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31502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题: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 实验探究题 专题复习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_,b_。(2)用 B、E 装置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3)用 F 装置代替 C 装置收集气体时,先将 F 装置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填“”或“”)通入。(4)用装置 C 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

2、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应选用_和_组合制取。2.已知分子的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实际上是氯化铵晶体的微小颗粒。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白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_; (2)白烟较多较浓的点是_点(填 A 或 B 或 C),此实验说明分子的一个特点是_。3.小雨阅读

3、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实验序号 KClO 3 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 2 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t;是_; (2)若实验比实验的&“待测数据”更_(选填“大t;或&“小t;),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

4、得到 05g 黑色粉末,说明_; (4)再将该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_,若观察到_,说明黑色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和实验对比的目的是_。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 1 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图 1 图 2 (1)写出 a、b 仪器的名称_、_。(2)用装置 A 和装置 C 都可以制备氧气,指出用装置 A 制备氧气的不足之处_;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优点是_(填序号) A不需加热 B需加热 C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3)收集好氧气后,小雨同学接着做了&“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图

5、2 甲所示)。请写出硫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 在实验前,集气瓶内会提前预留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 (4)若选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 (5)用装置 B 制备气体的优点是_; (6)采用相同质量 5的过氧化氢溶液,图 2 乙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_(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5.某兴趣小组用两支规格相同的注射器与一支具支试管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装配仪器(但不加入药品),使注射器 I 中不留空气,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

6、空气,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二:在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试剂 _,塞上橡胶塞,记录注射器中气体体积(记为 V 1 ) 步骤三:用酒精灯加热,交替推动两注射器的活塞。步骤四: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将注射器 I 中的气体全部挤入具支试管,待注射器的活塞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气体体积(记为 V 2 )。步骤五:实验结束后,清洗仪器。将具支试管装满水并塞上塞子,使注射器 I 和中均无气体或液体残留。将试管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定体积(记为 V 3 ) (1)步骤一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步骤二中加入的试剂 _ 可能是_(填序号) 硫粉 碳粉 铜粉 (3)步骤三中,交替推动两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4)

7、根据测定数据可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用 V 1 、V 2 、V 3 表示)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用剩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放有生锈铁钉的废液缸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经检验此气体为氧气。根据学过的知识初步判断,是生锈铁钉中的某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分享和体验探究实验的快乐。(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铁钉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加快了过氧化氢的溶液分解。乙同学:铁钉里的_加快了过氧化氢的溶液分解。(设计方案和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向盛有 10mL5过氧化氢溶液 的试管中加入 2g 氧化铁粉末

8、,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_甲同学结论成立。方案二:向盛有 10mL5过氧化氢溶液 的试管中加入_粉末,将一根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无现象 乙同学结论_。(填“成立”或“不成立”) (讨论交流)丙同学认为“方案一”只能说明氧化铁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不能说氧化铁就一定是催化剂。你是否支持丙同学的观点?_,如果要证明氧化铁是催化剂,就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是_。7.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和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下表是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物质 Ca(OH) 2 NaOH CaCO 3 Ca(HCO 3 )

9、2 Na 2 CO 3 NaHCO 3 溶解度/g 0.16 109 0.0065 16.6 21.8 9.6 (1)配制溶液。其中配制 10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称取氢氧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g。已知水的密度为 1g/cm 3 ,用 100mL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画出水的液面_。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20时,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 2 直至过量,先生成CaCO 3 ,再转化为Ca(HCO 3 ) 2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 2 直至过量,先生成Na 2

10、 CO 3 ,再转化为NaHCO 3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理论上吸收 4.4gCO 2 ,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_g,或需 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少为_g。(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8.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 2 O 3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 Y 2 O 3 约 70,含 Fe 2 O 3 、CuO、SiO 2 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下:(1)氧化钇(Y 2 O 3 )中,Y 元素的化合价为_。(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分离提纯”是为了

11、除去滤液 1 中的_(填化学式)。(4)“调 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 pH_(填“增大”或“减小”)。(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 50 表示颗粒直径):实验编号 沉淀反应温度/ 60 80 85 93 93 93 料液浓度 Kg/L 30 30 30 30 40 40 灼烧温度/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400 氧化钇 D 50 /um 6.00 21.65 35.99 38.56 35.99 61.54 分析p 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

12、得氧化钇D 50 最大的是_(填实验编号)。9.(1)I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写出编号 a 的仪器名称_(2)若用 B 装置制取 O 2 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若用 D(装满水)收集 O 2 ,则气体应从_(“b”或“c”)端导人。(4)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 NaOH 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生好奇心:这白色固体是什么?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OH 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 NaHCO 3 ; CO 2 不溶解于饱和 NaHCO 3 溶液中,也不与 NaHCO 3 反应; Fe(OH) 3 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

13、2 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是 NaOH 猜想二:是 Na 2 CO 3 猜想三:_(5)(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 BaCl 2 溶液 _猜想二正确 过滤,在滤液中加入 FeCl 3 溶液 无红褐色沉淀生成 (6)(问题分析p )实验操作中加入足量 BaCl 2 溶液的作用是_,实验操作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_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 (7)进一步探究:(实验现象)A 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 中实验现象是_(

14、8)(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 Na 2 CO 3 (分析p 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装置 B 中也能产生 CO 2 。写出装置 B 中产生 CO 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改进措施: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10.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1)【作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 2 SO 4 一种物质。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 2 SO 4 和_两种物质。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15、 Na 2 SO 4 和 NaOH 两种物质。(2)【查阅资料】 Na 2 SO 4 溶液显中性。Al 与强碱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 )等物质。【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成立。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_色。猜想成立。(3)【总结反思】 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p ,丁同学认为猜想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

16、。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成立。(4)【知识拓展】 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填“能”或“不能”); 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NaOH(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丁同学认为铝制品不能用清洁球擦洗,你认为原因是_。11.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 CaC 2 )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 2 H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 +2H 2 OCa(OH) 2 +C 2 H 2 ↑(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 Na 2 CO 3 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 CaC 2 加入 Na 2 CO 3 溶液

17、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 2 CO 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Ca(OH) 2 分析p 与推理:分析p 一: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 CaC 2 量少,CaC 2 与水反应生成的 Ca(OH) 2 与 Na 2 CO 3 反应后,Na 2 CO 3 剩余。分析p 二: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 CaC 2 与水反应生成的 Ca(OH) 2 与 Na 2 CO 3 恰好完全反应后。分析p 三:若猜想三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 CaC 2 量多,CaC 2 与水反应生成的

18、 Ca(OH) 2 与 Na 2 CO 3 反应后,Ca(OH) 2 剩余。(1)由以上分析p 可推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和_。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2)设计并实验 实 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 气 泡 产生 猜想_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_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3)拓展延伸 若向 CuCl 2 溶液中加入少量 CaC 2 ,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_(填化学式)沉淀。实验室保存电石

19、应注意_。12.某固体粉末由 Mg、MgO 和 Mg(OH) 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 0.09g/L。【实验过程】 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倾斜 Y 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55.6mL。步骤:拆下装置,往 Y 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 2.90g。【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2)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