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扬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31774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扬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扬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扬州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扬州市).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65.020.20 CCS B 05 3210 扬州市地方标准 DB 3210/T 1124202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 1 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production for Jinxiangyu 1 of japonica rice with good taste 2022-06-10 发布 2022-06-10 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210/T 1124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2、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红娟、张小祥、唐建鹏、赵步洪、余玲、吉春明、黄年生、肖宁、李爱宏。DB 3210/T 11242022 2 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 1 号机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香玉1号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及产量结构、栽培技术要点、收获储藏及生产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优良食味粳稻金香玉1号机插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

3、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1922 机插育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 32/T 1156 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技术规程 DB 32/T 4056-2021 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品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优良食味粳稻 japonica rice with good tas

4、te 品质达到DB 32/T 4056-2021第4章规定的质量要求、品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半糯粳稻。4 产地环境条件 符合NY/T 391的要求。5 产量及产量结构 5.1 产量水平 产量650 kg/亩700 kg/亩。5.2 产量结构 有效穗21万/亩23万/亩,每穗粒数130粒140粒,结实率90%93%,千粒重26 g左右。6 栽培技术要点 DB 3210/T 11242022 3 6.1 秧苗培育 6.1.1 培育方式 采用毯苗育秧方式。6.1.2 苗床准备 苗床制作按NY/T 1922执行。6.1.3 床土选择 6.1.3.1 基质 选择符合机插秧育秧要求的育苗基质,按125 L/

5、亩150 L/亩准备。6.1.3.2 营养土 每亩需备足营养土80 kg100 kg。6.1.4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稻种选用净含量为25%的氰烯菌酯+6%的杀螟丹按照1:2000倍液制作浸种液,浸种48 h,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等种传病害。6.1.5 播种 每盘播芽谷150 g160 g(干种子110 g120 g),确保每盘播芽种3500粒4000粒,成苗3000株3500株。6.1.6 苗床管理 大田育苗。播种后用无纺布平铺覆盖保湿保温防虫,秧苗2叶1心前保持盘土湿润,2叶1心后以干为主,下午3点后不卷叶不补水;移栽前3 d适当补水。一般营养土育秧不需补肥,

6、基质育秧2叶1心时亩施尿素5 kg左右。移栽前打好送嫁药。6.2 大田移栽 6.2.1 整地 大田整地应符合DB 32/T 1156的规定。6.2.2 栽插规格 行株距配置为25 cm14 cm或30 cm11 cm,亩栽插密度1.6万穴1.8万穴,每穴3苗4苗,基本苗6万8万。栽插深度2 cm3 cm。6.3 大田管理 6.3.1 施肥总量 纯氮18 kg/亩,磷(P2O5)8 kg/亩10 kg/亩,钾(K2O)12 kg/亩14 kg/亩。6.3.2 肥料运筹 DB 3210/T 11242022 4 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的用量比例为4:3:3。磷肥作基肥,钾肥50%为基肥、50%为穗

7、肥。在旋耕前,亩施复合肥(15-15-15)30 kg40 kg,作基肥;分蘖肥于栽后5 d7 d亩用尿素7.5 kg10 kg,10 d左右视苗情亩施尿素5 kg7.5 kg;穗肥在第二节间伸长时亩施复合肥(15-15-15)15 kg20 kg和尿素6 kg8 kg。6.3.3 水浆管理 灌溉水质符合NY/T 5010的规定。移栽活棵期,保持湿润薄水层;活棵后建立浅水层,并适当露田1次2次,分蘖期浅水灌溉,一般前水不净后水不进。当茎蘖数达到穗数苗85%时,分次轻搁田,达到田面沉实,叶姿上举;幼穗分化期间歇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获前10 d断水。6.3.4 病虫草害

8、防治 6.3.4.1 杂草防除 结合第一次施分蘖肥时进行封闭化除,7月上中旬视草情进行茎叶化除,推荐用药品种和剂量见附录A。6.3.4.2 病虫害防治 大田主要病虫害还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稻曲病等,其防治适期应根据当地病虫测报,选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及生物农药,实行交替轮换使用,采用病虫兼治,一药多治的方法,适时开展水稻病虫总体防治。重点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5 d7 d用有效成分含井冈霉素、粉锈宁(又名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防治,破口时结合稻瘟病再防治一次。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推荐用药品种和剂量见附录A中表A。7 收获贮藏 水稻黄熟期及时收获。稻谷

9、收获后及时晒干或低温烘干入库贮藏。8 生产记录 全程生产应建立完整的记录,并保存两年。A DB 3210/T 11242022 5 B A 附录A (资料性)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化学农药及用量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化学农药及用量见表A.1。表A.1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化学农药及用量 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 防治指标 防治药剂 亩用药剂量 种传病害: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浸种 25%氰烯菌酯 2000倍液 6%杀螟丹 10002000倍 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20倍液 稻瘟病 破口期 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 20 g25 g 齐穗期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 60 ml 40%三环

10、嘧菌酯悬浮剂 60 ml 稻曲病 破口前5 d7 d防治一次,破口期防治第二次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 45 ml 25%噻呋嘧菌酯悬浮剂 40 ml 纹枯病 分蘖末期 病穴率5%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 30 g40 g 孕穗期 病穴率20%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 15 ml25 ml 稻纵卷叶螟 卵孵高峰至2龄幼虫高峰期 二代虫卵量15头/穴20头/穴,三、四代虫卵量10头/穴15头/穴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30 ml40 ml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10 g12 g 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 10 ml15 ml 水稻螟虫(大螟、二化螟等)孵化盛期 35%氯虫苯

11、甲酰胺水分散粒剂 6 g10 g 24%甲氧虫酰胺悬浮剂 25 ml30 ml 灰飞虱 一代成虫迁入高峰期,大田二代若虫高峰期 5头/穴10头/穴 25%吡蚜酮悬浮剂 20 g25 g 褐飞虱、白背飞虱 低龄若虫高峰期 5头/穴10头/穴 20%呋虫胺悬浮剂;20 ml 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 5 g10 g 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 10 ml16 ml 草害 插秧之前(封闭药)50%丙草胺 70 ml 10%苄嘧磺隆 15 g 栽插后5 d7 d(封+杀)5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 60 g 栽插后20 d25 d 千金子、稗草混生 10%噁唑酰草胺乳油 120 ml 鸭舌草、莎草等双子叶杂草 38%二甲灭草松水剂 75 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