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81-2021 汽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环境保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181-2021 汽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环境保护).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 11812021 汽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Guideline on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automotive industry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1-05-12 发布 2021-05-12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HJ 11812021 i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4 5 污染预防技术.6 6 污染治理技术
2、.10 7 环境管理措施.17 8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2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产品类别、主要产品和零部件清单及其工序组成.2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节点.2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主要产品、零部件及配件生产工艺.3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涂装类材料主要成分质量占比.3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各工序产污环节的污染物产生浓度水平及排放方式.3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涂装工序喷涂体系主要工艺组成.40 附录 G(资料性附录)汽车工业不同产品单位涂装面积 VOCs 产生和排放水平.41 HJ 11812021 ii 前 言
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汽车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提出了汽车工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G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标准生态环
4、境部 2021 年 5 月 12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1 年 5 月 12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1812021 1 汽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汽车工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可作为汽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工业生产中铸造、电镀工序的污染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5、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20952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4409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33372 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GB 34330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
6、控制标准 GB 38508 清洗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7350 专用汽车和专用挂车术语、代号和编制方法 GB/T 38597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GB/T 39198 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 GB/T 50934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 HJ 11812021 2 HJ/T 1 气体参数测
7、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HJ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 576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8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971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汽车制造业 HJ 108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涂装 HJ 1093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2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6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8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9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
8、J 2010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4 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20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47 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52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紫外线消毒装置 AQ 427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WS/T 7572016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汽车工业 automotive i
9、ndustry GB/T 47542017 中规定的汽车制造业(C36),指制造各种汽车产品、零部件及配件的工业,包括从事汽车用发动机、底盘和车体等主要部件制造和将其组装成为汽车产品的工业,还包括从事汽车各种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的工业。3.2 汽车整车 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送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输送人员和(或)货物及特殊用途。3.3 汽车用发动机 automotive engine 以气缸和活塞作为转换机构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并对外输出的机械装置,包括汽柴油车用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HJ 11812021
10、3 3.4 专用汽车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装备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用作业以及其他专项用途的汽车。专用汽车分为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自卸汽车、仓栅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特种结构汽车等。专用汽车一般在汽车底盘基础上制造完成。3.5 专用挂车 special purpose trailer 装备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用作业以及其他专项用途的挂车。专用挂车分为厢式挂车、罐式挂车、自卸挂车、仓栅式挂车、起重举升挂车、特种结构挂车等。专用挂车仅与牵引车组合后才具有专用汽车的功能。3.6 零部件及配件 parts and a
11、ccessories 包括发动机零件、挂车零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等。从结构、材料、生产工艺和产污特征等方面可分为总成类部件、铆焊类部件、壳芯类部件、钎焊类部件、树脂类零部件、粉末冶金类零件和其他类零件。3.7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环境需求和经济水平,在污染防治过程中综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模应用的技术。3.8 喷涂体系 spray painting system 为达到预期的喷涂目的及效果而进行的同
12、种或异种喷涂涂层组合的总称,包括底漆、中涂漆、色漆(或本色面漆)及清漆等涂层的喷涂和烘干。一般以 mCnB 表示,其中 C、B 分别表示喷涂作业和烘干作业,m、n 分别表示喷涂、烘干作业的次数。3.9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 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表示)、非甲烷总烃(以 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3.10 总挥发性有机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
13、C)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对废气中的单项 VOCs 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到 VOCs 物质的总量,以单项VOCs 物质的质量浓度之和计。实际工作中,应按预期分析结果,对占总量 90%以上的单项 VOCs 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出。3.11 非甲烷总烃 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响应的除甲烷外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的质量浓度计。3.12 油雾 oil mist 在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用于湿式机械加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艺中的矿物油挥发及其受热分解或裂解的产物,其存在形态有蒸气、液滴等。HJ 11812021 4
14、 3.13 单位涂装面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 specific VOCs emission 在涂装工序,完成单位面积涂装的底漆、刮涂腻子、涂胶、溶剂擦洗、喷涂、烘干、注蜡和修补等工艺过程及设备清洗环节累计的 VOCs 排放量,单位为 g/m2。3.14 VOCs 物料 VOCs-containing materials 本标准是指 VOCs 质量占比大于等于 10%的原辅材料、产品和废料(渣、液),以及有机聚合物原辅材料和废料(渣、液)。3.15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
15、的排放等。3.16 密闭 closed/close 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3.17 密闭空间 closed space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所形成的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应随时保持关闭状态。4 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 4.1 生产工艺 4.1.1 汽车工业生产过程包括下料、锻造、铸造、冲压、机械加工、粉末冶金、焊接、铆接、树脂纤维加工、粘接、热处理、电镀、预处理、转化膜处理、涂装、装配和检
16、测试验等 17 个主要生产工序和工业炉窑、公用环保等 2 个辅助生产工序。汽车工业产品类别、主要产品和零部件清单及其工序组成见附录 A。4.1.2 汽车工业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节点见附录B,汽车工业主要产品、零部件及配件生产工艺见附录C。4.1.3 汽车工业生产原料主要包括钢材、树脂类材料、铸锻件毛坯及零部件和配件等。钢材包括金属板材、卷材、型材和钢锭等。树脂类材料主要包括树脂颗粒、纤维材料和发泡材料等。零部件和配件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箱)、电机、电池和轮胎等。4.1.4 汽车工业生产辅料主要包括粘接材料、焊接材料、预处理材料、转化膜处理材料、涂装类材料、产品试验材料、产品加注液体和各种机械
17、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材料。粘接材料主要是胶粘剂(黏合剂)。焊接材料主要包括各种焊丝、焊条和钎焊材料等。化学预处理材料主要包括化学脱脂材料及盐酸、硝酸等酸洗材料等。转化膜处理材料主要包括表调剂、磷化剂、钝化剂、硅烷处理药剂和锆化处理药剂等。涂装类材料主要包括底漆、胶粘剂(焊缝密封胶、底涂涂料、阻尼涂料、裙边胶等)、腻子、中涂漆、色漆、清漆、本色面漆、稀释剂、清洗溶剂和保护蜡等,其主要成分见附录 D。产品试验材料主要有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产品加注液体主要包括汽油、柴油、防冻液、齿轮油、制冷剂和机油等。各种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材料有溶剂油、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和液压油等。4.1.5 燃料主要包
18、括燃油和天然气。HJ 11812021 5 4.2 污染物的产生 4.2.1 废气污染物的产生 4.2.1.1 中厚板及型材切割下料,工件机械预处理,金属粉末制取及粉状物料输送,弧焊焊接、激光焊接及焊缝打磨,铸件干式机械加工,车身涂层及腻子打磨等过程产生颗粒物。4.2.1.2 粉末冶金工件浸油、熔渗后处理,半干式、湿式机械加工,淬油热处理等过程产生油雾。4.2.1.3 渗碳、渗氮、渗硫和碳氮共渗等热处理过程中气氛材料泄漏产生微量的硫化氢(H2S)和氨(NH3),气氛材料燃烧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4.2.1.4 化学预处理采用盐酸、硫酸、硝酸进行酸洗时分别产生氯化氢
19、(HCl)、硫酸雾和 NOx。4.2.1.5 涂装工序产生颗粒物(主要为漆雾)和 VOCs,其中漆雾产生于喷涂过程,颗粒物主要产生于腻子打磨过程,VOCs 主要产生于喷涂、流平/热流平和烘干过程;此外,电泳区排风、空腔发泡、调漆、溶剂擦洗、注保护蜡、漆膜修补、漆渣处理及干化、格栅及工装载具溶剂清洗、喷漆室清洁维护等过程产生少量的 VOCs,涂胶过程产生微量的 VOCs。4.2.1.6 注射、挤压、发泡(含成品车身腔体发泡)、拉挤、树脂纤维糊制等过程产生少量的 VOCs。4.2.1.7 部件组装及产品装配过程,黏合剂使用过程产生微量的 VOCs。4.2.1.8 发动机、整车出厂检测和产品研发发动
20、机热态试验产生颗粒物、NOx和 VOCs 等。4.2.1.9 锻造、热处理等工序工件加热炉和燃油、燃气加热装置产生颗粒物、SO2和 NOx。4.2.1.10 不同工序的废气污染物产生环节、产生水平及排放方式见附录 E 表 E.1。4.2.2 废水污染物的产生 4.2.2.1 冲压工序模具擦洗及湿式机械加工和装配工序的零件清洗过程产生高浓度含油废水,粉末冶金、淬油热处理、产品检测和试验过程产生低浓度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4.2.2.2 预处理工序酸洗过程产生酸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酸类物质;脱脂槽液更换产生高浓度脱脂废水,工件清洗产生低浓度脱脂废水,主
21、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总磷/磷酸盐和 SS。4.2.2.3 转化膜处理工序工件表面调整产生含磷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磷酸盐;含镍磷化槽液更换产生高浓度含镍废水,工件清洗产生低浓度含镍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总镍、总锌、总磷/磷酸盐;含铬钝化工件清洗产生含铬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总铬和六价铬;硅烷、锆化槽液更换产生高浓度含氟废水、工件清洗产生低浓度含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4.2.2.4 涂装工序电泳槽定期清洗产生高浓度电泳废水,工件清洗产生低浓度电泳废水,工件湿式打磨产生打磨废水,喷漆室漆雾湿式分离过程产生喷漆废水,格栅及工装载具清理过程产生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 COD。4.2.2
22、.5 车间集中空调系统空气湿度调节、工艺纯水、软化水制备系统产生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设备冷却循环水系统产生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总磷/磷酸盐。4.2.2.6 化学品仓库、废水处理站等局部厂区可能产生受污染的初期雨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SS 等。4.2.2.7 厂区办公室、食堂及车间生活设施产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 COD、氨氮(NH3-N)、总磷/磷酸盐、动植物油和 SS 等。4.2.2.8 不同工序的废水污染物产生环节、产生水平及排放方式见附录 E 表 E.2。4.2.3 固体废物的产生 4.2.3.1 下料与冲压工序产生金属废料。干式机械加工产生干金属切屑。湿式机械
23、加工产生湿金属切屑(自然堆存时有切削液渗出)及废切削液,切削液过滤系统产生含切削液的废过滤材料,零件清洗产HJ 11812021 6 生湿金属切屑。湿金属切屑脱水产生废切削液和脱水金属切屑(经压榨、压滤、过滤除油达到静置无滴漏的金属切屑)。4.2.3.2 冲压、机械加工、装配等工序工件擦洗产生含矿物油废物(含油抹布和手套等)。淬油热处理产生废矿物油。珩磨、研磨、打磨过程产生废矿物油、油泥。化学脱脂槽液过滤系统产生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的废过滤材料。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及维修产生废溶剂油、废防锈油、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和含矿物油的擦料等。4.2.3.3 弧焊焊接产生废焊丝、焊料,钎焊焊接产生废
24、钎焊材料。焊接、涂装、装配工序粘接、密封等工艺产生废胶粘剂。树脂纤维加工工序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清洗容器设备产生剥离的树脂状、粘稠杂物,糊制过程产生废树脂。4.2.3.4 热处理工序使用氰化物进行金属热处理产生淬火池残渣、淬火废水处理污泥,含氰热处理炉维修过程产生废内衬,热处理渗碳炉产生热处理渗碳氰渣,金属热处理工艺盐浴槽(釜)清洗产生含氰残渣和含氰废液,氰化物热处理和退火作业过程产生含氰残渣。4.2.3.5 转化膜处理工序磷化工艺管道清洗产生废酸。含镍磷化槽液过滤系统产生磷化渣和含镍废过滤材料。锆化、硅烷处理产生少量含氟废渣。4.2.3.6 涂装工序工件擦洗、输漆管路及喷枪清洗、设备保洁产生
25、废溶剂。调漆与喷涂产生废涂料、废稀释剂。喷漆室保洁作业、喷漆室循环风系统过滤单元、含 VOCs 废气漆雾高效过滤装置等产生含涂料废物。喷漆室漆雾治理系统产生漆渣、废石灰石粉、废过滤材料,VOCs 污染治理系统产生含 VOCs的废活性炭、废分子筛和废陶瓷蓄热材料。涂装工序采用含汞荧光灯管和其他含汞电光源时产生含汞废物。车身腔体注保护蜡产生废石蜡。4.2.3.7 装配工序电池组装产生废电路板、废电子插件。装配工序及公用工程产生废电池单体、废电池包及废铅蓄电池。4.2.3.8 车辆制动器衬片生产过程产生含石棉废物。各工序除尘系统产生除尘灰,袋式除尘系统及各车间的集中空调系统产生废滤料(滤袋、滤筒)。
26、锻造、热处理等工序工件加热炉烟气脱硝、发动机试验及产品研发尾气脱硝等产生废催化剂。燃煤工业炉窑产生煤灰渣。4.2.3.9 公用工程纯水、软化水制备和废水处理产生废离子交换树脂。含镍废水处理产生含镍污泥,含铬废水处理产生含铬污泥,含氟废水处理产生含氟污泥,含油废水处理产生含油浮渣和污泥。生产废水物化处理产生物化处理污泥、活性炭,综合废水生化处理产生生化处理污泥、深度处理产生废活性炭。废切削液超滤产生废浓缩液(主要成分是矿物油)。漆渣与含涂料废物热解处置产生残渣和飞灰。原料、化学品包装运输产生废包装材料。4.2.3.10 汽车工业不同工序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危险特性等见附录 E 表
27、E.3。4.2.4 噪声的产生 汽车工业生产过程的噪声主要产生于生产设备(如下料、机械加工、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和检测试验设备等)和辅助生产设备(如输送机械、泵和风机等)的运行过程。5 污染预防技术 5.1 一般原则 5.1.1 汽车工业企业应优化汽车产品设计,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清洁的原辅材料,并尽量减少涂装涂层作业数量和涂膜厚度。5.1.2 零部件及配件成型应尽量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尺寸精度高、后道工序加工量少、能源消耗少的精准下料、精密成型技术,如冲压、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精密铸造、模锻、胎模锻、精碾、旋压HJ 11812021 7 和粉末冶金等。5.1.3 生产原料中的树
28、脂材料和零部件及配件(主要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辅料中的粘接材料,以及其他以氟树脂或氟橡胶制作的生产原料及生产辅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5.1.4 预处理工序化学脱脂及转化膜处理工序宜选用低磷、无毒无害的原辅材料及节能、节水、环保等清洁生产工艺。涂装工序宜选择基于低 VOCs 含量涂料的节能涂装工艺和技术,提高原辅材料的利用率。5.1.5 应建立水资源梯级使用与循环利用系统,对市政供水、市政中水、自产中水及厂区雨水等各种水资源的水量、水质与各工艺环节生产用水的水量、水质进行匹配,使上一工艺环节的出水作为另一工艺环节的供水或经处理后在工艺内部回用,实现水
29、资源的优化利用。5.2 大气污染预防技术 5.2.1 原辅材料及燃料替代技术 5.2.1.1 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替代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及其他冲压焊接件的涂装工序。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以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以合成低聚物替代天然或人工合成树脂作为成膜物质并以此降低涂料黏度和减少有机溶剂用量,辅以各种颜料、填料和助剂,经过一定的配漆工艺制作而成。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应满足 GB 24409、GB/T 38597 的产品技术要求。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包括高固体分溶剂型中涂漆、高固体分溶剂型底色漆、高固体分溶剂型本色面漆和高固体分溶剂型清漆,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30%4
30、5%、40%58%、30%50%和 35%48%。汽车工业企业采用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20%以上。5.2.1.2 水性涂料替代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和其他冲压焊接件的涂装工序。水性涂料以水作为溶剂或分散介质,以天然或人工合成树脂作为成膜物质,辅以各种颜料、填料及助剂,经过一定的配漆工艺制作而成。水性涂料应满足 GB 24409、GB/T 38597 的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包括水性中涂漆、水性底色漆和水性本色面漆,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5%12%、12%17%和 10%18%。汽车工业企业采用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V
31、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60%以上。5.2.1.3 水性清洗溶剂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水性涂料输漆管线和喷涂设备的清洗,也适用于喷漆室的清洁维护及喷漆室格栅和工装载具的清理等。水性清洗溶剂由助剂(与水混溶的醇类、胺类等物质)、表面活性剂和水配制而成。水性清洗溶剂应满足 GB 38508 的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清洗溶剂中 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3%20%。汽车工业企业采用水性清洗溶剂替代有机溶剂,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60%以上。5.2.1.4 紫外光(UV)固化涂料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汽车内饰件及灯具的涂装工序。UV 固化涂料借助于紫外光辐射照射,使涂料内的连结料发生交联反应,从而
32、由液态转变为固态。UV 固化涂料应满足 GB 24409、GB/T 38597 的产品技术要求,UV 固化涂料的 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5%10%。汽车内饰件及灯具涂装采用 UV 固化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80%以上。采用汞灯作为紫外光源照射时会产生臭氧。HJ 11812021 8 5.2.1.5 粉末涂料替代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零部件及配件的涂装工序。粉末涂料由固体树脂、颜料、填料及助剂等组成。粉末涂料应满足 GB/T 38597 的产品技术要求。粉末涂料 VOCs 质量占比一般低于 1%。未附着到工件上的涂料粉末可回收后循环利用。粉末涂料喷涂宜采用静电喷涂技
33、术。零部件及配件涂装采用粉末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95%以上。5.2.1.6 低 VOCs 保护蜡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涂装工序的腔体防护过程。低 VOCs 腔体保护蜡主要包括水性蜡、高固体分蜡、固态蜡等,其 VOCs 质量占比一般低于 10%、5%和 1%。采用低 VOCs 保护蜡替代溶剂型保护蜡(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30%60%)可大幅度减少 VOCs 的产生量。5.2.1.7 天然气燃料替代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涂装车间空调送风、热流平与烘干、燃烧法 VOCs 治理等设施中的加热装置。采用天然气替代燃煤、燃油一般可使烟气中颗粒物、S
34、O2产生浓度低于 20 mg/m3和 50 mg/m3。与低氮燃烧技术联合使用,一般可使 NOx产生浓度低于 150 mg/m3。5.2.1.8 冷态试验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汽、柴油发动机的出厂检测试验。采用压缩空气或电能驱动汽柴油或其他燃料发动机进行检测试验。该技术不消耗燃料,不产生颗粒物、NOx等由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5.2.2 设备或工艺革新技术 5.2.2.1 喷涂体系优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及车身零部件的涂装工序。该技术通过水性涂料(W)、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H)和溶剂型涂料(S)等喷涂涂料与喷涂技术、成膜工艺的优化组合,可降低投入,节约能源,减少 V
35、OCs 产生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传统 3C2B(SSS)喷涂体系,该技术一般可使 VOCs 产生量减少 30%50%。a)乘用车新建涂装生产线应采用紧凑型 3C1B(WWS)或 3C1B(WWS)、3C1B(HHH)、3C2B(WWS)喷涂体系,现有涂装生产线改造应采用 3C1B(HHH)、3C2B(HHS)、3C2B(SWS)、3C2B(WWS)、紧凑型 3C1B(WWS)或 3C1B(WWS)喷涂体系。树脂类车身零部件(如保险杠)应采用3C1B(SSS)、3C1B(WWS)喷涂体系。各喷涂体系的主要工艺过程见附录 F。b)载货汽车及其驾驶室新建涂装生产线应采用紧凑型 3C1B(WWS)或
36、 3C1B(WWS)、3C1B(HHH)、3C2B(WWS)、2C1B(WS)、2C1B(HS)喷涂体系,现有涂装生产线改造应采用 3C1B(HHH)、紧凑型 3C1B(WWS)、3C1B(WWS)、3C2B(WWS)、3C2B(SWS)、2C1B(HS)、1C1B(H)和1C1B(W)喷涂体系。2C1B、1C1B 一般在 3C2B、3C1B 生产线进行生产,根据产品要求使用部分工序。c)客车涂装生产线应采用 mCnB(WSSS)、mCnB(WWSH)、mCnB(WWSS)、mCnB(HHHH)、mCnB(WSSH)、mCnB(HSSH)、mCnB(SHSS)喷涂体系。其中彩条漆可以进行多次喷
37、涂和烘干。5.2.2.2 阴极电泳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年生产 5 000 台以上、结构复杂的车身焊接类零部件和车架铆焊类零部件的底漆工艺。该技术依靠电场力的作用,使槽液中带正电荷的涂料颗粒涂覆在阴极工件表面。该技术 VOCsHJ 11812021 9 产生量小、生产效率高,施工状态电泳槽液 VOCs 质量占比一般为 0.5%2%,涂料附着率一般为 97%99%。5.2.2.3 自动喷涂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连续自动化生产的汽车整车和车身零部件的涂装工序,也适用于汽车整车和车身零部件的涂胶工序。该技术利用电机或机械设备控制喷枪进行自动喷涂。汽车工业企业常用的自动喷涂设备包括机器人和往复式喷涂机
38、。该技术通过提高涂料利用率,减少涂料用量和 VOCs 产生总量。与人工喷涂相比,该技术喷涂速度稳定,涂层均匀,可提高涂料利用率、减少废涂料的产生量。5.2.2.4 静电喷涂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汽车产品及零部件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高固体分溶剂型涂料和粉末涂料的喷涂,特别是外表面的喷涂。该技术使涂料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荷电后均匀附着于工件表面。该技术主要有静电雾化喷涂、静电辅助高速旋杯喷涂、静电辅助压缩空气喷涂和静电辅助无气喷涂等类型。该技术一般与自动喷涂技术联合使用。采用该技术可使液体涂料利用率达到 50%85%,联合涂料回收利用技术可使粉末涂料利用率达到 98%以上。5.2.2.5 低氮燃烧
39、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燃油、燃气加热炉和燃气加热装置。低氮燃烧技术指采用扩散燃烧器和预混燃烧器等低氮燃烧器、炉膛整体空气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减少 NOx等产生。该技术可使烟气中 NOx产生浓度低于 150 mg/m3。5.3 水污染预防技术 5.3.1 无镍、无铬转化膜处理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和各种车身类焊接零部件和车架类铆焊结构件的转化膜处理工序。主要包括无镍磷化技术、无镍磷化无铬钝化技术、锆化处理技术和硅烷处理技术等。与含镍磷化或含镍磷化含铬钝化技术相比,该技术不产生含总镍、总铬和六价铬等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控制污染物的废水及固体废物磷化渣等。该技术对工
40、件基体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5.3.2 槽液质量控制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各种车身类焊接零部件和车架类铆焊结构件的化学脱脂、转化膜处理和工件清洗等工艺过程。采用固液机械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磁性分离技术或其他分离技术对槽液进行处理,净化后的槽液回工作槽或回工件清洗槽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杂质需按照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处置。该技术通过改善槽液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可减少工序生产废水产生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5.3.3 逆流清洗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酸洗、化学脱脂、转化膜处理、电泳等工序的工件清洗。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清洗槽组成串联清洗自动线,由末级槽进水、第一级槽排出清洗废水,其
41、水流方向与工件清洗移动方向相反。与全部采用新水清洗相比,该技术可减少废水产生量 30%以上。5.3.4 干冰清洗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树脂类零部件和冲压模具的清洗。借助压缩空气将干冰颗粒喷射到工件表面,依靠高HJ 11812021 10 速运动干冰颗粒的动量变化及升华、融化能量转换,使工件表面油污发生凝结、脆化、剥离并随气流带出。该技术不产生废水,产生含矿物油废物的量也较少。5.3.5 半干式机械加工技术 该技术也称微量润滑技术,适用于发动机缸体等复杂工件关键工序的机械加工。该技术将极微量(550 mL/h)切削油与具有一定压力(0.51 MPa)的压缩气体混合雾化,并高速喷射至切削面进行有效润滑
42、,达到冷却和润滑等目的。采用该技术替代湿式机械加工技术,一般可使切削液使用量减少95%以上,且不产生废切削液。5.4 固体废物污染预防技术 5.4.1 切削液过滤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零部件及配件的湿式机械加工工序。将湿式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冷却产生的切削液收集后,采用磁性分离、离心分离、纸带过滤或其他过滤技术净化后循环使用。该技术可改善切削液品质、提高工序产品质量、减少废切削液的产生量。该技术包括集中过滤技术和分散过滤技术,其中集中过滤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切削液更换周期在 2 年以上,可减少切削液用量 75%以上;分散过滤技术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切削液更换周期在 3 个月1 年。5.4.2 电
43、泳超滤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乘用车、载货汽车及驾驶室、客车、各种车身类焊接零部件和车架类铆焊结构件的电泳工艺。采用超滤技术对电泳槽槽液和工件清洗水进行超滤处理,含电泳涂料的浓缩液回到电泳槽继续用于生产过程,不含电泳涂料的透过液替代纯水用于工件清洗。采用该技术可使电泳涂料利用率达到98%以上,清洗新水用量减少 80%以上,固体废物产生量减少 80%以上。6 污染治理技术 6.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6.1.1 一般原则 6.1.1.1 汽车工业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废气性质和污染物类型,对工艺废气实施分类收集、分质处理。6.1.1.2 应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提高废气收集率,减少污染物的无组织
44、排放;按照与生产设施“同启同停”或“先启后停”的原则提高治理设施运转率,按照“适宜高效”的原则提高治理设施去除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6.1.1.3 对产生废气污染物的设施和生产过程,宜采用密闭或负压操作等措施,实现有组织排放。当无法采用密闭或负压操作时,宜选择局部集气罩或其他适宜的收集方式,并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减少污染物外逸。6.1.1.4 涂装自动作业单元宜采用“循环风”技术,将喷涂等单元产生的有组织废气,经去除漆雾、调温、调湿后作为送风回用到非人工作业区,提高废气 VOCs 污染物浓度,减少需要处理的废气量,降低末端治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成本。6.1.1.5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
45、工、验收和运行应符合 HJ 2000 的规定。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场合,废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应符合 AQ 4273 的规定。HJ 11812021 11 6.1.2 油雾治理技术 6.1.2.1 机械过滤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湿式机械加工、淬油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雾废气的治理。采用金属丝网滤芯、纤维滤芯或多层过滤毡等作为过滤材料,使油雾从废气中分离。用于淬油热处理工序的含油雾废气处理时,应配套碱液自动喷淋或润湿装置,对过滤层进行清洗,使过滤元件保持高效的过滤、分离性能。汽车工业企业使用的机械过滤装置过滤风速宜低于 0.5 m/s,系统阻力宜低于 1 200 Pa,油雾去除效率一般可达到 90%以
46、上。6.1.2.2 静电净化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湿式机械加工含油雾废气的治理。废气先经过滤去除大颗粒油雾,再进入荷电区使细颗粒油雾被空气电离产生的大量正负离子荷电,然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荷电后的油雾颗粒沉积在与其极性相反的收集板上,最终依靠重力实现油雾与空气的分离。汽车工业企业使用的静电净化装置电场电压宜控制在 1015 kV、气体流速宜低于 1.2 m/s,系统阻力宜低于 300 Pa,油雾去除效率一般可达到90%以上。6.1.3 颗粒物治理技术 6.1.3.1 漆雾处理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涂装工序喷涂废气的漆雾治理及 VOCs 治理的预处理。适用于大规模喷漆生产的漆雾处理技术有干式介质(如迷宫
47、式纸盒)过滤漆雾处理技术、石灰石粉漆雾处理技术、静电漆雾处理技术和文丘里湿式漆雾处理技术等,漆雾去除效率可达到 95%以上。适用于小规模喷漆生产的漆雾处理技术有水旋喷漆室、水帘喷漆室和漆雾过滤毡(袋)等,漆雾去除效率可达到 85%以上。文丘里、水旋喷漆室、水帘喷漆室等湿式漆雾处理技术除产生喷漆废水、含水漆渣外,还因废气湿度高会影响吸附法VOCs 治理技术的净化效果。石灰石粉漆雾处理技术产生含涂料的废石灰石粉,干式介质过滤漆雾处理技术产生含涂料的废过滤材料;静电漆雾处理技术对设备运行、维护的安全管理要求较高。6.1.3.2 漆雾高效过滤技术 该技术可用作吸附法 VOCs 末端治理的预处理技术。经
48、净化去除漆雾的 VOCs 废气,采用由粗效、中效、高效过滤材料组成的高效过滤装置,进一步滤除废气中的漆雾和细微颗粒物,防止吸附剂因漆雾堵塞而失效。该技术可使气体中颗粒物浓度降低至 1 mg/m3以下,满足 HJ 2026 的要求。漆雾高效过滤装置需定期更换滤料。该技术也适用于焊接烟气经净化后返回至车间的情形。6.1.3.3 旋风除尘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下料、机械预处理和粉末涂料喷涂等工序废气颗粒物的预处理,去除重质颗粒物或浓度较高的颗粒物。该技术利用气流切向引入形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甩向外筒的内壁面,进而与气体分离。该技术可捕集直径 10 m 以上的颗粒物,对轻质及微细颗
49、粒物处理效果不佳。6.1.3.4 袋式除尘技术 该技术可作为下料、机械预处理、干式机械加工、焊接、金属粉末制取及粉料输送等过程的除尘技术,也可作为零部件企业粉末涂料喷涂废气的二级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HJ 11812021 12 汽车工业企业使用的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宜低于 1.1 m/min,系统阻力宜低于 1 500 Pa,除尘效率一般可达 95%以上。对于抛丸清理、滚筒清理、喷砂清理及粉末涂料喷涂废气,宜增加旋风预除尘措施。袋式除尘装置的技术参数应满足 HJ 2020 的相关要求,该技术需要定期清理或更换滤袋。6.1.3.5 滤筒除尘技术 该技术可作为下料、机械预处
50、理、干式机械加工、焊接、金属粉末制取及粉料输送等过程的除尘技术。该技术空间利用率高,使用寿命较长,维护容易。汽车工业企业使用的滤筒除尘器的过滤风速宜低于 0.7 m/min、系统阻力宜低于 800 Pa,除尘效率一般可达 95%以上。该技术需要定期清理或更换滤筒。6.1.4 吸附法 VOCs 治理技术 利用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废气中的 VOCs,使之与废气分离的方法技术,简称吸附技术,主要包括固定床吸附技术、移动床吸附技术、流化床吸附技术、旋转式吸附技术。汽车工业企业常用的吸附技术为固定床吸附技术和旋转式吸附技术。若废气中的污染物易在吸附剂中发生聚合、交联、氧化等反应,不宜采用吸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