从酒误政这一角度为他的“禁酒令”辩护,孔融即予驳斥。 孔融并不否认曹操所例举沉溺于酒而失国的事实,但孔融那么认 为失国的根本原因并不止于酒,尚有女色;为什么不因此禁绝 婚姻呢?曹操所托的“以亡王为诫”只不过是个遁词,骨子里 不过“惜谷耳”(与曹操论酒禁又),这使曹操十分难堪。 曹操平定袁术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术儿子袁熙的妻子甄 氏。孔融再次讽讥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一时不解,问孔融“出何经典。孔融答道:“以今度之, 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o这些都为孔融被杀埋下了 祸根,不过这些写成叼蜩曹操的文字,寓庄于谐,在短章之内
16、 埋伏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止成为文学史上的趣谈,而且推拥 着杂文这一文学样式的发生及开展。孔融在许都的日渐失势,并没有销蚀其名士派的锋芒,他 自言其志:“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 举措。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 慕。”(杂诗二首)更加与诸多名士跌荡放言,成为曹操的 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曹操暗示路粹罗织孔融的罪名,借其“欲为不轨”,将孔融斩首。孔融临刑前作有临终诗一首, 回顾了他“小而聪了”、长为“伟器”的平生;只是由于不慎 细行、不密言辞,才使-势力掀起浊流秽涛,白日被翳,公正 被害。谎言成了真理,真理成了谬误,处在这样的时势,不能 立身,更难言立业!只好
17、让终生图虑的大业听凭时光的摆布吧! 让凄凄惶惶的壮心用黄土堆埋吧!这是孔融悲愤的呼喊,情词 凄壮,实为孔融用其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壮美诗篇。孔融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0卷,已佚。明 人辑有孔少府集,一题孔北海集。二:刘桢:刘桢介绍:刘桢(?一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 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刘梁少孤贫, 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性耿 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 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后汉书文苑 传)这样的家世,对刘桢自然有深刻影响。刘桢早年即有才名,八、九岁诵论语、诗赋数十万言, 而且“
18、警悟辩捷,所向应答如响,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 者”(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o成年之后,他希 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汉末政治极为腐败 黑暗,社会危机深重,统治者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后,各地军 阀据地称雄,中国陷入0、-之中。据有中国北方的曹操,政 治较为开明,任人唯才,广揽文学之士。这使当时渴望中国统 一、怀有济世抱负的有志之士,如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 阮瑜、汝南应塌,以及刘桢等,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 的邺城,一时人才荟萃,形成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并 由于他们的诗文大多描写汉末-的社会现实,抒发统一、治国的豪情壮志,慷慨多气,悲凉豪壮,从而形成了 “建安风骨”
19、, 对后世文学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桢是这一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在诗 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丰沛、统一中国的汉高刘邦,把曹氏 的知遇,比做礼贤下士的信陵君(见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 一)。他把统一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 任命为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建安十六年 (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 学,随侍曹丕。从现存诗文看,他与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 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曹丕曾特赠廓 落带,以示亲宠,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载典略)。然而, 刘桢性傲,不拘礼法。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 人甄氏出
20、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 避。曹丕对此并未介意,而曹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经 过援救,才“减死输作”,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这 对刘桢自然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赠徐干一诗中流露 出他的痛苦心情。此后不久,北方瘟疫流行,刘桢便与徐干、 陈琳、应谡等一起染病亡故。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 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那么连舆,止那么接席”“酒酣耳 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o在“建安七子”中,刘桢以五言诗见称。曹丕谓“其五言 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与吴质书),钟蝶诗品将他列 入上品,称其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但气过
21、其文,雕润恨少。”认为他的诗内容超尘拔俗,感情奔 放,而语言朴质,文采缺乏。评价较为中肯。在“建安七子” 中,钟噪认为“陈思已下,桢称独步。”今因他的诗流传下来 仅得15首,无法对钟噪这一评价加以评断,而为人传诵的赠从弟、赠徐干诸诗,却大体可以窥见刘桢诗歌的艺 术风貌。如赠从弟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 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诗以松柏为喻,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要因环境恶劣而有 所移易。三首全用比兴,感情深沉,风格遒劲,而语言朴质, 毫无雕琢之迹,确为五言妙品。至如赠徐干一诗,以西园 春景,映衬乖离之情,“笔气隽逸”(陈祚明采菽堂古诗 选)
22、,词句清秀,写来婉转切情,凄恻动人,颇得古诗十 九首韵致。刘桢的散文,刘勰认为“丽而规益”,“假设略取于名实, 别有美于为诗矣。”(文心雕龙书记)但他留传下来的散 文,今仅见寥寥三篇:与曹植书(载太平御览卷七百 三十九)、谏曹植书(载三国志魏志邢颐传)、 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载典略)o前两篇皆已残缺, 唯后一篇较为完整,且辞多谐趣,颇可一读。刘桢作品大部散佚,明人辑为刘公干集。三:徐干:徐干介绍: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 人。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 政论著称。徐干“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未志乎学,盖己诵数 十万言矣。年十四,始
23、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 日”(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五十五阙名中论序)o他父亲 担忧他累坏身体,常常加以劝阻。由于勤学苦读,20岁前已 经精通五经,博览史传,而且出口成章,操翰成文,成为一个 淹贯经史、文才超众的青年学者了。徐干“清玄体道”,“轻官忽禄,不耽世荣”(三国 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先贤行状)o时值灵帝末年,政 治腐败,世家子弟结党权门,争名逐利,而干清贞自守,闭门 谢客,以读书为乐。虽“州牧郡守礼命跛躇连武数致之”,亦 拒不赴召。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 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 归。“身穷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亦“不以
24、为 戚”。(引并见中论序)后授上艾长,也因病未就。建安二 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刘勰说徐干“以赋、论标美”(文心雕龙才略)o曹 丕在典论论文中,对徐干的赋作给予很高评价,说他的 “玄猿、漏卮、团扇、松赋,虽张(衡)、蔡 (邕)不过也。”但是,这几篇除团扇赋残篇载北堂书钞 外,都已散佚。今存严可均辑全后汉文中,有徐干齐都 赋、序征赋等近十篇,也已残缺不全,无法窥见徐干赋 作的整体风貌。徐干的政治散文,主要是中论一书。据阙名中论序 说,徐干著此书是为“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今存 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10篇,多论述处事原那么和品德修养, 下卷10篇,大都论述君臣关系和
25、政治机微,其思想倾向“大 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然也杂有道家、法家的思想。虽然中论辞旨 邈远,较少直接指斥现实的内容,而语言平实,论证详密,在 建安时代自成一家之言,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政论专著。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噪诗品把他列入下品。虽钟噪 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 部散佚,今存10首(见建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 而以室思6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室思设为思妇 之词,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 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己时”,以至“展转不 能寐”,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有时又
26、担 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 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答刘桢那么语言浑朴,感情真挚, 亦为佳作。徐干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明人 杨德周辑、清人陈朝辅增补徐伟长集6卷。中论2卷。四:王粲:王粲介绍:王粲(177年一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 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O王粲父祖辈,在汉位至三公,世为名门望族,自幼得力于 家学,而以博学多识著称。14岁抵洛阳,即为当时一代大儒 蔡邕所赏识,以致听到王粲来访,蔡邕即倒屣相迎。在座诸宾 客,见王粲“年既幼小,容状短小”,无不十分惊讶。而蔡邕 这时,那么沉着向大家介绍
27、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 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三国志王粲传)。公元192年,王粲16岁,“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三国志王粲传)o这时正值董卓横行长安,讨卓同 盟正在缔结,而朝中诸大臣谋诛董卓的计划也在进行,长安不 久就会变成厮杀激烈的战场。更为重要的是王粲在-由洛阳迁 往长安的途中,目睹了一幕幕董卓倒行逆施的罪行,决不愿意 与一个豺狼成性的弄权之臣同立一个庙堂。于是就拒绝了朝廷 的征辟,与族兄王凯等结伴,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在去荆州的途中,王粲再一次目睹了连年征战所造成的社 会灾难:白骨敝野,饥殍遍地;难民成群;更有甚者,有的母亲 不忍心孩子饿死在自己的怀中,竟将呱呱
28、待哺的婴儿弃置在蔓 草中间,掩袂而去。王粲把这一惨绝人寰的情景写入七哀诗 第一首中。七哀诗第一首,有自哀的成分,也有哀汉的成 分,但中心点却是集中在人民的苦难方面,如吴淇所说:“单 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 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 选诗定论)因而它当与曹操的蒿里行,同为那个时代的 最光辉的现实主义作品。至于论建安文学诗歌创作,亦当如方 东树所言:“苍凉悲慨,才力豪强,陈思而下,一人(指王粲) 而已”(昭昧詹言)0王粲去荆州途中,还写有初征赋 等作品,也都透出“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 此”(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文学转
29、换的风气。刘表纵然为当时名士派所归心的领袖人物,并与王粲有着 某些乡谊亲情,但他并不是于沧海横流能成就大业的人物;至 于“而心多忌”(后汉书刘表传),使许多聚拢来的人士 淹滞不用。王粲并非在荆州没有显示自己才学的机会和成就, 只是“表以粲貌寝,体弱通悦,不甚重也。”(三国志王 粲传)从而使王粲不能乘风高举,内心有着深深的抑郁。至 王粲滞居荆州的后期,这种怨愤之情那么尤为浓烈。曾在一次登 当阳城楼时,写作了登楼赋悲乡念远,以发泄自己内心的 苦痛。王粲初赴荆州,是为了寻找“明王贤伯”,在匡扶汉室 的过程中建立自己所追求的功业。可是一去12年,王粲本人 的不为重用,另当别论;而刘表从来就没有过积极的勤王之举, 从而使王粲更大失所望。“心愫怆以感发兮,意仍怛而懵惜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