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douhua. - 豆花写作问答】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
2、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
3、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
4、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二、作家作品简介三、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
6、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诚心诚意)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
7、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6.小组交流。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_,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
8、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7.全班交流。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刘
9、备的诚心:(1)轻叩柴门真心;(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4)斥责张飞齐心;(5)下拜谒见尊心。诸葛亮的妙计:(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2)故意回避试探;(3)聊天面试。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
10、展宏图扬美名五、作业主人公刘备简介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_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11、,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称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躬耕陇亩”3。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
12、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3_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
13、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
14、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2生难字词 (1)字音纶巾(gun) 殆(di) 拜谒(bi y) (2)词义【拜谒】 拜见;瞻仰(陵墓、碑碣)。【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
15、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理清课文脉络。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 见面前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 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
16、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2)见面前:从“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等重点细节描写可感悟到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求才的虔诚。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明确: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谈论天下大事,让刘备顿开茅塞。“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等对话描写与文中议论均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步骤四 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1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2
17、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明确:诸葛亮分析p 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三顾茅庐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赞美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雄心大略。2.拓展延伸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明确: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三顾茅庐 罗贯中前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如鱼得水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建议让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三国故事,在班里开场三国故事会,希望以本课为契机激发学生读三国的兴趣,再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用读本课的朗读方法去读三国演义。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