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31826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学问与实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旺盛、大运输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2)通过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输河”“隋朝开通运输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育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视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实力。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输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输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

2、之一,大运输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才智。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加民族骄傲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教学重点大运输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输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肯定难度。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综合启发式教学。1课时新授课地图册、大运输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一、导入新课老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爱好。B、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老师讲解并描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讲解并描

3、述“隋朝的统一”,老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呈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化,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旺盛”(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旺盛出现的缘由?”可从课文中找,也可相互争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二)开通大运输河1.大运输河的开通(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输河?经济缘由: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政治缘由: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的过程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

4、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输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输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输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师:大运输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自然河道和古运输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输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分为哪四段呢?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师:连接哪五河呢?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师:大运输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输河。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输

5、河呢?生:思索并回答师: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旺盛,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自然河道和古运输河的基础上开通的。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探讨:问题一:大运输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输河是好事还是坏事?探讨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争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老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留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老师归纳:大运输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沟通,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开大运输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肯

6、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冲突。的社会。(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诞生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起先发生改变,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全部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隋文帝时,起先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与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老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

7、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德以参与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须要。(四)隋朝的灭亡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导致农夫起义的爆发。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尽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营建一系大工程: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输河;屡次斗争:三次征辽东。(逼民反)2.在农夫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3.思索隋朝灭亡的缘由与教训。 三、课堂小结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1.隋的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8、2.开通大运输河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输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沟通。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时,起先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4.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学问与实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驾驭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的识图实力、视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实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2.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郑和

9、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化,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还可引导学生发觉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学问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老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途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航行路途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务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精确的时空概念。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多媒体课件1课时新授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

10、(利用鉴真和玄奘图)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去了哪个国家?学生回答,老师导人新课: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髙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二、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2.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点评,并进行归纳和讲解:时间:1405-1433年目的:提髙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冨强”,冋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次数:先后七次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沟通;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

11、历史上的宏大航海家。 3.自主探究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胜利七下西洋的缘由有哪些?(学生探讨回答,老师相应的引导、点评和归纳)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髙超,航海技术的驾驭,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历史学问的积累等。主观方面,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肯定的政治阅历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诞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识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者伊斯兰教,这也是远洋航行胜利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行没的。然而,最重要的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二)戚继光抗倭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常常侵袭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被称为倭寇;2.明

12、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闻名的民族英雄。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做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患。(2)戚继光的主要事迹:1561年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后又到福建、广东一带与其他抗倭将领共同抗倭。(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抗拒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斗争。那么,抗倭斗争取胜的缘由是什么?反侵略的正义的斗争;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先明确交代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晰明朝中期倭患严峻的缘由,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

13、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相识。老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索: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峻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相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三、课堂小结1.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沟通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力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成功,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冲突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斗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化,特别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2.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

14、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户年后的今日,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比照表思索)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美洲)比较结果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早半个多世纪次数7次4次次数多船数200多艘17艘船数多人数27000多人10001500人人数多船只大小最大海船长44丈(151_8米),宽15丈(61.6米)旗舰长24.5米,宽6米船只大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美洲范围广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驾驭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

15、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心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育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实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实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相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肯定时间和肯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心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

16、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建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改变,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心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改变? 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干脆对皇帝负

17、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地方三司直属中心。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心到地方政权组织的改变,说明白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加了?皇帝 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行开交。 2、特务统治 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3、八股取士 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想想参与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

18、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与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示举子看榜图) 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限制 评价: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限制的奴化

19、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峻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思索: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 经过学生探讨,老师归纳,得出结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建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溢志气的行为”的结论。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5、小结(略) 6、作业:课后作业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