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3970-202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通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 3970-202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通信).pdf(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YD/T XXXX-XXXX ICS33.040.40 M3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YD YD/T XXXX-XXXX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 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IPv4-IPv6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exchange center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报批稿)-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1 目目 次次 前言.1 引言.1 1 范围.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3.1 术语及定义.2 3.2 缩略语.3 4 融合互通网关测试.3 4.1 基本功能测试.3 4.2 业务测试.8 4.3 性能测试.11 4.4 设备可靠性测试.14 4.5 网管功能测试.19 4.6 安全性测试.25 5 应用升级网关测试.29 5.1 基本功能测试.29 5.2 性能测试.30 5.3 设备可靠性测试.33 5.4 网管功能测试.36 5.5 安全性测试.42 YD/T XXXX-XXXX 1 前言 本文件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Pv4-IPv6业务互通”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结构如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总体技
3、术要求;-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网元技术要求;-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安全系统技术要求;-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安全系统测试方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基础云平台技术要求;-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基础云平台测试方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域名系统技术要求。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4、。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网能经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网络信息总体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
5、全管理中心、国家信息中心、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傅承鹏、蒋林涛、毕奇、邬贺铨、尹浩、李伯虎、邹峰、徐江山、张宏科、陈国瑛、黄澄清、奚全生、杜平、刘浩、柴旭东、杨辅祥、何志强、王琳、谢华、申江婴、刘著平、马杰、宋晓明、刘中云、魏政、惠泉、薛茂森、袁晓光、申世光、叶东升、王宁、孔雷、魏晓菁、高YD/T xxxx-xxxx 2 洪雨、叶志容、杨力、曾国欢、李宪帮、李凯、赵锋、蒋志刚、李良、李立、曹红辉、肖海潮、张亚林、施
6、友连、徐震、张橇、唐雄燕、虹露、谢朝建、唐文涛、易勇、陈荣辉、张群、吴芸、韩江丽。YD/T XXXX-XXXX 1 引言 当前互联网已经逐步形成包含大量终端、网络以及服务节点的生态系统,在基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依托智能终端和高性能服务器孵化出成千上万的应用系统。在考虑基于 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部署的时候,由于 IPv6 在协议设计上未考虑与 IPv4 兼容不仅仅需要考虑网络的升级换代,同时还要考虑寄生在网络上的大量终端和应用无缝迁移的问题。网络服务的特点是“一点接入、全网服务”,而 IPv6 的网络升级改造是逐步平行的,不仅要考虑 IPv4 和 IPv6 网络作为不同平面平行发展,同时
7、还要考虑实现 IPv4 和 IPv6 平面的互联互通问题。面对这一局面,提出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的解决方案,打通IPv4网络空间向IPv6网络空间的快速迁移,提供IPv6单栈访问,实现终端、网络及云端业务三者之间的无缝互联互通。IPv4 网络和 IPv6 网络的互联互通将贯穿于网络过渡的全阶段,IPv6 的普及也对网络提出了新需求,为满足新兴业务需求,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IPv6 业务互通交换中心。该交换中心由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委员会首次提出和认证。YD/T xxxx-xxxx 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IPv4
8、IPv4-IPv6IPv6 业务互通业务互通 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交换中心网元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融合互通网络、应用升级网关、终端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政府、运营商、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的IPv6升级时系统采购选型、验收测试、评测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ETF RFC6146 客户端到IPv4服务器网络地址和协议的翻译(有状态NAT64)(Stateful NAT6
9、4: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IPv6)IETF RFC2473 通用IPv6隧道机制(Generic Packet Tunneling in IPv6 Specification)IETF RFC4213 IPv6主机和路由器的基本过渡机制(Basic Transition Mechanisms for IPv6 Hosts and Routers)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3.1 术语及定义 3.1.1 融合互通网关 UniGateway 融合互通网关是指在I
10、Pv4网络和IPv6网络的之间具有双栈接入能力,基于Veno技术实现IPv4和IPv6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可实现后端IPv4数据包和IPv6数据包的二次映射,同时可以和软互通客户端进行匹配,并实现业务控制平台的管理。3.1.2 应用升级网关 AppsMigration Gateway 应用升级网关是指应用网站在原有网络环境上(IPv4或IPv6)升级到可同时支持IPv4/IPv6用户访问,实现用户对任意网络环境的应用网站进行访问,并实现业务控制平台的管理。YD/T XXXX-XXXX 3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AA 计费,认证、授权 accounting,authentica
11、tion,authorization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BRAS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CR 核心路由器 Core Router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FTDH 光纤入户 Fiber To The Building IP 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Pv4 网际互联协议版本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6 网际互联协议版本6 Internet Protocol Ve
12、rsion 6 NAT 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4 融合互通网关测试 本节在IETF RFC4213、IETF RFC6146和IETF RFC2473基础上给出了融合互通网关的应用场景、架构、功能和性能等测试方法。4.1 基本功能测试 4.1.1 纯 IPv6 用户测试 4.1.1.1 软终端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 测试项目:纯IPv6网络环境下的软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6网络接入环境下,软件启动后(PC版、Android版、IOS版等),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测试步骤:1.纯 IPv6 网络接入环境下,软件启动后(PC 版
13、、Android 版、IOS 版等),使用软件内的各功能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软件启动后(PC 版、Android 版、IOS 版等),访问 IPv4 相关资源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IPv6 OK!)YD/T xxxx-xxxx 4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1.1.2 硬终端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 测试项目:纯IPv6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测试(PC端、Android手机端、IOS手机端等)测试目的:验证纯IPv6网络接入环境下的硬终端(PC端、Android端、IOS端等),IPv4资源访问是否正常。测试步骤: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
14、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网络信息资源 2.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网络在线视频资源 3.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在线地图 4.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进行网络购物 5.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银行 6.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15、 端、IOS 端)使用 QQ 聊天 7.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使用视频/音频 APP 8.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进行网络游戏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IPv4 各类应用、资源均可正常访问(IPv6 OK!)。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YD/T XXXX-XXXX 5 测试编号:3 测试项目:纯IPv6网络环境下的CPE类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6网络环境下,部署CPE类终端后,IPv4资源访问是否
16、正常。测试步骤: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网络信息资源 2.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网络在线视频资源 3.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4 在线地图 4.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进行网络购物 5.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银行 6.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使用 QQ 聊天 7.纯 IPv
17、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使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 8.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使用 Foxmail 收发邮件 9.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使用 FTP 进行文件传输 10.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进行网络游戏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等可以正常使用和访问 IPv4 各类应用、资源。(IPv6 OK!)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4 测试项目:纯IPv6网络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
18、证纯IPv6网络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是否可以被IPv4网络正常访问。测试步骤:1.纯 IPv6 网络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是否可以被在纯 IPv4 网络下 PC/手机/服务器等对摄像头进行访问 YD/T xxxx-xxxx 6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6 网络接入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可以被纯 IPv4 网络下的 PC/手机/服务器等正常的访问(IPv6 OK!)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1.2 纯 IPv4 用户测试 4.1.2.1 软终端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5 测试项目:纯IPv4网络环境下的软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4接入网络环境下,软件启动
19、后(PC版、Android版、IOS版等),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测试步骤: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软件启动后(PC 版、Android 版、IOS 版),使用软件内的各功能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软件启动后(PC 版、Android 版、IOS 版等),访问 IPv6 相关资源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IPv6 OK!)。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1.2.2 硬终端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6 测试项目:纯IPv4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测试(PC端、Android端、IOS端等)YD/T XXXX-XXXX 7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4网络环境下的硬终
20、端(PC端、Android端、IOS端等),IPv6资源访问是否正常。测试步骤: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6 网络信息资源 2.纯 IPv4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6 视频资源 3.纯 IPv4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智能获取 IPv6 地址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验证纯 IPv4 网络环境下的硬终端(PC 端、Android 端、IOS 端),可以正常访问 IPv6 资源(IPv6 OK!)。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
21、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7 测试项目:纯IPv4网络环境下的CPE类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4网络环境下,部署CPE类终端后,IPv4资源访问是否正常。测试步骤: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6 网络信息资源 2.纯 IPv4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通过浏览器访问 IPv6 视频资源 3.纯 IPv4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给 PC/手机智能分配 IPv6 地址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部署 CPE 类终端后,PC/手机等可以正常访问 IPv6 资源(IPv6 OK!)
22、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YD/T xxxx-xxxx 8 测试编号:8 测试项目:纯IPv4网络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纯IPv4网络环境下,摄像头类终端,是否可以被IPv6网络下的终端正常访问。测试步骤: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的摄像头类终端,可以被在 IPv6 网络下 PC/手机/服务器等对摄像头进行访问 2.纯 IPv4 网络环境下,摄像头类终端智能获取 IPv6 地址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纯 IPv4 网络环境下摄像头类的终端,可以被 IPv6 网络下的 PC/手机/服务器正常访问(OK!IPv6)。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2 业务测试 4.
23、2.1 测试拓扑示例 融合互通网关业务测试拓扑示例如图 1 所示:YD/T XXXX-XXXX 9 图 1 融合互通网关业务测试拓扑示例 4.2.2 应用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9 测试项目:Telnet应用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在端到端的环境中支持Telnet应用 测试步骤:1.按照上图配置,测试终端 B 与融合互通网关直接相连,并在 A 上安装融合互通网关客户端,并连接成功 2.Telnet 测试,在测试终端 A 上建立一个 Telnet 连接(服务器)3.输入验证信息(用户名、密码)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Telnet 成功登陆并正常使用。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
24、:YD/T xxxx-xxxx 10 测试编号:10 测试项目:SSH应用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在端到端环境中支持SSH应用 测试步骤:1.按照上图配置,测试终端 B 与融合互通网关直接相连,并在 A 上安装融合互通网关客户端,并连接成功 2.SSH 测试,使用 SecureCRT 在测试终端 A 上建立 SSH 连接(服务器)3.输入验证信息(用户名、密码)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SSH 成功登陆并正常使用。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11 测试项目:VLC视频应用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在端到端环境中支持VLC视频应用 测试步骤:1.按照右图配置,测试终端 B 与融
25、合互通网关直接相连,并在 A 上安装融合互通网关客户端,并连接成功 2.在服务器运行 VLC 软件 3.测试终端 A 用 VLC 下载视频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VLC 成功登陆并正常使用。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YD/T XXXX-XXXX 11 测试编号:12 测试项目:P2P应用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在端到端环境中支持P2P功能 测试步骤:1.按照右图配置,测试终端 B 与融合互通网关直接相连,并在 A 上安装融合互通网关客户端,并连接成功 2.在 A 上运行 utorrent 下载资源,运行 PPLive、PPStream 并点播节目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P2P 成
26、功登陆并正常使用。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3 性能测试 4.3.1 转发性能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3 测试项目:转发性能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转发性能 测试步骤:1.建立测试环境,两块被测设备卡分别负责 IPv4 和 IPv6 数据的转发 2.开启用户溯源日志记录功能,观察日志溯源信息的完整性 3.开启网管监控功能,实时记录设备资源运行状态 4.假定会话总量为 1000 万,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 IPv6 流量,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会话总量达到 1200 万 5.使用仪表进行 IPv6 板间双向转发性能测试,测试包长为 128/512 字节、混合包
27、长(90 58.67%、92.2%、594 23.66%、1518 15.67%)6.调整用户流量达到设备厂商宣传值,测试模式为 backbone,在并发 session 稳定流量传输时间 30 秒后,记录设备 CPU、内存的利用率曲线情况。(用 PC 端带宽测试程序而非仪表模YD/T xxxx-xxxx 12 拟上下行流量)7.保留上述配置,在设置上配置 IPv4 ACL 表项 1000 条 8.重复 6 步骤记录测试数据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带宽测试程序同时产生稳定的吞吐量,其中上行吞吐量为_Gbit/s,下行吞吐量为:_Gbit/s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3.2 最大并发
28、会话数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4 测试项目:最大并发会话数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支持的最大并发会话数。测试步骤:1.建立测试环境,两块被测设备卡分别负责 IPv4 和 IPv6 数据的转发 2.开启用户溯源日志记录功能,观察日志溯源信息的完整性 3.开启网管监控功能,实时记录设备资源运行状态 4.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 IPv6 流量,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会话总量达到 1200万 5.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送 IPv6 双向流量,流量为设备转发性能的 70%,测试包长为混合包长(90 58.67%、92.2%、594 23.66%、1518 15.67%),测试模式
29、为 backbone 6.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调整会话数量达到设备厂商宣传值,在流量稳定不丢包的情况下转发 30 秒,记录设备 CPU、内存的利用率曲线情况 7.继续发送会话数量达到设备性能的 120%,记录设备各项指标,有无保护措施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可支持会话数达到宣传值,符合预期记录 CPU 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 2.最大会话数为:_百万,此时设备的 CPU 使用率为:_%,内存使用率为:_G YD/T XXXX-XXXX 13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3.3 会话建立速率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5 测试项目:会话建立速率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
30、网关会话建立速率。测试步骤:1.建立测试环境,两块被测设备卡分别负责 IPv4 和 IPv6 数据的转发 2.开启用户溯源日志记录功能,观察日志溯源信息的完整性 3.开启网管监控功能,实时记录设备资源运行状态 4.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 IPv6 流量,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 5.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送 IPv6 双向流量,流量为设备转发性能的 70%,测试包长为混合包长(90 58.67%、92.2%、594 23.66%、1518 15.67%),测试模式为 backbone 6.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以每秒增加 M 个 session 的速度(M 为设备每秒新建sessi
31、on 的最大速率),每个会话随机发送并接受 1 到 10 个数据包后断开链接,在链接新建速度流量情况下持续测试 30 秒,记录设备 CPU、内存的利用率曲线情况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设备支持会话最大建立速度 M 2.记录有无丢包,记录 CPU 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 3.通过平均会话建立速度=最大会话数 N/会话建立时间 T 得到平均会话建立速度 4.新建立速率为:每秒:_K session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3.4 长时间稳定运行测试 YD/T xxxx-xxxx 14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6 测试项目:长时间稳定运行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长时间稳定运行结
32、果。测试步骤:1.按上图建立测试环境,两块被测设备板卡分别负贵 IPv4 和 IPv6 数据的转发:2.开启用户溯源日志记录功能:3.开启网管监控功能,实时记录设备资源运行状况;4.在设备上配置 IPv4 ACL 表项 1000 条:5.通过仪表模拟用户端发 IPv6 流量,来源和目标地址端口进行随机变化,测试包长为混合 包(90 58.67%、92 2%、594 23.66%、1518 15.67%),测试模式为 backbone,转发性能 和会话总量达到测试指标的 70%:6.长时间测试 12 小时,记录丢包情况和设备 CPU、内存的利用率曲线情况: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掉线率、丢包
33、数、CPU 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及异常情况。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4 设备可靠性测试 4.4.1 单个 CR 部署融合网关冗余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7 测试项目:单个CR部署融合网关冗余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单个CR部署融合网关的设备可靠性。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 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融合互通网关、开启 4 to 6 业务,业务选用 F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 YD/T XXXX-XXXX 15 4.采用掉电方式,
34、中断一台非 CS 融合互通网关 5.检查业务运行情况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在测试步骤 5 中,检查业务是否中断,若业务中断,可以重新连接,记录重新连接间隔的时间,以及重新连接的步骤和方法 2.FTP 可以断点续传,流媒体可以继续在断点处继续播放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4.2 双设备 CR 部署融合网关冗余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8 测试项目:双设备CR部署融合网关冗余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双设备CR部署融合网关的设备可靠性。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每个 CR 旁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
35、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 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融合互通网关、开启 4 to 6 业务,业务选用 F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 4.采用掉电方式,中断一台非 CS 融合互通网关 5.检查业务运行情况 6.采用掉电方式,中断一台非 CS 融合互通网关 7.检查业务运行情况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在测试步骤 5 中,检查业务是否中断,若业务中断,可以重新连接,记录重新连接间隔的时间,以及重新连接的步骤和方法。FTP 可以断点续传,流媒体可以继续在断点处继续播放 YD/T xxxx-xxxx 16 2.在测试步骤 7 中,检查业务是否中断,若业务中断,可以重新连接,记录重新连
36、接间隔的时间,以及重新连接的步骤和方法。FTP 可以断点续传,流媒体可以继续在断点处继续播放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4.3 负载均衡(冷均衡)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19 测试项目:负载均衡(冷均衡)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负载均衡(冷均衡方式)是否可靠。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两条链路病进行链路捆绑,开启双栈。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互通网关,开启 4to6 业务,业务选用 F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查看业务通过的网关
37、。4.检査业务运行情况,检査网关链路流量。5.中断其中一条链路。6.检查业务运行情况,检査网关链路流量。7.恢复链路,检査业务运行情况.检査网关链路流量。8.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釆用 GE 接口,重复步骤 3-7。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测试步骤 2 中链路冗余方法。2.在测试步骤 4 中,2 条链路流量可实现负载均衡。3.在脷试步骤 6 中,中断链路应不影响原业务。4.在测试步骤 7 中,链路恢复应不影响原业务,2 条链路重新形成负载均衡。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YD/T XXXX-XXXX 17 4.4.4 设备业务切换功能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0 测试项目:
38、设备业务切换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设备业务切换是否正常。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 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融合互通网关、开启 4 to 6 业务,业务选用 F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 4.通过人工方式,将业务切换到另外一台网关上 5.检查业务运行情况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测试步骤 4 中的切换方法 2.在测试步骤 5 中,检查业务是否中断,若业务中断,尝试是否可以重新连接,记录重新连接间隔的时间,以及重新连接的步骤和方法 3.FTP 可
39、以断点续传,流媒体可以继续在断点处继续播放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4.5 融合互通网关重启时间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1 测试项目:融合互通网关重启时间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融合互通网关重启时间。YD/T xxxx-xxxx 18 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 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融合互通网关、开启 4 to 6 业务,业务选用 F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 4.将一台非 CS 网关设备重启 5.重启后对业务进行重连,检查业务运行
40、情况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测试步骤 4 中的重启方法 2.在测试步骤 5 中,当设备可以重新在此网关上线后的时间,作为重启时间,进行记录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4.6 融合互通网关设备线性平滑扩展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2 测试项目:融合互通网关设备线性平滑扩展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融合互通网关融合互通网关设备线性平滑扩展可靠性。测试步骤:1.按照测试环境部署融合互通网关,配置至少 2 台融合互通网关,选择其中一台作为 CS 网关 2.融合互通网关和 CR 之间采用 10GE 接口 3.使用客户端 PC 连接融合互通网关、开启 4 to 6 业务,业务选用 F
41、TP、流媒体,业务可以正常运行 4.新增加一台融合互通网关,配置网关到正常运行 5.检查业务运行情况 6.尝试用客户端 PC 连接新融合互通网关 YD/T XXXX-XXXX 19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测试步骤 4 中增加融合互通网关的步骤和方法 2.在测试步骤 5 中,新增网关操作应不影响原业务 3.在车上步骤 6 中,新融合互通网关正常运行后可以平滑进行承载业务,并形成负载均衡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5 网管功能测试 4.5.1 网管基本功能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3 测试项目:界面操作 测试目的:验证网管是否是图形化操作界面和方式。测试步骤:1.验证网
42、管系统是否能够以图标形式显示设备和提供设备硬件板卡的硬件视图 2.进行系统重启、单板重启动、端口闭塞等重要操作,确认是否有确认提示 3.人机图形界面的帮助系统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在 GUI 图形界面上,系统具有设备和硬件板卡的硬件视图功能 2.执行重要操作后出现确认提示 3.GUI 图形界面有帮助系统,操作后显示相关帮助信息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24 测试项目:设备管理方法 测试目的:验证网管对设备的管理方式。YD/T xxxx-xxxx 20 测试步骤:1.检查网管系统是否支持本地远程接入 2.检查网管系统是否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网管客户端
43、可以在本地和远程访问网管系统 2.多个客户端能够同时操作网管系统 3.网管系统支持带内和带外 2 种管理方式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25 测试项目:网管可靠性 测试目的:验证网管可靠性。测试步骤:1.检验是否具备网管系统与网元之间链路的监视功能 2.检验登陆、退出、异常终止网管系统对网元业务正常运行是否有影响 3.检验网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功能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设备和网管通信中断和正常时,设备状态应能够自动刷新 2.网管用户的登陆和退出对网元的业务不产生任何影响;系统异常终止后,不影响网元正常运行 3.提供手动级自动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
44、试编号:26 测试项目:网管基本数据管理方式 YD/T XXXX-XXXX 21 测试目的:验证对于网管上基本数据的管理方式。测试步骤:1.检验是否提供配置、告警、性能等数据的数据库拷贝,手动及自动导出功能 2.检验是否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对配置、告警、性能等进行打印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支持上述管理方式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5.2 故障管理功能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27 测试项目:故障等级 测试目的:验证区分故障等级。测试步骤:1.查看故障的分级情况,能过对各种不同的告警分为不同级别显示出来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记录网管系统对于故障定义的等级 测试数据和
45、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28 测试项目:告警提示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告警时是否有相应的信号提示。测试步骤:1.网管收到告警后,应有准确的可视(如告警灯)、可听(如警报声)的告警信号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YD/T xxxx-xxxx 22 1.系统能够产生准确的告警信号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29 测试项目:故障的定位和屏蔽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故障的定位和屏蔽。测试步骤:1.应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 和故障的位置,故障定位应能定位到端口级 2.对网元产生的告警进行屏蔽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通过分析,以图形显示方式或文本显示方式将设备或通信故障定位在机架、子架
46、、单板、端口上,并给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及修复建议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30 测试项目:故障自动确认并消除 测试目的:验证故障自动确认并消除的实现。测试步骤:1.故障事件恢复后,系统网管的相应警告信息应能自动清除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故障事件恢复后,系统网管的相应告警信息应能自动清除;同时,也支持手工清除,对于手工清除,日志用应能记录该操作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YD/T XXXX-XXXX 23 测试编号:31 测试项目:告警自动同步 测试目的:验证对网元上产生的告警自动同步的实现。测试步骤:1.网管应能对网元上产生的告警手工进行同步 2.在网管与网元的设备通
47、信恢复后,网管应能对网元上产生的告警自动进行同步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在网管系统恢复后,网管应能对网元上产生的告警自动进行同步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32 测试项目:告警查询和统计 测试目的:验证对当前告警或者历史告警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测试步骤:1.对当前告警或者历史告警提供查询和统计功能,支持不同条件的组合查询(例如:选择按时间,按不同告警级别,按告警原因等条件进行查询)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系统支持对告警记录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5.3 性能统计功能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33 测试项目:采集功能 YD/T xxxx-
48、xxxx 24 测试目的:验证网管系统能否完成性能采集功能。测试步骤:1.网管应能启动对特定监测对象(指定的网元、板卡端口、功能块等)的特定性能参数的测量功能,分为实时和周期采集 2 种采集方式 2.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能的降低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支持对网元特定监测对象性能的统计 2.对网管系统各个部分性能的检测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34 测试项目:性能统计 测试目的:验证对指定测量单元的性能统计。测试步骤:1.对板卡任意口的用户流量进行统计 2.对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参数性能进行统计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系统
49、能够产生准确的性能统计数据。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35 测试项目:性能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测试目的:验证性能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测试步骤:YD/T XXXX-XXXX 25 1.应能查询历史系统性能记录,并能将查询结果和统计结果保存到外部文件输出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系统应能查询历史系统性能记录,查询结果可选以表格和图形如折线图、直方图等方式显示 2.系统应能将查询结果和统计结果保存到外部文件并输出 3.对查询统计结果进行打印输出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编号:36 测试项目:性能阈值 测试目的:验证通过定义性能的门限值,发现某部分性能异常的能力。测试步骤:1.
50、系统应能对性能统计数据设定门限,性能统计数据超出门限时产生相应的告警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当超过门限,会产生告警 测试数据和结论:测试数据和结论:4.6 安全性测试 4.6.1 鉴权管理测试 本项的测试方法如下:测试编号:37 测试项目:鉴权管理 测试目的:验证管理员鉴权管理效果。测试步骤:1.网管系统应通过定义个人访问权限的方式,提供对于管理员访问网管系统的安全措施,拒YD/T xxxx-xxxx 26 绝非法用户和密码错误用户的登陆访问:2.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有不同的权限,确保访问请求的发起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执行管理操作;3.系统可选支持管理区域的划分,将不同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