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学问点及复习题 学问点总结 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哲学中的一句话却反映了物理学的机械运动理论。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推断却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要驾驭推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探讨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析探讨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改变。 常见考法 本学问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推断,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误区提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自然界一切物
2、体都在运动; 【典型例题】例析:在南北走向的平直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车中相对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B.只有乙车C.只有丙车D.甲车和丙车解析:对于多个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是有肯定难度的。解题的技巧是,先选定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定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然后再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乙车上的人以乙车为参照物看到路旁的树向南运动,而事实上,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可推断乙车是向北行驶的。 (2)甲车上的人以甲车为参照物
3、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则可判定甲车也在向北行驶,且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故A、B、D选项是错误的。 (3)丙车上的人以丙车为参照物看到甲车向北运动,而甲车相对于地面也向北运动,则两次推断的参照物丙车和地面可能保持静止,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xxxxxxx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实力目标:1、视察试验实力:能从生活中视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实力: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说明、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化2、培育
4、学生科技意识,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化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改变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探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探讨引入
5、新课,引导学生思索问题,并干脆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视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相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
6、动状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探讨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供应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肯定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留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说明,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留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缘由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
7、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状况,并深化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依据描述的运动状况推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老师供应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建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探讨,由老师评价供应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视察一些实例,可以供应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
8、生思索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觉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留意匀速说明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相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而物理探讨问题是从最简洁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供应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放射的状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
9、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化的问题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效率学问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效率学问点总结苏教版 一、滑轮1、竖直提升重物的典型例题例1、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某次将总重G为4000N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m的楼上,用时40s,卷扬机供应的拉力F为2500N。求在此过程中:(1)有用功;(2)拉力F的功和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难点突破:所谓“有用功”,就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在利用定滑轮
10、、动滑轮、或者滑轮组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时,我们的目的都是让重物升到我们所需的高度。所以有用功就应是滑轮钩克服物体重力向上拉物体的力和物体在此力作用下上升的高度的乘积。依据二力平衡学问,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我们(滑轮钩)克服物体重力向上拉物体的力应是一对平衡力。再依据功的定义,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所以,此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就是“物重乘以重物上上升度”,即W有用=G物h物。而我们做的总功就应是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总=F绳S绳。机械效率=W有/W总=G物h物/F绳S绳。在动滑轮和滑轮组中,我们要留意S绳=nh物。通过读题,我
11、们可以知道:G物=4000N,h物=10m,t=40s,F绳=2500N。另外,从图上我们还可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n=2。正确解法:(1)W有=G物h物=400010J=4104J;(2)W总=F绳S绳=F2h物=2500210J=5104J,P=W/t=5104J/40s=1.25103W;(3)=W有/W总=4104J/5104J=80%。2、水平拉动重物的典型例题例2、小勇用右上图所示滑轮组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了0.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m。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9N,则他所做的功是多少?假如小勇对绳的拉力F=4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难点突破:在运用定滑轮、动滑轮、或者滑
12、轮组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重物时,物体在滑轮钩的水平拉力下匀速移动。我们的目的恰好也是让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做的有用功就滑轮钩的拉力和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L的乘积。因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平衡学问,滑轮钩的拉力和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有做功可以这样计算:W有用=fL。特殊强调此时的有用功不是W有=G物h物。总功就是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绳S绳。所以机械效率=W有/W总=fL/F绳S绳。此题我们读题不难知道f=9N,h物=0.2m,F绳=4N。另外从图知,动滑轮上有3段绳子,所以n=3;正确解法:(1)S绳=n
13、h物=30.2m=0.6m(2)W有=fL=9N0.2m=1.8J(3)=W有/W总=fL/F绳S绳=1.8J/(4N0.6m)=75%二、斜面例3、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3)推力F的大小。难点突破:运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斜面也不例外。我们运用斜面推物体时,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图中S=10mh=4m。不管我们运用斜面做了多少功,我们的目的只是把物体提到离地面肯定高度的地方。所以我们做的有用功事
14、实上就是克服物体重力向上提的力和物体被提高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物h物。因物体和斜面之间有磨擦,我们在推物体过程中还要克服摩擦力做100J的功。这个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我们叫它额外功。额外功等于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f与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L的乘积,即W额外=fL。推力F和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就是总功了。即W总=F推S斜面长。有用功加上额外功等于总功,即W总=W有用+W额外。一般我们用L表示斜面的长,h表示斜面的高,f表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G表示物重,F表示沿斜面对上推(拉)物体的力。则机械效率=W有/W总=G物h物/FL=G物h物/(G物h物+FL)。此题中,已知斜面的长
15、L=10m,斜面的高h=4m,物重G=100N,W额外=100J。求W有用、斜面机械效率、推力F。正确解法:(1)W有用=G物h物=100N4m=400J;(2)W总=W有用+W额外=400J+100J=500J,=W有/W总=400J/500J=80%;(3)F推=W总L斜面长=500J/10m=50N。三、杠杆例4.用一个杠杆来提升重物。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重600N,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是210N,物体被提升20cm。求:(l)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2)人做了多少总功;(3)人做了多少额外功;(4)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大。难点突破:依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可知动力移动距离是物体上
16、上升度的3倍,即S=20cm3=60cm=0.6m。我们的目的是把重物提升20cm,因此,和运用竖直滑轮、斜面提升重物一样,我们做的有作功应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即W有用=G物h物。人做的总功等于手向下压杠杆的动力乘以动力移动的距离,即W总=FS。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W额外=W总W有用),所以要先求有用功。杠杆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即=W有/W总=G物h物/(F动力S动力移动)。通过读题,我们可以知道,S动力移动=0.6m,G物=600N,F动力=210N,h物=20cm.我们要求:手压杠杆下降的高度S动力移动、人做的总功W总、人做的额外功W额外、杠杆的机械效率。正确解法:(1)物体上上升度h=20cm=0.2m,动力移动距离:S动力移动=3h=30.2m=0.6m;(2)人做的总功:W总=FS=210N0.6m=126J;(3)W有用=G物h物=600N0.2m=120J,W额=W总-W额=126J-120J=6J;(4)=W有/W总=120J/126J=95.2%。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