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挚友的钦佩。2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指导写“首”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观赏了秋天的美景,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那些描写秋天的美丽词语。 2.指名说。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
2、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4.视察“首”,指名说须要留意的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活动2【导入】二、讲授新课 (一)读题质疑 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秋天的诗送给刘景文? 2.师:同学们很动脑筋,读了课题能够提出疑问,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再来解答这个疑问吧。 图文结合,理解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有不相识的字可以借助下边的拼音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看看诗中描写了
3、哪些秋天的景物?指名说,随机板书(荷菊橙橘)师:同学们找的特别精确。再看看诗人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怎样的特点呢?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出示夏季荷花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有什么?)出示秋季荷花凋谢的图片。(师:“尽“是什么意思?)师:不仅荷花凋谢了,还有什么也没有了?从哪看出来的?(理解“擎”的意思)。自由练读。指名读。 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图片。(师:看到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风虽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点也不怕寒风,似乎在讪笑它。)师:大家看着图,想到了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这样的情
4、感读一读吧!自由练读,师生竞赛读。 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假如刚才的图画让你涂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灰色、土黄色)“正是橙黄橘绿时”,你打算选什么颜色呢?出示图片,师: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画面呢?这么漂亮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抒发一下你对这美景的宠爱之情吧!读一读! 深化主题、背诵古诗 我们初读古诗的题目时,有同学就提出了疑问:苏轼为什么写一篇描写秋天的古诗送给刘景文呢?其实呀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刘景文是一个很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他的好挚友苏轼很想帮他树立信念,就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闲
5、聊,苏轼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刘景文受到激励后,起先崭露头角,后来还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也成了千古佳句。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拓展延长,秋景之美 你在课外还读到过描写秋景的古诗,给大家读一读。师:这样的古诗和文章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活动3【导入】三、课堂活动 集体分析字形。自主认读生字。以不同形式读古诗。描述图画内容。 活动4【导入】四、课堂练习 写“首”字。生字扩词。 活动5【导入】五、课堂测试 1.这首古诗是()送给()的一首诗,作者描写了()的景色,表达了对()的()之情。 2.背诵古诗。 活动6【导入】六、
6、布置作业 写课后生字,并组词。背诵古诗,并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色讲给家长听。 赠刘景文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赠刘景文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观赏了秋天的美景,积累了描写秋天的词语,谁来说说,你都积累了那些描写秋天的美丽词语。 2.指名说。 3.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4.视察“首”,指名说须要留意的笔画,师范写,生书空,练写。 活动2【导入】二、讲授新课 (一)读题质疑 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题目,我知道了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读了题目,我想问,苏轼为什么要写一首描写秋天
7、的诗送给刘景文? 2.师:同学们很动脑筋,读了课题能够提出疑问,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再来解答这个疑问吧。 图文结合,理解文意 自由读课文 师: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有不相识的字可以借助下边的拼音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师:同学们读的很仔细,看看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指名说,随机板书(荷菊橙橘)师:同学们找的特别精确。再看看诗人写出了这些景物的怎样的特点呢?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出示夏季荷花的图片。(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有什么?)出示秋季荷花凋谢的图片。(师:“尽“是什么意思?)师:不仅荷花凋谢了,还有什么也没有了?从哪看
8、出来的?(理解“擎”的意思)。自由练读。指名读。 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示菊花凋落的图片。(师:看到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挺的直直的;寒风虽然吹落了菊花的花瓣,却吹不弯它的枝干;菊花的枝干一点也不怕寒风,似乎在讪笑它。)师:大家看着图,想到了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用这样的情感读一读吧!自由练读,师生竞赛读。 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假如刚才的图画让你涂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灰色、土黄色)“正是橙黄橘绿时”,你打算选什么颜色呢?出示图片,师: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画面呢?这么漂亮的景色,真不愧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要!抒发一下你对这美景的宠爱之情吧
9、!读一读! 深化主题、背诵古诗 我们初读古诗的题目时,有同学就提出了疑问:苏轼为什么写一篇描写秋天的古诗送给刘景文呢?其实呀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刘景文是一个很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他的好挚友苏轼很想帮他树立信念,就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苏轼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刘景文受到激励后,起先崭露头角,后来还受到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也成了千古佳句。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 拓展延长,秋景之美 你在课外还读到过描写秋景的古诗,给大家读一读。师:这样的古诗和文章还有许多,大家可以
10、在课余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活动3【导入】三、课堂活动 集体分析字形。自主认读生字。以不同形式读古诗。描述图画内容。 活动4【导入】四、课堂练习 写“首”字。生字扩词。 活动5【导入】五、课堂测试 1.这首古诗是()送给()的一首诗,作者描写了()的景色,表达了对()的()之情。 2.背诵古诗。 活动6【导入】六、布置作业 写课后生字,并组词。背诵古诗,并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色讲给家长听。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
11、子青绿的季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调显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其次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
12、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探讨沟通,老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沟通自己的体会,沟通后再读。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老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季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重、难点
13、1、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是通过反复朗读,能领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算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案导案 课前预习: 1把古诗读熟。 2圈诞生字,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第一课时 一、开启才智窗激趣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了解苏东坡: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挚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观赏他了。苏轼喝着酒,特别兴奋,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 2师: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才智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
14、文内容 1自由读古诗赠刘景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熟。不会认的字借助课文下面的生字注音认读,并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三、才智大比拼全班沟通,检测读文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2点名认读词语,并用喜爱的词语说话。 3、指名读古诗。 三、我是智多星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沟通,理解词义。 4小组质疑: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四、才智大舞台全班沟通,深化读文 (一)研读: 1老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思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荷花、菊
15、花、橙子、橘子) 3小组汇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4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6多种方式朗读。 (二)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视察字形,沟通怎样书写? 3、老师范写: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 枝、记:左右结构,留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首:下半部是“自”。 4、学生练习: 5、小组展示,观赏评价。 六、才智冒险岛拓展学习
16、你喜爱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第一课时 一、开启才智窗激趣导入 二、才智加油站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才智总动员小组合作学习,检测生字学习和读文状况: 四、才智大比拼全班沟通,检测读文和识字: 五、我是写字小能手指导写字: 检测案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课堂练习册。 课堂小结赠刘景行读起来特别拗口,学生在读上要下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爱好,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学习才有效果。 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2
17、、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视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漂亮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丽)不光我们现代人喜爱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宏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漂亮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挚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二、初读古诗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
18、音。(生自由读34遍)2、同桌相互读古诗,相互订正。(生互读12遍)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沟通字词理解,形成肯定自主学习的实力。)三、识字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相识的借助拼音挚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起先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须要提示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沟通,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肯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4、保留生字,抽读。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特别精确,信任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
19、?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沟通。(激励好的识字方法)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四、学习古诗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实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仿照读。2、师作意境的渲染。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漂亮的景色。)(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20、,理解古诗的意思)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5、诵读: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生自由练背。竞赛背诵,看谁背既精确又有感情。(采纳激励方式。)五、写字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立刻就动笔写?对,要先视察。视察什么呢?(生:视察它是什么结构,视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视察发生改变的笔画)那就请大家细致视察吧,呆会儿看谁视察的细致,提示大家的最好。(生视察生字,并全班沟通。)3、
21、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欢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 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相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妙。 教学重点 1.相识、会写生字。 2.背诵、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读一读,看看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沟
22、通切入: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当时创作的背景,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 (二)学习赠刘景文 1.知诗人,解诗题。 (1)板题,指导书写“赠”“刘”,读准平舌音“赠”。 (2)齐读题设疑: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呢?理解“赠”,简介背景。 苏轼,我国古代闻名的文学家,又叫苏东坡。他和刘景文是好挚友,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成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念。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胜利。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
23、.识字词,读通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读好停顿。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我们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是写秋景的。 (荷尽菊残) 3.解诗词,知诗意。 (1)抓诗词解诗意。指名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机点拨穿插融合促进理解。 荷尽 出示荷花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会想起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荷叶图:荷叶像什么?像什么样的伞?高举的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擎雨盖。 出示残荷图:秋天来了,看荷花变得怎样了?你又会想
24、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秋荷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菊残、傲霜枝 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再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旧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想到了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诗意,读出画面感。 橙黄橘绿 图片切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视察说一说:颜色的。 总结理解: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橙黄橘绿。所以诗人说(引导学生自由说诗意)。 读诗想画面,熟读成诵。 (2)小结过渡:我们刚
25、才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4.悟诗情,明诗理。 学生自由畅谈思索。 总结:的确如大家所想,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激励,最终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王安石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励志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三)归纳学法,学习山行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集体梳理: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山行。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2.解诗题。 3.读
26、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老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相机出示图片,点拨词语: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坐二月花 (2)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秋之美。 5.悟诗情,诵诗句。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或许我们也会与杜牧一起不由自主地诵赞,来,我们一起吟诵吧。 (四)书写指导 1.老师范写“橙、残”,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主题图书中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居洛初夏作,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名句。 板书
27、设计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山行 荷尽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远) 秋之美菊残傲霜枝 橙黄橘绿枫林霜叶(近)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每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夜书所见,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2、自由读古诗,
28、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订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其次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1、理解“夜书所见”。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反复读这首诗。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2、理解最终两句诗的意思。3、绽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学生沟通,老师板书 六、当堂训练。
29、1、绽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2、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动客情) 一灯明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季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酷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欣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朝气。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
30、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育学生对古诗的宠爱之情,激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究,激发情趣 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日,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殊的地方,请小挚友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播放山行)板书:山行杜牧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山白云人家枫林枫叶 1、出示山行,这
31、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山行)讲解多音字“行”。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依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行人 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自主沟通,质疑释难 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小挚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依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 2、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依据图片理解诗意: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依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 4、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远远的山上有
32、一条曲曲折折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指导朗读。(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远方板书:远景)既然有远景,那就应当有近景板书:近景,近景是什么?(枫林) 6、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枫树、枫叶)依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枫树、枫叶跟踪提问:你觉得这红色的枫叶像什么?(二月的花朵。) 7、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红于”的意思是“比还要红”的意思,依据图片理解诗意: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结合图片,理解:停下车来观赏这漂亮的枫叶。 结合两句理解,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师教读,生朗读)生
33、跟范读朗读,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杜牧喜爱这个季节吗?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出来?这首诗写的是(秋天),诗人杜牧(喜爱)这个季节。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中体会出来的。(朗读) 9、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诗,进行朗读评比。 三练:自主展示提倡合作 小组各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学生进行点评:我觉得()小挚友读得好,因为()。老师对六个小组的朗读进行客观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练:自主拓展创新潜能 再次理解诗意:学了这首诗,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观赏这漂亮的枫叶,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布置
34、拓展任务任务:画一幅山行图,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全都画进图里。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相识“刘、菊”等个生字。会写“于、首”等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朝气。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妙,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假如提出不懂的字词,老师可简洁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
35、个字的音读准,还要留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老师可通过同桌相互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激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沟通资料,了解背景 、学生展示,沟通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老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挚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观赏他了。苏轼喝着酒,特别兴奋,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订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各自不理
36、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老师适当指导。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细致视察、思索: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探讨,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依次,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学生视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
37、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相互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组竞赛背诵赠刘景文。 、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察指导。 、沟通、共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集体探讨,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小组竞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状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赛诗会。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小组内先竞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与竞赛。 指导写字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
38、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老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老师巡察指导。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驾驭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知诗人,解诗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爱古诗
39、吗?(生一齐回答:喜爱)老师也很喜爱,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 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日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闻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多媒体出示 读) 刘景文是苏轼的挚友,与苏轼友情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
40、(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 指名读 齐读 谁情愿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第一二行简单读得生硬,朗读时要留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 读出节奏 自读 指名读 提示停顿 出示 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理解字词、明诗意 1、第一层 遇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
41、理解了意思,来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到了哪个季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书 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肯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么详细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A感受是指秋天已过冬天刚到的秋末冬初季节 b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1)什么是荷尽,尽(完,指凋谢 )(出示图片) 由此带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在初夏季节,荷叶是怎么样的呢?你们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示 生齐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生齐读) 现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样?出示衰败的荷叶,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荷尽已无擎雨盖, 理解擎雨盖 指荷叶 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