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美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概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汹涌澎湃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巡游,接着又兴趣盎然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微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诗中的第一句写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其次句写水,写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
2、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第三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第四句则点明“望”的立脚和诗人的淋漓兴会。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育酷爱祖国山河、酷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生疏,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沿用以前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相识4个生字,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古诗,朗读,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
3、: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育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情感。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2.了解作者李白3.你还学过李白的哪首古诗?4.提示课题,理解“望”生说古诗生说对诗人的了解生读课题以旧知唤新知,创设古诗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留意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状况。课件出示:断、楚、孤、帆师运用字
4、理识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出示写有古诗的小黑板。3.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留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要求:自由读。指名点读。老师范读。生自读课文生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如何记住这4个生字的。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读古诗,留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通过学生自读诗文,学习生字,识记生字,使学生能主动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试读,老师加以指导订正,体现老师的主导性。学生在读古诗,留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1.过渡。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3.结合
5、课件画面及文中注释,说说读懂的和不懂的内容。4.学习第一句。理解“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5.学习其次句。课件:江水视频及其次句。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6.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7.学习第三、四句。运用学习一二句的方法,自学这两句诗,同桌互助。8.师点拨,理解“出”。9.说说整首诗意,想象画面。10.指导朗读。老师范读,跟课件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师引读,师生协作读。生看课件,感受诗情。生思索并汇报。一生试读,全班齐读。生试说句意。生读其次句,说说如何理解。生做方法积累的笔记。生汇报自学结果生理解“出”字的用法。生读后两句诗,体会“出”字。生与老师一同说诗意,并
6、绽开想象诗境。仿照练习读,齐读。课标提出: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这一环节中,则设计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培育学生勤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理解诗句中,通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概,水的澎湃。培育学生自学和相互帮助的实力。体会诗人用字的奇妙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过渡。2.播放视频:李白是什么状况下写的诗,说说诗人当时的感受?师讲解。2.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这首诗记住?快慢赛读轻重赛读欢乐读3.感情朗读,背诵全诗。配课件音乐生看视频后说感受。全班齐读。同桌赛读。与老师赛读。与小组赛读。试背古诗抽查背诵通过形象的视频、生动的讲
7、解及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从而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观赏境界。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爱好。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识古诗。感觉读古诗的快慢、轻重等。让学生边背边想象天门山的景色,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五、书写生字1.出示课件:生字“断、楚、孤、帆”。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要留意些什么?2.师范写3.写在写字本上生说字的结构生书空生书写课标提出:中年级能运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齐。这一环节则是训练学生的书写。六、总结方法,拓展延长1.总结学诗的方法。2.结合板书,总结诗文表达的感情。3.有感情的诵读全诗。4.找一找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文读一读,记一记
8、。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生读全诗引导学生识记理解诗文的方法,以感情诵读升华文章主题,并拓展到课外,进行有目的的收集资料,扩高校生的学问面。六、板书设计2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碧波:开、回孤帆:日边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宠爱之情)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背诵望天门山。 3、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教学打算: 学生打算:搜集天门山资料和李白的诗。 老师打算:PPT。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们
9、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绚烂的明珠,自古以来,美丽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情愿把你最喜爱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 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生疏,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 学生答后,出示幻灯片介绍李白资料。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 1、范读(或录音) 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先听老师朗读一遍,留意听清晰字音。 2、自读 大家喜爱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留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3
10、、检查读 指名读,指名点评,师点评。 四、沟通、品读 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比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信任大家会读得更精彩。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丽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同学们想一想中断是什么意思?天门山为什么会从中间中断呢? 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至此回?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4)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
11、5)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丽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兴奋、激烈、骄傲)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涯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6)小结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尝观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
12、,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调显明的景物?(板书:青山 碧波 白帆 红日)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板书:酷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观赏图片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会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两张长江图片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六、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谁情愿上前面背给大家听?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请同学们站起来
13、,面对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七、总结拓展 李白一生酷爱大自然,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沉醉,并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许多,请你们回去后接着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八、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青山 碧波 白帆 红日 酷爱祖国大好河山 五年级语文上6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行暮江吟教案 教学 要求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1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重点 难点1.理解并背诵诗句。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望天门山 第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其次句则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其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簇新喜悦之感。 山行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乎人家上下
15、的通道吧!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生命力,秋天的山林呈现出热情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暮江吟 “铺”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软,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缘由: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碧绿色。 用“珍宝”比方“露珠”,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耀的光泽。诗中的时间变换是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好像少了时间
16、上的连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链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始终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歌颂、酷爱之情。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这两首古诗。 录像(长江波涛汹涌的景象)。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1)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原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
17、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波涛汹涌的景象)。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气是奇妙的,而天门山也好像静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这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概来! (2)再读其次句“碧波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能冲破天门山,那么,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绽开探讨,可以深化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气?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荡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
18、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依据诗句绽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诗人这时望见有一片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衬托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衬托下,也显得更加壮丽和奇妙。)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先结合
19、“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诗人想象力特别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矗立江边,开门候客。“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的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簇新喜悦之感。) 3.依据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依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咆哮,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
20、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波东流至天门山旁边回旋向北流去。也许是因为天冷的缘由,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涯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山行押韵的字是“斜”“家”“花”,“斜”字古时为押韵读xi,现在读xi。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石头小路不正,曲曲折折的。(老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曲曲折折,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
21、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索: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假如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诗人眼中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你能根据诗句的描写依次,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适时订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不全的地方,支配其他同学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诗人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生1:诗人杜牧最喜爱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
22、终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探讨共同体会出:在深秋季节,诗人惊喜地发觉,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明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溢活力,透过“霜叶”,诗人感受到了山林热情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观赏明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显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宠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诗人对枫叶的宠
23、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诗人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疏淡的景构成了这明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事实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象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前面的景物描写都是为这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诗人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
24、”“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终,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其自然美和语言美。 幻灯片、古筝曲。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肯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漂亮的图画。今日,我们再来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出名的七言绝句,看看它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
25、的这个“暮”字,上面是“莫”,下面是“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你们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体会。(老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 (生1:“吟”就是有感情。生2:“吟”就是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做记号,我们一会儿一起探讨解决。(学生静心自
26、学)现在,哪位同学情愿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纷纷发言。预料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再予以深化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老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经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么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一道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照在江面上的光。) 探讨:为什么用“铺”字,“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品尝词义的不同,精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地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软,平缓地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
27、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这里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他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晰吗?这个“一半”应当怎样理解? (“半江瑟瑟半江红”抓住残阳照耀下江中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两种颜色改变: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碧绿色。) 在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地吟诵起来。 (3)可怜九月初三夜,
28、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可怜可爱)(真珠珍宝)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宠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宝,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致的弓。这两句是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 多美的景象啊!专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喜闻乐见的暮江吟吧!(配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放音乐,学生起先吟诵。 三拓展阅读 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许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比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出示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 (唐)
29、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春色。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写尽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了身在洛阳的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1.小学古诗教学很简单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为了避开一言堂的出现,老师在教学初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关于李白的诗我们学了许多,通过这些诗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他是个豪迈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大气的诗人;有的说他是个特别有才气、敢大胆想象
30、的诗人等。以诗人的诗风作为突破口,既学了诗,又加深了对诗人的进一步的了解。 2.山行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注释读懂,于是在学生熟读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探讨来解决。老师结合诗的内容再让学生补添板画内容:“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生动又轻松地理解了诗中字词的内涵。 3.教学暮江吟这节课的“吟诵入诗境”的环节时,以幽静空灵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背景音乐,轻诉古诗的情境,使学生把画面上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融为一体,体会到黄昏夕阳残照的空旷、奇丽和夜晚新月初升的静谧、安静,从这情境中感受到美,相识到美,从
31、而理解了美,达到了“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 1.看拼音,写词语。 2.先说明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突出。孤帆: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两岸的青山相对屹立,一只小船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似乎来自天涯。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于:比。 停车只因宠爱枫林傍晚的景色,霜染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红。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真珠:珍宝。 更让人宠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宝,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致的弓。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天门山前两句侧
32、重写,后两句侧重于写。诗中表达了的感情。 (2)山行这首诗是代写的,这首诗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 (3)暮江吟是朝诗人写的闻名诗篇,它描写了从到时候的景色。日落前的景色从可以看出,夜晚的景色可以从看出。 4.请给下列诗句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作者资料库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安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旁边)。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
33、年多才,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漫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了很多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诗篇,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酷爱。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溢丰富的幻想,形象显明,语言“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调。李白是继屈原以来最具特性和浪漫精神的诗人,有“诗仙”之称。流传下来的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李白醉赋清平调 相传唐开元年间,有一次皇宫禁苑的牡丹花开得特别繁艳,玄宗骑马,杨贵妃乘步辇跟从游赏。玄宗让名绝一时的李龟年唱歌,并说:“赏名花、对爱妃莫非能用旧乐辞吗?”就命李白作清平调三首,当时李白酒醉未醒,仍援笔立就三首诗。李白超凡的文才可见
34、一斑。 三作者资料库杜牧 杜牧(803853),唐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诗文并茂,其诗长于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与当时的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樊川文集。 四作者资料库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做过谏官,因与当时的太监和官僚发生尖锐的冲突而遭迫害,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以后又做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在地方任职期间做过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他在文学上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世事、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他的诗通俗易懂,相传老妪能解。有白氏长
35、庆集。 五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 在唐代文坛上,齐名并称的文人许多。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人称“李杜”。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在诗歌题材上风格相近,后世并称“王孟”。柳宗元与韩愈因提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柳宗元唱和颇多,世称“刘柳”。元稹与白居易两人很友好,而且有共同的创作倾向,一起开创了“元和诗体”,因此并称为“元白”。李商隐和杜牧这两位诗人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世称“小李杜”,以区分于李白、杜甫。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学问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学问点 原文 望天门山1 天门中断楚江开2,碧波东流至此回3。 两岸青山相对出4,孤帆一片日边来5
36、。 注释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变更,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
37、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波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特性特色、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
38、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闻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练习题 一、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望天门山 (l)望:(2)开: (3)对:(4)孤: (5)楚江: 二、说一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填空。 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这首诗主要赞美了()。 参考答案 一、1.(l)望:远看。(2)开:通。(3)对:对峙。(4)孤:单独。(5)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称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二、1.佳木葱郁,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
39、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洁白的帆船轻捷而来,在红日和江水的映照下显得极其显明夺目,真是漂亮非凡。 三、1.唐,李白,宏伟的长江 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和形象思维实力。课前打算:1、老师打算: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2、学生打算:朗读古诗,平常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课前谈话:师:听说你们很聪慧,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爱游山
40、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会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念吗?底气不足呀。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观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假如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假如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
41、找、划划。反馈:天门、楚江、碧波、青山、孤帆、日。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打算?(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依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如同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宏伟这么有气概,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波)碧波还可以说什么水?(清
42、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响彻云霄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奇妙!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竞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3、你们读出了山
43、的气概,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观赏风景,被美景沉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竞赛读,齐读。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
44、诗歌颂出来。今日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李白是我国唐朝闻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许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观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五、结语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绚烂的明星,还有许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出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观赏,去诵读。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和形象思维实力。课前打算:1、老师打算: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2、学生打算:朗读古诗,平常积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